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一直影響著世界文明的走向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絲竹悠揚,書聲琅琅。5月15日下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分論壇以一場獨具特色的配樂經典詩歌吟誦拉開序幕。

  6位來自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菲律賓、泰國和敘利亞的朗誦者,在中國民族樂器的伴奏下,使用各自國家的語言,深情詠誦《詩經》名篇《小雅·鹿鳴》、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開始》、菲律賓「國父」黎剎的《永別了,我的祖國》等經典詩作。這些經典詩歌充分展現了亞洲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人民對祖國、對母親、對愛情、對生活的禮讚,向觀眾展示源遠流長、異彩紛呈的亞洲文化,「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在隨後的論壇主旨演講中,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表示,積澱數千年的亞洲文明及其蘊含的寶貴价值,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精神支持和心靈慰藉,更為我們團結國際社會共同解決當今全球性問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更好滿足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供了「東方智慧」。

  認為自身文明高人一等,是愚蠢的、災難性的

  在論壇發言嘉賓、柬埔寨新聞部部長喬幹那烈看來,「文明」這個詞被一些國家理解為,「所有國家都必須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治理方式」,這種傲慢與文明的本質背道而馳,因為「越是理解不同的文明,就會越謙遜」。他表示,理解文明,意味著要了解特定社會的心態和思維方式,理解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社群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原副院長李文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認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等,想以自身文明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

  將自己的「文明」強加於人,其造成的創傷歷時愈久而彌深。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部長馬丁·安達納爾在分論壇上回溯了民族之痛,「美國在對菲律賓長達45年的殖民統治中,一面把美國所謂的民主、公正制度安在我們身上,一面掠奪我們的自然資源,尤其是金子」。安達納爾坦言,直至今日,菲律賓的民族文化仍處於在痛苦中艱難重建、追尋本我的過程。

  安達納爾表示,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新加坡等「鄰居們」也都有過被殖民的歷史,「我們共通的文化脈絡、民族記憶可以穿越時間、地域,讓最古老和最現代的亞洲文明匯聚一堂。」

  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秘書長賈瓦德·孟塔基很喜歡伊朗古代詩人薩阿迪寫於公元8世紀前後的一句詩:「亞當的兒子們都是彼此的肢體,同處一園。」既然同屬一軀,那麼當一部分受到傷害或者感到疼痛的時候,其他的部分就會感到煩燥不安。在論壇發言中,孟塔基感慨表示,在單邊主義不斷抬頭的今天,「是時候加強全球文明對話了」。

  亞洲文明對西方文明具有矯正作用

  許多西方著名作家、藝術家,都受到了亞洲偉大文化遺產的影響和啟發。賈瓦德·孟塔基指出,「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和德國詩人歌德,在他們的作品中都介入了中國文學。西方最著名的歌劇詠嘆調之一《今夜無人入睡》,就是受到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影響……」 他認為,當今亞洲文明的貢獻也日益突出。中國加強全球文明對話的一系列舉措,正在幫助「當今這個遭受各種暴力的世界建立和平與寬容」。

  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鄧超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亞洲文明尤其是華夏文明,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發祥地。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在絕大多數時間,亞洲文明都影響著世界文明的發展走向。工業革命之後,西方文明處於強勢地位,亞洲文明則陷入被動應戰、不太自信的狀態。隨著近半個世紀以來亞洲各國包括亞洲四小龍和中國的崛起,亞洲人慢慢開始反思「歐洲中心論」,逐漸樹立起當代亞洲人的文明自信。

  「人們發現,亞洲文明仁愛、中庸、包容的特點,對西方文明具有矯正作用。」鄧超說,「習主席提出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既體現出對世界和平的強烈關切和追求,也表達了中國對共同構建亞洲和平繁榮發展的期望。」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也表示,對話,而不是對抗,才是文明的起源和本質。「沒有像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對話就沒有古希臘的文明,沒有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也沒有今天的中華文明。」

