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了一篇《寶寶出生了,媽媽該教她中文還是韓文?》(點擊標題可直接進入看文章)文章後,有粉絲留言說她家寶寶滿2歲了,之前一直說的是韓語,現在該怎麼教中文呢?因為那篇文章裡主要針對的是嬰兒期的寶寶,所以我答應她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討論這件事。
首先申明,月亮媽媽並非語言學專家育兒專家,文中的觀點僅僅是身為一個教育自家孩子中文,稍微有點兒心得的媽媽的實戰經驗之談。因為月亮媽媽的孩子們都還沒上小學,所以這裡分享的也都是學齡前兒童的中文教育方法。
1
想讓孩子中文學得又快又好,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帶她回國啊!帶回國去,在中文浸淫的環境裡,再笨再害羞不開口的孩子也能迅速提升中文水平。
除了不停地跟外公外婆鄰居阿姨互動之外,還要多多讓她跟同齡小朋友們一塊兒玩一塊兒打鬧。短則兩個月,長則6個月,保證她日常口語說得溜溜的。
特別是還沒有開始上學的寶寶,更要珍惜好這段時間,讓她儘量在中國長住。因為上了兒童之家了,考慮到要保留學籍,一般最多只能回國住4周了。
回國正式學中文,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在國內讀一年小學一年級。據悉國內小學一年級是滿6歲即可入學,而韓國是滿7歲入學,所以可以讓孩子滿6歲後回國讀一年小學,再來韓國讀韓國的小學一年級。跟國內的孩子一起來學拼音、漢字,想想就覺得很美好,是不是?
2
孩子只能在韓國生活的話,寶媽還是要堅持跟孩子說中文。因為孩子習慣了跟媽媽用韓語對話,當寶媽突然跟孩子說中文時,她有可能會納悶,會生氣,會哭鬧,要求你說韓語。我家二寶因為很早就送去了兒童之家,在那裡先學會了韓語。到現在也是,回家裡來也只想說韓語。所以剛開始要有技巧的選擇說中文的場景。
比如遊戲場景:跟二寶玩超市購物遊戲時,他用韓語用我「要買什麼?」,我用中文回答他:「西瓜」,因為這時他有求於我,雖然他聽不懂,但是會很努力的想跟我了解西瓜是什麼,我就會順便把其他商品的中文名稱也一起教他了。
比如吃零食場景:他用韓語告訴我說想吃冰激凌,我就要求他用中文說出這句話。不會的話沒關係,我先教一下他就好了。為了吃到想吃的零食,他都很用心地跟著我說出整句話。雖然剛開始發音很搞笑,但多說幾次就慢慢變好了。
以上只是舉了兩個常見的例子,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急切的有求於你的時候,我覺得都可以順便教上幾個中文單詞或者簡單的句子。
3
讀繪本,每個寶媽都知道讀繪本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噹噹或淘寶上買一些符合孩子們年齡的繪本郵寄到韓國來,每天給他用中文讀一兩本,全程用中文讀,如果孩子不懂的話,可以用韓語解釋,解釋完了繼續用中文讀下去。小寶寶雖然聽不懂,但可以培養語感,聽多以後自然就能聽懂了。
4
現在孩子都愛看電視或動畫片,每次他們要看電視時,我都只開中文節目給他們看。剛開始是中文版《寶露露》,後來是《小豬佩奇》,現在是《海底小縱隊》。
先看他們熟悉的寶露露題材,可能聽不懂中文也會因為喜歡寶露露而看下去。有點兒中文語感了,再去看其他的節目比較好。但是看電視一定要注意節制,控制好時間。
聽兒歌,可以買中文兒歌CD,或者在YOUTUBE上面找童謠,在家裡播放,朗朗上口,越簡單的越好。比如可以從「拔蘿蔔「「小星星」」生日歌「進行入門。心情好的時候,媽媽還可以跟孩子一塊兒唱唱。
對於可以玩手機遊戲的小朋友,甚至還有寶媽下載了中文版的手機遊戲給孩子玩呢!
5
還有一點深刻體會,把大寶的中文教好了,教二寶三寶會省心很多。因為我在家跟大寶用中文對話時,二寶三寶都在在聽在學習著。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二寶在滿2歲後,不管姐姐說什麼,他都要重複跟著說一遍。因此,我只要在家裡要求大寶說中文就好了,二寶自然而然就天天跟著姐姐說中文,哈哈哈。偷懶我最在行!
寫在最後
其實不管什麼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學習一門外語,至少需要2000個小時的輸入才能有輸出。只有日積月累,量變才會引起質變。大家加油!
還有寶媽擔心對於母語(韓語)沒有歸屬感,這麼高大上的問題,月亮媽媽等研究過後再來寫文章吧!總之,孩子的教育都是跟隨媽媽的理念而進行的,當然也不能人云亦云。不管學或不學,寶媽們就自己堅定好信心,持之以恆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