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都在追《最美逆行者》,從頭哭到尾,一點不誇張。
看的過程中,難得地發現彈幕沒有戾氣滿滿,全部都是致敬、感動之詞。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會認可這部記錄了抗疫期間不易的劇,但我錯了。
槓精永不缺席,永遠在來的路上。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4.26萬醫護人員支援湖北,女性佔比三分之二;上海婦聯統計顯示,支援武漢抗疫一線的上海醫生中,女性超過50% ,護士中的女性佔比超過90%。
在這場抗疫中,女性力量絕對是舉足輕重的。
然因為劇中出現了支援運送醫療隊的司機群體大多為男司機,且女司機不主動的請纓激起了某些槓精和田園女權者。
首先,我想說的是可以行使女權主義,但不必事事計較。
醫護人員大多為女性,除工作性質外,也的確是因為女性的自我奉獻精神。社區工作者分很多類,且個人覺得這個情節只是拍出了人類的正式反應。
女性力量固然強大,但男性力量也同樣存在。在司機這個行業,本身就男性佔比多,也許那句臺詞是欠表達。
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也的確會有因為家庭因素阻擾想要奉獻的心。換句話問一下,為什麼一定要呈現所有女性都主動呢?
劇情很簡單,主要圍繞軍醫肖寧、小護士於麗敏、女司機李文麗展開。
肖寧瞞著家人請求援鄂,她在做報告的時候,最打動我的一句就是:若上戰場,不取得全面勝利,誓死不退。
於麗敏當年是汶川地震的親歷者,被志願者從廢墟中救出。這次抗疫,她是來報恩。尤其是她照顧的汶川志願者宣告死亡,但她卻情緒失控。
我很能理解這種情緒,一下子就被拉回了當時人心惶惶的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心情也隨著沉重。
最後關於李文麗的刻畫著實過於混亂和狗血,她作為剛離婚的女性,壓下自己的傷悲去奉獻。
後面她的老公是建火神山醫院的工頭,遇見的肖寧又是救治自己公公的醫生。一切都似乎巧合得剛剛好,但後來關於她團圓的結局是大家期望的卻又不是。
總之,《最美逆行者》大體上還是一部很打動人心的劇。它的好壞自在人心,而不是某些人的評論以及跑某些app上打低分能決定的。
喜歡我的文就點個讚,在評論區裡留下你的腳印吧。
創作不易,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