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一曲餘音繞梁,任詩意在指尖流淌

2021-01-19 央視新聞

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他在31年的短暫一生中,譜寫了六百多首藝術歌曲;他以樂作詩,很多素材都取自歌德、席勒、海涅的詩作,樂曲中有離愁別緒的人生感懷,有水波不興的山河歲月,有也愛意纏綿與孤獨流浪……鋼琴大師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

無奈天妒英才,1828年11月19日,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因病去世,年僅31歲。今夜,讓我們一起在天籟之音中緬懷這位「鋼琴詩人」。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他繼承了家族的音樂基因,很早就展現出令人震驚的音樂天賦。由於家裡沒有鋼琴,舒伯特就跟著一位在鋼琴製造廠做工的親戚去廠房裡練琴。

當家人沒什麼能夠教給他後,七歲時,他被送到當地的管風琴師和合唱團指揮霍爾澤那裡學習,舒伯特很快在他的音樂技能中增加了管風琴、演唱和對位法,以至於不久後他的新老師也不知所措,發現自己能教給這個孩子的他似乎早就會了。霍爾澤感嘆道「他的小手指天生帶著旋律……」

年少時的舒伯特還有一副天使般的嗓子。11歲那年,維也納皇家教堂童聲合唱團招收兩名新成員,舒伯特是其中之一。在合唱團中,除了擔任歌手和小提琴手,舒伯特的作曲天賦開始嶄露頭角,引起了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裡的注意,開始教授他作曲和音樂理論。

十六歲時,舒伯特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翌年創作《紡織姑娘葛雷琴》等130多首歌曲,但由於沒有家世和背景,這些作品得不到被演出的機會。為了應對來自生活和家庭的壓力,舒伯特只得到父親的學校做了教師。

△舒伯特故居

在學校裡擔任教師的舒伯特,上數學課時,在黑板上寫下2/4這個分數。忽然間,他把對面的學生全忘了,腦中浮現的儘是為歌德的詩作寫的旋律。不多久,一首十四小節甜美的《野玫瑰》誕生了。舒伯特非常高興,便和同學們一起唱。此時校長正好經過教室,看見這個情形當著學生的面數落舒伯特:「數學課的時間不教算術,你這是在做什麼?」

這是電影《未完成交響曲》中的一個橋段。如電影所表現的,舒伯特走到哪,哪裡就會湧現出新旋律。簡簡單單的五根線在他的筆下,總如不竭的泉眼,流出甘美的旋律之泉。

1814年,命運向舒伯特拋出了橄欖枝。他所在教區的李登德教堂要為百周年紀念而作一部彌撒曲。霍爾澤把機會留給了舒伯特,舒伯特自五月份投入創作,九月份教堂紀念慶典時,F大調彌撒曲(Mass No. 1 in F major, D 105)公演,由他本人指揮,演出大獲成功。10天後,作品應邀在皇家聖奧古斯丁教堂再次上演。

△維也納李登德教堂

首次公演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舒伯特的創作天賦,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舒伯特思如泉湧,最多曾一天寫下八首樂曲,進入了他人生的創作巔峰。《冬之旅》、《白鳥之歌》、《美麗的磨坊少女》以及《小夜曲》、《軍隊進行曲》、《死神與少女》等作品日後都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

然而就在他的創作旺盛時期,他的健康狀況卻不斷惡化。自從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鬥爭。 儘管有人提出其它的病因,最終的病症很可能是傷寒症;他晚期的病狀與汞中毒的病狀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紀早期被用來治療梅毒的藥物;無論如何,沒有足夠的證據來作出確定的診斷。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在維也納去世,年僅31歲。遵照他的遺願,死後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貝多芬的墓旁。 1888年,舒伯特以及貝多芬的墳墓被遷到了維也納中央公墓,與小約翰·施特勞斯以及約翰內斯·勃拉姆斯的墓為鄰。

△舒伯特雕像

舒伯特重視個人內在感受的表達。他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變化融匯在奏鳴曲中,使得這部作品的悲情與幻想、理想與現實相互映襯。

