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有三大文明圈——中國、印度、波斯,而結局最慘的其實是波斯

2020-12-23 心向青史

斯塔夫裡阿諾斯,在他享譽全球的史學名著《全球通史》中將亞歐大陸分為五大板塊,即中國、印度、中東、歐洲和中部的草原遊牧地區,而人類的文明史幾乎便是這五大板塊的不斷爭鬥和融合。

不過,這一分法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文明板塊,這便是波斯文明圈,儘管它從公元7世紀後期開始不斷伊斯蘭化,但波斯文明其實從未消亡,今天的伊朗便是它的主體繼承者。

事實上,中東從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帝國薩菲王朝對立開始其實已經被一分為二了,而奧斯曼帝國其實更傾向於西方,而波斯帝國則與東方聯繫更為緊密。後來奧斯曼帝國解體,阿拉伯民族和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民族紛紛獨立,遂造成了今日中東的亂局。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是歐洲人來定的,而如果一定要以東方(亞洲)和西方(歐洲)來劃分世界的話,那麼我覺得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不包括伊朗)可以算作西方,而波斯、印度、中國則可以看作東方,或者說亞洲。

1、亞洲的三大文明圈

中國,或者說華夏文明圈,以長城以內的中國為核心,文化輻射了整個東亞。

華夏文明奠基於上三代,以禮樂文明為核心,也就是後世的儒家。在亞洲三大文明圈中,唯有中國能夠長期保持政治上的統一性,這固然與我國在地理上的封閉性有關,但源自春秋,成於秦漢的大一統思想無疑更為重要。也正是因如此,我國在秦漢之後歷經近四百年仍然能夠涅磐重生,開創隋唐盛世。

印度,以恆河流域為核心,文化輻射了整個南亞,以及中亞和東南亞地區。

古印度文明源自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文明,但今日的印度文明卻並非這一文明的繼承,而是由雅利安人在恆河流域所創,並在阿育王的孔雀帝國時期奠基。古印度在笈多王朝之時臻於極盛,不是版圖,而是文化和佛教的影響力遍布南亞、東亞、中亞、東南亞。我們需要承認,從影響的廣度來說,印度文明其實是要比中國更為深遠的,因為佛教深刻的影響了中國,而我國的儒道都沒能進入中亞和南亞。

波斯,以伊朗高原為核心,文化輻射了西亞、中亞和部分南亞地區。

如果以現在的國界來劃分,那麼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甚至巴基斯坦在歷史上都是屬于波斯文明圈的。在這亞洲三大文明圈中,波斯其實是最早形成統一的帝國的,即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當時我國尚處於春秋後期,而印度則在十六雄國時期。波斯在歷史上曾長期影響我國,比如樂器中的嗩吶、琵琶便源自波斯,再比如我們熟悉的明教。

2、伊斯蘭教對三大文明圈的衝擊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使伊斯蘭教迅速傳遍亞歐非大陸,從我國的西域到北非、西班牙全部被納入了伊斯蘭文明的勢力範圍。

波斯是受伊斯蘭教影響最深的文明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滅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從此波斯開始伊斯蘭化,一個曾與希臘、羅馬對抗千年的帝國逐漸失去了獨立的地位。直到公元1501年波斯薩菲王朝的崛起,標誌著波斯文明的真正復興,這一王朝選擇了什葉派作為國教,這一選擇將波斯與阿拉伯區別開來,並影響至今。

印度其實受伊斯蘭教影響也很深公元1206年,也就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時,來自中亞的突厥人和阿富汗人進入印度北部建立了德裡蘇丹國,從此印度開始了伊斯蘭化的進程。德裡蘇丹國最終被莫臥兒帝國所終結,但這依然是一個伊斯蘭政權,莫臥兒帝國在近代被英國人所徵服。二戰後,英國人在離開之前將印度一分為二,劃分依據便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也就是說,伊斯蘭教化,是印度失去印度河流域的根源。

我國受伊斯蘭教影響最深的地區就是西域(新疆)西域,原本是佛教的影響地區,但隨著唐朝在這裡的退出和西遼(信奉佛教)被蒙古人所滅,西域和中亞一樣開始了伊斯蘭化的進程。不過,由於我國的核心區距離中西亞過於遙遠,所以華夏文明的核心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

