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喜歡馬伯庸老師的三國機密,小說寫得有趣,人物豐滿動人,恰逢小說影視化,我們終於可以看到這段被屢屢忽略,卻又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三國故事。匪夷所思與歷史重吻的情節,陰謀明謀的困獸之爭一下子把歷史的厚重平鋪開來,使人硬生生從心底生出一份悲涼,小說裡幾對情侶的羈絆也是扣人心弦,但我還是想單純以一個普通觀眾的視角去敘述自己所看到的曹丕和甄宓這對悲劇情侶的愛情和婚姻。
因為曹丕和甄宓用一生回答了這些問題:
婚姻和愛情是不一樣的,婚姻始於愛情,而終果卻應該是自我成長。所以,這是一場歷練,我們應當如何表達愛?如何持久的獲得愛?如何變得更加成熟、堅強和豁達?曹丕和甄宓從家庭背景來看有著門當戶的基礎。
01
曹丕的家世是非常好的,有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爸比,媽咪雖然舞姬出身,但也是正妻,自己又是曹家長子,按現在的標準來說就是一個24k官二代,而且曹丕自己努力上進,修煉的技能列表非常長。
文學
曹丕的名言是「夫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在「建安三曹」中,他只有詩寫得不如父親和弟弟,《典論》《與吳質書》等作品都是劃時代的傑作。
劍術
曹丕痴迷劍術,曾拜名師學習,但當時知道他劍術水平的人也不多。直到一次將領聚會,曹丕與劍術名家鄧展討論劍法,鄧展不服,要與曹丕即興比劍,不料兩輪都敗於曹丕,舉座震驚。
智囊收集者
曹丕的智囊團來源十分複雜,既有一生的摯友司馬懿和吳質,也有三國最著名的「毒士」賈詡。曹丕不但能協調這些高智商人才的關係,還能在曹操的威壓下保全他們的性命。
這些足以證明丕殿多麼優秀啊
所以渾身閃著光芒的高幹子弟家裡肯定對兒媳的要求很高,我們很有必要看看女方的條件
我們先從甄宓的身世說起,在同一個編劇的《軍師聯盟》裡,甄宓嫁給曹丕後,曹丕找司馬懿吐槽,說弟弟曹植娶了名門望族崔氏,而自己娶了袁紹兒子的老婆甄宓,「一貴一賤」相差甚遠,這部劇也延用了這一說法。但大家千萬別相信劇裡所說,其實甄宓的門第出身比崔氏還要高貴。她出身於河北省無極縣的古代甄氏,是我國歷史上顯赫的望族之一,人才輩出。甄宓因為出身名門,所以從小就讀書識字,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也因此成為一代才女。當然她的容貌也是風華絕代,素有「河北有甄宓,江南有二喬」之稱大家想想能嫁給當時火上烹油,四世三公的袁紹家,出身自然是高貴無比,甄宓嫁給曹丕,其實並不算是高攀。因此歷史上曹丕和甄宓的結合,應當是門當戶對,時勢所致。甄宓是世家大族之女,歷史上的曹操之所以應允曹丕的求娶,也有可能是覺得自己的長子迎娶甄宓,象徵著對老對手的寬恕,對長江以北和平的誠意。
02
夫妻倆在婚姻關係裡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有一個共同目標是關鍵,曹丕甄宓感情不和的導火索在於追求不同,你要功成名就,而我只要詩詞唱和。
從曹丕成長環境想一想,一個男孩子,從小出類拔萃,文武雙全,家裡一整面兒牆都是他的獎狀。每次有客人來家裡,爸媽就把客人領到那面牆前,滔滔不絕。但他長大一些後,也有了疑問:如果他不這麼努力優秀,父母會愛他嗎,會一樣為他自豪嗎?此時的曹丕正處於一個少年到成年的過渡期,他十分在意別人怎麼看他,在意得可怕。
可惜的是,曹丕的父母並沒有充分意識到兒子情感需要的變化,父親偏愛弟弟,母親愛他,但這母愛背後藏著宛城之變的驚天陰謀,我們可以斷定當曹丕得知真相後精神崩潰的那一刻起,這個對世間所有東西充滿美好情感的少年戴上了自己的面具,誓要將罪孽變為權勢,因為他明白越是有權力的人,越是能夠掩埋罪孽和不堪,歷史總是勝利者書寫的,但他卻不知道這正是毒蛇,盤踞在噩夢裡成為了夢魘。
誰心裡沒有一個願望?即使困難重重,即使孑然孤身,即使最終的結果可能會令你眾叛親離,但你就是放棄不了,世人都告訴你這是沼澤,你不信,只為了不遠處的一朵花,後來你摘到了花,也就再也上不了岸了。
甄宓作為一個妻子,真的不明白丈夫想要什麼嗎,我覺得不是,相反,她太聰明了,一個女人要是不幸聰明得什麼都懂,那就必須同時懂得怎麼偽裝成什麼都不懂。
她是清醒的,她救不了他。他們倆的目標追求從來不是一樣的。
但丕宓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類人,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勇敢地去追求,不論別人是個什麼態度,只要自己決定了,就一路奮不顧身地追求。曹丕變得跟甄宓瞧不上的袁熙越來越像,漸漸地區分不出來,所以她冷言冷語,再不上當。
