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凌晨,
香港女子歌唱組合Twins成員之一的「阿嬌」鍾欣潼
在微博上發了一張刮痧照片。
照片裡,
鍾欣潼的背部像被火燒一般,
觸目驚心。
網友看到後,直接炸鍋了。
粉絲們紛紛表示心疼,截至發稿時已留言6000條。主要內容是大家不明原因地各種勸——
是不是溼氣太重了,要多喝薏米湯啊
是不是最近熬夜太多了,早點睡啊
是不是後背酸痛啊,別刮太狠了
……
排名第一、點讚數破萬的留言還苦口婆心地指出了嚴重性:這麼刮痧不行的,颳得太狠了……造成皮膚損害了……嚴重的會導致急性腎衰竭……
粉絲們很操心,而針灸科醫生看到這條新聞,更是搖頭:這哪還是刮痧啊!
「看圖片可以判斷,這是過度操作了——力度過大,單個部位刮的次數過多,很可能是來回刮,而且刮的部位也有問題,既不沿經絡走向,也不按肌肉紋理——應該不是醫生操作的。」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杭州國醫館針灸科石焱醫生說,正確刮痧留下的痕跡是呈條狀紋理的,阿嬌這樣的痕跡,只有來回重複過大力、過長時間刮才會造成。
「阿嬌後背的顏色,已經接近淺二度燙傷了。皮膚血管網有較嚴重的破壞,也就是大面積的皮下出血和血管擴張,對皮膚有損害,等消散癒合後可能還會有色素沉澱,有時甚至還會伴有皮膚的不光滑。」杭州市一醫院皮膚性病科醫生鍾劍波提醒,手法不恰當的刮痧,很容易導致皮下淺層的血管網破裂。
我們人體的皮膚有四層血管網,以保證我們皮膚健康顏色和健康質地的營養供應,把血管網破壞掉了,血管裡的紅細胞就會跑到血管外,皮膚受到損傷且發紅。
「阿嬌這個後背,很可能已有表皮損傷,那麼皮膚屏障也已經破壞了,容易發生感染,其實在刮完後,她就應該立刻做些冷敷或冰敷的應急處理。」
鍾醫生說,不當的刮痧,只引起皮膚損傷還算是輕的,有時血紅蛋白被大量吸收入血液,一旦堵塞腎小管,還會導致腎損傷,甚至急性腎衰竭。還有,一旦發生微小血栓,還會引起皮膚壞死,當然,這兩種情況都是比較罕見的。
針灸科醫生詳解刮痧五大常見誤區
刮痧是一種用特製的器具,依據中醫經絡腧穴理論,在體表進行相應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很多人也喜歡通過這種方式治療疾病、調理身體。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杭州國醫館針灸科石焱醫生說,刮痧作為中醫的一種治療手段,刮痧治療的力度就相當於用藥的劑量,有些症狀適合刮痧,有些萬萬用不得,千萬不要進入誤區。
刮痧一定要刮出痧才算有效果嗎?石焱醫生:不一定。中醫師刮痧,力度一般在中輕度,不會強求出痧,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當然,如果你很大力刮,確實一定會出紅,但那已經不算是痧了,而是皮下出血,有些沒有行醫資質的機構為了說服客人做理療,通過加大力度和頻次的方式來操作,然後說客人溼氣重,這就是誤導了。
有些人出痧發黑,有些人出痧發紅,什麼原因?
石焱醫生:痧都是紅色的,一旦發紫發黑,就一定是皮下發生了出血。其實,所謂的痧就是皮下毛細血管充血,正常的出痧只是活血的表徵,對皮膚、血管是沒有損傷的,消退也比較快。
刮痧出痧就代表體內有溼氣嗎?石焱醫生:溼、寒、淤(氣血循環不好)都有可能,所以別一出痧就急著祛溼。
是不是酸痛感越強,刮的力道也要加大?石焱醫生:再酸痛,刮痧力度也要適度。刮痧作為中醫的一種治療手段,刮痧治療的力度就相當於用藥的劑量,在此科普一下正確刮痧方法——
必須沿著一個方向刮,不可來回刮;
單向刮,一般刮8-10下,用中輕度力道;
刮到有痧出來以後就可以停下來了,已經出紅的地方最多只能再刮兩三下。
刮痧都是為了通經絡嗎?石焱醫生:不一定。根據你的症狀來,刮痧本身的走向就有兩套標準,沿著肌肉走向或是沿著經絡走向,判斷依據是你的肌肉有沒有酸痛點,會不會壓痛。
刮經絡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刮肌肉可以改善肌肉供血和酸痛感,治療目的和手法都不同,最好是找醫生看下。
哪些情況建議刮痧?石焱醫生:常見的刮痧效果比較好的病症有三種——
頸椎痛:可以刮肩頸經絡或斜方肌;
後背酸痛:可以刮膀胱經(脊椎兩側1.5寸)或豎脊肌;
感冒、中暑、消化不良:也可以刮痧,也是刮膀胱經。
明星熱衷刮痧,不少女明星曬過刮痧照。
Twins裡的另一個成員阿sa就曾經曬過。
容祖兒的刮痧照↓↓↓
不光是明星,老百姓也熱衷刮痧。
搜索小編的朋友圈,有不少人也在刮痧。
石焱醫生給記者展示了正常的出痧效果圖。(石焱醫生供圖,出鏡模特是醫生的學生,後背皮膚不是很好請忽略)
因為頸椎痛,醫生為其從頭部沿著肩膀平刮。
因為後背酸痛,醫生颳了脊椎兩側的膀胱經。
因為常用電腦,醫生颳了肩胛骨處肌肉。
這是肩胛骨處肌肉刮完十分鐘後的情形。
可以看到,膀胱經處的出痧已基本消退,這說明經絡淤堵並不嚴重,肩胛骨因為是長期酸痛,紅痧會持續一段時間,大約3-5天才會完全消退。
都市快報記者 章貝佳 通訊員 張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