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網友納悶:中國基建玩了這麼多年,挖個隧道都要12年?

2020-12-24 每一天哪一天

想來大家都知道在,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得好,發展的強大,那就於這個國家的基本建設是脫不開關係的,基建實力強的國家,往往就是最為強大的那一批國家,基本建設是一個國家的根,而就拿中國在基建方面來說。

中國的基建實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基建水平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最頂尖的存在,中國作為一個在基建方面的後起之秀,直到如今基建實力已成為世界第一,通常能夠造出很多別的國家造不出來的工程,像是港珠澳大橋,又或者是填海造陸等等。

可以說在很多人眼中,中國的基建基本就沒有做不到,而且施工速度特別快,但是物極必反,就有德國網友納悶:中國基建玩了這麼多年,挖個隧道都要12年?究竟是啥隧道能夠讓基建實力如此強大的中國都挖了12年。

這就是鼎鼎有名的「大柱山隧道」,這個隧道是在大瑞鐵路上的,這條隧道堪稱世界最高難度的隧道,也被譽為地獄難度的隧道,在中國2008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工建設了,原本的工期為5年建設完成,可沒想到施工難度太高,調成了8年,之後又調到了13年的時間。

最終歷經12年的時間,在2020年4月底的時候,終於將這塊難啃的「骨頭」給辦下來了,在這不長的隧道中,光是破碎帶就達到了6條,而且還有暗河溶洞等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圖層不穩定,這條也成為了難倒了「基建狂魔」的地獄級別隧道。

在經過中國人民的不斷努力之後,終於是將這條大柱山隧道給克服了,可以說,讓別的國家來建,那可能是花上二十年的時間,都未必能建好,這其中的難度是難以想像的,為中國的基建點讚!

