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於拍電影,可以看看這10本書

2021-01-09 看電影看到死

看死君:常有人對我說,你那麼熱愛看電影?為什麼自己不去拍一部呢。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曾想過很久,至少在我的幻夢中,我向來很憧憬曾經那個「把攝像機扛到大街上去」的浪潮時代,但此時此刻,正在寫這篇推文的我,對於「拍電影」這件事並不著急,因為我還想再多補幾年課。

這個關於補課的想法,便是得以誕生這個推薦電影書欄目的緣起。從這個月開始,我們會不定期為大家推薦關於電影類的書籍,所涵蓋的範圍包括電影理論讀物、電影創作指南,以及電影人的傳記或訪談錄,等等;偶爾也會夾雜著推薦一些藝術類、文學類的好書。這個欄目的名稱暫定為「紙上馬戲團」。

而我們今天要盤點的10本電影書,是準備推薦給未來有志於拍電影的影迷,或者對電影理論及創作有興趣的童鞋。或許,你們早已讀過;或許,可以從今天開始讀。

01《雕刻時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著;張曉東/譯

豆瓣評分:9.5

在很多資深影迷眼裡,蘇聯最偉大的導演塔可夫斯基的這本書無疑堪稱電影史上的靈魂聖經,而書名「雕刻時光」這四個字也是他終其一生的非凡寫照。

與塔可夫斯基那些偉大的電影一樣,這本書同樣充滿著殫精竭慮的憂思,對電影藝術未來命運的叩問,以及對人類終極問題的恐懼。雕刻時光,終究是個伴隨著疼痛的過程。這份疼痛,既是老塔對自身電影生涯的熱切思考,也是對所有熱愛電影的人的警醒。

老塔一生中創作的電影僅有區區七部半,但幾乎每一部都名垂影史。而在《雕刻時光》這本書中,他無比耐心地為自己大部分電影做了自我註解,尤其《鄉愁》《鏡子》《潛行者》《犧牲》等影片,他從童年、夢境等個人生命體驗入手,為我們撬開了一扇窗口。

作為影史上的「聖三位一體」之一,老塔與伯格曼、費裡尼齊名。同樣偉大的伯格曼也對他推崇備至,還在這本書扉頁留下這樣一句名言:「初看塔可夫斯基的影片仿佛是個奇蹟,驀然我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房間的門口,過去從沒有人把這房間的鑰匙交給我,我一直都渴望能進去,而他卻能進入其中,行動自如,遊刃有餘。」

02《奇蹟》

是枝裕和、中村航/著;毛葉楓/譯

豆瓣評分:7.6

猶記得2011年,是枝裕和拍出了電影《奇蹟》,延續了他的前作《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帶給我們的好印象。但按是枝裕和的話說,這其實是一部為了紀念九州新幹線開通而拍的電影,只不過在其中加入了孩子、成長和家庭等感興趣的命題。

當時我就想,或許電影拍得好壞,有時候真的不僅僅是題材問題,而在於創作者本身是否真的用心。真正用心投入的導演,即便是拍這樣一部官宣電影,也能拍出自己獨有的風格特色,並且堅守自己的美學。

終於,我們等來了《奇蹟》的小說版,是枝裕和邀請了日本當代著名作家中村航與他聯手創作。不同以往,很多導演常常會拿現成的小說來改編成電影,這一次則是把原始的電影劇本改編成小說,用文字的力量再次讓我們感受源自於《奇蹟》的日常魔力。

時隔六年,我依然無法忘記《奇蹟》中那群孩子蹣跚奔跑的畫面,圍牆內的秋櫻花爛漫地盛開著,就像孩子們充滿生命力的夢想。我相信,這樣一本改編自電影的小說,足以激發你用心寫一個好故事的衝動。

03《認識電影》(全彩插圖第12版)

路易斯·賈內梯/著;焦雄屏/譯

豆瓣評分:9.3

眾所周知,美國電影理論家路易斯·賈內梯所著的《認識電影》是一本長盛不衰的暢銷書,自從上世紀70年代誕生以來,已經連續暢銷了40多年,曾經歷過12次修訂。

我之所以還想不遺餘力地推薦它,是因為這本書真的很全很全,在眾多電影入門類書中,首當其衝必須推薦的便是這本。作者從攝影、場面調度、運動、剪輯、聲音、表演、戲劇、故事、編劇、意識形態、理論等諸多方面入手,為我們剖析了電影創作的方方面面。