他在世期間並沒有獲得極高的知名度,生活非常窘迫,鋼琴作品也沒有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他甚至不認為自己是個作曲家,最多只是「喜歡音樂」而已。他的作品許多生前都沒有發表過,甚至曾有一首作品只是換了一頓飯。

他從沒有得到像巴赫一樣宮廷樂師的地位;他不會像莫扎特寫一部歌劇,要受很多制約;他不會像海頓,純粹是為皇家貴族作曲;更不會像貝多芬在作曲時要考慮到社會效果。因此不論是憂鬱、傷感,還是孤獨、心灰意冷,都是舒伯特對所處社會現實產生的情感的真實流露。

△藝術家在沙灘上創作的舒伯特畫像

舒伯特的音樂正如一股涓涓流淌的小溪,在不知不覺中演變成了洶湧澎湃的大海,而音樂之間的連接,卻令人神往和不知其終,永遠也不知道其後蘊含著怎樣的優美。




(選自《冬之旅 Winterreise》D.911)

《菩提樹》是舒伯特《冬之旅》系列中的一首,純真而憂傷。《冬之旅》猶如生活被一團烏雲籠罩,描述一位失戀男士在完全失去求生意志的情況下表現出的種種怨念。創作此曲時,舒伯特正陷入貧困與病苦的失意之中,人生晦暗。


詞/威廉·穆勒(Wilhelm Müller)

 

在城門外的井邊,

長著一棵菩提樹。

在它的綠蔭之下,

我織過甜夢無數。


在它的樹皮上面,

我也曾鐫刻情詩,

不管憂愁和歡喜,

我總在樹下忘返流連。


今時之我亦同往日,

深夜裡流浪踽行,

在黑暗的沉寂中,

我緊閉上雙眼。


它的樹枝婆娑作響,

似是對我輕聲呼喚:

朋友啊,到我這兒來吧,

你將在此找到安寧。


凜冽的北風,

直撲我容顏。

縱使氈帽吹落,

我仍一往無前。

如今我遠離故鄉,

轉眼已逝數年。

然而樹枝婆娑之聲常在耳旁響起:

回來吧,你將在那裡找到安寧。




(選自《天鵝之歌 Schwanengesang》D.957)

《天鵝之歌》是他最後的藝術歌曲合集,曾經有人聽過後這樣評價:「從來沒有一位作曲家,能夠探索到人類的悲痛,會像舒伯特似的達到如此感人的程度。」 其中《在海邊》一曲歌詞選用海涅的詩,哀傷之中帶著堅定。


詞/恩裡克·海涅(Heinrich Heine)

 

遼闊的海面閃耀黃昏的餘暉,

我們坐在漁夫的棚舍前默默無語。

 

迷霧升騰,

潮水湧起,

海鷗飛來飛去。

你眼裡充滿愛,

淚珠滾滾落下。

 

我看見淚珠落在你手心,

於是我跪在你膝下,

用吻從你白皙的手上將它們拭去。

 

自從那可悲的時刻,

我身形憔悴,

焦思渴想,

狠心的女人用她的眼淚使我中毒。



(選自《天鵝之歌 Schwanengesang》D.957)

《小夜曲》是《天鵝之歌》的第四曲,旋律優美、情感純真、格調高尚,有一種優美恬靜的意境,是舒伯特歌曲中最著名的一首。


詞/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Ludwig Rellstab)

 

我的歌聲穿過深夜

向你輕輕飛去

在這幽靜的小樹林裡

愛人我等待你

皎潔月光照耀大地

樹梢在耳語

沒有人來打擾我們

親愛的別顧慮


你可聽見夜鶯歌唱

它在向你懇請

它要用那甜蜜歌聲

訴說我的愛情

它能懂得我的期望愛的苦衷

用那銀鈴般的聲音

感動溫柔的心


歌聲也會使你感動

來吧親愛的

願你傾聽我的歌聲

帶來幸福愛情



死神與少女 Der Tod und das Madchen

歌詞出自於德國詩人克勞狄烏斯的作品,文中描述了臥病在床的少女和死神之間的對話。


詞/馬蒂亞斯·克勞狄烏斯(Matthias Claudius)

 

少女:

快走!

