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典的中國「打女」:會功夫才叫漂亮!

2021-02-19 國家人文歷史

20世紀六十年代,以胡金銓、張徹為代表的新武俠電影代領香港電影工業進入黃金時代。1960—1967年間,香港電影的產量甚至超過了好萊塢,僅本地觀影人數就達到一億人次,創下歷史紀錄。其中,包含武俠片、功夫片、槍戰片的動作片做出了最主要的貢獻。對於那一時期的許多觀眾而言,香港電影幾乎等同於動作片。直到今天,香港動作片依然對全球電影工業有著深刻影響,昆丁·塔倫蒂諾、沃卓斯基姐弟等導演都曾在電影中向香港動作片致敬。

刀光劍影、槍林彈雨中,李連杰、成龍成為國際級影星。同時期的女演員或多或少都有參演動作片的經歷,但真正以動作片成名,能被稱為「打女」的寥寥可數。放眼國際影壇,「打女」也是另類玫瑰。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發展,打女們在銀幕上的地位越來越高,除了功夫更好外,形象與性格也更加飽滿。她們在動作片中不再是男性的陪襯,女權意識在一招一式中漸漸舒展,成為女性地位上升的象徵。

全香港的人都認識我

前段時間,湖南衛視播出了一檔真人秀節目,鄭佩佩和幾個內地明星一起在歐洲旅行。歌手華晨宇面對粉絲的包圍,手足無措,鄭佩佩安慰他:「我也曾經很紅,全香港的人都認識我。」鄭佩佩所言不虛,她曾被香港媒體評為「武俠影后」,紅遍整個東南亞。即便息影后去了美國,唐人街上仍然幾乎無人不識。

今天的電視觀眾在網上搜索鄭佩佩的老照片,時常震驚於她的美貌。年輕的鄭佩佩,五官秀美,隱隱有英武之氣,與後來的林青霞有幾分相似。1963年,17歲的鄭佩佩考入邵氏電影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第二期,畢業後成為邵氏力捧的「影城十二金釵」之一,潘迎紫與她同期,兩年後進入「新十二金釵」行列。

當時的香港電影流行反串,鄭佩佩的第一個銀幕形象即是在《寶蓮燈》中女扮男裝。1964年的文藝片《情人石》,令鄭佩佩一舉成名,她在影片中青春活潑的形象迷倒眾多觀眾,並因此獲得國際獨立製片人協會「金武士獎」,那是亞洲人第一次獲得該獎。但鄭佩佩真正在邵氏美女陣營中脫穎而出還要等到兩年以後。

1966年電影《大醉俠》劇照,鄭佩佩飾演的金燕子在影片中使兩柄短劍,武打運作乾淨漂亮,但明顯有芭蕾舞痕跡

從小學習芭蕾舞的鄭佩佩有「長腿姐姐」之稱,胡金銓看中她的舞蹈功底,邀請她出演香港新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大醉俠》。舞蹈、武術,聽起來差不多,演起來完全兩碼事。鄭佩佩飾演的金燕子,在影片中使兩柄短劍,武打動作乾淨漂亮,但明顯有芭蕾舞的痕跡。武術講究底盤穩,芭蕾舞則要向上伸展,在寺廟打鬥的一場戲中,鄭佩佩在一群悍匪中間微微揚起下巴,像一隻孤獨的小天鵝。在南國實驗劇團時,公司曾找來武師教她們武打動作,很多女孩因為鼻子被打出血而大哭,這讓好強的鄭佩佩十分看不起,覺得丟了女孩子的臉,「能吃苦」是胡金銓選中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在《大醉俠》中與鄭佩佩搭檔的「大醉俠」嶽華、「玉面虎」陳鴻烈是南國實驗劇團的三期學員。兩人入學時,正趕上二期學員排演畢業話劇《香妃》,鄭佩佩演女主角香妃,他們倆站在乾隆身邊跑龍套。潘迎紫在《大醉俠》中演金燕子手下的無名女兵,後來成為著名動作片導演的程小東當時才12歲,隨父親在片場玩,被拉去演一個沒名字的小和尚,一出場就被射瞎了眼睛。

