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史學的多元形態與活力——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在京召開

2021-02-08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

2020年11月14日至15日,「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本屆年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設立了主論壇,同時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電影學院和廣州大學設立分論壇,在北京和廣州兩城三地同時舉行。廣州大學分會場參會者通過網絡連線方式一併參與了年會開幕式及主論壇環節。年會由北京電影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中國高校影視學會聯合主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史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學科、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聯合承辦。開幕式及主論壇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丁亞平研究員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祝東力與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分別作了開幕致辭,全國200多位學者與會。

一、新的研究視角與會議形式

祝東力院長在致辭中指出,本屆年會從地域文化的角度探究北京與影視文化、影視產業的關係,賦予了電影史學研究以新的向度和學術視野。胡智鋒校長也認為,把區域文化和影視發展、城市和影視發展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對影視史學發展是深耕和拓展。聚集影像北京和「北京製造」是影視史學在新時代深耕細作的必然要求。

本屆論壇和年會採用了「三院、三地、三主題」的特殊組合方式。即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電影學院和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承辦,在北京的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論壇、北京電影學院分論壇和廣州大學分論壇同時舉行。主論壇注重影視史研究的方法論,北京電影學院的論壇聚焦於北京影像和未來影像,廣州大學的論壇聚焦於影視史學的多元性及傳播。三個論壇的內容、主題和參與人員在不同空間連結起來,形成了一種合力,拓展了本屆論壇和年會的豐富度。本屆年會共收到論文二百餘份,其中80%出自30-40歲青年學者及30歲以下年輕學子之手。通常,影視史學研究多是相對年長的學者,年輕力量的湧現及耕耘是非常可喜的現象。影視史學的研究正進入「精耕細作」階段。確定「影像北京和北京製造」這個主題,主要基於幾個方面考慮:「影像北京」是從國際和人文的視角來看影視史,「北京製造」是從地域和產業的視角來觀照影視史。從人文地理等新研究視角把影視發展和區域文化、地域文化和城市發展結合起來進行考量,是當前影視學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階段,具有重要的學術、思想和文化意義。

二、寬宏視野和細微觀察

年會學者對中國影視史學研究既有寬宏視野,又有細微觀察,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觀照了影視產業的歷史與現在。主論壇上,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酈蘇元研究員從「電影史學的個性特徵」出發,認為研究電影史除了具備先進的史學理念、翔實的歷史資料,還應該要有敏銳的藝術感覺和獨特的藝術視角。中國傳媒大學胡克教授從《北京55日》《末代皇帝》《大腕》三部與北京相關的影片入手,認為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的電影的薄弱狀況是現階段亟需改變的。北京電影學院鍾大豐教授就電影史研究需要什麼樣的數字修復問題,提出兩個概念。第一是影像史學,第二是修復倫理。北京電影學院陳山教授總結出了以電影史學家李少白為核心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群的三大特徵:高瞻遠矚、具有開創性眼光;理論能力極強;兼有研究和教學能力。他在此基礎上梳理出李少白在中國電影研究中的三大貢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李道新教授引入「數字人文」的研究方法,提出三個問題:數字與人文之間的隔閡與疏離問題;算法主導中國電影產業;中國電影研究中數字人文的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亟待解決跨語言、跨學科和跨社區的合作網絡,並提出將數字人文跟北京電影結合的研究設想。北京電影學院王海洲教授認為區域文化與區域電影文化研究的繁榮,反映出中國電影文化的多樣性、當前中國電影研究力量的多元化、中國電影風格的多向性以及地域文化為優秀導演的脫穎而出提供了豐厚土壤等多重現狀。中國藝術研究院賈磊磊研究員認為地緣是進入藝術研究的重要路徑。地緣文化的研究對電影研究有五個方面的啟發:第一,人是地理環境的產物;第二,地緣關係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制約作用;第三,文化地理學是探討國家文化、社會和政治的一把鑰匙;第四,將社會的政治的發展,國家的民族的歷史演講統而觀之;第五,地緣學研究方法上的「自適性」。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田秋生教授介紹了電視紀錄片創作者的系統認知,並從社會史的角度,分析了觀念背後的社會黏性、電視業市場化進程的加速等觀念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中國藝術研究院趙衛防研究員探究了華語電影與地域電影關係,提出海峽兩岸和香港地區的中國電影因為有著共同的文化想像而整合為華語電影,而少數民族母語電影等也因共同的文化想像而成為華語電影的主要組成部分。