喔——快走!

走開,可怕的枯骨之人!

我還年輕,

走開吧,親愛的。

別碰我。

 

死神:

請伸出你的手吧,

你那美麗而纖細的手臂!

我是你的朋友,

而且我不是來傷害你的。

高興吧!我並不殘酷,

你將在我的臂彎裡溫柔的永眠!



歌德的月光詩,以這首最為著名,流行最廣,為此詩譜曲的作曲家甚多,其中又以舒伯特的曲子表達最細膩,最膾炙人口。


詞: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靜靜地你曾以朦朧微光

再次灑滿深谷再次灑滿松岡

靜靜地你曾以朦朧微光

完全把我心鬆綁終於把靈魂釋放


輕輕地你曾睜眼凝望

注視我流淌的地方注視我流經的村莊

恰似好友予以明眸一雙

仔細把我的宿命端詳


聲聲迴響如今我心蕩漾

快樂的歲月憂愁的時光

徘徊欣喜躊躇悲傷

滋味獨自品嘗


流吧心愛的河流 盡情流淌

從此我心喪亡

流走了嬉笑愛吻流走了信與堅強

從此我心喪亡


曾經我本擁有曾經我亦珍藏

此物難求誰也不讓

此物難得徹骨風霜

再也不能忘不能忘


潺潺流吧順著河床

不要歇息但且引吭

潺潺流吧流轉我的歌唱

飄揚吧賦曲飄揚


冬夜蒼茫冬夜蒼茫

咆哮把憤怒潰防

乍洩春光乍洩春光

咆哮把初蕊綻放


得神恩賜的能遠離塵世把自己隱藏

半點恨也不思量

使好友住進胸中寬廣

與之分享


與之分享的人不能想

亦無法想

此物隨著深入內心的迷宮

流浪夜裡不斷流浪



這首曲子是舒伯特晚年的作品,詩詞是在回想春天和情人一起度過一段美好時光而創作的歌曲,意境清淡優美,輕輕嘆息般的原野微風拂面。


詞/歐內斯特·舒爾茨(Ernst Schulze)

 

我靜靜地坐在山坡上,

天空是如此的晴朗,

微風在綠谷中飄蕩,

在那裡,我曾迎向春天第一道陽光,

啊!那時我是如此的快樂。

 

當我走在她身旁,

如此親密又如此相近,

在那清流暗泉深處,

是最美的天空,蔚藍而明亮,

而我如見她在天空。

 

看,繽紛的春天,

已經盛開著蓓蕾和鮮花!

並非所有的鮮花都相似,

我愛採的花朵,

在她所採過的那根枝葉上!

 

如今景色依舊,

那花、那田野,

太陽未曾暗淡,也沒少點明亮,

泉水倒映也不曾減色,

那天空的倒影。

 

然而變化的卻只有意志和幻象,

歡樂被爭吵取代,

愛情的歡樂已經消逝,

只留下愛情,

愛情,啊,和哀傷。

 

假若我是只小鳥,

在那山丘上,

那麼我將停在這裡的嫩枝上,

為她唱首甜美的歌曲,

吟唱整個漫漫長夏。

我為她歌唱,

吟唱整個漫漫長夏。




點擊「寫留言」,

談談你什麼時候喜歡聽古典音樂



文/央視新聞綜合

圖/視覺中國、網絡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期監製/唐怡 主編/侯振海 編輯/呂小品



