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 Panels Vol.28
Lex Luthor: Man of Steel
Prologue
「有些人會把生命稱作一系列難題。這種說法固然有著不容辯駁的真實性——但何需因此迷失呢?為何不超越真實……過一番美麗的人生呢?我們難道不應該將這些難題都看作一個尋找解決辦法的……機會嗎?」——萊克斯·盧瑟[1]
萊克斯·盧瑟,超人[2]的宿敵。
如果非要在DC宇宙中找一個能與小丑相提並論的反派,似乎堪當此任的,只有這個滿腹心機的光頭科學家了。1940年4月,在《動作漫畫》[3]第23冊中第一次出現的他僅僅擁有盧瑟這個姓氏,尚未失去自己那一頭紅髮,而瘋狂科學家的身份也與其後邪惡CEO的設定大相逕庭,但對超人的仇恨在此際便已根深蒂固。他駕乘自己設計製作的巨型機器人一次次與超人作戰,一次次被擊敗生死不明或是被關進牢房,又一次次再度現身製造新的危機。
隨著一位畫師[4]的疏忽,在作畫時將之前作品中的一個打手誤認為盧瑟,這位歷史悠久的反派在《超人》第十冊中被畫成了一個光頭。有趣的是,這個形象層面的失誤不僅沒有得到修正,反而取代了其誕生時的紅髮形象,成為了大多數漫畫讀者記憶中的盧瑟固有形象,甚至超人與盧瑟的創作者傑瑞·西格爾也重寫了盧瑟的背景故事,將他失去頭髮的橋段融入其中,並讓他歸咎於超人。
隨著DC宇宙[5]的不斷重啟,盧瑟的形象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從瘋狂科學家的形象漸漸轉為一個更容易為現代人理解的版本:邪惡的資本主義企業家。這種轉變固然有著一層對資本主義自省式的批判,同時也是過往簡單設定日漸成熟的體現,畢竟若是擁有建造巨型機器人的財力和資源,還去做搶銀行這種事,於情於理實在都有些說不痛了。
背景設定變了,人物的動機自然也會由此變的複雜,如果說在設計之初盧瑟還只不過是一個作惡多端的科學家,那麼在搖身一變成為企業家、甚至美國總統之後,驅動他行為的內在動機已經不再是錢財或是控制地球甚至宇宙這太過虛無縹緲的理由,而上升為理念層面與超人的對抗。在《全明星超人》[6] 、《正義》[7]等作品中我們已經看到過兩人之間矛盾的根源,在於盧瑟始終視超人為裝扮成人類形態的外星人,他認為不論超人如何行善,終究非我族類,一旦人類將其視為救世主,就會隨之放棄一切內在的力量,最終在心理層面為其所奴役。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盧瑟想要去自超人手中解放人類,正相反,在這些作品中,他不過視超人為自己統治人類道路上的絆腳石而已,於是最終為超人擊敗,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
但在這些正邪涇渭分明的作品中,主角仍然是超人,作品的主題也往往緊緊圍繞超人的移民身份、神與人之間的關係展開,盧瑟不過是人類本性中黑暗一面的極致代表,縱然對其心路歷程和行為動機有所挖掘,終究會歸於邪不勝正的最終結局之上。但如果跳出這個敘事架構,將視角從俯視天下的神身上轉移到仰視天空的人類,甚至是這個光頭反派身上,我們也許反而能更進一步去理解他在超人身上所看到的到底是什麼,他對於超人的仇恨,究竟源於何處。
而這,就是《萊克·斯盧瑟:鋼鐵之軀》所講述的故事。
Reality vs Myth
「我相信真實被神化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因為在面對神話的時候,我們是毫無勝算的。因此神話必須被剖析還原為其真實的樣子。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相信自己。只因對我們而言,唯有那想要成為神話的驅動力,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萊克斯·盧瑟
在這部作品中,布萊恩·阿扎列羅[8]筆下的盧瑟,終於成為了故事的主角,而從反派的視角來講述故事。我們不僅得以更為深入地去了解他所處的世界、他所面對的挑戰,也可以用全新的視角來觀看那抹翱翔於天際的紅色。只是這一次我們所看到的,卻不再是過往超人故事中的恢弘與偉大,反而有了一絲難以言喻的悲愴,因為這不再是一個神的故事,而是一個人的故事。
