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召開,國家衛健委、中國疾控中心就大家關注的新冠疫苗、春節病毒防控等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吳尊友提醒元旦春節病毒傳播風險加大
據央視新聞21日報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元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如果需要出行,建議大家,一是減少人員流動,元旦、春節期間要合理安排行程,減少不必要出行,鼓勵春運期間錯峰返鄉返崗。對於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人群,不建議出行。如果準備跨地區出行,要提前了解當地的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發生,中高風險地區建議暫緩出行。要備好口罩、手消毒劑等物品,用於路上使用。
二是減少旅途風險。交通運輸場站和交通工具節日期間加強通風、消毒等措施。乘客乘坐飛機或火車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隊,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等個人防護,儘量減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數,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同時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監測。
三是減少人員聚集。節日期間,儘量減少聚集性活動。企事業等單位舉辦聚會等活動應當控制人數,50人以上活動應當制定防控方案,嚴格落實有關防控措施;提倡家庭私人聚會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個人防護。提倡家庭每天注意開窗通風。
四是加強健康科學知識宣傳教育。各地要加強節日期間新冠肺炎防控和安全出遊知識宣傳,引導公眾加強自我防控,提倡人群聚集和密閉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良好衛生習慣。
五是發現發熱、乾咳、乏力等可疑症狀,要及早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此外,吳尊友還表示,為了應對風險,國家已經部署了今冬明春防止疫情反彈的各項措施。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防輸入。堅持人物同防,減少境外的人或物將病毒帶入,比如,目前執行的航線熔斷策略。
二是防感染。境外感染人員入境後,進入封閉管理,以免造成本地傳播,此外,對高風險人群接種疫苗的措施,也是防止疫情感染的策略之一。
三是防擴散。對高風險從業人員定期進行核酸檢測,一旦發現感染,能及時採取措施。設立發熱門診,在病人就診時的第一時間就能夠發現並控制疫情。
這三道防線,能保證社會層面基本沒有失控的新冠感染者。只要流動的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就不會出現疫情大面積流行的情況。
吳尊友提醒,元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傳染病傳播風險會明顯增大;同時物流量加大,隨著溫度降低,由境外輸入的冷鏈物品或貨物,造成病毒輸入、感染的風險也會加大。為應對這些風險,國家已部署今冬明春防止疫情反彈的各項措施。個人也要做好防護!
接種新冠疫苗可能帶來哪些不良反應?
官方回應
針對社會公眾普遍關心的注射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問題,國家衛健委也進行了回應。據中新經緯21日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新冠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輕微不良反應,但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有記者問,請問我國研製的新冠疫苗安全嗎?能有多大的效果?鄭忠偉介紹,一般來說疫苗的安全性指的是接種疫苗以後,受種對象是否會發生不良反應,以及是否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果不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一般就認為疫苗是安全的。在疫苗的研發過程中,要先後進行動物試驗、I期臨床試驗、II期臨床試驗、III期臨床試驗,這些試驗過程中,要對疫苗在動物身上以及在人體身上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以及產生不良反應的程度進行評價,最後才能得出疫苗是否安全的結論。
鄭忠偉談到,我國的新冠疫苗開展的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以及我國依法依規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經開展的近百萬人次的疫苗緊急接種,都充分顯示了我國新冠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輕微不良反應,但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目前我國新冠疫苗的效果如何,鄭忠偉表示還有待疫苗的III期臨床試驗終點或中期揭盲結果分析,才能得出這個疫苗有效性的具體數據。但是在I期、II期實際上也有一些有效性的參考指標,通過I期、II期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了我國新冠疫苗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在緊急使用的過程當中,有6萬多疫苗接種者去過境外的高風險地區,至今相關部門也沒有收到1例嚴重感染病例的報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中國的疫苗有一定的保護效果。
此外,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還強調,如果是滅活疫苗,對於大多數其它疫苗來說,可以同時接種,但因為新冠疫苗研發時間較短,在沒有國家規定的指南和方案要求之前,不建議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和HPV疫苗。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中新經緯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