與此同時,作者還以諸多經典導演及他們的經典電影作品為例,具體解讀創作方法、攝影技巧、主題內涵、表演效應等。或許唯一的遺憾是,由於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他對電影的闡述整體上更傾向於好萊塢,對世界電影其他版圖的涉獵較少。

當然,臺灣著名電影學者焦雄屏長達多年的潛心增修校譯,使得這本書的中文版非常具有權威性和專業度。正如焦雄屏所言:「近二十年來,在任何華人電影人的書架上,總會看到此書的蹤影,足見它對電影的製作也發生了一定的影響。」

04《認識電影》(插圖第11版)

路易斯·賈內梯/著;焦雄屏/譯

豆瓣評分:8.9

相比於2016年的全彩插圖精裝版,今年最新出爐的簡裝版(插圖第11版)的質量同樣有目共睹。要說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這一版並不是全彩的,排版上可能也不如新版精緻,但整體內容上並沒有打折扣。假如精裝版是用來收藏的話,這一版則可以作為日常的工具書。

05《你的劇本遜斃了》

威廉·M·埃克斯/著;周舟/譯

豆瓣評分:8.8

我最初受到這本書的「蠱惑」,是因為作者在序言裡引用了我最愛的《爵士春秋》裡的一句臺詞:「聽著,我沒法讓你成為一個偉大的舞者,我甚至不知道能否讓你成為一個好的舞者。但是如果堅持努力永不放棄,我知道我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舞者。」

正是這句誠實的臺詞,讓我對這本聽書名似乎很雞肋的書,莫名產生了一種親切感。我也是在真正翻開這本書的那一刻,才感受到它的實用性。

毋庸置疑,這是一本帶點吐槽性質的、文風很麻辣的劇作寫作指導書籍。或許你對作者威廉·M·埃克斯並不熟悉,他也不曾拍出過特別有名的傳世之作。但不得不承認,對於剛剛開始嘗試寫劇本的創作者而言,這是一本非常有效的書,正如本書的副標題:100個化腐朽為神奇的對策。

不妨再引用一下本書的簡介:從故事本身的構思、人物、場景、結構等元素的營造,到寫作過程中格式、設備、改寫習慣等要素的羅列,再到賣出劇本時電影業的慣例、習性、「內幕」等特點的大揭露……100個常見問題,作者均給予解答,涵蓋編劇流程方方面面。

06《拍電影》

費德裡科·費裡尼/著;倪安宇/譯

豆瓣評分:8.8

在本期推薦的這10本書中,最迷影、最深度的兩本,除了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時光》之外,便是這本關於費裡尼的回憶錄《拍電影》。所以,這本並非工具書,而是費裡尼大師對於他電影創作生涯的美好回憶。

眾所周知,儘管費裡尼自始至終都在故國義大利拍電影,從未被好萊塢「招安」,但他的作品卻在美國頗受歡迎,很多好萊塢名導都是他的死忠粉,比如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等。值得一提的是,費裡尼還曾四次囊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分別是他的《大路》《卡比利亞之夜》《八部半》以及《阿瑪柯德》,每一步都是靈魂動人的傑作。

在《拍電影》中,費裡尼深情追溯往昔,暢談他對小丑和馬戲團的迷戀,暢談他那些充滿奇思妙想的夢境,以及伴隨他一生的費裡尼式的電影生命。正如他所說,他從不覺得自己會長大,更沒想過能拍電影,然而當喊出那句「預備,開機,停」,便仿佛天生就應該幹這一行。

以拍電影為生活的大師,終究是讓人豔羨的。但無論多偉大的靈魂,也都會有難逃的困惑。在《拍電影》最後幾章中,費裡尼提到了電視的誕生對電影院的影響,提到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尤其是「再見裡米尼」和「電影是什麼」這兩章,讀來讓人辛酸,正如他的電影,總是在恣肆的狂歡後,留下空蕩蕩的孤獨。

07《鏡頭的語法》

羅伊·湯普森、克里斯多福·J·鮑恩/著;倪安宇/譯

豆瓣評分:7.7

對於專業學電影的小夥伴而言,推薦這本書或許有點雞肋,但對於不曾真正接觸過電影創作的影迷而言,這本書無疑是切實科普鏡頭語法常識的重要竭盡。本書的兩位國外作者也都是教電影製作的老師,實操經驗非常豐富。由此,影片中所舉的那些實例,也往往都是實實在在的,並非紙上談兵。

關於鏡頭語言的整套體系,這本書中有非常清晰詳盡的介紹,包括景別、構圖、攝影布光、焦距變換、拍攝角度、鏡頭運動、鏡頭匹配等等,作者都輸出了明確的概念,並給予生動的現實案例加以鞏固。

