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體育產業生態圈讀者們,新年快樂!
專欄作者,一直是生態圈內容輸出大隊裡重要的一份子。他們當中有見多識廣的行業高管,有妙語連珠的媒體老炮,也有胸懷抱負的年輕學子,儘管背景各不相同,但懷著對於體育的共同熱忱,他們針砭時弊,仗義執言,在生態圈留下了無數精彩篇章,再一次向他們的辛勞與付出表示致敬!
2019年,我們單獨開闢了一個新的欄目——「老炮兒」,探究那些體育歷史上別有一番趣味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從2019農曆年中的專欄以及「老炮兒」文章裡,精選出值得一讀再讀的精品,與大家收藏共享。
郭愛兵 資深媒體人,美國職業體育專家
在NCAA體育界這個大江湖裡,除了金錢,維繫各家之間關係的還有人情和私交。而提到人情,恐怕沒有哪家品牌比得上Nike。
在時間緊任務重且實錘證據不足的前提下,匆忙把2022世界盃的舉辦權,從經過正常競標程序的卡達拿走,可能會製造一個比賄賂案還大的醜聞。因此,對於國際足聯來說,是否剝奪卡達舉辦權的選擇,這個答案其實已經很明晰了。
不管老闆和體育編輯們如何忽悠,SI這次被1.1億美元收購併不是這本傳奇雜誌的起死回生,也不是紙媒的一次甦醒,而是老品牌在網際網路全民博彩時代的二次開發,其瞄準的或許僅僅是「挖墳」價值而已。
顯然,莫雷的舉動,徹底擊穿了NBA經理人的職業底線。但在風波之外,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也絕不應該停留在一刀切的「封殺」中。
羽 則 特約足球專欄作家,《英超風雲》、《西甲風雲》作者
眾望所歸,中國拿下了2021年世俱杯和2023年亞洲杯的舉辦權。去年年底,中國足協同時公布了8座世俱杯承辦城市和10座亞洲杯承辦城市的名單。很多球迷歡欣鼓舞,這兩項大賽肯定會對我們的球市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也很有可能帶來一批高質量的現代化專業足球場。
專業球場好在哪?改建為什麼那麼難?這兩項大賽結束後能留下哪些新球場?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那些關於專業球場的話題。
駱達 生態圈創始人、CEO
不講邏輯的幻想時代已經過去了,留下了一地雞毛和泡沫,現在每個人必須把體育產業當做一門生意。這,也是體育行業尊重「常識」的開始。
雞毛與泡沫也曾被寄託情懷,做體育的確需要頓悟,需要時刻在精神高潮與商業自洽中找到平衡。這個冬天誰都不容易,卻是體育公司們脫胎換骨的好機會,慢一點,孤獨一點,冬天正是修行時。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電競之都,與鋼鐵之都、美食之都、電影之都一樣,歸根到底,是一個時代的人口對於其文化共性的時代呼喚。
陳點點 生態圈創始人
2007年,常年位於全美房價前三城市的舊金山,兩個為下個月房租發愁的年輕人突發奇想,把房間的3張氣墊床租給了3個客人,誤打誤撞地賺了1000美元。
12年之後,曾經的兩個年輕人,已經成為了一家估值380億美元公司的創始人。而他倆中的一個,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籤下一份5億美元的TOP奧運營銷合約。
傾聽、理解與尊重,恐怕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互相溝通時最寶貴的品格。對於體育商業而言,在跨文化、語言的環境中,這也是做成生意、做好生意的前提。
孔牧荑 北美職業體育和賽車運動觀察家
表面看起來,越來越多的王朝球隊在北美職業體壇中似乎是大勢所趨,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意圖追回差距的法拉利,挾連勝之威的梅賽德斯,去年在此獲勝的紅牛……各支車隊都想要拿下2019年的中國上海站——這是F1歷史上的第一千場大獎賽,意義非凡。
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現今F1的老闆自由媒體才是最想贏得這千場紀念的一方,而背後整個聯盟的商業故事,也值得我們反覆思考。
蕭深 知名體育評述員,生態圈合伙人
天空車隊,全球最成功最知名的自行車隊之一,過去六屆環法他們拿了五次總成績第一,卻遭幕後金主英國天空集團宣布贊助終止。
就在人們對這支車壇巨無霸的去向眾說紛紜之際,吉姆-拉特克裡夫爵士旗下的英力士跳出來接盤,此人正是2018年度的英國首富。
如今的「英超盛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英超轉播版權的大合同銷售給各支球隊所帶來的巨額紅利。但若你閱讀了今天這篇關於英格蘭的鄰居——蘇格蘭足球從盛而衰的故事,相信你將會對「版權」二字有新的認識。
也許你永遠無法想像,一場為期數十年的體育版權紛爭,在金元攻勢之外,更是混雜了政治角力、國家利益,與數不清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誰說這是個沒有故事的時代?當凌厲的海風在英吉利海峽呼嘯而過,一場精彩程度遠不亞於電視中的「鐵王座」之戰,即將在這片土地上迎來終局。
超級碗為何如此厲害?我們能學超級碗麼?
