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加坡《聯合晚報》9月21日關於《最美逆行者》這部電視劇的報導。無獨有偶,在《紐約時報》、《彭博社》、《加拿大新聞網》等多家英文權威媒體也紛紛報導了這部引起爭議的電視劇。
01
愚蠢且無知的「藝術構想」
作為首部抗疫題材的電視劇,《最美逆行者》佔盡天時地利,一播出便引發了廣泛關注。
首先,這部劇血統純正,央視總臺出品,黃金時間播出,央媽親兒子的身份暴露無遺。
其次,主創陣容強大,郭靖宇總編劇,楊志剛、陳數、馬天宇、肖戰主演,要演技有演技,要顏值有顏值。
最後,抗疫題材屬於全民親歷事件,自帶熱點,屬於誰拍誰火、誰先上映誰火的類型。
但播出幾天了,大家也追劇了,結果怎麼樣?
看到有評論說得非常生動:真的不怎麼樣,跟吃瓜子吃到黴變的一樣,嘴裡的怪味道怎麼都去不掉。
不是一人有這樣的反應,網友的態度很一致,在更新六集以後,這部劇的豆瓣評分低至2.4分。
2.4分是個什麼概念?
這麼說吧,說起爛片近年提的最多的《上海堡壘》被吐槽成那樣,在豆瓣的評分還2.9分呢,這樣一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居然比《上海堡壘》這種探索型的科幻片還低,也真是沒誰了。
現在唯一能夠與它一較高下的唯有畢導的《逐夢演藝圈》了,當初3萬多用戶當中有98.9%的用戶給《逐夢演藝圈》打出一星,導致評分2.1,氣得畢導跳腳要告豆瓣。
現在給《最美逆行者》打一星的用戶會有多少,可以參考著《逐夢演藝圈》的待遇想像一樣。
《最美逆行者》不僅在豆瓣遇冷,在知乎的口碑也不怎麼樣。截止目前,知乎上1.1萬人為這部劇打出的評分是0.8,成為國產劇中絕無僅有的低分案例。
關於#最美逆行者 女公交司機劇情##郭靖宇#等關鍵詞先後被刷上微博熱搜,甚至連#請最美逆行者停播#的話題也成為這幾天的討論的熱門,頻頻被轉發。
爭議究竟是什麼?首先是這樣的一張截圖在網絡發酵。
乍看之下,這句臺詞的確令人憤怒,這是赤裸裸地抹黑女性。但為了不帶偏見地作出評論,我還是特意找出了這個片段。▼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看這一段,說實話它確實不是主要想篡改歷史,說完全沒有女公交車司機加入抗疫隊伍。
它只是在強調這位女公交車司機有計劃回家卻依然留下來,很勇敢。
但作為女性,我看這個片段依然會覺得不舒服。因為女公交車司機那一段的本質,還是在通過其他女公交車司機的退縮,來襯託出主角之一的李文麗勇敢、無畏。
畢竟隨著慷慨昂揚的音樂響起,屋子裡的男同志紛紛起身,籤字畫押,志願留下來加入「抗疫運輸隊」,為武漢服務。
一輪報名之後,屋子裡的女性都坐在原地不動,等著開完會回家過年。
一直到領導看了看名單,強調:
咱這報名的都是男同志,
是不是女同志也出一個啊?
依然沒有女性響應。
最後領導沒辦法,點名「徐大姐」,「徐大姐」還表示有難處:
一直到這時, 劉威葳飾演的女公交車司機李文麗才站起來,自告奮勇表示自己要留下來為武漢做點事。
男同志都是一聽有任務,都堅決無畏地往上衝。而女同志必須要領導點名要求,才出了一位司機加入抗疫隊伍——就這樣,這位女司機還被其他女同志勸阻,說你去參加這個湊什麼熱鬧。
我只看了三集,然而這種「一個女孩子家家,能像男人一樣勇敢真不容易」的手段,已經在劇裡看到了不止兩次。
仿佛在說這件事裡,女性的上限,是做到和男性一樣包括後面那個漸凍人院長冒險為病人反轉身體的場景裡,也是除了主角肖醫生以外,沒有一個女性。
理由是,這太危險了,不適合女同志。
事實上,這部劇看到第三集,除了抗疫之外,劇中的種種人物,都在試圖表達「有困難男同志先上,男同志不夠了女同志再上」的意思,又是「女人被男人保護得很好」的思想。這些情節設計的動機,讓我很迷惑,因為我不知道為什麼,在疫情面前,這部劇非要刻意把女性給矮化掉,甚至給醜化掉。
而這,就是許多網友憤怒的原因。
這據說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抗疫劇,但它與事實相符嗎?它與事實嚴重不符。
感動還沒來,先被憤怒填滿。
#最美逆行者 女公交司機劇情#在開播第二天,衝上熱搜。
武漢通行app官博,連發六條微博,以事實回懟劇情對女司機的抹黑。
稱讚武漢女司機,致敬所有逆行的女性們。
疫情期間,江蘇公交公司女司機主動組建「巾幗隊伍」。
青島402路全線女性駕駛員,全員衝鋒在前。
我好奇的是,新聞報導裡的案例,紀錄片的真實故事,沒有性別之分,沒有老幼之別,全都在竭盡全力抗擊疫情。
怎麼到了電視劇裡,就要有那麼明顯的性別偏見——
男司機勇敢無畏,女司機畏畏縮縮?