二是觀照了影視文化的全貌與局部。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地域文化作為方法:影視史學新視野」分論壇上,多位學者從地域文化作為方法的視角對區域電影進行了多維度探討,開掘了影視史學研究的新向度。與會專家圍繞電影史學新視野與跨區域、跨文化視閾中的區域電影研究、區域電影中的理論生產與反思這三個角度,深入探討了地域文化與影視史學之間的互動關係。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四場青年學者論壇以及廣州大學分論壇的研究生論壇上,以碩博士研究生為主的多位年輕學子從歷史的維度去審視北京,通過對百餘年光影變遷中的北平/北京的影院、電影放映機構、電影批評、電影事業、城市影像、影視劇創作、影視劇呈現角度等立場出發,考量北京影像研究的破與立。青年學者和學子們還通過多個視角對區域與影視之間的關係進行了關注,對雲南、河北、廣東、香港等區域電影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另闢蹊徑的研究。

三是觀照了影視研究的內涵與外延。影視研究需要不斷打開視野,影視學術要和社會、媒介、歷史以及影視實踐和影視學科進行互動和聯繫。在秉持嚴肅細緻、獨立思考態度的同時,要形成學術想像和方法論的提升。主論壇和分論壇通過高水準的交流和分享,從不同的角度對議題做出了重要的闡發,凸顯了影視學術和史學的活力,具有豐富的學理性和現實價值。研究者們的眼光並不僅僅停留在預設議題上,而是進一步拓展到了動畫科教片、紀錄片、網絡電影、視頻藝術、非遺影像記錄等更為寬廣的視聽藝術領域,並從電視劇口述史、文化地理學等多重角度進行了探索。

三、多元豐富與教學相長

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影視史學研究者在北京和廣州遙相呼應,對中國影視史學發展進行多維透視與探究。不同年齡層級的學者進行互動與交流,促進了影視史學研究梯隊的建設。

出席本屆年會的嘉賓有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上海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廣州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揚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河北科技大學、浙江傳媒學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全國30多所高校的教師和研究生,以及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國家圖書館、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等機構的學者和研究生。參會者背景多元,議題和方法論豐富,具有較強的研究實力,也提升了年會的檔次和水準。

本屆論壇暨年會在兩城三地舉辦了多場以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主的青年論壇,青年學子的發言為影視史學研究帶來了新思考,呈現出勃勃生機。史學研究已經與「年輕」正式接軌,這使年會迸發出更為澎湃的青春活力和學術激情。青年學子們的觀察角度、著力點與中年學者和資深研究者的已經截然不同。他們正在成為影視研究領域新生而強大的力量。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四場青年論壇,以及在北京電影學院和在廣州大學舉辦的兩場分論壇上,青年研究者們紛紛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電影史學、電影理論、電影批評、電影產業、影視創作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闡述。此次年會在每個論壇分場都設立了雙點評人,來自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資料館、上海大學等國內一流影視研究機構和首都體育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各地的影視學科領軍專家學者,以點評人的身份,對青年研究者的研究指點迷津,形成了研究梯隊的深度交流,也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相關焦點