當然,或許會有人說,為什麼那些電影專業的學生,儘管對電影技術上已然了解得非常通透,大多數人卻依然拍不出好電影呢?我想說,鏡頭的語法終究只是語法而已,更重要的還是鏡頭的靈魂。然而這一點,並不是任何一本書能夠教給你的;可是,要想真正抵達鏡頭的靈魂,你也必須要有一定基礎才行。

08《場面調度:影像的運動》

史蒂文·卡茨/著;陳陽/譯

豆瓣評分:8.0

史蒂文·卡茨在寫給中國讀者的信中說,他寫作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提供一份場面調度指南,希望新一代的導演和電影攝影師能夠從中獲益」。而謝飛老師在本書序言中也提到,這本書帶給他的最突出的印象,便是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無論你是預備投身電影拍攝的創作者,還是對電影鏡頭語言深感興趣的影迷,這本極具專業度的工具書,都是不容錯過的。當然,它並不是一本僅供讀者按圖索驥的「公式化拍攝方案」,而是給甘冒風險的導演們提供充分探索場面調度潛能的無限可能。

圖文並茂,是這本書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對部分影迷而言,配合形象生動的圖文實例,足以排解專業性文字本身的枯燥感。作者在書中對各種戲劇性場景和不同攝影風格的場面調度的介紹與分析,也足以讓我們深入感受到學習「場面調度」對於電影創作的重要性。

而且書中還收錄了很多好萊塢業內重要導演、攝影師等電影創作者的訪談,並以《計程車司機》《對話》《畢業生》《群鳥》《太陽帝國》等經典電影為例,深度解讀了這些作品中對於場面調度的運用。

09《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大衛·波德維爾、克裡斯汀·湯普森/著;曾偉禎/譯

豆瓣評分:8.0

我向來挺害怕大部頭的書,比如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比如上下兩冊的《帕索裡尼傳》,我都沒有勇氣去翻它們,更別提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了。這些書名,更多時候都似乎被作為一種「炫耀」的談資,真正耐心閱讀的人鳳毛麟角。

而大衛·波德維爾和他夫人所著的這本大部頭,我卻曾經耐心地研究了很久。從1979年至今,這本書已面世38年,經歷了七次修訂。書中所涉獵的內容,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堪稱電影專業類書籍中的翹楚。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電影分析方法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以及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波德維爾都非常客觀周全地進行了闡述。

最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像前面提及的《認識電影》一樣有好萊塢傾向,而是極儘可能地平衡了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所佔據的比重,無論是好萊塢的票房收割機們,還是影史上鼎鼎大名的電影大師,都是這本書當仁不讓的座上客。在波德維爾眼裡,電影作為第八大藝術,如何活生生地呈現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終究比它們的世俗價值更重要。

10《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

英國《frieze》編委會/編

豆瓣評分:8.7

最後,再給大家推薦一本全球當代藝術「黑皮書」,來頭很厲害,國際頂級藝術雜誌《frieze》25周年精選。為何推薦它?因為以這本「追隨當代藝術潮流」的書作為電影理論創作之餘的外延,或許真的是最好的選擇。

在這本書中,集結了影響當代藝術的59個話題,涵蓋了700位藝術家、藝評人、作家、藝術學者、策展人等等。或許你會說,藝術不是靠數量來衡量的;但最重要的,這裡也有活生生的藝術家們的名號,足以點燃你的視野,比如安迪·沃霍爾、馬賽爾·杜尚、弗朗西斯·培根、達米安·赫斯特等等。在這本書裡,這些當代藝術響噹噹的名號,會給你帶來全新的思考。

在這本書的中文版序言中,汪民安寫道:「藝術家對現實的各種問題都非常敏感,作品就是他們對社會的既奇特也敏感的報曉。從主題和形式上來看,藝術家之間並無共同之處,但他們都牢牢地抓住現時,啃噬現時,糾纏現時。」而說到底,作為讀者的我們,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他們的「同謀」。