1966年,《大醉俠》上映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部戲的主角本應是「大醉俠」嶽華,但卻被「金燕子」鄭佩佩搶去了風頭,也一舉奠定了她邵氏頭號女打星的地位。邵氏乘勝追擊,由張徹拍攝另一部武俠劇《金燕子》。鄭佩佩對張徹一向喜歡拍攝以男性為主的電影早有耳聞,起初不肯接他的戲。張徹花了很多時間說服她,保證她才是真正的女主角。不過,當片子拍出來之後,戲還是放在男主角「銀鵬」王羽身上。鄭佩佩在這部戲中的武打動作並不多,感情戲卻很出彩。

「胡金銓會讓你演100遍」

上官靈鳳

與鄭佩佩同一時期的「打女」還有上官靈鳳和徐楓。上官靈鳳這名字,一看就是女俠,但其實並非她的本名。她出生於臺灣,原名許治美,也是因為舞蹈基礎被胡金銓選中,在1967年的電影《龍門客棧》中飾演女扮男裝的俠女朱輝。這又是一部武俠片中的經典之作,二十多年後徐克導演的《新龍門客棧》同樣獲得巨大成功,林青霞扮演的邱莫言可以說是從朱輝發展而來。憑《龍門客棧》走紅之後,上官靈鳳開始拜師學武。跆拳道、空手道、太極劍均有涉獵,成為當時影壇少有的具備「真功夫」的影星。1973年,上官靈鳳因主演時裝武打片《馬路小英雄》,成為金馬獎的第一位「武俠影后」。1981年息影后,她在美國教授跆拳道。

1970年電影《俠女》片場,胡金銓導演正在給楊慧貞的飾演者徐楓示範動作

胡金銓對演員的表演非常苛刻,拍攝《龍門客棧》時經常在片場把上官靈鳳罵得狗血淋頭。徐楓在這部戲中扮演一個沒有正臉的小角色,只需要跟在主角後面跑來跑去,心中暗自慶幸自己不是主演,不必挨罵。而主演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徐楓童年吃了不少苦,父親早亡,隨母親改嫁後,繼父對她不好,造成了她憂鬱內向的性格。胡金銓覺得她特別適合演身世悽涼的忠良之後,1970年讓她在《俠女》中擔任女主角,200分鐘的影片中,她幾乎沒有笑過。「開機第一場戲是我和40多個武師打鬥,結果他當著100多個記者的面罵我。那是很冷的冬天,我拍完戲後頭髮都滴著水。拍完胡導演的戲拍其他導演簡直太容易了,因為胡導演會讓你演100遍,而其他導演一遍就過了。」多年以後,徐楓回憶說。

由於胡金銓對影片質量的執著追求,《俠女》拍了4年多。當時沒有高科技,表現輕功主要靠彈簧床,演員要不停地練前後翻騰。除非特別危險的動作,一般的打戲,胡金銓都要求演員親自上陣。《俠女》中的竹林大戰成為武俠片中永恆的經典,在此後的武俠片中頻繁出現。該片後來赴法國坎城參加影展,一舉揚名國際。在拿到兩屆金馬影后之後,徐楓轉到幕後,成立湯臣電影公司,《滾滾紅塵》、《霸王別姬》等影片都是她擔任監製。徐楓稱胡金銓為啟蒙恩師,出演「打女」成為她命運的轉折點。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正處於經濟騰飛期,一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女白領,在職場上展露鋒芒。銀幕上的「打女」們巾幗不讓鬚眉,不僅功夫了得,而且俠肝義膽,某種程度上暗合了當時的社會心理,也因此獲得成功。

1993年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劇照,鄭佩佩飾演武功高強、仇恨唐伯虎的華夫人,其中嚴肅、兇狠又搞怪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

後輩「打女」有機會出頭,與鄭佩佩早早息影有關。1971年,拍完《鍾馗娘子》後,年僅24歲的鄭佩佩「退出武林」,遠嫁美國,過起了相夫教子的平常日子。對於那個時代的女影星,嫁人息影是很普遍的選擇。1989年,鄭佩佩婚姻失敗,三年後,重返香港。20年過去了,影壇已經完全是另一番模樣,周星馳是最炙手可熱的明星。鄭佩佩經人介紹在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出演華夫人,同樣是「打女」,但這一次她負責搞笑。原本影片中的搞笑任務多數落在鞏俐扮演的秋香身上,但是鞏俐對周星馳的搞笑方式無法適應,鄭佩佩卻願意放下身段,吃下「含笑半步顛」。李翰祥導演替她痛心:「華夫人這個角色,把鄭佩佩給糟蹋了。」

