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莫書記
——記中國能建南方建投廣西水電集團駐洞江村第一書記莫振鋒
中國能建南方建投 廣西水利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以前,洞江下芭植屯不通公路,我們種些玉米、黃豆賣不出錢,供孩子讀書都困難。小莫書記來了以後,帶領我們修路,鼓勵我種植甘蔗。兩年多來,我家蓋起了新房,脫了貧。今年,我種植12畝甘蔗,預計有2萬多元的收入,再加上養殖收入,肯定能實現穩定脫貧。」
村民莫金澤口中的「小莫書記」,就是中國能建南方建投廣西水電集團派駐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拔貢鎮洞江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莫振鋒。
從零出發,打開脫貧致富的大門
洞江村
2015年10月,莫振鋒來到洞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伊始,他帶領村幹部,結合精準識別入戶調查工作。短短3個月的時間,步行400多公裡,走遍全村12個自然屯的192戶農家,全面了解村民生活生產現狀。
洞江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三五」深度貧困村,位於大石山區,四周石山密布,地處低洼,每逢雨季山洪爆發,洪水泛濫像江河一樣,故得名「洞江」。沒有水利灌溉設施,遇上乾旱,村民生活用水都成問題。全村可耕地不到人均5畝,全部為旱地,土質極差,主要種植甘蔗、玉米、紅薯、黃豆等農作物,產量低。村裡各屯與外界通道都是坑哇石山路,信息不通,住戶分散。
這是擺在莫振鋒面前的現狀,背負的是全村681人渴望過上好日子的心願。
34歲的莫振鋒沒有猶豫,沒有膽怯。他經過深入走訪撰寫調查報告,與當地政府、後援單位溝通,2016年春節剛過,《拔貢鎮洞江村2016~2018年扶貧總體規劃》獲批實施。
不適合生存發展的4個屯的脫貧工作如何入手?全村的基礎設施怎麼解決?如何發展村經濟並讓其持續健康發展?這些當地貧困居民關心的問題,都找到了切實可行的答案。
從心出發,破解貧困戶搬遷之難
幫助村民加固危房
北草、北幹、能廟、下花等4個屯,處於大山深處,不僅嚴重缺水,公路不通,居民上學、就醫等都得翻山越嶺。這裡的耕地大多是碗一塊、瓢一塊的山窩石縫地,缺乏基礎和條件。整屯搬遷是最好的出路。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最關鍵戰役,想打好這場戰役也不容易。
「4個屯好象商量過一樣,鐵板一塊,就倆字:不搬,也不願講不搬的理由,讓幫扶幹部一時無從下手。我們進屯多了,一些群眾還玩起了捉迷藏。」莫振鋒無奈地說。
「搬遷難,難在群眾心裡的想法。」小莫書記一語道出了貧困戶異地搬遷的困惑,「為什麼這些村戶的人千百年來不願走出大山?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對搬遷後的生活缺乏信心」。
經過商討,他們決定從北草屯貧困戶譚海永入手。譚海永是個木匠,樂於助人,在村裡口碑又好,有一定的號召力。而且他有兩個孩子,每天要步行十幾公裡的山路,到鎮裡上學,很不方便。
促膝談心,用心換心,誠懇實實在在地交流……在小莫書記的努力說服下,譚海永第一個籤訂了搬遷協議。
第2戶,第3戶,第4戶……最終所有的村民都籤了字。截至2018年6月,北草、北幹、能廟、下花4個屯共34戶貧困戶全部易地搬遷。
在搬遷工作推進的同時,由廣西水電集團援建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山羊養殖基地相繼建成,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從實際出發,開拓產業扶貧新局面
結合當地實際,小莫書記為洞江村規劃了「核桃、甘蔗、養殖為家庭主要產業發展,加上中草藥等短頻快特色經濟的『3+1』特色產業」模式。
金城江區「千畝核桃連片示範長廊」落地洞江村。核桃林地處高山峽谷,日照時間短。小莫書記引進開發商在核桃林下種植中草藥,推進林下經濟。短短兩年,全村共新增種植核桃1.3萬餘株, 林下種植各類中草藥200餘畝。洞江村核桃、甘蔗、養殖、中草藥等產業,實現覆蓋率92%。
「我母親長期臥床,兄弟倆是殘疾人,全家靠五保和低保維持生活。在小莫書記的指導下,今年種了5甘蔗地,養殖了30隻雞,種了些草藥。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摘掉貧困帽子。」下岜植屯殘疾人莫永勝開心地說。
跟殘疾貧困戶莫永勝商談幫種事宜
為解決洞江村農產品銷路少,賣不出的困惑,小莫書記四方奔走,積極聯繫中國能建駐桂企業,推進消費扶貧,較好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
「扶貧工作得從小處細處著手,有繡花的耐心。我們結合當地實際,大力發展核桃、食用菌、養殖、中草藥種植等特色產業,脫貧攻堅取得了成效。」 小莫書記這樣解釋自己的扶貧工作思路。截至2017年底,該村完成了37戶130人脫貧目標。2018年,計劃實現脫貧35戶93人,全村整體脫貧出列。
從群眾出發,實現基礎設施大跨越
駐村之後,小莫書記積極往返於政府、企業之間,申請援助資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兩年多來,小莫書記共爭取到廣西水電集團40萬元幫扶資金援助和當地政的支持,先後完成洞江村共18公裡的通村公路硬化建設和全村公路沿線集居屯的屯內道路硬化,解決了群眾出行「最後五百米」的難題;爭取到政府資金,完成了地龍屯擋水壩除險加固工程,大幅減輕了每年必發的洪澇災害,讓洞江村群眾的安全有了保障;跟當地企業聯繫,把光纖寬帶接通到村內公路沿線各屯,建立電信通訊新基站,實現手機信號全覆蓋;向政府爭取到水利基金,從鎮上引水到村,覆蓋8個屯所有農戶,解決了群眾千百年以來最盼望解決的飲水難問題。
因其在扶貧領域的出色工作,莫振鋒榮獲河池市2016—2017年度扶貧工作先進個人。
今年年初,自治區新一輪脫貧攻堅工作隊(貧困村黨組第一書記)進行輪換選派,莫振鋒本可以離開,但他選擇了繼續堅守。
莫振鋒和他的團隊奔走在洞江的山峪間
如今,年輕的小莫書記依舊在山間奔走著,為了他擔負的責任,為了高山峽谷中村民熱切的目光,更為了他心中執著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