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蒲松齡「寫鬼寫人高人一等」,其實在唐朝也有一位詩人擅長寫神仙鬼魅。
此人便是被後世稱為「詩鬼」的李賀。
李賀字長吉,是中唐有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因其手指奇長,故又被人稱為「長爪郎」。
他的詩歌瑰麗詭譎,浪漫神奇之處比之李白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李白的詩比較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而他的詩有時太過奇險艱澀,令人難以理解,故而並不太受人歡迎。
不過這也是他不同於其他詩人之處,後人將他這種冷豔傷感的詩歌稱之為「長吉體」,許多文人爭相效仿,卻無人能及。
在這些神奇的「鬼詩」中,最出名的當屬那首《蘇小小墓》,全詩如下: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這首詩不像一般的五言或七言詩,而是以三言為主,簡潔精煉,通過一系列奇特的想像,描繪了一個如泣如訴的的女鬼形象。
語言瑰麗,融情於景,看似寫鬼,卻無陰森之感,反而有種空靈飄渺之感,這便是他的過人之處。
詩題中的「蘇小小」是南北朝,錢塘湖畔的名妓,豔色無雙,才華橫溢,被譽為「中國茶花女」。
她鍾情於西湖的山水,於是自製了一輛油壁車,每日徜徉於湖光山水間。
因其才貌雙全,氣質美如蘭,引得很多風流倜儻的少年公子追隨左右。
後來她遇上了一生的劫難——阮鬱,那是一個俊逸無雙的風流公子哥,兩人一見傾心,每日同進同出,形影不離。
可惜好景不長,阮鬱的父親知道他終日和歌伎廝混的消息後,便將其逼回金陵老家。
西子湖畔「日日思君不見君」的蘇小小,不久就病倒了。
不過幸好她不是個愛鑽牛角尖的人,你若無情吾便休,想通的她很快便恢復了健康,又開始與那些公子遊山玩水,只談風月不談情。
之後她偶然遇到酷似阮鬱的窮書生鮑仁,見他落魄無錢,便慷慨贈銀,助他進京趕考。
鮑仁不負所望,金榜題名,等他回到錢塘,欲報此大恩時,才知道蘇小小已在他走後的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
最後他在西泠橋畔蘇小小修建了一座墓,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也算不負她一生愛好山水之意。
後來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為她寫詩作賦,而李賀的這首是最為出彩的。
詩歌開頭兩句,只用短短6字便刻畫了蘇小小的美貌:墓地上的蘭花,綴滿了晶瑩的露珠,就像她那含悲的淚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蘭花」也是高潔美好的象徵,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無需多加描述,便為讀者呈現了一位風華絕代的佳人。
接著的兩句描寫的是她的心境:在幽冥黃泉下的她再也找不到可以結同心之物,墓地上總有似錦繁花,也無濟於事。
當年蘇小小曾想著「我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可這一切早已隨著阮鬱的離開化為泡影,而在她死後,更是隨風飄散,化作煙雲了。
接下來的六句描寫的是她化為鬼魂後的裝扮
茵茵芳草宛如她的坐墊,亭亭松柏就像她的傘蓋;春風吹拂,她的衣袂也隨之飄飄而起,泉水叮咚,宛如她的玉佩發出的聲響;她生前常坐的油壁車,每逢夜晚會出現。
這幾句看似很陰森,實際卻是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悵惘之情。
縱還有油壁車,縱她打扮得如仙似魅,她也回不到曾經的西泠了。
而最後四句更是添深了這種悵惘之情,森冷翠綠的磷火在她的墳前閃耀著光彩,隱隱約約,可是她再也看不到了,她早已長眠西泠之下,任憑風吹雨打。
翠燭本是情人相會所備之物,可她早已化作一抔黃土,所以只能是「勞光彩」。
這首詩以景起興,通過幽蘭、露珠、煙花、青草、松柏、清風、流水、翠燭等意象,看似句句寫景,實則是在寫人,不僅描繪了蘇小小俏麗多姿的外貌,更是將她孤苦悽冷的心境描寫的淋漓盡致,如此高超的藝術手法令人叫絕。
可惜的是如此空靈飄渺的詩,卻無法入選《唐詩三百首》。
不過李賀不止這首詩,就是其他詩作也沒有一首能夠入選,也許還是因為他的詩歌太過奇險艱澀吧。
不知你對李賀的詩落選《唐詩三百首》有何看法呢?
【免責申明: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喜歡的朋友動動小手點個好看唄!謝謝支持!!!
可能你還喜歡:
許渾用28個字寫了一首詩,被譽為晚唐第一送別詩!
不知名詩人留下一首詩,一曲若驚鴻,被稱為古典詩歌最後的絕唱!
李清照思念丈夫寫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