兩年前,一部講解國寶文物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走紅網絡。
在過去,人們提到那些流傳千年的國寶,想到的多是莊嚴沉重、價值連城之類的關鍵詞。
但在這部紀錄片中,製作人員卻大膽地讓國寶開口說話。那些國寶一個個宛如戲精附體,簡直又萌又可愛!
編輯
前兩季分別收穫了9.4和9.5的超高評分。就在最近,紀錄片的第三季也開播了,目前評分9.5——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三季》
編輯
央視出品的文化類紀錄片,早已成為業內的金字招牌。單看紀錄片的海報,就盡顯一種中國風韻味的厚重大氣的美學。
海報文化傳承的毛筆為主體,下部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山水畫,配以濃墨色彩,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歷史滄桑感在其中。
編輯編輯
但是千萬別被海報給騙了——
這絕對是一部最不正經的紀錄片。
紀錄片每集時長只有5分鐘,計劃拍攝100集,共分四季播出。
製作組將按照時間和空間上的雙向縱深,選擇了100件中國歷史上的國寶級文物進行講解。
編輯編輯編輯
從新石器時代到戰國秦漢,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唐宋遼金夏,貫穿上下8000年華夏文明。
一百多家博物館,三百多萬件國寶裡挑選100件,才鑄就了這檔史上最牛節目。
跟以往同題材紀錄片相比,《如果國寶會說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
它的風格完全顛覆了傳統文化類紀錄片的嚴肅枯燥,兼具學術性和趣味性。
編輯
紀錄片裡的國寶以第一、二或者三人稱,變換角度講述著自己前世今生的傳奇故事。
製作組用皮中帶秀的旁白文案和逼格滿滿的視聽語言,以寓教於樂的形式展示國寶之美。
編輯
比如第一季中,就靠著一系列不正經的海報,成功讓國寶出圈。
把三星堆青銅人像說成奧特曼。
編輯
太陽神鳥金箔形容為美瞳。
編輯
到了第三季,製作團隊更是放飛自我,國寶們的畫風也越來越接地氣了!
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調侃為:
書聖那天發的朋友圈。
編輯
青州龍興寺佛像的微微一笑被說成是:
愛笑的我運氣不會太差。
編輯
著名的黃河鐵牛,突然就變成了東北風,老鐵確實很穩!
編輯
這種官方玩梗和賣萌,貫穿了整個節目始終。
再加上正片裡詼諧幽默的文案和BGM,與一本正經的旁白形成了一種反差萌感。
隨手在B站點開一集,彈幕紛紛表示被戳到萌點。
編輯
比如第九集,講述的就是獨具特色的唐代三彩仕女傭。
標題就很別出心裁,叫做:《胖妹的春天》。
編輯
在這個對胖子充滿惡意的年代裡,本集的導演借用一個胖妹的視角展現了別樣的大唐文化。
假如你是一位生在大唐的姑娘,你可能會梳著少女特有的雙垂髻。
你臉頰飽滿,小巧的嘴巴和鼻子惹人憐愛,穿著圓領寬袖袍。
編輯
雖然襦裙上的花色已經看不見了,但一定是當時最時興的樣式。
有時候,你也會穿著男裝,抬頭挺胸地走在朱雀大道上,變成長安城最酷的小妞。
編輯
你也許會加入馬球隊,因為你騎馬打獵,都不遜於哥哥們。
你可能夢想過仗劍行俠,因為你追求絕不雷同的人格和精神。
編輯
或是陷入愛情也不錯,因為你在心裡偷偷期待著,孕育一個新的生命。
你的選擇有很多,在中華數千年的帝王時代中,只有大唐的女子,選擇可以如此多。
編輯
很多人總以為,這是因為唐代以胖為美的風氣所致。
然而答案並不僅僅在於此。
實際上——
初唐不胖,晚唐臃腫,即使在盛唐也不都是以胖為美。
編輯
那為何在大唐,胖妹們也可以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呢?
