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呃…「真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定理呢?
我也不知道,總之果然「真香」了。
這次主要補充的是三隻恐龍:
樂高牛龍,樂高重爪龍,以及樂高暴虐龍。
隨著昂貴的絕版白色暴虐龍到家,也宣告我的侏羅紀恐龍收集暫時告一段落。
牛龍: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侏羅紀世界2》應該是食肉牛龍第一次在侏羅紀系列電影中出現。但是食肉牛龍並非第一次在熒幕上露臉了。
迪士尼的動畫《恐龍》裡,反派就是由兩隻牛龍擔任的,它們長著角的邪惡臉龐在暴雨雷鳴中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雖然並不那麼科學,但是醜陋邪惡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美劇《史前新紀元》中,牛龍高速奔襲人類吉普車,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食肉牛龍是不折不扣的速度型選手。
在《侏羅紀世界2》中,牛龍露臉打了個醬油,用自己可怕的臉嚇唬了一下男女主。
然而帥不過一秒,就被「老奶奶」踩在了腳下,算是完成了自己的醬油任務,順利領了盒飯,襯託了暴龍的統治地位。然而不管是哪裡,食肉牛龍都有非常鮮明的特點:那一對小牛角。
可以說是,面如惡鬼,迅比夜叉。
牛龍的化石上,眼睛上方的兩個小角非常明顯。牛龍跟暴龍不同,整體吻部比較短,滿嘴小利齒充滿了惡鬼對血肉的渴望。
樂高的牛龍相對來說就可愛了很多。
本來我是沒想著買這隻牛龍的,然而最後到手之後意外的喜歡。不管是配色,還是這可愛的小眼神,調皮的小牛角,都讓我愛不釋手。
然而可惜的是,樂高的牛龍用的是暴虐龍的身體,因為體型屬於大型龍,腿長的特點也在「同模」的因素下沒有體現出來。
重爪龍:
不得不說,重爪龍真可憐。好不容易在《侏羅紀世界2》中跑個龍套打個醬油,被飛濺的熔巖燙了不少次,最後還是沒被什麼人記住。
更可憐的是,不管是哪個版本,重爪龍都因為龍頭跟棘龍類似而被玩家用於「換頭」。樂高重爪龍同樣是這個命運,它這個龍頭你要不說,我也會以為是棘龍。
甚至可以說,整隻重爪龍如果加一個背帆,就是一隻活脫脫的脊背龍了。
希望樂高可以新出一隻脊背龍( '▿ ' ),我非常喜歡漁夫棘龍,感覺每天戴著草帽抓魚吃,看其他恐龍打架,非常悠閒快樂。
暴虐龍:
Indominus Rex,拉丁語中意為「狂暴之王」,一般會稱它為「暴虐霸王龍」或「暴虐龍」。它是電影《侏羅紀世界》裡面出現的虛構混血掠食動物,擁有霸王龍、迅猛龍、南方巨獸龍、食肉牛龍、瑪君龍、鐮刀龍、皺褶龍、烏賊、樹蛙、蝰蛇這十種動物的基因,集兇猛和狡猾於一身。
但由於天生就生活在封閉的環境裡,因此對於自己在生物圈的定位一無所知,因此在逃出牢籠後,它不斷殺戮,一邊想要知道自己的生態定位,一邊則享受鮮血和殺生帶給自己的快感。
首先是樂高暴虐龍的介紹,出自我的鹹魚( '▿ ' ),畢竟這貨讓我肉疼許久,不得瑟一下恐怕我很難平復。
整體用青灰色花紋表現鱗片細節,我有朋友看了之後說「總覺得這是一隻青花瓷龍」。
它代表的,是人類對於生命的漠視,是對於人類充當上帝角色時的嘲笑。人類按照自己的喜好創造了生物,卻把它當做貓咪一樣飼養,最終,人類製造的怪物逃出樊籠,人類遭遇自己造物的反噬,付出了無數血的代價之後,終於有人意識到,生命不是一堆電子屏幕上的數據,而且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生命。
最終,暴虐龍被更「自然」的其他人造生物們打敗,在我看來,也真是諷刺。
更「自然」的恐龍們,就能代表「自然」嗎?
我不知道。
至此,樂高恐龍我基本補完,感謝收看。一起期待樂高后續出新的恐龍吧!
許願劍龍甲龍和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