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不是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的,
而是我們向子孫借的。」
--電影尾聲
今天,小編推薦一部豆瓣評分8.7的口碑電影:《給我翅膀》,又名《迷雁返家路》。
電影改編自現實生活中對候鳥遷徙很感興趣的法國氣象學家克裡斯蒂安•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的真實故事。
他從1995年開始,在長達20年的時間中,為了讓候鳥們選擇更為安全的遷徙路線,多次駕駛超輕型飛機,帶領候鳥完成遷徙。
Christian Moullec 與雁群的真實故事
時至今日,他已成為了法國家喻戶曉的候鳥遷徙守護者,並且會帶領客人一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我們回到電影中...
小主人公託馬是一個和我們一樣受現代科技摧殘沉迷網路遊戲的少年,為了能讓他冷靜一下頭腦,媽媽決定這個假期準備把託馬送到自己的前夫、託馬的父親那裡,託馬雖然並不想去,但他也無可奈何。
託馬的父親克裡是一名鳥類研究學者,對於鳥類學的熱愛,讓他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這個領域之中,他也長期進行著挽救瀕危野生動物的活動。
這天,克裡向巴黎博物館提出了一條新的野雁遷徙路線,危險性要少很多,並且可以降低野雁的死亡率。
可由於政府部門已經停止了保護動物的援助,館長拒絕了他的提議。
但克裡堅持要完成這項壯舉,於是他順走了公章,偽造了文書,準備獨自完成這項壯舉。
克裡的朋友約恩帶來了20枚野雁蛋,這次計劃也就是帶著這20隻野雁重新飛一遍課題研究好的安全的遷徙路線。
隔天,媽媽帶著託馬來到了父親克裡的住處。這裡沒有網絡,讓託馬在家無所事事。
某天託馬發現了保溫箱裡的一隻雁蛋動了一下,他便打開保溫箱觀察著眼袋,並將耳麥戴在了蛋上。
突然,蛋殼動了...於是託馬趕緊叫來了克裡,看著陸續破殼而出的野雁,克裡對託馬說:「你要當他們父母了。」
隨著野雁的出生,託馬每天都會帶著它們遛彎兒,給它們餵食,無微不至,好像它真的變成了他們的母親。
而克裡則繼續試驗著自己的飛機,研究著野雁遷徙的路線。
父親的計劃看起來很瘋狂,首先要開車帶野雁去挪威(北極圈內),然後開飛行器一路帶著野雁,沿既定路線飛回法國南部(繞開危險的地區)。
最奇妙的是,只需要帶領野雁們飛行一次,它們就會永遠的記住這條路線,隨著年復一年地往返於這條安全的遷徙路線上,之後野雁的數量也會逐年增加,種群也會得救。
託馬安靜地聽著這一切,並對克裡說到,他想親眼看著這些野雁們遷徙飛行,並最終說服了反對這項舉動的媽媽。
不久,野雁幼鳥們長大了,託馬和父親按計劃踏上了送它們遷徙的路。
跋涉兩千多公裡,終於來到挪威北部的保護區,但出現一個嚴重問題,小野雁們很不給面子,就是不跟著克裡一起飛。
恰在這個時候,邊檢站的工作人員也駕車趕到,他們斥責兩人擅自將野雁們放出籠子,而且他們經過核實發現科裡的文件也是偽造的。巴黎博物館並不知道這個項目。
千辛萬苦的計劃眼看要黃。
這時,託馬發動了引擎,準備獨自帶領他們飛行,而之前一直都無動於衷的野宴,也開始跟隨著託馬駕駛的飛機,當他們開始翱翔於天空時,眾人震驚的看著這一切。
原來他們並不是跟隨飛機,而是緊緊的跟隨著託馬。
穿越風暴
可這並沒有意味著遷徙成功。
如果六個月後雁群沒有獨立回北極築巢,則這僅僅是一場華麗的冒險。
算好時間,託馬一家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當初的起點。
最終他們等來了回家的雁群。
電影結尾旁白:
「歐洲在30年內,失去了超過四億兩千萬隻鳥,國家每年有8萬公頃的土地變為鋼筋水泥和道路。
科學家們估計,由於人類活動的強烈幹預,近代動物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萬倍!」
作為人,我們總把自己看得很重,但其實人類也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們也是動物,與其他動物之間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以及關聯。
讓我們一起敬畏自然。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
觀看原片:
在看+點讚+公眾號後臺回復「 敬畏自然 」即可。
環境保護靠大家,從來不只是說說而已。胖達也加了自然教育相關的一些活動中去,感興趣的小夥伴戳Emma老師參與線下活動的視頻回顧。
最高立減 ¥777,點擊掃碼下單▼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本月開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