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27日電 (記者 王嘉程)2020年11月27日是華裔武術家、國際巨星李小龍的80歲誕辰。這一天,香港郵政「李小龍——武藝傳承」特別郵票正式發行;這一天,剛剛投入運行的三輛手繪李小龍主題電車(叮叮車)按時於清晨發車;這一天,「龍迷」紛紛來到位於星光大道的李小龍銅像前,與偶像合影、向偶像致敬……
香港著名導演、武打演員徐小明當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感嘆,李小龍不單是熒幕上的英雄,也是熒幕下的英雄。然而,受到社會事件及疫情的影響,徐導為紀念李小龍80歲誕辰而構思多時、計劃今年年初開機的電影只能被迫停止。
作為李小龍的同時代人,武行出身的他曾親眼現場見識過李小龍的實戰功夫,並曾向媒體形容,李小龍當時「以快得不可思議的速度」,用腿法將一位為了切磋而裝扮成臨時演員混進片場的拳師擊倒,對手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在徐小明看來,李小龍是名副其實的「功夫不離手」,其成就是苦練的結果,並非每個人都能達到。
李小龍曾說:「隨著時間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樣會死去,會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我們還活著。我們不得不去領悟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但在徐導眼中,李小龍對他本人,對他這代人,甚至對整個行業,都有著巨大影響。他以武打電視劇為例,過去劇中套路都是按照舞臺或武術方面的老套路「套招」,但李小龍的武術就會有種實戰感。「你看過我的《陳真》、《大俠霍元甲》等(作品)的話,我很喜歡既有藝術方面的創作,又不脫離實戰的那種可能性。所以儘管(有些作品)現在相隔幾十年,對比現在的動作,永遠都不會落伍。」
樂樂國樂團創辦人、指揮家、教授梁志鏘是徐導的「老友記」,二人曾合作過音樂會。本月13日,由其特別為紀念李小龍80冥壽創作的樂曲《飛龍在天》,在音樂會《香港傳奇》中首次與聽眾相見。
梁志鏘介紹,樂曲時長為16分鐘,藉以描述李小龍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樂曲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名為「小龍街角試啼聲」,描述李小龍年輕時的跳脫,展現其活潑的一面;第二部分為「龍遊淺水志未酬」,描述的是他背井離鄉到美國念書的階段,究竟讀書和功夫哪個是他的志願,他還在掙扎和摸索;第三部分名為「飛龍嘯天震四方」,描述他決心弘揚武術、精深鑽研,最終獨領風騷、蜚聲國際的階段。最後的「尾聲」,則哀悼其英年猝逝,精神不滅,為世人崇敬。
為了讓音樂會更有戲劇效果、更具感染力,梁志鏘還特別邀請了徐小明之子、年輕演員徐浩崑客串李小龍少年一幕。作為年輕一代,徐浩崑對李小龍的了解自父親的耳濡目染開始,但過去對李小龍的喜愛僅停留在他的武術上,直到為了準備表演,看了許多關於他的片段,「他跳舞時的那種魅力和氣場,讓我對偶像更加佩服。」
以作品向傳奇致敬的還有香港手繪師阮繼增,由其繪製的三輛手繪「李小龍主題電車」,自今年11月下旬至明年1月2日間,會在港島鬧市穿梭,其中兩部的車廂內更會以「李小龍九龍塘故居」為設計主題。
而李小龍的老東家、香港嘉禾影業公司亦將其生前的4部經典作品進行修復,包括《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及《死亡遊戲》,將以4K形式重新呈現。
除了藝術家,記者還在當日於位於星光大道的「李小龍銅像」前遇見不少「龍粉」。市民黃先生在銅像前駐足許久。他表示,李小龍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自己雖不是資深粉絲,依然看了李小龍幾乎所有作品。
6歲和9歲的江姓小朋友是一對親兄弟,他們在銅像前學著李小龍擺起了武術姿勢。年紀小小的他們已看過不少李小龍的作品,最喜歡的就是《猛龍過江》。問及為何喜歡李小龍,兩個小朋友以稚氣的聲音異口同聲地答道:「因為他很厲害。」說完,又笑著向記者比划起武術動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