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的西部片
沒有什麼是無償的-《大地驚雷》
說起來西部片,這是一個重要的電影分支,世界第一部西部片公認是美國導演埃得溫·鮑特1903年所執導的《火車大劫案》。西部片時代背景大致是從1836年的阿拉莫戰役開始,最晚至1920年代後期墨西哥革命結束的美國西部大開發時代。
最初的西部片主題都幾乎是西方先進文明的西進與印第安民族的對抗、牛仔們之間的偉大友誼,惺惺相惜等、更多的是遊蕩在秩序之外的牛仔們以法外手段來伸張正義。出於其特定年代的西方價值觀自我歌頌的需求,白人殖民者對原住民的種族屠殺的事實,往往被「昭昭天命」的美國精神,文明戰勝野蠻之類的宏大主題所掩蓋,而西部牛仔就是這個主題之中所塑造的英雄。例如《關山飛渡》《正午》,他們的形象高大威猛,有獨特魅力,縱馬馳疆,飛嘯在日落黃昏之中。而真正的主人土著們則在醜陋落後的刻畫之下數次充當了反派。
經典西部電影《關山飛渡》
到了20世紀的60年代,西部片式微,傳統老式的西部英雄無人問津,審美疲勞,隨著價值觀的發展和文化多元的演進,也出現了針對老西部英雄的反諷和解構,例如《不可饒恕》,《燃情歲月》等等優秀作品。而意式西部片的興起也極大地促進了西部片的發展。賽爾喬·萊翁內系列的《鏢客三部曲》和《西部往事》在西部片低谷的年代,用「義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拯救了它,並創造了一個巔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經典牛仔形象也成為了西部片的標誌。
1964年《荒野大鏢客》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飾演的西部牛仔形象。該系列電影也影響了後來的諸多藝術作品,例如遊戲《荒野大鏢客2•救贖》
當然近幾年的西部片仍有佳作。講述困於生活的兄弟搶劫銀行的《赴湯蹈火》(我本人極喜歡這部),科恩兄弟大名鼎鼎的《老無所依》,昆汀的《八惡人》等等。而今天我們聊一聊近幾年科恩兄弟的西部電影———《大地驚雷》
《大地驚雷》是翻拍電影,西部片的一大魅力就是翻拍也出奇作。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貝爾和羅素克勞的《決戰猶馬鎮》等等。1969年亨利•哈薩韋版《大地驚雷》就像是為著名西部影星約翰韋恩所量身定製的英雄輓歌。它依照查爾斯·博迪斯原著小說拍攝,重點突出了老邁的西部英雄魯斯特考伯恩的形象。而科恩兄弟的《大地驚雷》
是對查爾斯·博迪斯原著小說的重拍,他們沒有將焦點放在老魯斯特身上,而是那個只有十四歲的女孩瑪蒂。
瑪蒂的父親在他鄉被湯姆切尼所殺,她就前來處理後事、變賣遺產,並在得知兇手並未落入法網之後,毅然決然的做出了決定,僱警抓人。她與馬場老闆討價還價,恩威並施以合理的價錢賣掉了父親留下的遺產。並且一眼看穿出一匹良駒小黑買下。僱傭了老邁急躁的魯斯特考伯恩之後,又堅定的一起踏上追兇之路。在路上遇見了一樣追緝切尼的德州騎警拉爾夫。三個人結成小隊,在第一次追緝失敗後又不歡而散。然而就當魯斯特即將放棄時,切尼又湊巧出現在他們眼前……
本片群星雲集,傑夫布裡吉斯、馬特達蒙、喬什布洛林等。然而真正的主角是小女孩瑪蒂。她十四歲就已脫離了兒童的天真爛漫,她直面了成人世界的挑戰,並且完成的很好。幼年喪父的她來到殯儀館認領父親的屍體,對殯儀館老闆的第一句話是:「為什麼這麼貴。」為了省錢在棺材鋪裡過夜;與老奸巨猾的馬場老闆鬥智鬥勇,賺來僱警的本錢;慧眼識珠認定小黑是適合自己的良駒…她自己也很清楚,「我的母親成天哭哭啼啼,對數字一竅不通,弟弟妹妹都還太小。」並不是她不想過天真的生活,現實讓她不得不承擔起料理家庭的責任,然而她又不是一個怨天尤人的人。她自信,勇敢,堅韌不拔。要親眼看見自己的殺父仇敵切尼去死,不信他人的一面之詞,在野外也不做他人的累贅。還在德州騎警拉爾夫和老警長魯斯特之間調和關係,甚至可以說她比老警長魯斯特還要成熟。在最後面對老警長的墳墓,沒有大哭,沒有眼淚。乾淨利落且坦蕩從容。她是真正的剛毅的女性力量,面對困境堅定的有條不紊地面對,在男性佔強的西部頑強的生活和鬥爭,自食其力不依靠男性,不為了自己幸福逃避現實離開家庭。她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女性力量。
