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之下 第五季》只得堅持,別無他法

2020-10-13 L Fisher
  相比於影像、文字中的世界,現實生活中也許並沒有那麼富有戲劇性。它沒有期望中的那麼好,但也不會有想像中那麼差。就像SFU中那一個個出其不意的黑色幽默的段子,不會讓人捧腹大笑樂得找不著北,也不會使你總是處於生活泥潭的深處。它嘲諷生活,看似有種凌駕於生命之上的大氣,可是咀嚼過後,卻是滿嘴的無奈。
  
  裡面每一個人都因自己的特質而不完美,但也因此被我們理解包容著,深愛著。
  他們孤獨,卻不願訴說,因為就連這種孤獨感,也無法找到那個適合的傾聽者;
  他們都渴望被愛,卻時常把愛和關心視作虛偽;
  他們都怕麻煩,卻不停地製造麻煩;
  他們不願傷害別人,卻總是不經意間往他人生活的十字架上打入一根根釘子,還濺了自己一身血。
  我們總是能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於是對劇中角色們的種種情感,我們既是施予的一方,又是接受的一方。
 
  如此近距離高密度地接觸死亡,許多人也許會奉行及時行樂的準則。然而這種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來過的想法實在沒有什麼可行性。潛意識裡你知道明天不是世界末日,你不得不考慮「充滿意義的一天」過後的那一天你怎麼面對。世上真正活的瀟灑的,能有幾人?更重要的是,誰也無法和時間相抗衡。真正刺激到你,讓你意識到生命的可貴的時刻,總是短暫的。麻木總是生活的常態。
  經營殯葬業的Fisher一家,不會沒有因為某些觸動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然而,或許是對死亡的司空見慣使他們忽視了死亡本身的力量,又或者是因為死亡未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具有任何意義,他們仍是迎向了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的生活困境,無可奈何。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總是無意識地幻想著自己的死亡,各式各樣。我知道這毫無意義。知道註定的結局又如何?偶爾看透生死又如何?我能做些什麼去改變它麼?我願放棄人生,不去經歷它麼?我的痛苦會因此減少嗎?不會,什麼都不會改變。我只會像劇末的Claire那樣,在那通往已知死亡的未知路上駕車前行。
  但我就是無法停止幻想,也許僅僅只是貪圖刺激吧。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Always like this."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煩惱熾盛,不知所求,所求不得,繼而又不知所求,這一切的一切,生而為人,我們都躲不掉的。所幸的是,我們不是被生活折磨的唯一一個。
  只得堅持,別無他法。