盧瑟對超人的反感乃至仇恨,是建基於兩者之間的種族區隔的,但若僅僅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來解釋他終其一生與超人的對抗,卻仍然是一種過於漫畫式的、過於簡化的解讀。如果我們拋卻善惡之分,回到盧瑟這個人物的基本設定,就能夠看到在這個人物不斷變化的設定中,有幾點是超越了外表、財富甚至行為動機而延續至今的。盧瑟是一個普通人,他並沒有任何超能力,支撐他與超人作戰的,除了一副高科技戰甲以及不時現身的氪石之外,其實是他的智慧。他之所以能夠與超越人類力量、速度等身體極限的超人進行對抗,甚至成為他的宿敵,正在於他選擇的往往並不是超人擁有優勢的戰場。換句話說,雖然並沒有明確,但在大多數漫畫的潛臺詞中,盧瑟在智力層面即使不說超越了超人,起碼是與之不相伯仲的。
盧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亦象徵著人類在智慧層面可以抵達的終極狀態,而在延綿至今的人類進化中,體力層面的進化早已停滯,人類是依靠自己的智慧才得以在弱肉強食的自然世界中倖存下來,並進而成為主宰的。這種智慧層面的進化,也許是人類最引以為傲之處,但在超人的鋼鐵之軀面前,一切基於智慧進化所產生的成就,似乎都變成了吹彈可破的小孩玩意。窮盡萊克斯科技製作的戰甲在超人面前不堪一擊,盧瑟處心積慮設計而出的種種陰謀也一次次被超人看穿,就連登上美國總統寶座後在政治層面擁有的影響力,都無法幫助他徹底驅逐超人,反而導致了自己聲望的徹底覆滅。
「邪不勝正」?從超人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如此。但超人的角度,並非你我的角度,而從盧瑟的視角來看,如果連擁有人類頂尖智慧、財富、權勢的自己,都無法與超人對抗,芸芸眾生又當如何?面對這位漂浮於九天之上、堅不可摧的超人,人類不過是螻蟻一般渺小,一旦超人決心統治人類,是否有任何一人有能力阻止他的野心?但這及身的威脅並不是盧瑟最為擔憂的,這個智慧「絕頂」的人心中清楚,現狀甚至比這被奴役的未來要更為可怖。在他眼中,芸芸眾生放棄以一己之力立身於天地之間的權力,將自身的安危完全託付給一個外星人,其實是一種更為悲慘的命運。
超人的出現,將會把人類重新帶回黑暗的中世紀。
Man of Tomorrow
「那雙赤紅的雙眼,我相信它們能夠看穿我,就像我不過是一層礙眼的物什。但當我看你的時候呢?我看到了沒有任何人能夠成為的東西。我看到的是結局。我們人類潛能的結局。我們一切成就的結局。我們一切夢想的結局。你是我的噩夢。」——萊克斯·盧瑟
超人有很多稱號,鋼鐵之軀[9]、氪星的最後之子[10],但有一個稱號剛好應和了這部作品的主題:明日之子[11]。一如盧瑟所言,超人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人類進化的終點。終點的存在,並不是對過程的否定,即使看到了超人的存在,我們仍然可以儘自己的一切努力去成為超人,儘管這也許並非人力能為。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終點的存在,卻毫無疑問否定了人類的發展潛力是無窮的這一基本信念。人類之所以能夠持續發展至今,正在於對未知的好奇心、探索欲,以及對自身潛力的不斷開掘,而一旦失去這種好奇心,人類也就會隨之失去前進的動力。當世間的一切都落入已知的界域後,就像一部已經知曉了結局的電影,又有誰還會去在乎電影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在許多人眼中,DC漫畫的超級英雄們都有一種符號化的象徵含義,他們不像漫威的英雄那樣讓人能夠輕易親近、感同身受,而是總要面對一些超出普通生活的難題需要去解決,而超人也許便是這一層差異的根源所在。在超人漫畫中我們總要面對如何看待這個異幫人的難題,他究竟是我們應當去崇敬的榜樣,還是謹慎對待的潛在敵人?如果我們將盧瑟提出的問題剖析到底,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始面貌應該是,我們應該相信自己,還是相信上帝?
不管設定為科學家還是企業家,盧瑟一直以來都站在超人的反面,他生於貧困、有著暴虐的父親,能夠取得如今的地位和財富,完全依賴自己的奮鬥。與其說超人代表了美國夢(從農村男孩一躍成為世界上最為強大的人),倒真不如說盧瑟才是美國夢的真正化身。只不過相對白璧無瑕的完人,這個誤入歧途、自知卻堅持自我的凡人,反而要更加真實。而這部作品則探入了兩者在理念層面的最根本分野:究竟是能力決定信念、還是信念決定能力?