3、蒙古人對三大文明圈的重建

如果說伊斯蘭教對亞洲三大文明圈的影響是信仰和文化上的,那麼蒙古人的空前絕後的徵服便是地理和版圖上的烙印。

蒙古人對我國的影響我們很清楚,元朝第一次將遊牧地區和農耕地區統一在了一個政權之下,這一形式在清朝得到了強化,這一點正是今日多民族的大中國的由來。

元朝之前,是小中國;元朝之後,是大中國

蒙古人對印度的影響便是莫臥兒帝國,莫臥兒,「Mughal」,就是蒙兀兒,也就是蒙古。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爾在帖木兒帝國滅亡之後進入印度,建立了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的王朝——莫臥兒帝國。人們常常把今日印度的統一歸因於大英帝國,其實蒙古人的莫臥兒帝國也基本上完成了印度的統一。

蒙古人對波斯文明圈的影響不同於印度和中國公元1251年,蒙古人旭烈兀的西徵徵服了波斯,並建立了伊爾汗國。但伊爾汗國的建立在紛紛擾擾的波斯王朝史上不過是一個匆匆過客,與元朝和莫臥兒帝國分別統一了中國和印度不同,伊爾汗國不久便四分五裂了,取而代之的是源自中亞的帖木兒帝國。

也就是說,在波斯薩珊王朝之後,波斯歷史上再無一個強大的政權能夠整合整個波斯文明圈,即使蒙古人也做不到,這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波斯的悲劇性結局。

4、三大文明圈的結局

歷經近代的百年屈辱,華夏文明失去了很多,但畢竟浴火重生,我想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能夠親眼看到這一刻。

印度文明圈對亞洲的影響在古代一直是文化上的,而現在的印度共和國其實也保留了核心區。與古代在政治軍事史上默默無聞不同,今日的印度雄心勃勃,因為它有一個大國夢。

而波斯不同,波斯變成了今日的伊朗。由於近代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在亞洲的大博弈,伊朗並永遠的失去了重要的核心區——呼羅珊和中亞的河中地區,也就是阿富汗、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

也就是說,伊朗從一個世界性大國,變成了一個中等國家,版圖面積為164.5萬平方公裡,比我國的新疆略小。要知道,波斯在世界史上曾是一個超過500萬平方公裡的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