這加速了夫妻關係惡化。
03
喜歡美好的事物和人沒有錯,但對你的對象不要太執著於完美,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麼好。我們都希望感情越簡單越好理解,但事與願違的是真實的感情多半是複雜的,就像我們未必知道自己真的愛誰,也未必知道自己為什麼愛那個人,有時候時間會給你答案,有時候甚至時間也不能給你答案。
丕宓街頭相遇那一刻,少男少女一生第一眼最心動。年少懵懂的時候不懂感情,可這種朦朧的感覺偏偏會印在記憶裡不易消去。只不過一部分人會隨著閱歷的增長將這種情愫塵封在心底,有些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加深刻,變成幻像,這種情感有點類似於你希望你的男友是你兒時喜歡的偶像。這版曹丕確實是長得很帥氣,他帶有一點文藝片的氣質,一半明亮,一半陰鬱。是啊,他就是這樣,真摯時讓人覺得深情與他無靠,可當他說起騙人的謊話時,他的眼晴眨也不貶,女孩喜歡這種漂亮男孩,恰恰說明了人性是美好的,人最初總是會喜歡精緻美好的事物和人,而不是金錢和地位,這種愛是純粹的,乾淨的。
當魏文答應甄宓要帶她走時,她感知到了一個少年純真的愛戀,只可惜感知和現實總還是有誤差,這間接導致後來丕宓二人關係大轉折,一個女孩子習慣了一份一分不差,半分不少的愛,便不能接受那份愛有一分一釐的虛假,如果你不是很愛一個人,那麼可以斷定幾乎很難在以後的時光裡忍受生活的千瘡百孔。甄宓有錯,錯在自我認識,情濃愛熾和過一輩子,完全是兩回事。
最後兩人曲終人散的悲劇在於當年的少年已不復初見,或者站在更旁觀人的角度,那個少年就沒有真實地存在過,她愛的至始至終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存在過的一個最好的少年。終生都無法見到那樣東西真實地存在於這個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
所以,對你的對象不要太執著於完美的幻象,畢竟你們過得是生活不是小說電視劇,要有容錯度,包納對方的不完美。
04
始於顏值的感情往往是脆弱的,自古以來「色衰而愛馳」的例子實在是太多,這才是最後致命一擊。看小說時聯想曹丕和甄宓的歷史結局,心裡像有一個個小錐子,一直一直插入心臟深處,我很難想像甄宓被丈夫所殺的時候的心情:她是多麼的無助,就這樣無處話悽涼。
我們很難理解歷史上曹丕為何就這麼容易動怒,殺了陪伴自己多年,並且生下一子一女的甄宓呢?其實這並不難理解,春秋時期有個美男子叫做彌子瑕,他年輕貌美的時候,衛靈公曾經非常寵愛他,當彌子瑕把自己咬了一口的桃子給衛靈公吃的時候,衛靈公說:你們看他多愛我啊,得了一口好吃的都想到我,而當彌子瑕年老色衰的時候,想起彌子瑕曾經把吃過的桃子給他吃,就憤怒的大罵:這廝真是以下犯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同樣的桃子,時過境遷就會引發截然不同的結果,而甄宓的情況也是如此,君不見歷史上司馬懿和張春華最後真實的日常是這樣的:司馬懿曾臥病在床,正室張春華已經色衰愛弛,躡手躡腳地前來照顧丈夫。司馬懿一見這個黃臉婆就罵道:「老物可憎,何煩出也!」
司馬懿尚且如此,睥睨天下的天子更是視人命如草芥,不愛的東西就扔掉,不愛的女人就隨意踐踏,這在古代是常見的。
歷史上真實的甄宓曹丕可真虐人千百遍啊,所幸小說影視化後劇中的甄宓只是因為自己的原則和曹丕分道揚鑣,心甘情願留在鄴城,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和平離婚。
這不是壞事。
做人麼,最重要的是開心。真正相愛的人真的未必非要在一起。一個身心俱疲的女人解脫了,擁有了她自己的一顆心,一個自年少就夢想權勢的男人終於可以全力投入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建功立業,重建一個更偉大王朝,有什麼不好呢?
願我們都能夠足夠清醒,敢於承認自己所需要的和正在面對的是怎樣的感情。我知道上帝已經給過我一顆糖,當然心底還會祈禱他能發善心再給我一顆,這一次我會好好珍藏,即使他不給了,我也不會含著彩色糖衣藥片虛度時光。
(再多說一句,總體來說,三國機密這部電視劇相對於驚豔的原著小說還是太平庸了,優秀的歷史劇永遠有一個悲劇的核心,這劇輸就輸在該悲劇的不悲劇,不該悲劇的瞎悲劇)
本文圖片選自電視劇三國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