超人之所以選擇了救助世人、在他自己看來,是因為擁有這種能力、自當如此,但在盧瑟看來,擁有能力並不代表一定會行善,因為這種能力並非經由努力和苦難修煉而成,而是由基因所決定的,唾手可得之物。但盧瑟所崇尚、也實踐過的,是以自己的智慧創造自己的人生、獲得日後賴以與超人競爭的智慧、財富和權勢。兩者生命曲線的走向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兩人擁有決然不同的人生理念。我們都希望自己像超人一樣生來特殊,但卻往往忘了,盧瑟那充滿苦難的生活,其實距離我們要近的多。如果說超人是明日之子,那麼盧瑟也許才是今日之子。
那麼在兩者的對抗中,你是會選擇未來,還是現在呢?
Hero & Villain
「你知道嗎,我曾經以為我們的家庭將我們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後來我希望是我們的朋友。但如果你仔細想。你需要我,沒有一個反派你就當不成英雄,而你難道不享受做英雄的感覺嗎?那些歡呼的兒童,那些神魂顛倒的女人;你是如此喜愛這種感覺,以至於成為了我最為可靠的同謀。」——萊克斯·盧瑟
在將敘事視角從超人轉向盧瑟之後,傳統超人故事中的正邪觀開始逐漸崩塌,我們看到了一個沉默寡言的超人,以及一個固然行事殘忍、卻更貼近真實人類的盧瑟。是的,他以骯髒的手段威脅了工頭的人身安全,只不過為了鎮壓工人們對薪資的抗議;他也翻弄手腕,將玩具人[12]溫斯洛·斯科特[13]從一個普通的惡棍變成了一個滿手無辜者鮮血的謀殺犯;甚至自己親手創造的「希望」[14],也毫不吝惜地遙控將之毀滅。
但在犯下這一切罪惡之後,我們卻很難以簡單的邪惡標籤貼到他的身上,因為在與超人的對抗中,他的目標已經不再像其他故事中那樣,完全為了一己私慾。布萊恩·阿扎列羅第一次試圖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待盧瑟,我們看到了他的狡黠和手腕、甚至布魯斯·韋恩也為他玩弄於股掌之中,也能看到他面對超人時無力對抗、自身存在意義近乎消泯後感受到的絕望與憤怒,更看到了在對抗超人的過程中,他甚至選擇放棄自己已經尋獲的幸福。
在一生的幸福與挑戰命運之間,你會選擇哪一個?
「可以用來衡量一個人所做出的選擇的價值的,必定是為此他所必須放棄的一切。」——萊克斯·盧瑟
盧瑟的選擇是一個悲劇,但在他作出的選擇中,我們卻能更好地理解這個人物的本質。真愛也許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的東西,而他卻在得到之後心甘情願地放棄。只是為了對抗超人?只是為了仇恨嗎?一切並非如此簡單,他對於超人的仇恨,其實是對於命運的仇恨,因為超人代表了堅不可摧的命運、人類進化的頂點、毫無靈活性的絕對道德,以及這個世界上那一切非人、超人的東西。而人類卻絕非如此,人類無法做到不犯錯、甚至無法做到不犯罪,但人類也拒絕停下腳步、拒絕命運。盧瑟的抗爭,也是對自身存在意義的無止盡追尋。正是這種複雜性,讓我們能夠成其為人。超人之所以將永遠作為異幫人存在於你我之前而不可能真正融入人類,在於此;超人將成為人們仰望、卻永遠不可能效仿或成為的對象,也在於此。
超人的存在,迫使盧瑟成為了被拯救者。但他卻拒絕被拯救,甚至不惜成為了一名加害者。此時再回頭來看這個超級惡棍,也許你會從他的身上看到一些熟悉的東西,那是超人身上從不曾有的欲望、渴望、絕望、以及希望。而正是這些情感,讓這個角色從一個符號化的存在,重新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Fear & Hope
「你聲稱心懷對人類的愛,但這是一種你根本不可能知曉的感情,因為你的能力讓你不可能感受到愛的背面,那於今日攫取了大都會市每一顆心的東西:恐懼。」——萊克斯·盧瑟
在陷入絕望困境的時候,人們總會「希望」超人前來拯救我們,但我們卻從未想過,為什麼他願意做這件事?僅僅是因為他擁有我們所不曾擁有的超能力,並不意味著他有義務去拯救世人。盧瑟對超人的質疑,乍看之下源自對他成長經歷的懵然無知,但即使他發現了超人的真實身份以及他在文化層面對美國農村傳統家庭文化的傳承,就真的會消除對他的懷疑和恐懼嗎?