李安的《臥虎藏龍》中,鄭佩佩的形象再次被顛覆,她扮演了心狠手辣的「碧眼狐狸」。影片中,碧眼狐狸有一句經典臺詞「他瞧不起女人,因此活該死」,讓不少男觀眾心中一凜,這一次女人要的不是愛情,是尊重。香港的老影迷仍對她曾經俏麗靈秀的臉念念不忘,內地的新觀眾只驚嘆於她眼中的凌厲與決絕。從金燕子到碧眼狐狸,美人老去,功夫還在。

比漂亮不如比身手


楊紫瓊

楊紫瓊無疑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打女」,從香港一路打到好萊塢,成為國際間華裔第一女星。她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馬來西亞華人家庭,父親是大律師,母親年輕時曾參加選美是「霹靂州小姐」。楊紫瓊4歲多開始學習芭蕾舞,15歲到英國學習舞蹈和藝術,後因脊柱受傷不得不終止了舞蹈生涯。1983年,母親為她報名參加選美,她成功當選「馬來西亞小姐」。按說選美出身,順理成章地會嫁入豪門或者在電影中成為「花瓶」,但楊紫瓊沒有。

1984年,楊紫瓊經朋友介紹來到香港與成龍一起拍攝廣告。隨後,她與洪金寶和林子祥合作出演動作喜劇《貓頭鷹與小飛象》,在這部看名字不知所云的電影中,楊紫瓊扮演一個只會喊「救我啊,救我啊」的弱女子。在後來的採訪中,楊紫瓊笑談:「喊救命有一次就夠了,我不想整天要人家來救我。」

在第二部影片《皇家師姐》中,她正式成為「打女」。開拍前,導演請元彪和狄威訓練她,連續8個月,舉重、打沙包、跑步,每天操練五六個小時。後來她加入武師健身俱樂部,成為跆拳道黑帶高手。楊紫瓊剛出道時曾說:「女明星比漂亮是比不完的,但是比身手,立馬就可以分出高下。」從《皇家師姐》開始,她成為香港首席打女,保險公司甚至拒絕她投保。1988年,楊紫瓊與香港德寶電影公司老闆潘迪生結婚,告別影壇。談到結婚,楊紫瓊曾說:「刺激過拍戲,刺激過穿玻璃,這是一生一世的事,不能錯。」但可惜還是錯了,三年後,婚姻破裂。楊紫瓊卻始終和潘迪生與前妻的女兒保持良好關係,把繼女收為「乾女兒」。

1991年,離婚後的楊紫瓊再度復出拍電影,拍攝《警察故事3》,親自完成片中高難度動作

1992年,楊紫瓊重返影壇,與成龍合作《警察故事III》,全部武打動作不用替身、親自上陣,令成龍大為讚賞。此後,成龍經常對合作的武師說,「這種動作,這有一個女人可以做,就是楊紫瓊」。《警察故事III》公映後,楊紫瓊成為亞洲最富知名度和片酬最高的女影星。90年代初,正是動作片的第二輪高峰期,楊紫瓊隨後又拍攝了《武俠七公主》、《東方三俠》、《阿金》等動作片。

在《007之明日帝國》中,楊紫瓊扮演秘密協助調查的中國籍探員林惠,她在片中親自完成了所有特技

楊紫瓊一定是受傷最多也最嚴重的「打女」。拍攝《阿金》時,她從30多米高的橋上跳下,脊柱受傷還摔斷了三根肋骨,把導演許鞍華嚇得滿臉眼淚。影片播出時,在該段落特意打出字幕向楊紫瓊致歉。1997年,楊紫瓊與皮爾斯·布魯斯南合作《007之明日帝國》,成為第一位東方面孔的「邦女郎」。與以往金髮碧眼、性感甜美的「邦女郎」不同,楊紫瓊身手矯健頻頻上演美人救英雄的戲碼,相比之下皮爾斯·布魯斯南既笨拙又狼狽。西方動作片的武打動作通常都由替身完成,但楊紫瓊卻帶著十幾位自家班底的武師,全部動作親自完成,讓導演大為驚嘆。

接受媒體採訪時,楊紫瓊經常被問道:「明明有恐高症,為什麼要那麼拼?」她通常笑著回答:「因為喜歡啊。越是怕的東西越是要去克服。」讓人覺得她不是在演俠女,她其實就是俠女。