  • 主論壇:影視史學的多元形態與活力 ——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盛大開幕
    2020年11月14日,「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盛大開幕。祝東力院長對蒞臨本次年會的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本屆年會以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為主題,從地域文化的角度探究北京與影視文化、影視產業的關係,賦予了電影史學研究以新的向度和學術視野。胡智鋒校長對年會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提出本屆年會的「三新」:方式新,人員新,論題新。
  • 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開幕式致辭
    胡智鋒(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2020年11月14日尊敬的祝東力院長,各位前輩、同行、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評論周還沒有落幕之前,我們再次掀起了一個新的學術高潮,這就是我們今天舉辦的「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
  • 胡智鋒校長在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開幕式致辭
    非常高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評論周還沒有落幕之前,我們再次掀起了一個新的學術高潮,這就是我們今天舉辦的「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主辦方之一的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向本次論壇年會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祝賀!特別要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多位影視學的學者、學子的熱情參與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歡迎與感謝!
  • 北京電影學院胡智鋒: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
    非常高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評論周還沒有落幕之前,我們再次掀起了一個新的學術高潮,這就是我們今天舉辦的「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主辦方之一的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向本次論壇年會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祝賀!特別要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多位影視學的學者、學子的熱情參與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歡迎與感謝!
  • 歷史與當下: 影視史學專題論壇
    中國電影在歷史的浪潮中隨著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革展現出不一樣的姿態。在影視的反思和研究中,可以對當今影視的發展提出借鑑性的意見。「影視史學專題論壇」匯集來自浙江傳媒學院、西南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八位學者。他們從不同角度和歷史階段對中國影視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 《丁亞平影視史學文選》出版
    從戲劇、文學到影視史學研究(代序)/  1第一卷電影史學的興起與發展 / 3何謂電影史 / 10有關中國電影通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 17我的電影史研究之路 / 33歷史撰述與現代化——論《中國電影發展史》的電影史學主體意識及其演進
  •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七屆年會預通知 暨第十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徵稿函
    截止2016年12月,學會已經舉辦十六屆年會、九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九屆「學會獎」評獎、六屆「學院獎」評獎、一屆「學人獎」評獎和上百個學術研討會、十餘期師資培訓班等,為中國影視教育和影視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經協商,並報會長工作會研究決定,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七屆年會暨第十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定於2017年10月在江蘇蘇州舉行,由蘇州大學鳳凰傳播學院承辦。
  • 回望80年代中國電影的探索與超越,第九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北京舉行
    回望80年代中國電影的探索與超越,第九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北京舉行 時間:2020.10.23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中國電影報
  •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論壇2020暨首屆歷史政治學年會在京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論壇2020暨首屆歷史政治學年會「大一統」與治理現代化開幕式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羅浩)2020年12月6日,為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40周年、慶祝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建院70周年,主題為「大一統」與治理現代化的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論壇2020暨首屆歷史政治學年會在京召開。
  • 影視史學與歷史教育
    思:屏幕上的「歷史」是歷史嗎?怎樣才能把握好歷史影視中真實性與藝術性之間的張力……    影視史學的真實性與虛構性既並存而又兼容,在互補中共同促進影視史學的發展和繁榮;兩者不是「合一」而是融為一體。曾一位歷史學家對它的概括是很精彩的,也是可取的,他說:「理想的歷史學,應該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應該既作結構的分析,又作事件的敘述;應該既是總體的宏觀研究,又是具體的微觀研究,總之,應是以上兩個方面的完全的結合。」
  • 丁亞雷丨影視史學:藝術史的另一種視角
    我們的出發點與海登·懷特的「影視史學」似乎有許多相吻合的地方。或許,這也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個必然結果。當然,「影視史學」概念提出來的時候,還沒有微信和Utube,未來的藝術傳播方式又會有怎樣的發展?或許,已經可以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中看出一點眉目了。
  • 2020中國智慧財產權發展聯盟年會暨第二屆專利產業化運營大會在京舉辦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原標題:2020中國智慧財產權發展聯盟年會暨第二屆專利產業化運營大會在京舉辦
  •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二十屆年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
    近日,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由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二十屆年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在四川舉行。來自國內外200餘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400餘名專家學者圍繞「新文科與新技術:中國影視教育的機遇與前景」主題進行了熱烈交流與研討。
  • 年會分會場——綠色製造發展論壇暨綠色製造青年論壇在杭州召開
    11月14號,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環境保護與綠色製造技術分會、中國機械工程雜誌社、重慶大學承辦的「2020年綠色製造發展論壇暨綠色製造青年論壇」在浙江杭州順利召開。會議得到浙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宜可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博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 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
    2020年11月28-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2020年度工作會議,會議的主題為「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林甘泉先生曾提出過歷史認識的三個層次之說:第一個層次是事實判斷,第二個層次是認識判斷,第三個層次是價值判斷,這是當代中國史家對歷史認識的創新見解,值得高度重視。
  • 黃樸民:史實與藝術——中國影視史學之現狀及其思考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影視史學作為歷史學的一個新興但卻擁有未來廣闊發展空間的分支,才具有存在與演進的合理性、可能性。換言之,必須有一種科學理性的觀念與方法,來規範與引導歷史影視作品的創作及其發揮影響,這就是影視史學。
  •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
    尚七網10月20日訊    10月14-15日,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七屆年會暨第十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在江蘇蘇州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與蘇州大學聯合主辦,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承辦。來自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的領導嘉賓出席了年會開幕式。
  • 中國電影史學的理論內涵與當代價值
    建立中國電影史學派電影史學是以開放的、全面的、多層次的、動態的思維模式,對電影歷史和視覺記憶進行的學術研究。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學界對電影觀念的認知也在進一步深化與轉變。對電影史研究進行科學定義、解釋與把握,就意味著有了探究電影史相關問題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 【上電·資訊】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聯合承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評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影視評論高峰論壇
    影視評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影視評論高峰論壇2020年10月25日,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評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影視評論高峰論壇在福建平潭舉行。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副書記、副院長(主持工作)胡智鋒教授;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李亦中教授;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周星教授;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西北大學張阿利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原秘書長、中國電影評論家學會會長饒曙光教授;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執行院長何小青教授;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創院院長顏純鈞教授,現任院長謝宗貴教授、副院長吳青青副教授;
  • 2020第三屆NHEC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 2020年11月21-22日,由中國保健協會主辦,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承辦的「2020第三屆NHEC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屆年會由BII一然生物獨家冠名,杭州環特、上海嘉香、共生傳媒協辦,來自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家代表、媒體等近1200人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