原因很簡單——
只因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
那時自信,那時自在,那時是以想胖就胖的自由為美。
編輯
所以唐代仕女們可以濃妝豔抹,怡然自得,又氣質高貴。
她們不受限於某種特定的行為準則,養出一張張沒有被時光欺負過的臉,柔美,張揚又性感。
即使1000年後的胖妹如我,看到那時的你,也只能羨慕嫉妒愛。
編輯
但其實,我們羨慕的不是大唐女子的胖瘦。
而是在於——
那是一個崇尚自由的時代,女性開始獲得獨立的價值。
從一件文物背後的審美文化,上升到女性的自由精神。
紀錄片在傳遞出中華文化獨特的創造力和價值理念的同時,也給予了這些歷史文化全新的解讀。
編輯
當然,紀錄片在寓教於樂的同時,也保持了央視紀錄片一貫的精良製作水準。
第一集講述了東晉顧愷之的著名畫作《洛神賦圖》。
這幅畫的靈感是源自於曹植的《洛神賦》,旁白先以詩意雋永的文字,講述了畫卷主體內容。
編輯
黃初三年,曹植自洛京東返封地。
黃昏時,疲憊的旅人到達洛水,車馬暫歇。
編輯
此時,一陣微風吹起。恍惚之間,有位伊人映入眼帘。
煙波浩渺中,那如朝陽般新鮮的一瞥,瞬間擊中了旅人內心。
編輯
洛神有多美?
旅人如此形容:
翩若驚鴻 ,婉若遊龍;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又如雲籠月,雪迴風般朦朧。
編輯
而命運恰如潛流,動無常則,進止難期。
與洛神的盟誓雖近在咫尺,旅人卻因人神殊途陷入猶豫和狐疑。
短短一段文字,既將畫中所描繪的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表述得浪漫悲哀,又化用了曹植原詩,將畫中人的內在精神展露無疑。
編輯
尤其是紀錄片採用了動態漫畫的藝術手法,色不但豐富了畫面的內容,又增加了畫面詩意的美感,讓畫中神韻得以纖毫畢現。
所以我們才可以在紀錄片中看到,洛川的水波蕩漾,洛神的衣裾飄飄,
作畫者落下的每一筆都像是絲線一樣輕柔靈動,只要風一吹,樹也好,人也罷,都將活過來。
編輯
而伴隨著空靈的BGM,旁白逐漸轉向詩意當中,帶領觀眾深入畫作背後。
魏晉三百年來,個體的自我意識在秩序解體的痛苦中覺醒,繪畫也從旨在教化,轉向對個體情感與多元價值的表達。
編輯
曹植筆下的《洛神賦》本是一曲失意人的哀歌。
但到了作畫者的筆下,卻又化作線縷絲絲落在超過5米的長卷上,綿長婉轉。
它是悲者之詩做出來的悲者之畫,帶著對美的無限嚮往,卻永不可得的缺憾奠定了東方審美的底色,也為中國繪畫帶來了第一縷靈動的微風,吹開了一個新的時代。
而這正是《洛神賦圖》歷經千年而不朽的藝術魅力所在。
編輯
同樣表現手法高明的還有第二集,講王羲之的《蘭亭序》。
這一集以用動畫的形式,逐字逐句還原了王羲之寫下這幅天下第一帖的場景。
編輯
就連原貼中的筆誤、修改,都進行了極為細緻地還原
編輯
如同一幅字卷在慢慢的展開一樣,讓觀眾能夠逐筆逐字的體會原貼中書法藝術的揮灑。
而在畫面表現手法上,導演將其設計成了微風吹拂過的樹影,投射在紙張之上。
編輯編輯
再加上古韻盎然的古琴聲和抑揚頓挫的朗讀聲,營造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
這種純天然去雕飾的呈現方法完全悖於紀錄片的傳統,但卻把蘭亭序的微觀精妙體現的無以復加。
編輯
此外最讓表姐震撼的是紀錄片的第十集,講述唐代立獅寶花紋錦。
這一集乾脆去掉解說,通篇沒有任何旁白,以現代科技的視角來還原織錦圖樣與技術。
當殘破的文錦在畫面上動起來,那些精美絕倫的圖案在不斷的轉換中變得更加靈動鮮活。
編輯編輯
最具有創意的地方在於——
紀錄片在展現紡織技術的時候,大膽地將計算機中的二進位程序算法關聯起來。
導演藉此將精妙的編織步驟進行了最顛覆的視覺展現,讓不少彈幕評論驚呼看呆。
編輯編輯編輯
正應了紀錄片中的那句話:
天上取樣人間織,古往工藝現今識。
編輯
作為一部文化類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顛覆了大眾對於此類紀錄片的刻板印象。
看這部紀錄片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換一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和文化。
歷史和文物不一定冷冰冰地封存在過去,也是有溫度、帶著煙火氣的。
編輯
最後。
送給大家一句紀錄片中的旁白文案:
我們哭著降臨世界,卻可以笑著走向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