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作為後疫情時代的特殊檔期,相較往年,電視綜藝市場最大的特點是「亂」。由於疫情攪亂綜藝市場整體編排,多檔頭部綜藝無法按常理出牌,延期錄播、橫跨檔期等現象頻出,各方競爭壓力都加劇。
但總體上,電視綜藝仍呈現出收視與熱度雙贏的局面。綜N季和新興綜藝節目憑藉差異化的節目特色和內容,平分秋色,共同搶佔暑假檔關鍵期的流量紅利。
綜N季保持頭部綜藝
戰績 競爭優勢明顯
憑藉往季積攢的觀眾緣和良好口碑,綜N季《奔跑吧第四季》《2020中國好聲音》《中餐廳第四季》等,依舊保持頭部綜藝戰績,霸佔榜單前列位置。
《奔跑吧第四季》走出自身舒適區,挑戰了「人生選擇」「偶像包袱」等意象化主題。在劇本設計上緊貼社會關注,在內容上更注重探尋內心世界。如節目第六期的「打頭事件」,用詼諧幽默的真人秀方式探討了碎片化資訊時代帶來的認知誤區。
而沙溢、蔡徐坤、郭麒麟組成的全新「砂鍋菜」組合,正好黏合了70後、80後、90後受眾群體。李晨、鄭愷、Angelababy則以「元老」身份帶領新人,讓觀眾看到他們獨當一面的成長曆程。
據酷雲EYE Grow數據顯示,該節目的受眾群體年齡主要集中在18-45歲,比例高達83.1%,且更受女性青睞,足以見得該節目突破圈層限制的能力。
《中國好聲音》在節目迭代過程中,導師和大眾之於「好聲音」的探討一直在繼續著。而當轉身的新鮮感逐漸褪去,「好聲音」更多的價值則在於大浪淘沙後,去發現更多真正有價值的聲音。
在《2020中國好聲音》中,這種價值和聲音除了挖掘「好聲音」,還在於鼓勵原創。首期節目中,四位導師就表現出對原創音樂的渴求。正如導師李榮浩所說,原創是當下一個勢不可擋的趨勢,希望把與導師、觀眾有共鳴的歌曲推廣出去。
作為一檔九年的老牌綜藝,「好聲音」再亮相表現依然出彩,酷雲在《5大綜藝製作公司暑假檔表現哪家強?》一文中提到,該節目首播的直播關注度為1.39%,位列同時段第二位,多個話題霸屏微博熱搜榜。
《中餐廳4》弘揚暖心正能量,特意將最後一站落在武漢,既是想為武漢打氣,也希望吸引更多目光關注武漢人的餐食生活,和武漢城的美食傳承。
節目還在美食屬性上做了強化升級,黃曉明和趙麗穎分別發起長江美食菜單投票,讓觀眾可以看到自己參與定製的中餐廳菜單。
除了亮眼的收視表現,該節目的本土化,也是十分成功的,據酷雲EYE Grow數據顯示,該節目直播關注度最高的三座城市分別為長沙、常德、嶽陽。其中,長沙直播關注度為1.11%。
新興綜藝來勢洶洶
搶佔一半流量紅利
面對綜N季的明顯競爭優勢,但新興綜藝憑藉其創新性,表現也毫不示弱,在8月省級衛視晚間綜藝TOP10中,也佔了一半席位之多。其中,《元氣滿滿的哥哥》《新手駕到》《運動吧少年》表現尤為搶眼。
《元氣滿滿的哥哥》以輕鬆愉快的遊戲為切口,展現了哥哥們的不同的性格特質和。而代際之間的思維、行事差異,也在首期節目中初步顯露。節目齊聚十位性格各異的哥哥,讓他們在遊戲中展現真我,呈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也讓觀眾在無形中對代際差異產生一定的思考。
憑藉多維度地呈現不同年齡階段的男藝人的價值觀念碰撞,以及中國幸福城市的多重面貌,該節目迅速贏得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酷雲在《上線18天豆瓣7.0的《元氣滿滿的哥哥》有望成下一個「浪姐」?》提到,該節目第三期直播關注度便突破了1%,收視一路看漲的同時,豆瓣評分也飆升至目前的7.2。
《新手駕到》借明星為載體,向觀眾傳遞出一種訊息:學車是一件快樂和輕鬆的事,掌握一門技能是很好玩的事。通過節目為觀眾輸出更多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醒大家嚴格注意,以避免出現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對民眾有著積極的正向引導作用。
該節目直觀的震撼不僅讓新手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感同身受。該節目深受廣大高知高收入人群的喜愛,據酷雲EYE Grow數據顯示,該節目用戶的受教育水平在本科以上的TGI為242(基準數值為100)。
如果說《乘風破浪的姐姐》看點,在於曾經利於風口浪尖的女神們的再創業,憑藉過去的名氣依然能夠再掀波瀾。那麼《運動吧少年》釋出的海報則是清一色的素人,並沒有過往的人氣積累。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在那些剎那的形象中,透露出的審美品味的驚喜。
《運動吧少年》並沒有開創顛覆性的審美,也不是審美歸位,而是挖掘少年的特質,提供一種新的審美模式的和賽道,讓少年有多種姿態和表達,為觀眾提供多元化的審美選擇,為少年帶來多樣化的榜樣引導。
收視喜人的同時,該節目的熱度也同樣不俗,節目相關話題 登陸微博熱搜TOP2, 登上熱搜前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818購物節,湖南衛視晚會《818超級汽車夜》也取得了不俗收視,直播關注度高達1.39%,詳情可見《湖南衛視<汽車之家818全球汽車夜>成績斐然 強勢領跑衛視黃金時段收視榜》。
結語
隨著8月進入尾聲,暑期檔也迎來終點,然而內容市場的整體熱度仍然在線。綜N季的優勢雖然明顯,但迅速崛起的新興綜藝也不容忽視。
激烈的競爭、用戶的成長、社會議題的變化,都在要求綜藝與時俱進、常看常新。在如今綜藝這一競技場上,想要保持長久競爭力,恐怕唯有始終掌握綜藝內容至上邏輯,和保持創新的能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