相關焦點

  • 【散文】像清泉一樣流淌——郭啟明的詩意人生
    攝影:郭寧)像清泉一樣流淌——靈臺縣音樂家郭啟明的詩意人生 他那精湛的技藝讓孩子們羨慕不已,一曲奏完,他趁熱打鐵,告訴孩子,只有「琴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藝。十歲左右的孩子特別淘氣,且操琴的熟練程度並不統一,郭啟明總是因人而異,耐心指導。他家的院子裡掛著一面小黑板,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細節,他就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記憶。
  • 一個多情的女人,在詩意的江南,溫婉的行走
    #江南#一個詩意的女子安之若素的詩意生活,掬一捧水風,把一盞佳茗,臨水照花,光陰寂寥了心底那抹胭脂色,風輕雲淡,沉香花落,歲月終會記得將所有的溫潤,詩意的棲居在繁花盛開的感動中,風骨璨然。情是花做的一紙信箋,心是花捻的一季落塵,夢是花編成的一隻搖籃,往事悠悠,靜香若蘭,歲月芳暖了我的詩意。一直以來,很喜歡寫字,任指尖駕馭,抒寫生命的斑斑駁駁,跌巖起伏,心事繾綣,千迴百轉,筆墨刻染如詩如畫,葳蕤氤氳。
  • 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奏響民族音樂 吹拉彈唱餘音繞梁風中飛舞真美
    在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報告廳的舞臺上,大家心靈相通,吹、拉、彈、唱,用指尖舞動樂器,用旋律連結您我,用真情唱響整個報告廳,行雲流水、異曲同工、餘音繞梁、讓每一位在場聽眾讚不絕口。在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報告廳的舞臺上,動聽的音樂就像是飛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間流淌,有時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閃爍,美極了。
  • 王源:一曲《紅豆》,採擷千年的美好
    一曲《紅豆》,跨越了一千三百年的時空。今天,我們來講講關於它的故事。唐朝天寶年間,一個叫王維的年輕詩人,有感於民間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提筆寫下了一首詩作《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詩意流淌的茶谷
    在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的時候,我們愈發需要這樣的精神驛站——人類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到那時候,五百裡茶谷不僅是我的故鄉,它也將成為外市的、外省的,甚至一切生靈的精神家園。筆會結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常常想,是什麼使我的家鄉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思想,思想養育山水,思想灌溉林木,思想淨化土地。江南的山水,體現的是詩與畫;皖西的山水,體現的是家與國。
  • 一曲琵琶彈別怨,半張琴瑟奏離愁;十四首浣溪沙,痴情無計也難留
    一曲琵琶彈別怨,半張琴瑟奏離愁。花開花謝幾春秋,情悠悠,意悠悠。一別經年,雁字他鄉留。莫道相思無盡處,旖夢遠、冷心舟,獨倚樓。倚樓、倚樓,對金甌,解千愁,淚暗偷。忘也忘不了,一念成囚。輾轉難成三分醉,痴情無計也難留。夢斷藍橋,堪憶那時柔。過盡千帆情幾許,緣已盡,念還休,債怎收。
  • 歲月如同一指流沙,隨風緩緩地流淌於指尖!
    歲月如同一指流沙,隨風緩緩地流淌於指尖,微風拂過便會轉眼間消失殆盡。滾滾紅塵中,我們似乎始終都擺脫不了宿命的安排。因為沒有人能永遠地活著,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經久不衰。世事無常,有很多東西在我們的不經意間悄然流逝。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來日上並不可靠,因為來日並不方長!
  • 古琴 |《水龍吟》國樂鳴奏,大氣磅礴
