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通水後,每年可向北方輸送95億立方米的水量,相當於1/6條黃河,基本緩解北方嚴重缺水局面。
談起發展,許多人都會侃侃而談,不論對自己的過去描繪的繪聲繪色,還同人們展望自己未來的規劃等等。不過人生畢竟是有限的,彈指一揮間,許多人就已經匆忙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對於國家發展而言,則完全不同。許多國家由於各種歷史原因,現階段可能十分落後或者發展緩慢。
但是若是以看待人生發展的眼光看待國家的未來,就會產生片面的評價與預計。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而國家的發展又是永無止境的,並且同人生不同,人總會受到年齡的限制導致自身精力不足的困境,但是國家不論經歷多少年,在各代領導人的帶領下,永遠都是充滿活力的。
基建狂魔
我國的發展路程可謂一路坎坷,十分崎嶇。早年由於落後,備受列強欺辱,並且使得國家陷入百年的停滯狀態,經濟發展不增反降。所幸通過艱苦的努力,我們取得了獨立,並且開始走上大國崛起之路。通過改革開放,經濟開始復甦,國家實力也與日俱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成長到了一個龐然大物。而在成長期間我們也取得了許多喜人的成果,並且在許多領域名列前茅,引領發展的方向與潮流。
諸多成果中,我國對於基建事業的投入可謂十分巨大了。號稱「基建狂魔」的我們,完成了許多國家認為幾步戶可能完成的壯舉。三峽大壩的落成不但造福萬民,並且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洪澇災害的危害,還為國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源。
嚴重缺水的北方
不過在我國迅速發展的道路上,總有國家眼紅,總是想方設法為我們添堵。近年來,我國投入並修建的一項工程,已經進行了三年的施工,卻僅僅挖了4米的隧道。印度便因此屢屢挖苦譏諷我國,卻不料被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嘖嘖稱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我國境內雖然水資源並不算稀缺,但是分布卻極不均勻。以秦嶺為界,南北的水利資源分布呈現出極端的兩極化: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而乾旱少水,也使得西北地區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南水北調工程
想要振興北方的經濟,提供充足的水源就是如今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也提出的許多構想,各類專家經過漫長的研討後,最後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計劃。而這項計劃的難度十分艱巨,幾乎不可能完成!正式動工後,又遇到了千奇百怪的難題,所幸經過日夜商討,最終將這些難題一一攻克,中國也再度創造了奇蹟。
不過南水北調工程雖然最後順利落成,並且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北方乾旱的問題,但是遇到的問題也不少。其中在建造地下隧道時遇到的麻煩最為棘手,同時也是最耗時的一項作業。花了三年時間也不過推進了4米的進程,可見當時碰到的問題有多令人頭痛。
隨著全球變暖的據日劇增,身處溫帶大陸的北方的乾旱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愈演愈烈,而這也導致了黃河的許多分支幹涸,並且斷流。這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無異於迎頭重擊。為了能最大限度恢復當地的用水,我們也只能在已經乾涸的黃河之下費盡力氣打通了兩條4米的地下隧道。許多紙上談兵之人的不好的流言人張口就來,但若不親臨工程當地,根本不曉得它的難度究竟有多大!
不同於普通地下隧道的挖掘,當時的隧道可是安放在黃河之下,頭頂就是奔騰不息的黃河,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了。此外,黃河中含沙量也是數一數二的,這也直接導致河床地基十分鬆散,一個不留心就會導致整個項目功虧一簣,且不論施工人員可能會因此遭遇危險,一旦引發大規模泥石流,黃河周圍的百姓都將面臨滅頂之災!面對威脅程度極高的工程,在工程師的帶領下,工人師父們夜以繼日的小心作業,這才完成了整條貫穿黃河的地下隧道。而南水北調工程也終於在7年後順利完成。
結語
而這項工程的完美收官,令在工業建築方面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都讚不絕口。如今我們在享受南水北調帶來的各種福利時,吃水不忘挖井人,不但要時刻感謝為這項工程奮戰的各位設計師與作業工人們,更應該感謝國家的英明領導,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我們才能夠享受到南水北調帶來的生活的便利。
引用文獻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