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很多人以為,在香港工作的女生都是金融中心CBD的都市女白領,走路帶風,但其實,還有我這種工業村的打工妹。
很多人以為,香港是摩登大都市,有中環的光鮮、金鐘的高端、銅鑼灣的時尚,但其實,還有我們新界這種農家樂。
我上班的地方在大埔工業邨,公司的樓是由工廠廠房改造的(貨真價實的現代工業風),在村裡工作的感覺跟我最初對香港的想像……emmm,有一點出入……
想像中,在香港工作,我可能會穿著職業裝踩著高跟鞋畫著精緻妝容,穿過忙碌的人群,走進高級寫字樓,坐在月租幾千上萬塊的工位,上班手裡一杯咖啡,中午跟三兩同事在公司附近吃個搭配花哨又健康的簡餐,氣場如下:
然而現實是,我一年到頭都穿著休閒裝+運動鞋,看著進出工廠的貨車,早上到公司泡一杯熱茶,中午跟同事一起吃食堂……
這麼不走尋常路,我常常感覺自己來了個假香港。
● ● ●
工業村裡不一樣的香港
先說地理位置,偏遠。
因為公司位於新界的郊區,所以上下班都是逆著人流。在香港這個全球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咱上下班坐巴士不堵車,高峰期搭地鐵有座位!
從我們這兒去深圳比去港島近多了,所以約飯優先考慮深圳,中環?還是不了。很多同事直接住在了深圳,物美價廉,通勤時間沒差,雙城生活妥妥的。
我們村是地鐵到達不了的地方,離最近的地鐵站打車都要40塊,所以公司安排了接駁車。但從公司到地鐵站的車程要15分鐘,因此我們平時沒事都不出門。早上去了公司,基本全天都在裡面呆著,吃飯也在公司大樓內的食堂裡,工位到食堂走路2分鐘……
偶爾出來放風,到村外吃飯,但進出一趟路上就費了半小時……
不過在村裡工作有一個好處,就是省錢!
朋友們都覺得我平時生活簡樸,還不是因為沒條件!雖然我主觀上也沒條件(窮),但更主要是客觀現實沒條件!
公司偏僻,周圍啥也沒有,連社畜快樂水凍檸茶都冇,方圓幾公裡就只有一個販賣機,賣什么喝什麼,要不你就來回半小時去地鐵站便利店買。
疫情期間,我們臨時在深圳集中辦公,辦公室在黃金地段,位置絕佳,周圍30米一家奶茶店,50米一間咖啡廳,才讓我們終於感受了一把在大城市工作的快樂。
不過同時也負擔著與大城市匹配的高昂物價,才待了一周,大家就感嘆外面的世界太貴,我要回村裡……(卑微打工妹)
我們村雖然沒有精緻的奶茶店,但有霸氣食品廠,比如美心啊、日清啊,放眼望去,每家公司都佔地面積好幾萬平方米!
第一次來的時候,看著成片寬敞的廠房,之前只見過香港密集高樓的我,真的懷疑這裡還是不是寸土寸金的香港。
除此之外,還有亞太衛星站、香港印鈔廠啥的,以及鳳凰衛視、南華早報、亞視、東方日報等幾大媒體都在俺們村裡!(我也不知道我有啥好驕傲的……)
● ● ●
村兒裡有村兒裡的好
剛開始因為工業村跟香港整體畫風差別太大,加上地理位置偏遠,生活交通不便等原因,我有很多不滿。
但待久了以後,我發現我竟然適應了,並且還品出了它的好。
雖然啥啥都跟想像中在香港工作的感覺不一樣,但在這裡,我感受著別人少有機會體驗到的香港——地廣人稀,沒有密集的水泥森林,空氣好,還有獨享的海景。
看過熱鬧喧囂的香港,也看過冷清靜謐的香港,在高樓大廈和工業廠房間切換,在浮華與平靜間穿梭,我的心境也跟著環境變換,有時候迷茫,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迷失方向,有時候又豁然開朗,看著大海,覺得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光。當被壓力壓得想要逃離的時候,竟然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奇幻感覺。
有意思的是,我們公司是媒體,需要24小時不間斷地向世界播報著環球新聞。
而這個平凡的小建築靜靜地待在不起眼的海邊一角,注視著整個世界,一會兒看看世界的紛亂,一會兒看看大海的廣闊。
● ● ●
返工界的「逆行者」
在村裡工作,我常常感覺自己是個逆行者。
每天清早,當大家都湧向城市中心,我卻逆行去往城郊;每日黃昏,當大家往城市四方散去,我回到位於宇宙中心的住所紅磡。
當物慾橫流,我卻被迫過著簡樸的生活,當戾氣盛行,我開始望著大海調整心境。
其實跟想像中不同的地方豈止是工作。在香港生活的時間越長,越來越覺得這座城市跟過去我印象中的香港大不同,比如香港有摩天大樓,也有工廠商廈;走在國際前沿,也保存傳統文化;有米其林餐廳,也有大排檔老店;有購物中心,也有街市菜攤……隨著我對香港的認識加深,它的光環也在慢慢褪去,我看見了更多面更真實的香港,但接地氣的它也很美。
不過香港確實也變了。
以前幻想的工作地點在CBD,沒想到「事與願違」來到了村裡;以前覺得來到香港就像來到了世界的CBD,但現在這種感覺在褪去;以前都笑稱香港為港村,現在好像還真有了內味兒。有時候甚至會想,自己從深圳來香港,不知道算不算一種「逆行」……
過去這一年,世界變化很大,發生了很多不知道是進步還是倒退的事情,不管是哪一種,我認為都是歷史進程中的一環,都有意義。人也一樣,不管是順流還是逆行,都是人生體驗的一環,都是風景。
-END-
● ● ●
/本 文 作 者/
可樂
環球小姐「最想任性獎」得主
TA的更多文章
在香港裸辭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香港,我是如何花最少錢get最多體驗?
在香港,我是怎麼變成恐婚族的?
我在香港這5年:港漂最後的黃金時代?
疫情期間,在香港媒體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歡 迎 來 聊 聊/
你在香港哪裡返工?
/往 期 回 顧/
從內地移民到香港是怎樣一種體驗?
香港8號風球!是你給了我人生中第一個10w+!
從香港上市公司離職後,我去了家只有10人的小公司。
疫情期間,我探訪了一群漂在香港的泰國人。
2020,我跟決定離港的朋友吃了頓散夥飯。
在只有一個內地人的香港公司上班,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騰訊裸辭後,我來到香港成為「亞洲小姐」。
在香港當醫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跟香港人一起上普通話課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香港過有錢人的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香港做核酸檢測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香港被阿Sir送上法庭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在香港這兩年:因不會講粵語而受到的差別對待。
疫情期間,回香港續籤IANG是怎樣一種體驗?
親測:近期我從香港過關到深圳隔離的12小時
在香港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是怎樣一種體驗?
參加今年的TVB港姐選舉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果,你也想成為
一名香港體驗官
想將自己在香港的經歷
與更多港漂分享
請點擊徵稿啟事
想要看更多體驗官在香港的有趣/實用/奇葩經歷
記得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