  亞洲電影人、媒體人應合力把亞洲文化推向世界

  論壇發言嘉賓、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主席陳道明認為,傳播亞洲文明、傳播亞洲文化,很重要的一個手段是電影。

  「當今歐美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其實載體主要是電影和電視;但亞洲電影和電視至今為止,我覺得離走向世界還差得很遠。「陳道明呼籲,亞洲各國的電影人,應該在共融合作的基礎上,「一起把亞洲文化推向世界」。

  北京閃亮集團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沈健對此深有感觸。從5月17日起,由他發起、出品的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片《音樂家》將在中哈兩國和全球多地陸續公映。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一帶一路」首倡演講時,講述了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於衛國戰爭期間在哈薩克斯坦度過生命最後5年的光輝歲月。中哈電影人據此攜手創作,歷時5年推出了《音樂家》。

  沈健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電影是文化多樣性的載體,也是傳播理念和價值觀的工具;亞洲各國古往今來的交往過程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被搬上銀幕,向世界講述。從中,觀眾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以《音樂家》為例,該片展現的,就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哈兩國音樂家患難與共、以音樂為武器鼓舞人民鬥爭的精神力量。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戰勝文明衝突的思想法寶。」沈健認為,中國不是文明衝突的主體,也從不介入文明衝突。文明衝突既不符合中國的古典傳統,也不符合中國的現代利益,「傳播中華文明、亞洲文明,對維護世界和平將有深遠影響」。

  論壇上,一些電視人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日本廣播協會NHK理事正籬聰談到,NHK世界臺的口號是「拓展視野」,意在介紹不同的觀點和價值觀,揭示真實的日本和亞洲,促進相互理解。從今年1月起,NHK推出了一項名為「華語世界」的中文服務,每天提供5小時的最新中文信息和節目,希望幫助觀眾更全面地認識中國。

  正籬聰還以NHK製作的系列紀錄片《亞洲洞察力》為例表示,「我們努力刻畫著亞洲在世界浪潮中的生動轉變,推動亞洲和世界更好交流」。

  在遙遠的阿根廷,每年2月,都有成千上萬的民眾慶祝中國春節。用阿根廷聯邦公共傳媒管理總局國務秘書赫·隆巴爾迪的話說,「這已經成了阿根廷的一個新傳統」。隆巴爾迪認為,這與阿根廷公共媒體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和傳播不無關係。

  論壇舉辦期間,國家廣電總局分別與阿根廷公共傳媒管理總局籤署了《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阿根廷聯邦公共傳媒管理總局影視節目互播授權合作協議》,與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籤署了《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合作框架協議》,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籤署了《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關於電視和網絡視聽內容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論壇還發布了即將推出的20部優秀中外電視合作合拍作品。

