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追憶孫敖(《大眾電影》2002年第13期)

2020-09-03 光影音畫賞

[長影]追憶孫敖(《大眾電影》2002年第13期)



原標題:在平凡中升華
朱 晶
  孫敖的哀榮
  
  4月26日,剛剛七十歲的孫敖辭別了他的親人朋友,辭別了他終生熱愛的演藝事業。一個身無任何官職的共產黨員,一個並非當下「走紅」的老演員,竟有400多人為他送行,這使長影不少同志感慨不已。這當然基於孫敖個人演藝的魅力,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回族電影家,是一位值得懷念的資深而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但他還屬於歷經磨難而矢志不渝的一代知識分子,屬於超負荷運轉又甘當「幕後英雄」的人民藝術家,人們從他身上感悟到、寄託著許多深深的心意。
  老演員馬玉玲拄著雙拐從醫院跟到墓地,長影副廠長尹愛群幾次前去探望,出差返長的宮喜斌下車直奔醫院,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及外地藝術家向雋殊、沙娜、李真、從連文、陸小雅、張慧君、劉柏弘、賀小書、盧桂蘭等紛紛致函致電弔唁。導演齊興家的話代表了大家的心思:「孫敖身上確有『傲骨』,但他身上絕無蠅營狗苟。他不知道什麼是討好迎合又絕不任性,他絕不自吹自擂又絕不被大話牛皮嚇住,他有極高的質地。在譯製片圈裡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可他絕對平等待人,以誠待人。」  
 

 
  柏瑞桐1937年1月4日生,也是北京人,也考入了電影局表演所。後到孫敖那個班,與孫敖在兩個教學組。當時學校不準談戀愛,有人追她,孫敖心裡有她不敢表白。一次「小柏」生病,全班都去看她,唯獨孫敖沒去,卻把她落下的課堂筆記整理好交給了柏母。柏瑞桐回想當年,說自己「人小主意正」:一是14歲下決心考表演所,幾經周折也不退縮。二是選擇「出身不好」的孫敖託付終身。各方勸戒警告不少,她就是不動搖。三是不留北京,一心調往長影。1953年他們畢業時,北影、東影演員合併成立北京電影演員劇團。孫敖在北影對外宣傳片《五朵花》中初上銀幕;柏瑞桐先去上海參拍一部科教片,後到東影上《平原遊擊隊》。1955年北影、東影演員又分團,當時劇團團長田方要留下孫敖擔當新聞片解說重任,可「小柏」去意已定,孫敖只好服從,這年12月25日登記結婚,之後跟她「闖關東」。   
  盡瘁幾十載
  
  孫敖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在譯製片崗位鞠躬盡瘁幾十年。1987年他曾說:「回顧人生一半路程,真正從事創作又有多少時間呢?除去各種運動、下放勞動和學習之外,僅僅20來年的時間。」他沒讓時光虛度。一旦工作壓下來,不知疲倦,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頭。他有個小本本,詳錄了這些年的勞績,工作量十分驚人,像他那樣不斷開拓表演藝術領域,那樣熱心青少年教育的,似乎難有企及者。例如1988年,從1月到12月,幾乎沒有間斷和休息,一部接一部地上影視片配音,加之廣播劇導、表演,莎士比亞劇錄音,節目、晚會主持,專題片、美術片、廣告片解說,電臺散文朗誦等等,共達62項。據不完全統計,孫敖自1956年配錄第一部影片《纖維素工廠》(日本)至90年代中期:(1)為中外500多部電影配音,主要角色佔三分之二以上,另為新聞、科教、美術片解說近300本;(2)為中外電視劇如《女奴》《卞卡》《長夜春曉》等配音300多集;(3)在200多集廣播劇中執導或擔任重要角色,如《張海迪》《楊靖宇》等。(4)在10部國產影片飾演角色,如《暴風中的雄鷹》《三進山城》《吉鴻昌》等;(5)排演話劇16臺,多為主角,演出624場,《釵頭鳳》的陸遊、《年輕一代》的肖繼業,《紅燈記》的李玉和,均受好評;(6)錄製小說、評書30餘部,其中《戰地紅纓》《紅巖》曾引起強烈反響;(7)為中小學錄製電教課文40餘篇,為大中學講課、朗誦幾十場;(8)在各種新聞儀式、文藝演出和電視晚會擔任主持人200多場次。