一文帶你解惑!
Ricki 運動品牌行業專家
從《權力的遊戲》,到《復仇者聯盟》,再到《大偵探皮卡丘》,自2019年起,隨著多部熱播劇集的完結和上映,阿迪達斯也開啟了系列聯名設計的發售。
這一系列舉動,能否有效刺激不斷放緩的銷售增速?消費者真的會買單嗎?
全民哄搶優衣庫和KAWS 聯名服飾的背後,是黃牛和販子為主要組成部分的二級市場膨脹。
這對於品牌方和消費者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李和利 體育不動產可行性研究
讓我們細數散落在世博大道兩側,那足以載入中國體育場館發展史的三大明星項目。它們的規模或大或小,彼此的定位也不盡相同,卻在這4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展現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和諧與美好。
《民營企業的體育場館生意經》
知名地標建築對於國內多數城市來說並不罕見,如「小蠻腰」、「中國尊」等,但似乎只有擁有一座經營完備的大型體育場館才是一座城市真壕、真幸福的象徵。
然而由於高平臺、高投入等問題,體育場館生意很長時間內都是民營企業不敢覬覦的蛋糕。
沈誠 知名體育文化產品人
過去的一年,WWE牽手NBC、FOX、沙烏地阿拉伯,市值一路狂飆。截止今年4月上旬,WWE的市值已經達到75億美金,從這個角度將UFC和其掌門人白大拿甩在身後。
然而,儘管股價和市值都出現了火箭式上升,但WWE收視率的下降也反映出了一些致命問題。
對於中國體育來說,面對WWE的成功和困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學習態度顯得尤為重要。
老炮兒精選
隨著日本球員菊池雄星與西雅圖水手正式籤約,入札制度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MLB和NPB之間,那些關於入札制度的恩恩怨怨總是讓人津津樂道,這其中的歷史,也值得回味一番。
在武磊登陸五大聯賽之際,在周琦歸國引發爭議之時,回顧此前足籃球留洋中的諸多紛爭,「入札制度」無疑更具現實意義。作為跨越兩國兩大體育聯盟之間的交易制度,「入札制度」對世界各國都有不小的參考借鑑價值。
誰能想到,是一個「體育人」的跨圈,歪打正著,接過了施瓦辛格和史泰龍這一代老炮兒的班,讓好萊塢經典的硬漢形象再度被發揚廣大。
他能在影視中以一敵十,能在綜藝裡主持搞怪,更能在賽場上衝鋒陷陣,這個與天鬥,與地鬥,與怪鬥的硬漢,就是玩橄欖球和摔角出身的「巨石」強森。
過去30年裡,滑板在中國的境況發生著巨變。從「不被理解的中國滑板少年」,到成為街頭亞文化,再到如今登堂入室進入奧運項目……
滑板在與傳統的抗衡之中,進化著。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體育賽事究竟要怎麼做?每天看我們的CBA與中超,有時會有「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無法窺得全貌。
那麼,不妨來看看對岸的寶島臺灣。在那裡,籃球聯賽也有近30年的發展史,開始的比CBA甚至還要早,但一度發展到7支球隊的超級籃球聯賽,如今流失了兩支參賽隊,觀眾也所剩寥寥。
在這背後,依然是體育規律在起著作用。
品效合一!2019中國體育營銷盤點之贊助代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