相關焦點

  • 怎樣從手帳小白變身為手帳達人,可以看看這幾本書
    而很多大人們經常用的手帳往往更傾向於效率,他們知道這類手帳本是服務自己的,而不是用於炫耀,很多心得、工作日誌、讀書學習感想等都藏在本子裡,作為自我提升的工具,不需要囉嗦的手繪拼貼。這類手帳很多人都在做,可能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叫效率手帳,但他們的確靠這個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
  • 書單 | 關於愛情的打開方式,可以看看這6本書!
    ——  陳昇《擁擠的樂園》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寫愛情的回憶錄。豆瓣有人評價這本書:寫人靜水深流、潤雨無聲,是自傳,更比小說動人。是實事,卻如春夢無痕。沈復和陳芸兩人都醉心於文學,尤其在閨房記樂的部分,他們夫妻二人一同探討李杜的詩歌,一起欣賞蘇軾的散文。這樣的一種感情,則是愛情最美好的形態。
  • 從這10本書,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要考慮談話的目的和利害關係,找到相互的妥協點;3.雙方正確地把握信息的傳遞過程,可以使信息的傳達率提升。《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作者:[英] 朱利安·巴吉尼譯者:遊偉 小編有話說:這本書挑戰了你的思維方式。書中有很多測試,揭示了面對不同問題,你是如何思考的。
  • 這七本書可以提高你的英語水平,快來看看是哪些?
    這七本書可以提高你的英語水平,快來看看是哪些?想要提高英語水平嗎?這裡有我們精心挑選的七本原著小說來為你開啟英語之路,快來隨我來感受英語的魅力吧。《小王子》適合詞彙量在3000左右的書蟲們閱讀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
  • 暑假要來了,適合老師看的10本書和10部優質電影合輯!
    不妨靜下心來看看小編為老師們精心挑選的10本優秀圖書和10部優質電影哦。(心靜自然涼~)這個假期,讀好書過暑假,身體到不了的遠方,就讓靈魂先抵達,這個假期,觀好片淨心靈,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保持一顆淡定從容的心。
  • 這幾本書帶大家去看看外太空的神秘世界
    今天,小毓推薦3本關於宇宙奧秘的書,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外太空的神秘世界。看一本,把科幻電影裡的理論,揉碎、講透的科普書,遠比看這些電影還要過癮!1.從地球開始,一直到人類現在能探測到的宇宙邊界,這本書全給講清楚了,嚴謹裡,還帶點兒俏皮!如果想儘可能詳細地了解浩瀚的宇宙,這本書是絕對不能跳過的!2.
  • 樸贊鬱推薦的100本書與10部電影
    樸贊鬱也有著極佳的文學素養,來看看他會推薦些什麼好書和佳片吧。「我拍電影的養分與動力始於文學,小學時期看《基督山伯爵》所受到的感動常駐內心深處,最後直接影響了我開始投身電影業。」事實上,他也的確是一位B級片愛好者,在他的觀影列表中,以下10部可謂其心水之片。B級片,即B-movie,是指在低預算、短周期情況下拍攝的電影。因此大部分B級片布景簡陋、道具粗糙、沒有明星、鏡頭調度簡單,故事情節粗暴,題材不外乎牛仔、色情、黑幫、恐怖、神怪、科幻等類型。但這不意味著B級片一定是爛片,影史上也有少數B級片堪稱傑作,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學價值。
  •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的愛,都在這本書裡
    推薦一本書吧,書名就叫《香港電影新浪潮》。在2006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了石琪的書,叫做《香港電影新浪潮》。這本書,是香港影評人石琪,在當年給報紙寫的影評集合,一片一人,就是一篇,篇幅都不大,言簡意賅,文筆通俗。我很快就買來,當成工具書使用,按圖索驥,集中看了不少新浪潮導演的代表作。
  • 如果你什麼都做不了 可以看看這6部關於投資的電影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陳霞昌 假期在家,除了每天正常吃飯睡覺,看看微信群,刷微博,其他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隨身帶著的兩本書,翻了幾頁就看不下去,早早就下載好的電影,看了開頭,也覺得索然無味。即使擴大到所有題材,這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豆瓣的幾個中文譯名都不夠精彩:《孖展風雲(港)》、《黑心交易員的告白(臺)》、《利益風暴》、《利益召喚》、《追繳保證金》都不能準確表達電影的主題。電影涉及到很多專業的金融知識,但不影響它想表達的意思:在越來越複雜的金融系統裡,危機無處不在。這個危機並不總是會由監管機構,或者金融企業高管發現。而一旦爆發危機,人性之惡就會充分顯露出來。
  • 這本書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並把它拍成了最後一部電影