1999年,李安拍攝《臥虎藏龍》時集齊了鄭佩佩、楊紫瓊、章子怡,老中青三代「打女」,男主角周潤發徹底淪為陪襯。電影中楊紫瓊扮演隱忍的俞秀蓮,而現實中沒有人真的能讀懂她的內心世界。李宗盛曾為她寫過一首《愛似流星》,歌中唱到:「好多事情總是後來才看清楚,然而我已經找不到來時的路,好多事情當時一點也不覺得苦,就算是苦我想我也不會在乎……」猜中幾分心事,外人不得而知。

上世紀八十年代,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公映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武術狂潮。其火熱程度,今天的人們已經無法想像。當時的票價是1毛錢,而全國票房達到了1.4億。如果按今天的40元票價計算,就是560億的票房,比去年全國電影票房的兩倍還多。隨後,內地開始拍攝大量武打片,也出現了一批內地「打女」,其中李連杰的前妻黃秋燕無疑是功夫最好的。她是李連杰在什剎海體校的師姐,曾獲得北京市女子蛇拳和劍術冠軍,可惜只演了《少林小子》等三部影片就退出影壇,他們的婚姻也僅僅維持了三年。

《臥虎藏龍》劇照

西方「打女」中也不乏有真功夫的,在《古墓麗影》中扮演「蘿拉」的安吉麗娜·朱莉是跆拳道高手,《史密斯夫婦》中如果她真的和布拉德·皮特對打,皮特恐怕不是對手。《殺死比爾》中李小龍造型的烏瑪·瑟曼也是武術愛好者,並且是瑜伽高手。《蠍子王》中女巫師的扮演者華裔影星胡凱莉是空手道棕帶。看來想成為「打女」不會打是不行的,中外皆然。

有燈就有人

上世紀90年代後期,由徐克、程小東等導演締造的香港武俠片熱潮逐漸褪去。林青霞、胡慧中、張曼玉、王祖賢等明星都曾在武俠片熱潮中以「打女」的形象出現,但都只是客串而已。林青霞在拍攝《新龍門客棧》時曾經眼部受傷,被迫返港,後面的戲份由替身施懿完成。「臺灣第一打女」楊麗菁帶著一身傷病退出影壇,脊柱側彎、椎間盤突出、十字韌帶斷裂,一度甚至不能彎腰。李小龍之女李香凝和邵逸夫力捧的梁錚都曾經嘗試做新一代「打女」,可是武俠片這個「江湖」已經沒有了,「打女」無以立足。

誰也沒想到以清純少女形象出道的章子怡會接棒,成為新一代「打女」。在《臥虎藏龍》中章子怡成功地塑造了玉嬌龍這個角色,李安在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中寫到:她頭一次吊鋼絲時把我們嚇壞了,她的反應跟別人不同,一般人快要撞牆時,都會本能的先以手保護自己,她不是,她是拿臉往牆上撞。臉,是她吃飯的傢伙,怎麼會毫無防衛能力,還好沒撞上……個性還能吃苦,長得上相,是祖師爺賞飯吃。這也是機緣,她可以把玉嬌龍在公元兩千龍年時給吃下來。大夥努力,章子怡是被塑造出來了,將來紅不紅就看她的造化了。

章子怡當然是紅了,並且隨著《臥虎藏龍》在國際上的成功,紅出了國門。玉嬌龍,展現在世界面前的是全新的東方女性形象。禮教、愛情都不能束縛她內心那股完全不受管制的欲望。在李安心中,她最後的縱身一躍不是贖罪,而是解脫升華。

《臥虎藏龍》的武打動作追求的是靈動、飄逸,一種詩意的美。章子怡憑藉舞蹈功底和吃苦精神即可勝任。但到了《一代宗師》就不行了。王家衛為了拍攝此片,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尋訪了近百位武術名家,試圖再現民國時期的武林。三位主演梁朝偉、張震、章子怡分別學一門武功,梁朝偉學詠春、張震習八極拳、章子怡練八卦掌。梁朝偉在練功過程中,折斷了手臂。而張震,三年下來竟然練成了八極拳全國冠軍。