  「我們要把公共媒體打造成應對虛假信息、確保民族平等、促進友好溝通的工具,推動各個文明之間的理解互鑑、平等相待。」 隆巴爾迪說。

  本報北京5月16日電

相關焦點

  • 總臺紀錄片《亞洲 文明之光》:奏響亞洲文明的領航之音!
    此次大會主題為「亞洲文明交流互鑑與命運共同體」,旨在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學互鑑、共同發展的平臺,增強亞洲文化自信,促進亞洲協作互信,凝聚亞洲發展共識,激發亞洲創新活力,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在這一重要的歷史節點上,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了解我們身處的亞洲。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丨文明之間的關係
    文明之間斷斷續續的或有限的多方向的碰撞,讓位於西方對所有其他文明持續的、不可抗拒的和單方向的衝擊。15世紀結束時歐洲人終於從摩爾人手中重新奪回了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人開始了對亞洲的滲透,西班牙人開始了對美洲的滲透。在其後的250年間,整個西半球和亞洲的一些重要部分都被置於歐洲的統治和控制之下。
  • 西方文明的擴張;亞洲的衰落、美洲的崛起
    講述亞洲的尤其是東亞文明的淪陷。這次我會把目光放回中國,看看清末民初年間中國這一東亞古老帝國最孱弱的一面。當然,再孱弱的文明在有了一定的體量之後依舊是難以被消滅的。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雖然極盡諷刺的意味,但依舊彰顯中國文明所蘊藏的特性,難以被磨滅的特性。
  •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 葉小文:以亞洲文明暖流 化冷戰重啟陰霾
    據介紹,沙龍聚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關於亞洲文明交流互鑑與命運共同體的主旨精神,以「共敘美好亞洲一自信的亞洲文明與自信的亞洲未來」為主題,設置「亞洲人一家親與亞洲共享亞洲文明智慧」「亞洲文明多元並存與亞洲命運休戚與共」「未來美好亞洲與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個議題。
  • 古代世界可劃分為幾大文明體系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對歷史發展進程有非常大的影響,也正是地理上的隔絕將人類文明分割開來,使不同的地理區域形成不同的文明體系。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塊大陸,其面積超過5000多萬平方公裡,佔陸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人口更是約為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九(1900年以前),而且比起南北走向的美洲大陸與非洲大陸,東西走向的亞歐大陸由於地理氣候等因素更有利於農作物、商品、技術和文化的傳播,這使得亞歐大陸上的民族彼此之間都能更快獲取鄰近民族的文明成果。
  • 亞洲文明對世界做出過哪些貢獻?這部央視紀錄片說清楚了!
    數千年來,從星星點點到火焰般耀眼,它們被稱為:文明之光。那麼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做出過哪些貢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亞洲 文明之光》是首次梳理與講述亞洲文明的紀錄片力作,這部用心之作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背景和意義
    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應促進亞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並倡議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體現了中國對促進亞洲文明發展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對於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一重大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在亞洲和世界範圍內與有關國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外文化名家、文化學者圍繞推動文明互鑑深入探討,倡議得到很多國際人士的贊同和期待。
  • 頂層智庫專家共話後疫情時代的文明走向
    一個半世紀以前是『西學東漸』,今後人類文明的走向很有可能是『東學西漸』。我們不能再簡單地以借鑑西方、勇猛奮進式的『無根的變革』為主了,而應該更加關注東方歷史傳承性的創新,尋求東西方深度對話。」   二、中國式文藝復興的必要性   王毅院長從中國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文藝復興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指出了中國文藝復興的必要性。
  • 揭秘世界歷史!古代非洲的黑人文明
    沒錯今天小編就是要把世界歷史講到底了!具有七千多年的埃及文明大家了解了不少吧。在神秘的尼羅河附近發生過不少故事!各種文明王朝的興衰歷史!大家肯定疑惑不已,這埃及的歷史和黑人文明有什麼關聯嗎?沒錯!好真的是這樣,埃及文明就有外國的教授指出,是非洲黑人創造出來的果實。埃及的第一任法老納爾美爾和第三王朝法老左塞。從歷史的材料可以看出這些個法老都是黑人,是典型的尼格羅人。
  • 牛汝極:天山是亞洲文明交匯的軸心 沒有天山就沒有絲綢之路