相關焦點

  • 14.5公裡挖了12年,大柱山隧道為什麼會稱為地獄隧道?
    中國這些年的基建水平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雖然說不一定能夠算是世界第一的水平,但是最起碼很少有基建工程能夠難倒中國的施工團隊。而這些年來中國的施工團隊也不斷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對中國的基建水平無比信服。
  • 雲南是真的「難」,一條隧道難倒了中國基建,花費2年才挖了156米
    中國發展至今,各大領域都有著巨大的蛻變和進步,其中最讓我們中國人自豪和驕傲的就是中國基建技術了,對於我們來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難以完成的項目,可以說只要我們中國願意出手,那再難的基建工程在我們面前完全就不算難事,畢竟我國在國際上面可是擁有著基建狂魔的稱號。
  • 中國挖了3年的隧道僅挖4米,印度數度挖苦,卻不料被德國點讚
    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而國家的發展又是永無止境的,並且同人生不同,人總會受到年齡的限制導致自身精力不足的困境,但是國家不論經歷多少年,在各代領導人的帶領下,永遠都是充滿活力的。
  • 中國在"鬼門關"挖了一條隧道 此地曾"嚇跑"德專家
    (原標題:中國在"鬼門關"挖了一條隧道,驚動全球!曾經嚇跑德國專家...)「要想富,先修路」,蘭渝鐵路途經25個縣市區中,有13個國家扶貧重點縣,4個省級扶貧重點縣。打通這條路,讓大山深處的百姓富起來,這是中國鐵路建設者發自內心的呼喊。
  • 德國網友嘲諷:中國這算哪門子基建大國,高速公路居然限速?
    中國的科技與經濟的發展為什麼這麼快,我想其中離不開中國一直以來都在大力發展基建,正是因為中國一直秉持著「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在全國範圍內大力發展公路建設,這才使得中國的交通越來越發達,我們的經濟也發展越來越快。
  • 印度專家:一個4米的隧道,花了3年才挖完,中國人太會「吃牛」了
    基建工程的打造是我國的拿手戲,這些年我們憑藉著優秀的技術也是完成了許多高難度的項目打造,因此外國也是稱我們為基建狂魔,然而對於我們中國所取得的成績,印度人是不願意相信的,可以說對此他們一直都抱有懷疑的態度,甚至有許多印度人認為,這些信息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吹牛吹出來的。
  • 這個隧道堪稱「工程師的災難」!這一難題被中國攻克
    在1999年的時候,阿爾及利亞就開始啟動對鐵路網的現代化改造,在2006年的時候,中國也負責了這個項目,中國的工程包括打通這個隧道。這個隧道在阿爾及利亞的首都以西這個隧道的設計是分離式雙洞單線隧道,左邊的一條線長度為7346米,右線少11米,合起來是14.68km,但看這個數字的話不算什麼,15km不到不算是一個特別長的路段。
  • 中國「最難修」的隧道,長度只有15公裡,挖了11年都未通車!
    此外,高鐵行業的勝利讓許多國家看到了中國建築業的成就。但是,自然也有一些難以克服的部分。除了普通公路,我國還將修建一些橋梁和隧道與山區相連。今天,我們要介紹中國最難的隧道,雖然只有15公裡,但是花了11年都沒有通車。
  • 德國專家:看看凌晨三點的中國,你就知道為什麼中國基建那麼強大
    中國是最順應科技發展潮流的國家,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中國研發出了各種各樣的科技成果甚至能夠影響世界,就拿中國的基建技術來說吧,如今以及發展強大到連美國、德國以及日本這些基建大國都不敢「直視」的存在。就有德國專家:看看凌晨三點的中國,你就知道為什麼中國基建那麼強大,新中國在剛剛成立的時候,全國的公路裡程不到英美這些國家的十分之一,但是在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長的公路裡程了,而且在高鐵、地鐵等多方面都是這樣的。
  • 基建狂魔2020十大奇蹟!五座橋、三條隧道舉世無雙
    基建狂魔2020十大奇蹟!五座橋、三條隧道舉世無雙2021-01-04 17:59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我們國家現在有一個外號叫「基建狂魔」,確實並非浪得虛名,時不時就有震驚世界的基建工程問世,而這也是綜合國力的一種絕佳展現。
  • 來了解國內最長明挖隧道
    來了解國內最長明挖隧道 2020-12-21 2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是中國基建,攔腰打穿長江底75米,外媒:中國又在幹嘛?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基建的實力是非常優秀的,經常能夠完成一些外國工程隊完不成的任務,比如修建一些難度很大的跨海大橋,修建海底隧道,亦或是修建高鐵,中國基建都能表現出非同一般的能耐出來,這就是中國基建的實力,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國家總是喜歡盯著中國基建,就是不想被我們甩得太遠,現如今,中國基建又完成了一件大事,攔腰打穿長江底75米,外媒:中國又在幹嘛?
  • 美國自封「基建狂魔」要打敗中國,它的基建實力究竟如何?
    魔鏡:「也許會是   中國」自從這番對話後,美國每天起床都要先給自己打個氣,要立志成為真正的「基建狂魔」。就在中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前,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4月23日發布十分具有針對性的報告:《更高質量的路——構建美國戰略應對全球基建挑戰》。
  • 世界最「詭異」的三個隧道,都可以當恐怖片的場地,一個就在中國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都能夠穿山背挖隧道,也就可以跨江河建橋梁,之所以修建這些交通通道主要是為了能夠帶動經濟的發展。實在要說有哪些詭異的隧道,多數都是被廢棄的軌道比較詭異,這些地方由於長久廢棄,沒有人員走動當然會顯得詭異一下,不要是說軌道沒有被廢棄,即使我們的房子長久沒人居住,也會給人一種很恐怖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世界上最「詭異」的桑耳隧道,都可以當恐怕片的場地了,一個就在中國。
  • 皮斷腿啥意思是個什麼梗 很多網友都表示非常的納悶
    皮斷腿啥意思是個什麼梗 很多網友都表示非常的納悶時間:2020-05-22 09:13   來源:新趣頭條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皮斷腿啥意思是個什麼梗 很多網友都表示非常的納悶 相信大家在玩一些遊戲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網友和彈幕上都在說什麼皮斷腿,就是突然暴斃的那種,這是什麼意思呢?
  • 二戰最壯烈越獄:600戰俘一年挖百米隧道,逃亡卻發現少了3米
    一、 「拉夫特3號戰俘營」(Stalag Luft III),位於德國西裡西亞省的薩根鎮(現屬波蘭),距離柏林只有兩小時的車程。二戰時期,這裡是納粹德國的一個戰俘營,建於1942年,佔地24公頃,由德國空軍高級指揮部直接控制。
  • 實拍德國人修路,看了德國人的技術,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中國地形複雜,多山地丘陵,修路可是件麻煩事,不過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進步,如今我們的修路架橋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讓很多發達國家也看得目瞪口呆的。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在基建領域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不過跟我國的相比,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 中國基建現「攔路虎「,懸賞2000億無人問津,美專家:不可能完成
    在中國取得的一項項成就面前,外國人稱中國為「基建狂魔」,在我看來,這個名字實在是太棒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外有人。中國的基礎建設竟然也遭遇了「攔路虎」,2000億元的懸賞根本無人問津,甚至有些美國專家也認為無法完成。那麼強大的工程究竟是什麼?大柱山隧道,位於大瑞鐵路上,是一條極為重要的鐵路。
  • 一條隧道一夜現身洞朗,大批兵源抵達前線,印軍驚呼:基建狂魔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2日報導,11月10日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發表文章稱,對面大國正在加強洞朗地區的修路行動,一條長達500米的隧道似乎一夜之間出現在該地區,而大批兵源通過該隧道抵達前線。對此印度新德裡電視臺表示,對面大國無愧基建狂魔的稱號。
  • 你怎麼看待史有明先生解說《新基建對中國地坪行業的影響》?
    按照國際上投資的定義,新基建就是除了鐵公機之外,還有能源、通信、水利等4個版塊!新基建一共有7個版塊:新能源、5G、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城際鐵路!新基建首次是在18年3月提出,但是真正意義上是在2020年1月3日在國務院商務會議強調了新基建的概念並首次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和綠色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