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庭審視頻公開是網際網路時代司法公開最集中最徹底的方式,也是陽光司法的更高形態。」這深刻論述了庭審直播的本質和特徵。
2013年12月11日,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開通;2020年12月4日上午9時,全國法院庭審直播數量累計突破1000萬場,這是在司法公開方面創造的中國奇蹟,是司法公正與司法人權事業的中國樣本。
庭審直播是陽光司法的最高形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庭審視頻公開是網際網路時代司法公開最集中最徹底的方式,也是陽光司法的更高形態。」這深刻論述了庭審直播的本質和特徵。
庭審直播是旁聽場所的無限有序開放。「讓庭審在想來多少就來多少的民眾面前進行」,這是一句英國諺語,也是先賢們對庭審公開的歷史夢想。但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這面臨著場地限制與旁聽人員數量過大的矛盾、場地的鬧市效果與審判的莊嚴肅穆要求的矛盾。而在今天,網絡直播的便捷與低成本,徹底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最大限度實現了庭審旁聽權。
庭審直播是庭審檔案公開的重要方式。我國推行已久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是訴訟檔案公開的重要內容,同時是有限的公開。2018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通過網際網路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規定》第十條規定:「庭審、質證、證據交換、庭前會議、調查取證、勘驗、詢問、宣判等訴訟活動的筆錄,應當通過網際網路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第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查閱庭審錄音錄像、電子卷宗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或者其他訴訟服務平臺提供查閱,並設置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上述規定實現了庭審訴訟筆錄、庭審錄音錄像、電子卷宗向當事人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公開。而庭審直播,則是將庭審錄音錄像向全社會公開,民眾可以隨時查閱,長久保存,開創了訴訟檔案公開的新境界。
庭審直播是實現訴訟監督的中國模式。2020年8月26日,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視頻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把加快構建對政法機關執法司法監督制約機製作為主題,與正在開展的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相互呼應,前者表現為對事上監督權力,後者表現為對人上純潔隊伍,體現了新時代加強政法戰線建設的兩種主要形式。這次會議提出了執法司法五大監督制約機制,要求以黨的領導監督為引領、以互相制約監督為主體、以內部制約監督為根本、以社會監督為補充、以智能管理監督為支撐,形成上下貫通、內外結合、系統完備、規範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而在社會監督中,這次會議又將其分為當事人監督、律師監督、社會大眾監督和媒體監督。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既是政法領域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其他改革的前提。
2019年,各級人民法院審結、執結案件2900多萬件。在訴訟爆炸的今天,海量的案件,需要全社會的力量來監督司法。在司法監督體系中,媒體監督和社會監督具有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庭審視頻將審判的全過程生動地展現於大眾和媒體面前,為實現司法權力的監督制約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可靠的線索、豐富的材料。
申請庭審直播應當成為公民的司法權利。庭審直播的價值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領導的高度評價,也為世人所公認。庭審直播的全面推進,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加快構建規範高效的制約監督體系」要求的重要機制,是人民法院堅定責任意識、鮮明人民立場的重要體現,其出發點和根本目的是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庭審直播是司法公開「最集中最徹底的方式」,我們有必要將這一最好的方式利用得更充分、更完善。
(作者系廣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