  孫敖的主要藝術成就表現在電影配音上,其語域廣闊,音色淳美而深厚,善於塑造複雜豐富的性格形象。《忠誠》(1959)的艾米爾、《復活》(1961)的聶赫留道夫、《斯特凡大公》(1974)的斯特凡、《蝴蝶夢》(1979)的麥克西姆、《永恆的愛情》(1980)的哈邁德、《兩個人的車站》(1986)的普拉東,都表達得出神入化。因譯製片配音的成就,他曾獲國家政府獎、中國表演學會首屆獎,並11次獲長影「小百花」獎。



  孫敖藝術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寧可一人千聲,也不能千人一聲」,反感於那種為金錢而粗製濫造的商業習氣。配音《復活》,小說原著讀了五遍;為找《十字小溪》(英國)老獵人的聲音感覺,用非正常發音法喊破了嗓子,同事們愛惜地勸戒他,他笑笑說:「配音演員首先要盡力適應和貼近角色,不能只想著保持自己的發聲法。」1993年,金庸通過電影學院的歐陽儒秋尋找錄製其武俠小說的人選,相中了孫敖,想高酬請他錄製三年。柏瑞桐覺得孫敖太認真,怕他身體吃不消,勸他推辭了。當年長影領導黃世光曾薦他擔任譯製片廠廠長,孫敖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也予以婉拒。柏瑞桐開玩笑說:「你當官,家裡得安鐵窗戶。依你的性子,還不讓人家把玻璃砸光了!」
  曾經清新鮮麗的柏瑞桐,出演過《平原遊擊隊》(1955)、《媽媽要我出嫁》(1956)、《寂靜的山林》(1957)、《英雄兒女》(1964)、《花園街五號》(1984)等20多部影片各種角色,有相當的藝術潛質。然而,她很多心血花在了支持孫敖的事業上,特別是90年代孫敖身體欠佳以後,對此至今不悔。李真給柏瑞桐的一封信中說得好:「是你犧牲了你自己的事業,站立在孫敖的背後支撐著他走過艱難,走向事業的輝煌。」柏瑞桐無愧於孫敖的終生知己。

 

 
  「您是我一生的天」
  對於孫敖、柏瑞桐的女兒孫柏來說,4月26日是一個「天塌下來」的日子。父女間深摯的愛使她奉送給父親一句肺腑之言:「您是我一生的天。」這自然也是孫敖兒子孫佳禾、兒媳劉亞娜的心聲。
  通過孫柏的眼睛,我們又看到了時光深處孫敖、柏瑞桐生動的身影。


  
  孫敖喜歡給小女兒梳辮子,喜歡抱著小女兒在地上走給她講故事,女兒記住了爸爸一句話:「凍死迎風站,餓死腆肚行。」她記得,「文革」時爸爸每次挨鬥,都是昂首回家,可進屋後有時卻口吐鮮血。
  父母一生相濡以沫,孫柏看得真切。父親不止一次說:「在我眼中,你媽媽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還從父親那裡知道,「文革」期間母親曾賣血養家。最近一次病危搶救醒來,父親唯一的一句話是對母親說:「我跟你……沒過夠。」
  曾經有過一個健康的孫敖,快樂的孫敖,籃球高手孫敖。80年代初得糖尿病後,他身體日漸衰弱,備受折磨,最終合併症危及到腦。孫敖一生要強、進取,但又始終安於平凡。他筆記中著意錄下古龍一段話:「『平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如登天。一個人要經過多少痛苦?多少悽涼?多少辛酸?才能達到——平凡!」
  或許這正是孫敖所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在平凡中升華。
責任編輯:蘇歡