世易時移,印度還有成為世界一極的可能,而伊朗則很難了。

相關焦點

  • 波斯地毯 | 給歲月以文明
    ,不過波斯匠人們在製作的過程中還是保留了許多波斯文明的特點,從線條的處理到顏色的選擇,都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這種亞洲不同國家的藝術混搭,讓作品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化學反應,像是小時候看見亞古獸錯誤進化成喪屍暴龍獸的驚喜感一樣,這種圖案具有中國匠人們對動物不同體態所描繪的細緻入微,也有波斯民族所喜愛的飽滿用色。
  • 亞歷山大徵服3大文明古國,為何沒殺進中國?來中國後或許會很慘
    在中國,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人,或許只有秦始皇、成吉思汗、漢武帝等少數幾位。在西方,同樣也只有少數幾個,但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徵服3大文明古國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是公元前323年前的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他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亞歷山大出生於公元前356年,父親是國王腓力二世,老師是著名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 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被波斯滅亡,波斯人是哪來的?
    世界四大古文明,按照出現的時間順序,依次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黃河文明。圖-四大古文明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稱為兩河流域,也稱米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4500年就存在,時間上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首。
  • 薩非王朝,是波斯在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鐵蹄下的涅槃重生
    有人說,薩非王朝在伊朗歷史上的地位猶如我國的明朝,但我覺得其地位要遠高於明朝之於中國,甚至可以說是當今伊朗的直接源頭。011、阿拉伯人的入侵在阿拉伯人到來之前,波斯人有三大統一時代: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前330年)波斯第二帝國——帕提亞王朝(安息)(公元前247—公元224年) 波斯第三帝國——薩珊王朝(公元224—651年)
  • 中外文明交流史:波斯帝國與羅馬帝國的鬥爭
    在5到7世紀,正當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匈奴人和斯拉夫人從北方西方和西南方進攻和蹂的同時,羅馬皇帝和羅馬軍隊卻與波斯人在東方和東南方進行著激烈的戰爭。羅馬帝國最東邊的幾省(在美索不達米亞和亞美尼亞的那些行省)長期以來因羅馬人和波斯人之間的戰爭而困擾不安。
  • 李零新書換了個方向看波斯,原來與古代中國關係緊密的不是羅馬
    這部關于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著作,則是李零研究中國史的延伸,至於為什麼要選擇波斯作為研究對象,他在書中表示:波斯(今伊朗)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央,是古代世界互相交流的關鍵樞紐,波斯帝國不僅是伊朗高原的大一統,也是近東古國的大一統——從字面意義上講,堪稱另一個「中國」;同時,在所有早期帝國中,伊朗的三大帝國也與秦漢隋唐時期的中國最相似,在絲綢之路東西交往的歷史上,伊朗與中國的關係也最密切
  • 走進伊朗5000年的國家歷史,分析下古波斯文明有沒有被中斷
    在伊朗學者看來,中國並不是唯一保持5000年文明史沒有中斷的國家,伊朗也是一個與中國一樣有著同樣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而且同樣也沒有中斷。而且伊朗人認為中國的文明史和古希臘文明一樣,存在著很多的神話傳說,而他們才是實打實的5000年的歷史。
  • 神秘的波斯長生軍怎樣徵服印度|文史宴
    他打算向印度進軍。對于波斯人來說,印度並不像 150 年之後馬其頓的亞歷山大眼中那般陌生。畢竟北部地區的印度人和波斯人同是雅利安人的後代。大流士的貴族和十六雄國時期的印度王子們的名字十分接近:烏塔納(Utana)是圖卡拉(Thukra)的兒子,維達法納(Vidafarnah)是瓦亞帕拉(Vayaspara)的兒子,而巴加布亞(Bagabuxsa)是達圖瓦哈亞(Datuvahya)的兒子。就在波斯人不斷向東部和西部擴張領土時,印度摩揭陀王國正在蠶食其周邊的土地。
  • 雅利安人的家園「:「波斯「為何改名為「伊朗「?
    文|環球情報員來源|國家人文歷史伊朗歷史源遠流長,其境內也存在著不少知名的歷史古蹟,是世界上知名的文明古國。不過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古代中國還是古代歐洲,都稱這裡為「波斯」。事實上,伊朗人從古至今就沒自稱過「波斯」,只有外國人會這麼叫。直到1935年,國際上才遵循伊朗政府的意願,統一稱其為「伊朗」。
  • 希波戰爭對希臘與波斯造成了什麼影響?
    希波戰爭是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半個世紀中希臘與波斯帝國接連不斷的戰爭。最後以希臘成功抵抗波斯帝國的入侵而宣告結束。戰爭的過程可以說是可圈可點,希臘世界在面對強大的波斯帝國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經典會戰,然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並非希波戰爭中的戰役和他的戰爭史。