章子怡出演宮二姑娘宮若梅,光師傅就有北京的戈春燕、東北的關寶平和廣東的韓燕武三位,以及李秀芝、李秀仁兩名八卦掌顧問。在紀錄片《宗師之路》中,章子怡練功時被師傅壓腿,慘叫連連。後來,在採訪中,章子怡說:「練功過程中,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那麼殘酷地折磨我們,裡面沒有一個鏡頭需要下一字馬,但是師傅每天都是這麼訓練我們。」

《一代宗師》拍攝歷時4年,那段時間正好是章子怡人生、事業的低谷。2013年初,《一代宗師》上映,憑藉此片,章子怡重新奪回了江湖地位。金雞獎、金馬獎、金像獎、華表獎、亞太電影大獎、亞洲電影大獎,章子怡包攬了同期所有華語電影獎項的影后。其演技之精湛甚至蓋過了梁朝偉,更有人戲言《一代宗師》應改名為《宮二》傳。

在電影《一代宗師》中,章子怡從任性的玉嬌龍轉變成倔強的宮二,從無法控制欲望的不羈少女成長為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獨立女性。影片中,宮二對葉問說:「我心裡有過你,我把這話告訴你也沒什麼,喜歡人不犯法。」簡直可以作為新一代「打女」的愛情宣言。

《一代宗師》中有句被反覆提起的臺詞: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此刻,章子怡站在燈下,後繼「打女」不知何人。