    ©點擊上方綠色音頻聆聽今晚與大家分享一首國樂鳴奏《水龍吟》,此曲是在央視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收官之夜;李祥霆大師與笛子演奏家王次恆
  • 連奏與斷奏
    演奏跳音的技術動作要點是:    1)觸鍵快,離鍵快,觸鍵時間短促;     2)指尖特別牢靠。可想像如充足氣的皮球,堅而極有彈性;    斷奏的學習與輔導斷奏的技術動作要點告訴我們,演奏跳音手指指尖牢靠的準備非常關鍵。軟物相碰也不產生彈性反應,充足氣而具堅性的皮球則能極富彈性的蹦跳起來。
  • 攜追「楓」秘笈,同奏一曲冬季戀歌
    情緒萬種,溫柔無邊時令由深秋轉入隆冬宛如掉進童話裡的油畫色彩 讓我們奏一曲蘇大冬日戀歌共同get楓葉拍照小技巧!
  • 斷奏與連奏的訓練
    鋼琴,以它寬廣的音域、宏亮的音響效果、豐富的表現力和獨特的演奏特性,被喻為樂器之王。在鋼琴學習過程中,掌握鋼琴的彈奏方法是鋼琴教學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斷奏、連奏是彈奏技術的基礎,只有很好地全面掌握斷奏、連奏方法,彈奏技術才能提高,彈奏的琴聲才優美動聽,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力,所以,必須十分重視斷奏、連奏的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 100個唯美詩意的古風網名,總有一款適合你
    時尚是一個怪圈,每到幾十年一次輪迴,現在的網名潮流又輪到了古風圈,一個古風有韻味的網名反而很受大眾的歡迎,本期小編整理了一批好聽,意蘊極佳的詩意古風網名,其中有來源於詩詞的,也有來源於成語的,推薦給大家參考。
  • 一曲《天邊兄弟》,一腔戰友情流淌不息
    人生有幾多戀,人生有幾多情;一曲《天邊兄弟》,一腔戰友情流淌不息。金秋十月,邊陲高原已是漫天飛雪,駐守在那裡的新疆軍區某旅官兵唱響《天邊兄弟》,用濃濃的戰友情點燃胸中之火,相互溫暖、彼此依偎,立志為祖國守好邊防!
  • 抒情詩:曼妙半箋詩意,詞牽五月歌長!
    曼妙半箋詩意詞牽五月歌長冰雪無痕/原創文字 我的心事是五月的陽光,暖透花開紅遍了山崗,一枝一蕾,剪影嫵媚於手掌,纏綿便來指尖處清唱,詩意剛好來自四面八方,草木迎風而長,淺夏的聲音這般深情而有力量,穿越徘徊的時間奏出生命的絕響。
  • 煮一壺生死悲歡,奏一曲忘羨無羈(陳情N6)
    (煮一壺生死悲歡,奏一曲忘羨無羈記我們的陳情)我喜歡音樂。我覺得,音樂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音樂能把情感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能在人們悲傷時調節心情,也能把獨屬於自己的快樂傳遞給世界上更多的人。聞笛聲 獨惆悵 雲深夜未央是與非 都過往醒來了 怎能當夢一場紅塵中 毀譽得失如何去量蕭蕭血熱刀鋒涼山高水遠又聞琴響陳情未絕 臥荻花月如霜煮一壺生死悲歡 祭少年郎明月依舊何來悵惘不如瀟瀟灑灑 歷遍風和浪天涯一曲共悠揚
  • 空間電子琴、奇妙的指尖音響,分獲中國發明創新展覽會金獎、銀獎
    空間電子琴可以自由調節傳感器角度、方向以及放置方式,極大限度地為表演者增加了表現空間,它通過紅外避障傳感器來開啟對應的蜂鳴器,演奏者通過肢體動作就能完成一曲音樂。B、奇妙的指尖音響此項目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發明創新展覽會銀獎。
  • 熱活動|指尖論「鍵」,琴英薈萃,首屆「埃弗拉德杯」中國西部青少年兒童鋼琴藝術大賽完美落幕
    一群才華橫溢的孩子在舞臺上,演繹最美妙的樂章,為這個冬天上演一幕「餘音繞梁」的音樂盛宴!首屆「埃弗拉德杯」中國西部青少年兒童鋼琴藝術大賽開賽以來,吸引了來自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個地區的近千名鋼琴學子踴躍報名,選手們用雙手彈出華美的篇章,通過指尖與琴鍵的激情碰撞,將自己對於鋼琴和音樂的熱愛抒發得淋漓盡致。
  • GLITTER | 花火閃亮 任時光靜靜流淌——周藝軒
    周藝軒花火閃亮 任時光靜靜流淌周藝軒,依然直視著時光的流淌,像詩人那樣前行,不乖張,不失望,在時光裡奔跑著,帶著他特有的光火。他沒有成為這個狂躁時代的符號,他是他自己,葆有初心,嚮往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