相關焦點

  • 《六尺之下 第五季》地表之上,六尺之下
        這兩天真的看了很多美劇跟電影,說實話大腦實在已經有點兒接受不能了,但是還是在上周內看完了五季的《六尺之下》。     六尺之下,那是西方葬禮時棺槨埋入地下的尺寸。six feet under,這就決定了這是一個關於死亡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家庭、掙扎與重生的故事。
  • 《六尺之下 第五季》請讓我躺在六尺之下
    一具停止呼吸的身體,一個無法思考的大腦,一副埋藏在六尺之下的棺材。死亡是什麼?失去一生摯愛的伴侶,情同手足的兄妹,無話不談的朋友。       美劇《六尺之下》第一季中,我看到的第一次死亡,是一家之主Fisher 先生在用殯葬車運送屍體時被公交車撞死。接著,這個濃墨重彩的黑色幽默鋪墊了整個劇集。
  • 《六尺之下 第五季》生亦何歡,死亦何戚
    追完《火線》之後,本打算追《黑道家族》的,但網絡上卻找不到未刪減版的資源,於是就看了《六尺之下》。        相較於《越獄》的緊促,《絕命毒師》的深刻以及《火線》的宏大,似乎很難找到一個恰如其分的詞來標記它,一番糾結之後,我想到了「平淡」和「荒涼」。
  • 《六尺之下 第五季》六尺之下,時光如梭。
    六尺之下中有不少關於性、毒品甚至亂倫的描寫,對於有些精神潔癖的我而言,有時會覺得天哪怎麼能這樣。但這不影響我對這部劇發自內心的喜歡和感謝。沒有看這部片前,我對死亡的想像停留在失去所有喜怒哀樂所有想法所有回憶的恐懼中。這部劇讓我看到劇中人物面對死亡的混亂無助,看到他們對已故之人的想像,看到劇中人物一生的終結。我們有一樣的畏懼,有一樣的掙扎。
  • 六尺之下 第一季 至第五季 豆瓣評分9.0+
    六尺之下 第一季 Six Feet Under Season 1 (2001)導演: 艾倫·鮑爾 Alan Ball / 丹尼爾·艾提奧斯
  • 《六尺之下 第五季》何以為家?生老病死,如此而已
    《6尺之下》是一部HBO家庭劇,從2001年開始播出,一共5季。雖然豆瓣評分平均在9分以上,但在國內的觀眾群體非常少,第一季標記「看過」的觀眾只有1萬人左右,堅持到第五季的只剩3000多人。《六尺之下》最吸引人的一點是,每集一個逝者的故事,Fisher
  • 《六尺之下 第五季》its live
    我是在豆瓣上無意看到六尺之下的,剛開始看可能覺得情節很慢熱 ,很慢熱,就是挑選了部分生活的劇集一樣,只不過每一集都是選取了一個人死去的故事為開頭,然後講述他們一家的故事。這個劇和無恥之徒不一樣,沒有選擇極端的底層家庭為例子,而是普通的中產家庭。不是極端的惡劣的生活條件,而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讓我由衷的嘆息。
  • 《六尺之下》之人物小傳
    HBO首部死亡主題驚悚大劇《六尺之下》正在熱播中!劇中另類的「八百萬種死法」令人咋舌,穿插的詭異殯葬用品廣告也顛覆想像!
  • 《六尺之下 第五季》關於死亡,我們談論些什麼
    關於該劇的譯名,最常見到的是「六尺之下」、「六尺風雲」,必須要指出無論從字面還是從劇情內容,怎麼都不應譯作「六尺之下」,應該是「掘地六尺」才對啊!繼American Beauty的成功之後,Allan Ball擔任核心創作者、製作人、導演、編劇再次創造出AB的放大加強版——Six Feet Under。
  • 《六尺之下 第五季》從死亡駛向光明
        六尺風雲,美劇中的奇葩,亦是獨特的巔峰之作,將人物性格、情緒、想法表達的如此生動、真實、赤裸。幾度想要放棄這部作品,真的過於壓抑、糾結,但是又總想知道接下來會怎樣。
  • 《六尺之下 第五季》解脫
    對著個劇有一個複雜的感受,從第一季的非常喜愛,到第四季的受不了,幾乎要看不下去了,都是看在對第五季一致的好評的面子上,才看完的;最後幾分鐘的確是無可救藥的催淚,死亡是每個人的終點,誰也避免不了,對於無法逃避內心掙扎,在每一天平淡枯燥的痛苦裡糾結的人生來說,死亡是一種解脫。
  • 《六尺之下 第五季》六尺之下:一場每個人的生死愛恨情慾之旅
    六尺之下:一場每個人的生死愛恨情慾之旅主角一家的職業是喪葬師,家族產業六十多年了。父親Nathaniel和母親Ruth年輕的時候就結婚了,第一個孩子Nate出生的時候老公在參戰。第二個孩子David出生的時候老公還是不在家。第三個孩子Claire後不久,大兒子李家出走。故事的開始是父親去接Nate回來過聖誕節,由於抽菸沒看路遇上車禍。
  • 《六尺之下 第五季》今天才看完,一切恰逢其時。
    這部劇是08年開始看的,一直看到了第五季05,當時由於電驢資源不再更新了,一氣之下就不看了。沒想到會在今年finish了它。有人說看到最後,不想看到劇集的結束,因為好像愛上了fisher一家。我想,其實我們是在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我們不過是在看著他人生活的時候再一次的複習了一遍自己的經歷。
  • 《六尺之下 第五季》六尺之上
  • 第一集出軌,幾乎每集都死人,高能美劇《六尺之下》演員現狀盤點
    《六尺之下》(Six Feet Under)是一部高分且多次獲獎的美劇,第一季於2001年首播。可能是殯葬業加家庭劇,國內人氣普通,第一季豆瓣打分人數不足萬人。先透個底,這是HBO的劇。第一季全劇評分最低,就知道《六尺之下》持續高能。這劇看了一集就想棄劇,每個角色都非常奇怪。
  • 最受歡迎的十部美劇,《六尺之下》故事唯美而感傷,值得一看!
    10.六尺之下 第五季 Six Feet Under Season 5豆瓣評分:9.5分 導演:Rodrigo García
  • 《六尺之下 第五季》命運的不公與饋贈?世界是公平的?
    連續好多天終於看完了《六尺之下》全五季。看的過程心情起起落落,掙扎憤懣,好像藉由此劇對自己的人生有了種粗糙的觸感,有種模模糊糊看清自己人生形象的慌亂、疑惑和震驚穿插在看劇過程中澎湃起伏。在看第二季David各種同性亂搞迷失的時候差點棄劇。看完後若尋珠覓寶般仔細搜尋著各種影評,卻發現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想看到的可以指引自己的明燈。
  • 《六尺之下 第五季》關於nate
    後來我明白,是時候放棄所堅持的東西了。於是我從堆滿瓶子的房間裡出來,對周圍人微笑,對這個世界微笑。微笑,沉默,一言不發。對待工作上的敵意微笑,對待異性的曖昧微笑,對待父母的抱怨與牢騷微笑,對待求職的失意微笑。以及在美國錢包被搶身無分文的時候,我仍然能對周圍乞討的老黑微笑,儘管對方一副憐憫的表情。於是,當我看到nate的笑容時,無比親切。
  • 《六尺之下 第五季》深刻
  • 《六尺之下 第五季》Qu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