(本文原載於《國家人文歷史》2014年第15期,作者:劉心印,請勿擅自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打女最漂亮:古墓麗影跟她們比,簡直弱爆了
    但是,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功夫大國,銀幕上中國功夫女星的戰鬥力可能甩蘿拉幾條街。不信?我們列給你們看。銀幕上的「打女」們巾幗不讓鬚眉,不僅功夫了得,而且俠肝義膽,某種程度上暗合了當時的社會心理,也因此獲得成功。後輩「打女」有機會出頭,與鄭佩佩早早息影有關。1971年,拍完《鍾馗娘子》後,年僅24歲的鄭佩佩「退出武林」,遠嫁美國,過起了相夫教子的平常日子。對於那個時代的女影星,嫁人息影是很普遍的選擇。
  • 會功夫的女星才漂亮:古墓麗影跟她們比,簡直弱爆了
    電影《古墓麗影:源起之戰》劇照放眼國際影壇,「打女」真是另類玫瑰。銀幕上的「打女」們巾幗不讓鬚眉,不僅功夫了得,而且俠肝義膽,某種程度上暗合了當時的社會心理,也因此獲得成功。後輩「打女」有機會出頭,與鄭佩佩早早息影有關。1971年,拍完《鍾馗娘子》後,年僅24歲的鄭佩佩「退出武林」,遠嫁美國,過起了相夫教子的平常日子。對於那個時代的女影星,嫁人息影是很普遍的選擇。1989年,鄭佩佩婚姻失敗,三年後重返香港。
  • 鄭佩佩、惠英紅……那些年即能打又漂亮的女星,如今都去了哪裡?
    01說到即能打又漂亮的女星,不得不先說一說鄭佩佩。鄭佩佩:1946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迄今為止參演電影61部,電視劇47部。現年72歲的鄭佩佩至今依然活躍在影視圈,是大家公認的金牌老戲骨了。她可以說是華語影壇第一代女打星了,鄭佩佩是一名非常敬業的女演員,有著舞蹈功底出身的她,身手敏捷、招式美妙,很多危險的動作都親力親為。
  • 年輕時的鄭佩佩是花木蘭本人了:那些年港片裡的「打女」
    這從過去幾年,中國演員(尤其是中國女演員)前赴後繼徵戰好萊塢所出演的角色就能看得出。前有楊紫瓊在「007系列」《明日帝國》裡做「邦女郎」從頭打到尾,有《臥虎藏龍》裡楊紫瓊、章子怡和鄭佩佩三代中國女演員闖蕩武林,貢獻好身手。後有李冰冰一心想擠進好萊塢,不得不練起功夫,讓自己在《功夫之王》和《生化危機》這類電影裡有展現身手的好機會。
  • 從鄭佩佩到劉亦菲,「打女」靚絕大銀幕的那些歲月
    這不單單是因為故事本體來源於中國,某種程度上,迪士尼的這版《花木蘭》也代表了中國文化的一個側面。可以看到,除了主演劉亦菲之外,甄子丹、李連杰都是當下享譽國際的中國功夫代言人。 而劉亦菲,作為花木蘭的扮演者,從曝光的種種物料來看,其打戲也是影片最大看點之一。
  • 說一說火影從中國學走的功夫,鳴人打詠春拳,博人傳裡出現獅吼功
    火影忍者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經典動漫,當年我們看火影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火影裡有許多強大的忍術,更有神鬼莫測的幻術,就連火影裡的拳腳功夫,如果練好了那也是能站在忍者世界巔峰的。說實話當年喵喵看火影的時候就發現,其實在火影裡有許多能力跟中國有關係,許多人物和忍術的稱謂甚至直接照搬的我國,當然還有許多強大的神器也是出自中國的。不過今天我們就不說那些了。我們就說一說火影從中國學走的功夫吧,不得不說火影的作者岸本實在是仰慕中國文化啊!不然又怎麼會從中國「取經」呢?
  • 這幾位女明星其實真的會功夫,是真的不好惹
    娛樂圈裡明星雲集,很多明星為了拍戲方便都會學一些功夫。若是臨時學習,恐怕拍攝效果不太好,以下幾位漂亮的女星看起來比較柔弱,但是他們身手矯健,自身的功夫底子也不錯,而且有一個還是現在正當紅的女演員,平時拍一些武打戲的時候連替身都不用找,一起來看看這幾位明星都是誰吧。
  • 論我中華武術、中國功夫到底能不能打
    功夫也就是武功,在清朝以前中國人是沒有這個概念,功夫一詞興起於清朝,是中國武術的別稱!中國功夫有「少林拳」、「詠春拳」、「洪拳」、「太極拳」、「螳螂拳」、「蔡李佛拳」等等,也就是說「功夫」其實指的是中國傳統武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說中國傳統武術就是功夫的代表!功夫者,十年苦功磨一技,當他大成的時候。就有了安家立業的資本。
  • 《功夫》中那些經典的鏡頭—#周星馳#
    一提起星爺,耳邊總是出現他那眉宇間帶點狡黠的笑聲—「哈哈、哈哈」還有那句經典的臺詞—「不錯!我就是美貌與智慧並重,英雄與俠義的化身唐伯虎!」此時斧頭幫正急欲剷平唯一未收入勢力範圍的地頭,不料該地臥虎藏龍,肥婆女房東加上與其成對比的懦弱丈夫二叔公,率領一眾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大展拳腳,對抗惡勢力。其中飾演小混混的阿星,因良心發現,臨 時改邪歸正,將一眾黑惡勢力打的落花流水,並用寬容和愛心感化惡勢力頭目—「火雲邪神」的電影。
  • 中國功夫為什麼不能打?
    由此可見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有其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把武俠小說看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並不為過。可是,武俠畢竟是虛構的,大俠們的武功誰也沒有親眼見過,連武俠小說家自己恐怕也不聞其詳。他們之所以取那些玄之又玄的名字,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彌補「武功」本身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缺陷。武俠小說裡的武功,不完全等於傳統中國武術,但武功卻源自武術,或者是一種對武術的想像。