相關焦點

  • 紀念孫敖老師逝世14周年 孫敖,醇厚的嗓音,奉獻的一生
    孫敖(1932.3.1—2002.4.26)  1932年生於北京。回族。
  • 孫敖和柏瑞桐,真實愛情故事比電影更動人,孫敖:我和你,沒過夠
    而且那時長影的條件也十分簡陋。但既然來了,他們就決定紮下根來。1955年12月25日,孫敖和柏瑞桐登記結婚,從此兩人手攜手,共同譜寫了不離不棄的愛情佳話。因此,柏瑞桐當時還獲得了「長影最美女演員」的美譽。
  • 訪著名配音演員孫敖
    原題:生有涯 藝無涯 ——訪著名配音演員孫敖作者:陳克,載《杭州日報》1990年3月14日  二月中旬一個細雨霏霏的下午,在浙江電視臺二樓一間擁擠的錄音室裡,我見到了孫敖。  「北方大俠」此番應浙江電視臺之邀,專程從長影趕來為該臺第一部獨立譯製的日本電視連續劇《少女疑雲》配音。
  • 《電影文學》(2020年第24期)激蕩7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長影
    對新中國70年長影藝術發展進行梳理,大致分為五個階段:興盛期、禁錮期、復興期、困境期和建構期,其間曲折探索、涅槃重生,歷史得失令人深思。[3]此外,凌子風導演的《中華兒女》(1949)、翟強導演的《人民的戰士》(1950)、幹學偉導演的《內蒙古人民的勝利》(1950)等影片,對於革命戰爭殘酷歲月和英雄主義精神的銀幕呈現成為後來新中國電影表現革命戰爭的基本形態。1955年,長影進入迅速發展時期。
  • 我是小演員」訪長影配音演員李真《電影評介》1987年第8期
    「我是小演員」——訪長影配音演員李真(載《電影評介》1987年第8期)這是長影配音演員李真對我的採訪所回答的第一句話。「小演員」,是因為李真年輕嗎?不,她已五十一歲了。是她從事演員工作時間短嗎?不是,從五八年至今已二十八年,單說搞配音也二十五年了。是她塑造的人物不重要嗎?更不是。她在二百多部譯製片中,擔任過主要角色的配音。其中,獲得長影小百花獎和文化部授予的優秀譯製片獎的就有巴基斯坦影片《永恆的愛情》、日本影片《四年三班的旗幟》等等。
  • 搖籃·星辰·芳華 「長影之夜」定格75年光影路
    6日晚,在長影舊址博物館露天廣場,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致敬搖籃」系列活動——2020「長影之夜」上演。一個個溫情段落,串聯起「搖籃」「星辰」「芳華」三個篇章。在《黃河絕戀》的配樂聲中,一個耳熟的聲音娓娓道來:「75年,2.7萬天,膠片延長著歲月,也留下了搖籃的傳奇。無論是堅守於此,還是遠走他鄉,很多人都會自豪地說:我是長影人。」為「搖籃」篇章開啟講述的,正是配音演員胡連華。而從長影走向全國的金迪、王曉棠、張良3位老藝術家,則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與到「長影之夜」中。
  • 老電影觀後感(十六)《地下尖兵》
    《地下尖兵》是長影廠1957年攝製的一部諜戰片,導演武兆堤,副導演尹一青,演員有浦克、張園、陳汝斌、安震江、夏佩傑、李林、張巨光、蒙納、李孟堯、吳必克、張鳳翔、孟憲英(武兆堤夫人),客串王楓、周文彬、孫敖。這部影片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就是影片開頭,專門標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1947年、北平。本來是一個虛構的文藝作品,為什麼要標明時間地點呢?
  • 長影電影院&THINKER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歌劇分享酒會
    「     影展排期     」分享嘉賓:牛連和
  • 百花齊放,問鼎中原,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閉幕
    9月26日晚,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暨閉幕式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以匠心鑄就百花獎盃,用膠片濃縮千年之魂。本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參評影片題材豐富,新作、佳作迭出,反映了兩年來中國電影的創作水平。
  • 「長影之夜」再綻芳華
