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與北京電影學院聯合主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史學研究室與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第九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年會以「1980年代的中國電影:解放思想、探索藝術、振興文化」為主題,專家學者回望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電影,觀照現實。
20世紀80年代,受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動與激勵,新時期中國電影也迎來了全面復興與發展的繁榮時期。這一時期電影界空前活躍,無論是創作還是理論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電影創作上,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同臺競技,他們積極探索新的電影觀念,大膽革新電影語言,展現出全新的美學姿態與追求;在理論探討上,電影語言、電影與戲劇、電影與文學等關涉電影本體的爭鳴十分激烈,電影理論及批評不再是政治教條式的約束規範,而真正實現了與電影實踐的緊密結合,在指導創作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電影觀念與學術話語的現代化轉型。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疫情對於電影的製作、發行、放映等各個環節都產生了極大的衝擊。然而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疫情在加速電影行業優勝劣汰的同時,或將成為一個倒逼行業創新發展、改革升級的重要契機。因此回顧80年代經濟轉型時期中國電影所經歷的改革陣痛以及電影人們的積極探索與突圍嘗試,對於當下也具有知古鑑今的重要意義。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電影長期以來受到中國電影史學界的熱切關注。聚焦於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的年會,更引起了國內外數十所高校、科研機構、文化機構專家學者的積極響應,報名人數達到了335人,收到論文124篇。在保證學術質量的前提下,經過嚴格的查重篩選以及專家盲審,最終遴選出79篇論文入選年會論壇。
本屆年會包括主論壇、分論壇、學術放映等諸多環節,參會專家學者們將從理論梳理、產業研究、文本分析、類型電影、港臺電影、女性婚戀等多個主題出發,對80年代中國電影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交流。
在學術放映環節,本屆年會共安排了10部影片放映,包括《1905年的冬天》《妻子的信》《美食家》《無聲的雨絲》《無情的情人》《女兒經》《女人的故事》以及三部北京電影學院78級畢業聯合作品《小院》《結婚》《我們的田野》。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在年會開幕式上簡要介紹了中國電影史年會舉辦初衷以及歷年舉辦情況和本屆年會的籌備情況。她表示,新老力量的傳承和接力開拓發展了中國電影史研究的良好局面,讓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新徵程具有了無限的生命力,讓建設中國電影學派學術體系的努力久久為功。
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胡智鋒則對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通過常年積累所打造的「資料館+高校」這樣一種強強聯合的辦會模式表示肯定和支持,他認為,電影史的研究對於電影學術、電影行業、電影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未來的電影史研究應更加注重知識性、真理性、思想性。
作為中國電影史學研究與交流的重要平臺,中國電影史學年會的成功舉辦有利於學術界新老力量的傳承接力,在活躍和拓展中國電影史研究思路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影學派基礎學術工程建設,為疫情後繼續向電影強國目標邁進的中國電影提供豐富的理論資源。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