  • 會功夫的女人比《古墓麗影》蘿拉,還要漂亮,還要厲害
    在電影《古墓麗影》我們一定見過蘿拉的身手,可是在我們有著悠久歷史的祖國,在電影熒幕上有著這麼一些的人比蘿拉還厲害,放眼國際上打女是非常好。可是隨著時代變遷和科技發展上,這些女明星不僅要功夫好,還要顏值高,他們在現在電影裡不需要男人的襯託,就可以展示自己的美,其實鄭佩佩年輕五官秀氣,和後來林青霞有幾分相似,1963年鄭佩佩進入邵氏電影公司,成為當時影視12金釵。在那時電影流行反串,她的電影中扮演男的,可是在1964年的電影《情人石》讓她一舉成名,她還獲得金武士獎,這是亞洲人第一次獲得獎。
  • 看清定妝照,這才叫花神之女!
    同款造型下,這才叫花神之女!《香蜜沉沉燼如霜》是楊紫一個非常優秀的代表作品。她在劇中飾演的是花神之女錦覓。是一個絕色女子。為了拍這部劇符合劇中角色形象,楊紫足足瘦了16斤。真的是很敬業的演員了。而錦覓一角,大概也是她繼《家有兒女》中的夏雪之後,第二個比較經典的一個角色。妝容造型也都很漂亮,最重要的是讓觀眾看到了她的演技實力。
  • 從「舞到武」,最美「打女」楊麗菁的心酸歷程!
    當然也誕生了許多不同風格的功巨星影響了整個中國和全世界!早期黃飛鴻系的關德興,70年代的拳拳到肉的李小龍,邵氏武俠的狄龍姜大衛傅聲,再到後來功夫喜劇的成龍 洪金寶,還有李連杰甄子丹等等等等!>博大精深的中國功夫也因為他們深受全世界功夫迷追捧
  • 星爺真實功夫水平有多高?如果論真功夫,甄子丹根本打不過周星馳
    提起周星馳,很多人就會想到他那些喜劇電影畫面,以及經典的配音,被他捧紅的配角更是多不勝數就算你沒有看過,也一定聽說過,三大經典電影,它們分別是林正英的殭屍電影,成龍的功夫電影,周星馳的無釐頭電影。其中,周星馳在搞笑方面天賦異稟,是喜劇演員中領頭羊的存在,他還被稱為中國版的「卓別林」,可見星爺在喜劇方面造詣很高。
  • 周星馳《功夫》開篇馮小剛「還有誰?這麼漂亮一個女人...」經典
    要問我對《功夫》印象最深的是哪個片段?當屬開頭馮小剛經典客串。功夫一開始馮小剛的臺詞是:還有誰, 這麼漂亮的女人,就因為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你們就把他抓到這裡來,還有王法麼?《功夫
  • 打太極拉二胡 "功夫熊貓"中國元素解析
    "功夫熊貓"中國元素解析  《功夫熊貓2》一開場,夢工廠的經典標誌小孩子坐在月亮上垂釣就被改成了皮影戲效果的烏龜大師坐在月亮上釣魚。這一幕似乎預示了影片的中國元素會比第一部更多、更深入。你看《功夫熊貓2》裡,羊仙姑預言說沈先生會被「一個黑白相間的動物打敗」,這時電影畫面上黑和白組成了一個太極陰陽魚的圖案。我們忽然發現,原來黑白相間的熊貓竟然暗合了太極陰陽之理。不由得對夢工廠選擇熊貓作為這個系列的主角多了份理解。   《功夫熊貓》結尾部分的「無字天書」其實已經深得中國文化中的不可言說之妙。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就是這個意思。
  • 找回香港功夫電影的神採!《鐵拳飛腳真功夫》改變世界的中國功夫
    他們要拍一部屬於自己的喜劇電影,一部屬於黑人的喜劇電影,在這部喜劇電影中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內涵,要摒棄掉那些無用且不搞笑的情節,不論是笑話、還是動作戲都要即輕鬆又好笑,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他們最喜歡的李小龍那樣的中國功夫橋段才行。他們為什麼一定在自己的電影中加入中國功夫的橋段呢?這還要從70年代那個時代背景說起。
  • 中國武俠功夫電影十大經典瞬間
    中國武俠功夫電影十大經典瞬間 快意恩仇行俠仗 義, 每一部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江 湖!第 十 名:《英雄》,演員:李連杰、甄子丹。 經典瞬間:棋館打鬥《英雄 》之中無名和長空的打鬥是電影開始的第一場打鬥 。武打的動作設計精彩 , 節奏把握獨特。激烈的打鬥,老者撫琴,刀光劍影,雨水棋盤。琴聲、雨滴聲 、 劍聲,更配有京劇演唱聲,十分精彩。
  • 老去的中國功夫巨星們,後繼無人
    中國範兒的電影第一次文化輸出就是因為李小龍的功夫片,精彩絕倫的動作場面和眼花繚亂的快速節奏驚豔了一眾太平洋彼岸的影迷,並引發了好萊塢的瘋狂模仿。甚至連街舞的誕生,都與李小龍熱有著直接關聯。功夫電影是世界了解中國人的一個窗口。中國電影第一次以文化輸出的形式,讓世界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 中國功夫不行?陳真早發現了
    「中國功夫天下第一」,這個由近代中國民族主義和戰後兩岸三地加美國的電影工業共同建構出來的神話,是搖搖欲墜了。那麼中國功夫到底能不能打?不知道。反正越來越多的人不相信它能打了。那些傳說中不慕虛名的「世外高人」,在他們出場接受挑戰前,我們就當不存在吧。近代以來,中國功夫雖然經歷過清末大繁榮,不過總體上朝著表演化、舞蹈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