    【摘要】本文為全國政協常委、新疆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牛汝極發表在《西域研究》2016年第一期的文章,原標題為:《天山: 亞洲文明交匯的軸心》。文章圍繞天山是亞洲文明交匯的軸心這個命題從六個方面展開討論。
  • 亞洲有三大文明圈——中國、印度、波斯,而結局最慘的其實是波斯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是歐洲人來定的,而如果一定要以東方(亞洲)和西方(歐洲)來劃分世界的話,那麼我覺得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不包括伊朗)可以算作西方,而波斯、印度、中國則可以看作東方,或者說亞洲。1、亞洲的三大文明圈中國,或者說華夏文明圈,以長城以內的中國為核心,文化輻射了整個東亞。
  • 「最炫亞洲風」來啦!亞洲文明巡遊盛裝開啟
    2019年5月16日上午,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亞洲文明巡遊拉開帷幕,來自亞洲各國的盛裝巡遊隊伍帶來別樣的亞洲風情。巡遊共分中華風採、亞洲風情、神州風韻、北京歡迎你四個表演板塊內容,近30支巡演表演團隊和各具特色的景觀標識車展現著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
  • 【每日一習話】中華文明是偉大的文明
    習近平: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是偉大的文明。  這段話出自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
  • 亞洲電影走向世界?聽聽陳凱歌、阿米爾·汗怎麼說
    ,使亞洲電影走向世界?電影大師對話。在他看來,在當今世界,我們沒必要強調地域,文明對話非常有必要,而沒有任何藝術比電影更適合講述一個國家的文化。電影就是連接不同民族的橋梁,可以增進不同國家人民的友誼。  被稱為俄羅斯「戰爭派」導演的費多爾·邦達爾丘克說,俄羅斯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一直在爭論發展道路問題,如今,他在古老的太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雖然各不相同,但可以和諧相處。
  • 文明的密碼:世界各文明的行為背後隱藏著哪些文化背後的基因?
    要知道在世界外交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外交議題就事論事,儘量避免談論對方的文化和傳統,尤其是要避免談論對方的文明和宗教,還有社會習俗,因為這些東西互相之間很不相同,一個文明引以為傲的傳統有可能在另一個文明的人看來不可理解,因此為了避免爭端,大家各讓一步,有默契地避免這個話題,而僅僅談論具體的利益和是非問題。
  • 世界歷史009 克裡特-邁錫尼文明(愛琴文明)
    在這個重視事實和實證的時代,學者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不斷修改著文明行將興起時的歷史面貌,重現著遠古歷史的輝煌。19世紀的考古發現,尤其是施裡曼和英國學者伊文思的考古必掘和研究,使希臘歷史整整提前了1000年。現在請與我們一起探尋西方文明的源端,愛琴文明,追溯到4000年前的歷史。
  • 亞洲文明中的美食,"味道"如何?
    此次,CGTN邀請到了來自印度,韓國,馬來西亞,以及亞塞拜然的四位主持人共同製作了《文明對話電視論壇》系列的第二期節目《亞洲文明對話電視論壇》,並結合亞洲美食節「傳承、創新、融合」的理念,聯合協辦單位美團點評和多家參展餐飲企業打造了一場豐富有趣的《文明對話電視論壇》新媒體直播啟動儀式。
  • 亞洲文明活動周特色亮點集體採訪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新聞中心執行主任劉春香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昨天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今天亞洲文明周系列活動陸續展開,我們很高興請來了相關活動主辦方負責人來到現場,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他們是:國家電影局副巡視員陸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周繼紅,他們負責介紹亞洲影視周有關情況;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介紹亞洲文明聯展的有關情況;中國對外演出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修芹,介紹亞洲文化展演有關情況;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介紹亞洲文明巡遊的有關情況。
  • 湯因比預言:中國文明將引領全世界
    池田作為一個受到西方思想影響很深的東方學者,堅信未來世界的統合的方式應該是根據一種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則和人民自願的原則,因此世界民主是統一世界的關鍵。因此這再次證明了亞洲人未來是可以領導世界的,關鍵是要將這樣的勇氣和信心轉移到人類歷史和人類新文明和和平建設領域。
  • 湯因比的預言:中國文明將照亮21世紀
    池田作為一個受到西方思想影響很深的東方學者,堅信未來世界的統合的方式應該是根據一種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則和人民自願的原則,因此世界民主是統一世界的關鍵。因此這再次證明了亞洲人未來是可以領導世界的,關鍵是要將這樣的勇氣和信心轉移到人類歷史和人類新文明和和平建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