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歷史,從王朝循環這一點來看與我國最為相像。只不過我國古代分南、北,而波斯古代分東、西,正如統一大江南北是我國統一的標誌一樣,統一東西伊朗也是波斯歷史上的統一時代。
薩非王朝,是伊朗自身歷史上第四個統一時代。只是這次統一距離第三個統一時代已經過去了近千年,而之間也先後經歷了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的不斷衝擊。最終,伊朗人對三者做了取捨,並將其與傳統的波斯文明相融合,這便是波斯薩非王朝。
有人說,薩非王朝在伊朗歷史上的地位猶如我國的明朝,但我覺得其地位要遠高於明朝之於中國,甚至可以說是當今伊朗的直接源頭。
011、阿拉伯人的入侵
在阿拉伯人到來之前,波斯人有三大統一時代:
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前330年)波斯第二帝國——帕提亞王朝(安息)(公元前247—公元224年) 波斯第三帝國——薩珊王朝(公元224—651年)而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帕提亞之間的時期,則是馬其頓人主導的短暫的希臘化時期——塞琉古王朝。
也就是說,當阿拉伯人崛起之時,波斯人在地中海東岸對抗希臘和羅馬的時間已經近千年了。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的崛起是人類歷史上繼軸心時代之後最大的地緣變局,它將中東的標籤從「波斯」徹底變成了「伊斯蘭」。
客觀的說,阿拉伯人也是遊牧民族,本身與後來的蒙古人和突厥人是一樣,其最初建立的也是部族政權,與薩珊波斯和拜佔庭帝國的戰爭也是遊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入侵。
不過,與突厥人和蒙古人不同的是,阿拉伯人有一個大殺器——伊斯蘭教。正是這一點,阿拉伯人雖然在651年滅了波斯之後接受了波斯帝國的各項統治制度,但卻在宗教信仰上戰勝了波斯人,並最終使波斯人皈依了伊斯蘭教。
022、突厥人的進入
公元7世紀的亞洲是這樣的:大唐帝國從東向西滅了突厥,阿拉伯帝國從西向東滅了波斯,然後會師中亞。
於是,波斯人和突厥人便在中亞地區相遇了。之後的公元9世紀,當大唐帝國受困於藩鎮割據之時,阿拉伯帝國也在為波斯人不斷自立而苦惱。
我們看一下,波斯人在阿拉伯帝國內部主要建立了哪些王朝:
呼羅珊地區的塔希爾王朝(822—873年),被薩法爾王朝所滅;伊朗東南部的薩法爾王朝(867—903年),被伽色尼王朝所滅;河中地區的薩曼王朝(874—999年,),被伽色尼王朝所滅;裏海南岸的布韋希(白益)王朝(945—1055年),被塞爾柱帝國所滅。其中,塔希爾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都位於伊朗東部,而布韋希王朝位於伊朗西部和伊拉克地區,並掌控了阿拉伯帝國在巴格達的朝政。
為了壓制波斯人對帝國的控制,阿拉伯人開始從中亞輸入突厥人作為奴隸和僱傭兵,於是,突厥人開始登上了中東和阿拉伯帝國的舞臺。
我們看一下突厥人在阿拉伯帝國內部主要建立了哪些王朝:
伊朗東部和中亞的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被古爾王朝所滅;橫跨中亞和西亞的塞爾柱帝國(1037—1194年),被西遼重創,花剌子模所取代;花剌子模帝國(1142-1231年),被蒙古人所滅。公元999年,突厥人的伽色尼王朝滅了波斯人的薩曼王朝,盛極一時。之後,伽色尼王朝又被另一支突厥人所建的塞爾柱帝國所敗,最終被統治阿富汗和北印度的古爾王朝(也是突厥人建立)所滅。
塞爾柱帝國,其版圖從中亞一直延伸到小亞細亞,覆蓋整個波斯地區。
公元1141年,西遼在卡特萬戰役中重創塞爾柱人,之後塞爾柱帝國在中亞和伊朗東部的統治逐漸被另一支突厥人的花剌子模王朝所取代。
公元1194年,花剌子模擊敗塞爾柱大軍後,塞爾柱帝國徹底滅亡。
花剌子模的結局,我們都很清楚,是滅於成吉思汗之手,蒙古人來了。
033、蒙古鐵騎的旋風插曲
蒙古人對波斯的徵服,在地理上比阿拉伯人和突厥人都要深刻,但也只是地理上而已,蒙古人猶如旋風般,來得快,去的也快。
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以伊朗為中心建立了伊爾汗國(1256年—1335年),這一統治極為鬆散,也並不長久,時間與我國的元朝相當。
044、突厥人的巨大影響力
蒙古人只是暫時的,突厥化才是對中亞和西亞更加長久的影響力量。
當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之時,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也在公元1370年建立了赫赫一時的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一生從無敗績,取代西察合臺汗國,佔據伊爾汗國的版圖,擊敗金帳汗國、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帝國和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並將勢力深入印度北部,一時所向披靡。
只是,帖木爾死後,他的帝國也很快便瓦解了,其在伊朗地區的統治逐漸被西遷進入西亞的土庫曼人(突厥人的一支)所取代,最主要的便是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
黑羊王朝(1407年—1468年),其信奉什葉派,都城大不裡士。白羊王朝(1467年—1514年),其信奉遜尼派,與黑羊王朝在伊朗地區爭霸不休。公元1467年,白羊王朝徹底擊敗了黑羊王朝,並在次年吞併黑羊王朝,盡佔其波斯故地。
然而,白羊王朝並沒有笑到最後,其在消滅黑羊後,便陷入了王權爭奪的內亂之中。而正在這時,波斯地區的似乎無休無止的混亂馬上就要結束了。
055、薩非王朝的建立
公元15世紀中期的中東,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在攻滅了千年拜佔庭之後又向東擴張,並並不斷迫害什葉派。
於是,波斯地區的一個亞塞拜然人的薩非教團崛起了,其首領是一個15歲的少年——伊斯瑪儀。從父系來看,伊斯瑪儀是薩非教團創始人薩非·丁的後代,而從母系來看,他則是白羊王朝創始人的外孫。
薩非教團曾與白羊王朝結盟,但最終在公元1501年的沙魯爾戰役中擊敗白羊王朝的軍隊,攻入大不裡士,建立了薩非王朝。
至此,波斯人在被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統治近千年後,終於又「復興」了。
薩非王朝之所以對伊朗非常重要,正是因為它對上面的三大勢力做出了取捨:
其一,薩非家族,宣稱自己是阿里的直系後裔(什葉派奉阿里為正統哈裡發),同時擁有薩珊王朝的血統。這一點,使波斯人有了覬覦伊斯蘭世界最高權力的可能,又在名義上復興了傳統的波斯文明。
其二,確立什葉派為國教,與奧斯曼帝國分庭抗禮其三,在維持亞塞拜然人的軍事地位的同時,政治上和宗教上向波斯人傾斜,避免突厥人尾大不掉(亞塞拜然人本身就是突厥人和雅利安人的融合)。也就是說,在薩非王朝中,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影響選擇了什葉派,摒棄了蒙古人的影響,又與突厥化的亞塞拜然人聯手重建了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薩非王朝=波斯人+亞塞拜然人,而二者也正是今日伊朗的兩大最主要的民族組成部分。
也正是如此,經歷了千年混亂而復興的薩非王朝才成為了今日伊朗的直接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