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在城市規模大,大在城市的交通建設,地鐵、輪渡、機場港口等,還有幾個地鐵站和四大火車站,武漢的火車站和全國其他城市的火車站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一個火車站它雖然位於市區,但是穿過城中村,最主要的是它的老站和新站都建設規劃了很多年,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地方,它就是漢陽火車站。
穿過城中村,被城中村包圍的火車站,漢陽火車站位於漢陽區漢陽大道東側初始段,屬於漢陽鍾家村商圈的核心區域,雖說是商圈位置,但因為是在漢陽大道一側的輔道盡頭,與主幹道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完全沒有相應的風格,其次,火車站恰好處於城中村聚集區,周邊有很多城中村,使得周邊的配套設施一直處於低檔範圍,難以提升,可以說,武漢四大火車站,區域位置同樣優越,但只有漢陽火車站周邊才是有直接感的城中村。
新老車站規劃建設多年,仍有不少人不知道這裡,說到漢陽火車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新老站,老站建成時間較長,基本上是上個時代的產物,尤其是配套嚴重滯後,作為老站,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具體在哪裡,即使坐公交車到漢陽火車站站點,也是一頭霧水找不到路,相比之下,規劃中的新站更是撲朔迷離,它不僅沒有具體位置,而且已經呈現在渲染圖中,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又出現了各種延期和停工的消息,令人難以理解。
毗鄰市區存在感最低的火車站,如今,漢陽火車站一般仍被稱為老站,即位於漢陽大道一側的火車站,老站的位置不夠優越,但相鄰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城中村的擴建,卻讓人有些意外,首先,車站附近有一個站前社區,說是站前社區,其實離車站還有一段距離,而是靠漢陽大道而建,其次,站前社區是一個超大型的城中村,裡面全是小旅館、小作坊,這完全不符合武漢作為大城市的定位,由於這些原因,漢陽火車站成為武漢市存在感最低的火車站沒有之一。
與市內其他火車站相比,漢陽火車站在規模上遜色不少,就像一個鄉下分站;其次,車站的檔次和風格比較普通,與武昌站、漢口站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該站的運力和停靠站數連其他車站的零頭都沒有,究其原因,是因為漢陽火車站從定位和建設之初就沒有進行規劃,一直在小站和備用站的水平上徘徊,所以一直走不出發展的怪圈。
在交通配套方面,與其他幾個火車站動輒十幾輛發車的公交車相比,漢陽火車站的公共運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即使是漢陽大道上最近的漢陽火車站公交站,也要步行幾百米才能到站,這對外地人來說是個災難,換句話說,也正是因為交通配套的落後,才成為火車站人氣稀少的原因之一,不過,雖然基礎設施建設一般,但有一點和其他幾個火車站是一樣的,那就是周邊房價居高不下。
我是2011年來到武漢學習的,之後一直在漢陽周邊工作,對於漢陽火車站,最初的印象是送朋友,那是2012年夏天的一個大熱天,我們坐公交車到漢陽火車站站,下車後和一個麻木的司機砍價到火車站,沿途的路鋪得很平坦,路況也很好,但城中村看起來太像縣城了,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租到了火車站小區,是一間民房,三層樓,一個大門,十幾個住戶合租,雖然是民房,也裝了空調,但隔音效果差得讓人嘔吐,晚上各種噪音讓人難以入睡,當然,因為離車站很近,火車的鳴笛聲確實能聽到,而且很清晰,這也是站前小區的印象之一。
不過說實話,如果不是我送朋友去車站,就算是租住在車站社區,我也不知道火車站在哪裡,但車站社區、車站小賣部、車站公廁,這些以火車站命名的地方總是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讓人們明白這裡是火車站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