真正讓他恐懼的,並不是超人的道德,而是超人的能力。這種移天填海的能力掌握在任何一個人類手中,都絕對足以打造一個獨裁統治者。更何況超人缺乏一樣普通人都擁有的情感:恐懼。擁有不死之身讓超人無需畏懼世間的一切,而當這種無需為一切承擔責任的無畏與超越一切的能力集中在同一個人的身上之後,他就擁有了絕對意義上的自由。
這種絕對的自由,當然是建立在絕對的權力至上的。
盧瑟對超人的不信任,在於他對於人類知之甚深、對自己知之甚深。權力一如仇恨,會腐蝕貯藏它們的容器,而盧瑟終其一生所做的,不過是以一己之力向人類揭示這種可能性,引爆希望的機械義體,演出的這一場戲同樣如此。但這場爆炸的動人之處,恰恰在於「希望」的毀滅,與「希望」的誕生,在此際發生於同一個瞬間。
「但是,希望則是一種渴求之願,它是那顆比任何指引人類前路的星辰更為善良的信標,希望是對不可避免的拒絕,一隻升入雲端的手,希望使我們得以為人,因為當現實威脅著將要摧毀我們的時候,我們回歸內心,隨之創造了希望。這是我們能夠給予彼此最偉大的禮物,縱使它或許不過是一棟紙牌屋的地基。」——萊克斯·盧瑟
盧瑟在集成了韋恩集團的尖端生物技術後所創造的超級英雄「希望」,代表著盧瑟心中超級英雄的正常狀態:為人類所控制、隨時可以改變其行為,甚至在必要時摧毀。他永遠想要將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類的手中,對它進行嚴格的控制。但更重要的是,這種超級英雄,其行為準則是為盧瑟自己所控制的,他可以點一下滑鼠,就命「希望」鬆開手將玩具人自高空投下,也可以控制「希望」自爆以換取民眾對超人的仇恨甚至聲討。
然而這種仇恨、這種警醒本身是一場戲,他固然成功引導人們開始了對超人的抗議,但他真的能夠讓他們開始反思將自身安危全然置於他人之手時的可怕後果嗎?我們看到了人類對殺人兇手玩具人的仇恨與憤怒,儘管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盧瑟,他們想要處以極刑的,卻是一個替罪羔羊,就算是最後對超人的憤怒,也不過是被盧瑟刻意引導後的結果。換言之,在抵抗超人的同時,盧瑟自己也就成為了另一個超人。
也許這才是為何這部作品的標題是:《萊克斯·盧瑟:鋼鐵之軀》。
盧瑟成功了嗎?也許誰都沒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當他開始畏懼超人力量的同時,也就隨之失去了一切對於人類的自信。在追求自身力量的同時,他也同時意識到了這種力量的可怕,但他用來應對這種恐懼的,卻並不是希望,而是毀滅了自己已經擁有的希望,來換取更為強大的力量:輿論。
他贏了,同時也一敗塗地,因為他永遠失去了希望。
而沒了希望,人類還剩下什麼呢?
Epilogue
「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在他那層面具之後……是他的熱忱。這觸手可及之物,甚至要比他這個人本身更加偉大。而伴隨著熱忱而生的……一定有欲望。而欲望就意味著這個人的心中有著一個空洞。」——萊克斯·盧瑟
盧瑟對韋恩的這段評價恰好也可以用來形容他自己,在擁有了世間難有匹敵的財富和權勢之後,他的內心仍然有著不可填補的空洞。他為人畏懼、為人敬仰、人們有求於他、人們追逐他,卻沒有人真的愛他。但在愛真的誕生之後,親手將其毀滅的,卻仍然是他自己。他親手填上了這個空洞,卻又徒手將它拆開,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從一個惡貫滿盈的罪人,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
這部作品中幾乎不發一言的超人,只於結尾才在盧瑟的質問下,才說出了第一句話。盧瑟問他:「你是看不到我的靈魂的。」但超人的回答則是:「你錯了,我看得到。」盧瑟認為超人無法理解人類的複雜性,無法理解他為了對抗命運所作出的犧牲,但超人不僅理解,更看出了盧瑟一切行為背後的悲劇。此際兩者已再非過往作品中的宿敵關係,更無法再以正邪二分論之,最終飛離萊克斯大廈的超人已經醒悟了自己對於世人而言的真正意義,而以背影示人的盧瑟,則失去了一切希望。
他們兩人所面臨的生存難題,又是否如開篇是盧瑟自信滿滿所說的,一定有一個答案呢?
我們不得而知,但我想,也許超人也同樣沒有答案。
[1]: Lex Luthor
[2]: Superman
[3]: Action Comics
[4]: Leo Nowak
[5]: DC Universe
[6]: All-Star Superman
[7]: Justice
[8]: Brian Azzarello
[9]: Man of Steel
[10]: Last Son of Krypton
[11]: Man of Tomorrow
[12]: Toyman
[13]: Winslow Schott
[14]: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