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迪士尼對21世紀福克斯的收購正式宣布生效。這筆涉及713億美元的重磅交易昭示著好萊塢從原來的「六大」變成了「五大」,好萊塢整個版圖也也隨著發生改變。
好萊塢曾經是「八大影業」的天下,經過幾十年的併購,如今剩下了五個「獨角獸」。迪士尼之所以收購福克斯看中的是他的館藏「IP」,包括《阿凡達》以及原屬於漫威英雄體系的《X戰警》《神奇四俠》《死侍》等著名IP。
隨著迪士尼的收購行為落下帷幕,世界電影格局這幾年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不管是好萊塢的世界還是中國電影似乎正在進入到了一個產業變革的前夜。
1:網際網路電影會佔據半壁江山,Netflix成為電影協會新會員
2019年的奧斯卡註定是一屆要載入電影史冊的電影節,Netflix憑藉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等作品,共拿下15項提名,甚至比很多傳統大廠牌都多。其中《羅馬》一片獨攬10項,並最終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大獎。但是獲獎後,美國各大院線卻並沒有排片。
Netflix和院線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但是電影節評委倒是不在乎,畢竟我選的是電影,在哪裡放就不是評委關心的事兒了。但是傳統院線「綁架」著電影節,包括之前在坎城Netflix就被圍攻,就像一個鄉巴佬進了咖啡館一樣。
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公司,Netflix在電影產業的進階之路顯得異常艱難,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不可阻擋的一種時代潮流。就好像當年電影從無聲變成有聲,從黑白變成彩色,從膠片變成數字,從2D變成3D一樣。
Netflix公司作為一家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在電影大數據也是由他開始的,大數據是任何一個網際網路企業的基本生存工具,就好比空氣和水一樣,而Netflix最先把它用在了電影產業裡,並獲得巨大的成功。雖然時至今日電影大數據作為一種工具給電影投資者和創作者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仍然有眾多的以「藝術家」自居電影創作者拒絕大數據,看不起網際網路,雖然很多「藝術家」導演拍的電影從藝術性可能還不如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的PPT做的有藝術感。
Netflix公司一直強調的是電影「細分市場」,估計這些網際網路司空見慣的名詞對於電影行業的人來說聽都不想聽。Netflix公司一方面承接了早年錄像帶市場留下的空間,譬如恐怖電影等題材,一方面又開始拓展一些非主流電影空間,譬如像在坎城一開始被觀眾狂噓,後來又起立鼓掌的韓國導演的魔幻作品《Okja》,包括一系列製作精良的電視劇都是Netflix「細分市場」的思路體現。
通過和阿方索·卡隆導演的合作,不但敲開了奧斯卡的大門,也讓Netflix登堂入室成為了美國電影協會「六大」(迪士尼合併福克斯,變成五大)之後的第七位成員。比較巧合的是好萊塢發展初期娛樂電影大行其道的年代,義大利影評人喬託·卡努杜前瞻性的提出了「電影是第七藝術」的理論。其實,無論是好萊塢小鎮的興起,還是文藝電影的浪潮都是對舊有傳統體制的挑戰,是商業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的進步。今天的Netflix也是如此。
而更加讓人興奮的消息則是Netflix拿下了著名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電視劇改編權。馬爾克斯生前特別討厭電影公司,認為電影是文學的「殺手」,因此多次用「天價」嚇走了企圖購買他小說的電影公司。在馬爾克斯死後《百年孤獨》居然被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拿下了版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文學界看不起電影圈,電影圈看不起網際網路產業,而網際網路產業「包養」了整個文學界,這個鄙視鏈終於完整的閉合了。以目前Netflix的電視劇製作實力來看,簡直是非他莫屬。
第七藝術和第七個電影會員都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對於電影的未來,像Netflix這樣的網際網路電影公司成為主流已經成為現實,未來電視市場甚至會消失,電視觀眾都會成為網際網路用戶,這個曾經差點把電影產業乾死的傳統媒體最終還是被網際網路給收拾了。雖然迪士尼這樣的老廠牌實力依舊在,傳統院線依舊視Netflix為洪水猛獸,觀眾也依舊要去電影院,但是未來網際網路電影和傳統電影的各佔半壁江山的格局一定會慢慢形成。電影院線本身就是寡頭市場,幾部超級大片拿了大部分排片和票房市場份額,而無數小成本電影苦於沒有宣發費用而曇花一現。
未來隨著電影院硬體的更新換代,票房只會越來越集中到的一些超級大片身上,譬如漫威這樣的純特效大片;對於恐怖、懸疑電影這些低成本的電影來說院線上映只是一種形式,網際網路才是真正賺錢的平臺!所以隨著Netflix的崛起,未來美國院線建立起來的傳統「窗口期」潛規則可能會縮短。這就是「細分市場」的結果。這個「窗口期」的問題在中國這樣的新興電影市場反而比好萊塢做得要好的多。誰說中國電影市場全都落後?
2:電影藝術性降低,電影的媒體屬性正在主導著創作
2017年的奧斯卡鬧了一個大烏龍,最佳影片錯頒給了《愛樂之城》,最後《月光男孩》獲得了這項殊榮。其實這個結果並不能讓大家信服,如果你把《愛樂之城》的男女主角換成黑人,最佳影片那就是《愛樂之城》。好萊塢的「政治正確」之風也愈演愈烈。
這種「政治正確」不正之風在2019年的奧斯卡達到了極致,縱觀整個奧斯卡幾乎都與黑人和同性戀等少數族裔有關。或者說只要是黑人和同性戀題材必然入圍,入圍必獲獎。
最佳電影頒給了《綠皮書》,漫威英雄電影首次入圍奧斯開,《黑豹》獲得了三個獎項,究其原因是這是一部黑人電影。這部《黑豹》連漫威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就算在漫威體系裡這部電影製作上也算不上精良。真是人在家中坐,獎從天上來。
華裔女導演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也是講述了一個少數族裔的故事,動畫中的華人主人公的兒子最後娶了一個金髮碧眼的大白妞,這和《綠皮書》的核心「政治觀」相類似。
好萊塢這麼喪心病狂的主導「政治正確」,無非是像迎合大眾心理,為了拓展更大的市場,加上少數族裔在美國的崛起。好萊塢把電影的媒體屬性發揮到了極致,相對而言電影的藝術屬性則越來越不重要,作為「第七藝術」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弱。
從中國電影市場來看,電影同樣作為「宣傳機器」的屬性也越來越重,可謂是全球同此涼熱。中國目前票房前三名分別是《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
2019年的奧斯卡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Netflix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的作品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評,漫威這樣的「邊緣人」也同樣入圍獲獎。看來電影產業在拓展新領域的決心確實很大。群雄逐鹿,舊的世界仍在,新的市場有無限可能,文藝還在,但是娛樂始終才是大眾日常需要。
未來,對於新中國電影人來說,經歷了從舊有的國有體制到商業電影體制,再到網際網路電影時代。而中國電影市場也從「給觀眾找電影,變成了給電影找觀眾」的「細分市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