    然而有這麼一本書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這本書就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小學時宮崎駿就在教科書上讀到書中節選,不久後偶然在家附 近的舊書店再次看到並買下;將近60年後他仍對這本書記憶猶新,在自傳中寫道:「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初次翻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時的感受,心中毫無緣由地湧起一股懷念之情。」
  • 學動畫電影分鏡,10個人有9個會推薦這本書
    圖源:Google圖片搜索2018年優秀電影混剪視頻,視頻原作者 @BenZammer那麼,這些或感人或令人振奮,拿了這麼高票房賺了那麼多錢的電影,到底要怎麼拍??難道導演們都是天才,人中龍鳳,大手一揮就能拍出來?當然,這肯定是屁話。沒有任何一個導演大手一揮就能拍出電影,諾蘭兄弟(《盜夢空間》導演)不行,宮崎駿不行,馮小剛和張藝謀都不行。
  • 如果你什麼都做不了,可以看看這6部關於投資的電影
    假期在家,除了每天正常吃飯睡覺,看看微信群,刷微博,其他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隨身帶著的兩本書,翻了幾頁就看不下去,早早就下載好的電影,看了開頭,也覺得索然無味。想起自己還是個文字工作者,也是電影愛好者。看過好些很好的電影,和大家分享一下。  《Margin Call》  這部電影是我的最愛。
  • 來看看哪些攝影機可以拍網絡大電影
    下面是官方認證許可,可以用來拍攝Netflix 作品的攝影機ARRI話說一年只剩下3個月不到100天,回頭看看過去的自己,大家收穫了成長嗎?今天不拍片,也不聊電影,我們反思下自己,聊點走心的?你會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1】科班出身就真的能出來拍片了嗎?
  • 書影推薦 | 一月看的7本書和10部電影
    寫在最前面:之前在知乎看到過一個問題,說「如何看待別的愛好可以大方展示,讀書的愛好卻要遮遮掩掩?」我並不認同讀書的愛好要遮掩這個觀點。我喜歡分享我喜歡的一切,分享不是為了彰顯,是想遇上志同道合的朋友,收穫1+1>2的快樂。當然,我每個月的讀書跟觀影大部分情況下是不系統的。
  • 當你不能冷靜下來時,你可以讀這本書
    這本書在和連續兩年被日本「書店大獎」重新推廣,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當你覺得靜不能被他打擾時,看看《山茶文具店》,你的心情就會變得非常平靜。這本書主要講述鎌倉有一家專門為別人寫作的文具店,每一個店主都是女人,只要有佣金就接受,已經傳給雨宮鳩子進行第11代。
  • 想看懂電影,必須先讀這本書
    可不是一本基礎書籍,巴贊也絕非一成不變的「現實主義電影美學」倡導者,但是除了像李洋這樣的專業研究者,大部分人(包括我們高校教師)對他的認識不過僅限於考研輔導班上那乾巴巴、老掉牙的幾百字尋章摘句。巴贊無疑是偉大的,但坦白地說,這本書絕非普通讀者能夠簡單消化的(不信,看看你書櫥裡的《電影是什麼?》,幾年沒翻了?內頁是不是還是全新的?)。
  • 人生必讀的10本書,除了《紅樓夢》,莫言的這本也厲害
    我一直認為,一本書的好壞,最好的衡量辦法就是看讀者能夠記得多久。《詩經》幾千年來一直被人們反覆閱讀學習,一刻不曾忘記;《紅樓夢》雖存在時間不算太長,可是為此專門生出了「紅學」來研究此書;《巴黎聖母院》,讓今天的讀者依舊嚮往法國的那座建築。看,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本期安久和大家一起讀10本影響人生的經典名著,值得收藏。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 《西遊記》翻拍成癮,《聊齋》一本書最少能拍500部新電影
    《聊齋志異》這本書花了蒲松齡40餘年時間,總共囊括490餘篇故事。故事之間相互獨立,不但能讀,還能思。如果單單把《聊齋志異》比做一本「鬼怪故事」,那真是低估了這本書。《聊齋志異》中涵蓋的哲理人情,社會百態,足以讓讀者拍案叫絕。
  • 這10本書被BBC評為100年來最偉大的兒童讀物,你的孩子讀過幾本?
    Top2.Top3.這本書深受國人喜愛,無論小孩還是大人,都對它推崇備至。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每個年齡層的人去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本書適合孩子獨自看,也適合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看,共同領會書中不一樣的內涵。
  • 「這個可以拍電影了!」拍你妹
    題圖|圖片源自網際網路文 | 衛子甄1︱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的聊天方式颳起一陣妖風,但凡遇到有意思的人和事,大家第一反應是:「這個可以拍電影了很多次我都想抓住人問問,「可以拍電影了」,究竟是一種什麼表達?語言可以說是一個人最直接的價值觀體現。那麼,當一個人對別人的經歷、故事、作品做出總結性發言時說,「這個可以拍電影了」,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首先,這絕不是一種美德上的肯定,因為美德在影視作品中並不是最重要的成分,而是為增添故事和人物光環添加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