    在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期間,有這樣一個夜晚令人感動、讓人難忘,那就是9月6日舉辦的「致敬搖籃」系列活動之一的2020「長影之夜一個個溫情的段落,一幕幕振奮的畫面,在長影舊址博物館露天廣場接連上演,串聯起「搖籃」「星辰」「芳華」三個篇章,講述長影故事,定格光影傳奇,共奏銀幕旋律,暢想電影未來。在《黃河絕戀》的小提琴領奏曲聲中,一個熟悉的聲音娓娓道來:「75年,2.7萬天,膠片延長著歲月,也留下了搖籃的傳奇。
  • 中原星光 照亮夢想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閉幕
    9月26日晚,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暨閉幕式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以匠心鑄就百花獎盃,用膠片濃縮千年之魂。本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參評影片題材豐富,新作、佳作迭出,反映了兩年來中國電影的創作水平。
  • 第1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 | 溫情回顧七十五載光影路,「長影之夜」再綻芳華
    由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長影集團承辦的2020「長影之夜」活動在長影露天廣場舉行。張良說:「1955年我才22歲,生平第一次走進長春電影製片廠。在漫長的拍攝過程中,攝製組沒有人叫我『張良』,他們都叫我『四虎子』『董存瑞』。我心裡暖暖的,他們這是鼓舞我,給我力量,給我信心。」
  • 「進擊的巨人」第13話 — 傷
    「進擊的巨人(進撃の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創作的漫畫作品,於2009
  • 「阿松」第3期第1季度ED官方人偶MV公開
    「阿松」第3期第1季度ED官方人偶MV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日漫速報 | TV動畫「齊木楠雄的災難2期」第1話將與「銀魂」聯動!
    7月份的時候TV動畫「齊木楠雄的災難」官方宣布「齊木楠雄的災難 第2期」將於2018年年初開播,第1話播出前將會有特別節目呈現,陣容不變( 神谷浩史、小野大輔、島崎信長、巖田光央、茅野愛衣等)的同時追加新角色聲優諏訪部順一。
  • 北川梨花「朗讀者2020年第6期」
    北川梨花「朗讀者2020年第6期」 2020-05-14 0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岡田準一、小慄旬新片「追憶」&妻夫木聰「愚行錄」& 「刀劍亂舞」舞臺劇
    合作過「夜叉」、「鐵道員」等名作的導演降旗康男與攝影師木村大作時隔九年再度聯手拍攝「追憶」,岡田準一領銜主演,小慄旬、柄本佑、長澤雅美、木村文乃
  • 《大眾電影》銀苑新花之六、之七:朱時茂、倪萍、裘弋、張閩
    《大眾電影》是八十年代最暢銷的電影刊物,自1981年第1期起開闢了「銀苑新花」欄目,主要介紹當時剛剛登上銀幕不久的青年演員,此後作為長期欄目在刊物插頁連續推出。三十多年過去了,再回看當年的這些電影新秀們,有的已經功成名就,有的早已退出影壇,他們當年留在銀幕上的美好形象永遠留在觀眾記憶中。
  • 「經典永流傳」向長影老藝術家致敬!
    長春電影製片廠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自建廠以來,湧現出了諸多優秀的老藝術家,他們或從事表演工作,或從事配音工作,或從事導演工作,或從事配樂工作……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留了不少經典作品,下面讓我們通過盤點,來認識這些老藝術家吧!張衝霄張衝霄,電影表演藝術家,曾出演20餘部長影影片。
  • 「經典永流傳」向長影老藝術家致敬
    其中《羅馬假日》《陰謀的代價》榮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華表獎前身)。他在《羅馬假日》的配音中,很好的詮釋了男主角格裡高利·派克的性格特點,為當時的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1975年起開始從事導演工作,1980年開始,與妻子、長影導演徐迅行合作執導了《關東大俠》《現代角鬥士》等一系列風格各異的故事影片。2009年,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授予白德彰「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