老警長魯斯特是個急脾氣卻勇武的人,正直不阿,槍法過人。見到虐待馬匹的人十分厭惡的將他們踹來踹去。但是他自己的生活過的一團糟。他的老婆改嫁他人,笨拙的兒子因為他的脾氣與他疏遠,自己住在中國人開的雜貨店後倉裡和醬鴨臘肉睡在一起。他受到瑪蒂的僱傭後盡職盡責地帶領她一起緝兇。他誇口自己可以一挑三,用嘴咬住馬韁繩,雙手持槍,橫掃三人。(當然他最後做到了)德州騎警拉爾夫也是個正直英勇的人。他最後救了老警長的命,完成任務後不再聯繫。在1969年版的《大地驚雷》中,拉爾夫更像魯斯特的助手,而在這裡他們三人互相獨立,又互相幫助。他們都是可愛可敬的人。
正如科恩兄弟的風格一樣,《大地驚雷》絕不是單純彰顯西部英雄的電影。它關鍵在於「沒有什麼是無償的」一切事情都有代價。切尼為他殺人而償命,魯斯特在他的英勇戰鬥過後在疼痛中老去,為父報仇的瑪蒂在親手槍決切尼過後失去了一條手臂,就連良駒小黑也在最後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後英勇犧牲。無論是光鮮還是罪惡,它們都有代價。這樣的內核有些許接近《無間道2》的「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時間磨損了當年的英雄,也消磨了當年的故事。一句輕輕的「我們都有難忘的經歷」,這就是曾經的英雄故事了。想想我的現在,待到我們老了之後,後輩可能會記得我的存在,後輩的後輩則不會記得我是誰,我做過什麼,我存在的痕跡消逝在歲月裡。時間總是從我們身邊匆匆溜走。
少女瑪蒂在開頭失去了生養她的親情上的父親,在這場難忘的緝兇中,魯斯特帶給她的影響,成長,西部社會的一角(那些吊死的人,穿熊皮的牙醫),乃至後來瑪蒂被蛇咬之後那場夜奔,都在這個少女心中塑造了另一個父親,一個心直口快,勇武善良的父親,這是她精神上的父親。也許瑪蒂也知道,這場緝兇是她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的終結。殺掉切尼之後的她回到家中將面對無休止的家庭瑣事,經營和支撐家庭的重任就會落到她的擔子上,她將在這件事上耗費一生的時光,甚至沒有精力結婚。所以她也如此看重此次緝兇,這是一種儀式一般的莊嚴。而那個精神上的父親在守護她三天後不告而別,最後死在了巡演馬戲團裡,只差三天沒有見到她最後一面。瑪蒂像對她父親一樣把魯斯特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這是對精神上的父親的告別。
《大地驚雷》的另一亮點是它驚豔的配樂和攝影。本片攝影由大神羅傑迪金斯擔任,無需多言。配樂方面慷慨激昂的奏樂為那場夜奔增色不少,寂靜又緊張的夜晚,馬駒越過白樺叢林,大喘粗氣的老人為拯救少女的生命竭盡全力。而在他們緝兇穿山越嶺時,逐漸響起的空靈的樂聲,就像那聲音橫貫廣闊的荒野默默襲來,電影展現的空間被音樂放大了數倍,像正沉浸在荒野之中,雲層悄然無聲的慢慢推進,音樂從目光所見的天際奏響,悠長綿延在空曠的大地上。
科恩兄弟的電影喜愛安排意外的死亡,事情發展的不確定性才正是事情發展的真實性。瑪蒂最後也沒有再見到她精神上的父親,她自己在追兇中也險些喪命。但是再混亂的地方也會有真正的勇氣,正如這部電影一樣熱血而溫情。本片也是科恩元素最少的一部:少了荒誕、暗黑的主題,本部《大地驚雷》更熱血,更溫暖。在那個混亂的西部社會,那種強者為上的野蠻世界也有這樣人與人的溫情。電影情感真實但不做作,故事情節完整,不會刻意大段大段臺詞,撲粉般濾鏡的煽情,但在最後的歌聲裡卻難有人不為此動容。
在緝兇之後二十五年再不相見,最後老人長眠,另一位音信全無。獨臂女人面無表情地將他移葬,影片畫面在悠長的歌聲中化為黑暗,我的內心好像被撫摸過一樣慢慢舒展開來。這才是我們需要看到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