  • 羅馬帝國皈依基督教,和波斯帝國改宗伊斯蘭教有什麼區別?
    波斯帝國,在古代威名赫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當波斯帝國的版圖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的時候,我國還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印度處於十六雄國時期,而歐洲則只有古希臘的城邦散發著文明的光輝。至於後來將地中海變為內湖的羅馬帝國,當時不過只有羅馬城一隅之地。
  • 被稱為天下最華美的兵器——淺談波斯帝國造型精美的古兵器
    伊朗之鐵器時代開始甚早,恐未必在印度諸國之後,而波斯鐵兵實為天下最華美、最精良之兵器也。惜乎其古代鐵兵不可得而見,今之所論皆遠不及千年者耳。 至於棒、斧、錘以及刀、箭等器,均為波斯人所常用。直至火器使用以後,伊朗人仍喜利用弓箭,有如蒙古兵士。其武士所戴之戰盔均系尖形,其下之圓邊甚堅固,中部配有護喉器及護耳網。伊朗古騎士之入馬均有鋼質護身甲網,雙層編制,夾以金銀,以耀觀瞻。其高級騎士之盔鑲金尤多,全體雕刻花鳥人物及波斯文宇,手工極細,金光緩日,炫目移情,不愧金盔之稱。倫敦大英博物館中藏有阿拔斯大帝之金盔一具,手工至為精美。
  • 神秘的波斯不死軍到底是什麼樣的軍隊?
    不過在這部電影中,除了「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斯巴達勇士,令人映像最深刻的部隊,當屬波斯「不死軍」了。 電影裡的描述頗為精彩,用《荷馬史詩》一樣的語言為我們描述了「半人半魔」的不死軍: 顯然,這些描述僅僅是電影藝術的「誇張」。實際上,這支傳奇軍隊,被這部電影給嚴重醜化了。 古波斯帝國的確有過一支被稱之為「不死軍」的精銳部隊。
  • 走近「新月與薔薇」探知波斯上下五千年
    提起波斯,一股悠遠又迷人的氣息總是會撲面而來。對於許多人來說,「波斯」一詞代表著一種風情,神秘,讓人渴望去了解和感知。據歷史記載,早在西漢時期,中國便與波斯建立起了直接聯繫。「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的景象給古代中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波斯是一個富庶的文明,在中國古代,「波斯」曾一度成為異域商賈的代稱。
  • 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阿爾達希爾一世作為一個波斯人,他內心最希望的便是重建昔日舊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光輝。他新建立的薩珊王朝,有很多地方跟隨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傳統做法。例如,他使用波斯國王的傳統稱號「沙漢沙」,即「萬王之王」的意思。而且,薩珊波斯人還在昔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國王傳統墓葬之地上刻上了自己國家的輝煌事跡,以加強薩珊王朝與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歷史聯繫。
  • 阿拉伯人滅亡波斯,末代波斯王子逃到中國求援,唐朝皇帝說:省省吧!
    關注微信公眾號「朕聽」(zhentingwx),給皇上講一個特別的人物故事曾經有一款冒險類遊戲叫做而在2010年,美國迪士尼公司根據遊戲拍攝了《波斯王子:時之刃》這部風靡一時的電影,把人們帶到那遙遠而神秘的國度。在歷史上真的有很多波斯王子,但他們的人生並沒有遊戲、電影中那樣充滿奇幻和浪漫,有的波斯王子生活悲慘,甚至還有一位末代王子懷著國破家亡的悲憤流亡到中國,並最終在此長眠。波斯是古代著名的國家,她位於現在的伊朗。
  • 波斯鮮為人知的10個事實,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波斯民族!
    1、波斯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波斯人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領土覆蓋了今天的印度西北、巴基斯坦、中亞、西亞、希臘部分地區,總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2、追溯源頭,波斯人與日耳曼人還有一點親戚關係,這兩個民族都是雅利安人種的分支。
  • 追溯《倚天屠龍記》中的波斯明教:竟然是拜火教?
    小昭最終為了解救張無忌,去了波斯當她不願當的波斯明教聖女,兩人從此參商永隔,相見無期,令讀者扼腕長嘆。不過,金庸在作品中混淆了瑣羅亞斯德教與明教的一些特徵,他描述的場景更像是瑣羅亞斯德教的儀式。也許你不熟悉「瑣羅亞斯德教」這個名稱,但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別稱——拜火教,它曾是伊斯蘭教誕生之前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
  • 遊戲快訊 |《狙擊精英4》中文版將登陸Steam,《文明6》新文明「波斯」公布
    ▼《文明6》波斯文明公布  「巴比倫的隕落」與「長生軍」技能搶眼之前曾報導過《文明6》將加入澳大利亞文明,而近日開發商Firaxis又公布遊戲加入的另一個文明勢力——「波斯文明」。君主為建立了波斯帝國的居魯士二世。其特殊能力為「巴比倫的隕落」,在宣布突襲戰爭之後,所有波斯單位將獲得移動力加成。波斯文明擁有的特殊單位「長生軍」,是波斯的精英重裝步兵,具有遠程攻擊能力,但也能增強戰鬥防禦力。此外,波斯文明改良設施是「波斯花園」。
  • 高加米拉,亞歷山大毀滅波斯的最終戰役
    波斯帝國的軍隊來自亞洲西部的廣袤平原,他們習慣以極少的重裝步兵掩護海量的弓箭手作戰,其重步兵和弓箭手的比例在一些時候能達到驚人的1比9。在理論上,波斯人軍中海量的弓箭手在必要的時候,亦可以手持刀劍或長矛,參與白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