02
請看見女性勞動者的力量
這種劇情搞得好像上前線的都是男人,女人就應該留在後方,但實際上在這次疫情當中,夫妻一起上前線的事情很多。
而且在醫護人員當中,尤其是護士當中,女性數量居多,女性並沒有享受留在後方的特殊待遇,也沒有辦法享受。
據聯防聯控機制權威發布,4.26萬醫護人員支援湖北,其中女性佔2/3。
除一線女醫護人員外,司機、工人、志願者等各領域女性參與支援抗疫的亦不在少數,她們在志願運輸、建設醫院以及籌集物資等各個方面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10天建成的火神山醫院中,共有18名「鐵娘子」出徵。「口罩和帽子一帶,誰能分得清是男是女,大家都是一起拼,一起幹。」
△火神山修建現場
在疫情區一線的女性中,女警察也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丹東市丹東市公安局的女警察孫曉丹在春節期間,得知丹東火車站卡口警力吃緊,需要站前派出所增援的時候,便主動向所長請纓,要求參與到火車站卡點一線執勤工作中。
在她的帶領下,站前派出所累計核查返丹的外地籍人員3000餘名,真正做到了不落一人。
「我是黨員,是警察,我當了18年的警察,性別從來不該是我工作的阻礙。」
△一線女警察
成都雨衣妹妹便帶上團隊,從成都「逆行」14小時支援武漢,每天為醫護人員免費提供400-600份盒飯,她說:「我們一直都在,疫情不結束我們不走」。
△雨衣妹妹在分發盒飯
神州專車女司機沈桂蓮在疫情期間,她沒有休息過,一直穿梭在城市中迎來送往,幫忙送患者和家屬。
來自四川成都女貨車司機開了整整一天一夜,將31噸酒精從成都送達武漢,面對現場工作人員的感謝,她擺手婉拒。
阿里巴巴的13位女性合伙人,給抗疫前線捐贈了1000萬。
2月2日,由阿里巴巴13位女性合伙人共同發起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用於解決疫情定點醫院相關醫護人員以及醫護人員家屬的餐飲及生活保障等問題。
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項目還特別針對醫護人員家屬制定了專項支持方案,對醫院雙職工家庭子女及老人等重點關注,解決其餐食及生活物資等緊急需求,做白衣戰士們堅強的後盾。
「你們守護病人,我們守護你們「,這就是最溫柔的女性力量。
△阿里巴巴女性合伙人
太多太多這樣的女英雄們,據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調查,94.9%的女性參與過抗疫活動,其中,在疫情期間捐款捐物的比例為51.8%,45.3%的女性加入到查測體溫、送菜送藥、心理諮詢、法律援助等社區服務工作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女性群體為社區提供服務的比例較高,老齡群體中女性的比例顯著高於同齡男性。
(分年齡、分性別為社區群眾提供服務的比例 via@中國婦聯新聞)
另據聯合國調查,疫情期間,女性花在無償護理工作上的時間是男性的2.5倍,因為要照顧病患家人的飲食起居,她們更容易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
《最美逆行者》缺乏性別代表性、固化性別刻板印象的問題顯而易見,尤其是在全國女性廣泛參與抗疫,人數佔比甚至高於男性的事實背景下,劇情創作思路仍延續以往「家庭倫理情感大戲」的壞毛病,強行要觀眾買單,透露出製作方懶惰且傲慢的姿態。
03
女性,在這段歷史不能被磨滅
那時候疫區的醫生護士為了節約防護服,數小時不進食、儘量不去廁所。
一個真切的女性問題浮現出來:女性工作者來例假了怎麼辦?
梁鈺發起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數次用#看見女性勞動者#的話題,呼籲媒體給女性醫務人員同等的關注和報導,最重要的訴求就是為她們帶去安心褲。
△梁鈺發起安心褲行動
「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分成9個組共91個成員,帶動志願者捐61萬條安心褲(還包括32萬一次性內褲、16萬衛生巾)到205家醫院和醫療隊。
當時有人曾表示,女性健康用品不是疫區最急缺的物資,應該先考慮國家大事。但事實上,專業防護用品和女性健康用品同等重要,女性需求不應該在此刻隱形。
我們都記得已經去世的吹哨人李文亮,還記得發哨子的人艾芬嗎?
艾芬曾拿到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檢測報告,她用紅筆圈出「SARS冠狀病毒」字樣,這份報告傳遍了武漢,最初轉發的人就是那被訓誡的8位醫生。
最早上報疫情的也是女性,她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
7個相似病人4個來自華南海鮮市場,張繼先判斷這肯定有問題,立即給院長匯報,醫院上報給江漢區疾控中心。
△關於張繼先的報導
明明有這麼多大家還念念不忘的女性事跡,我們做了那麼多就是為了今後女性能夠被看見。
而女權主義這塊敏感地帶的警戒線,已然拉起。但現實不等同於真理,正如《最美逆行者》評論區中的網友所說:「最重要的是,這些偉大的人,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
消除劇中劍拔弩張的男女性別對立,擦亮雙眼讓子彈飛一會,不再動輒以女權之名開火,是劇方和網友,需要做出的共同努力。
(中部戰區總醫院漢口院區急診科護士趙瑜,懷孕9月奮戰在抗疫一線)
書寫本身是一種權力,被紀錄的與被忽視的,都是經過選擇的,如微博網友@李姑娘萬歲呀 所說,「等到有一天人們只能靠材料去了解這段歷史的時候,它的定義絕不只是隨便一部電視劇而已「。所有參與過抗疫的女性要求她們被紀錄,被承認,被看見。
在那個特殊時刻裡,她們不再只是母親,女兒,妻子,而是穿著防護服,帶著口罩的女戰士,是戰疫力量中最耀眼的人。
她們的付出值得被看見,她們的專業精神和能力更值得被認可。
她們需要的是平等和尊重。
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共同回憶,她們,值得一句最真誠的謝謝!
免責申明: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平臺
歡迎關注我們獲取更多新加坡和東南亞的福利以及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