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的待遇偏低,只有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一半左右。近年來,國家推動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養老金的並軌行動正式實行。因此,有人認為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該翻倍了。實際上,養老金增漲也要考慮社會現實的,不可能迅速實現翻倍。
從養老保險的負擔上講
退休人員要想領到養老金,必須要有錢才行。錢從哪裡來呢?
目前,我們有企業離退休人員1.1億人左右。2019年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37830億元,總支出34631億元,當期結餘3199億元,累計結餘50869億元。
如果企業養老金實現翻倍發放,很快我們的養老基金累計結餘就花沒了。這種方式肯定不長久。如果依靠政府補貼來發放,政府沒有這樣大的負擔能力的。
養老金依據什麼調整呢?
實際上,在《社會保險法》中有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根據社會平均工資、物價增長等情況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進行適時調整。
2005年開始國家建立了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機制,2020年這是養老金連續調整的第16年。從2018年開始,我們的養老金調整幅度就維持在5%,三年沒有變化了。
2005年以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已經由714元上漲至2940元左右,增長了三倍多。
養老金調整的方式
養老金的調整方式,並不是人人增加相同的比例,而是通過定額調整、掛鈎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來綜合調整。
定額調整考慮的是公平原則,人人增加相同的錢數,這也是對養老金較低人群的照顧,畢竟增加的比例更高。
掛鈎調整分為繳費年限掛鈎和養老金水平掛鈎,只有養老金水平是按照本人上年度12月的養老金的一定比例增加,一般只有1%~3%。按繳費年限調整,一般是繳費年限每增加一年,基本養老金增加1~3元,由於不考慮繳費基數高低,既有公平部分也有多繳多得的部分。
傾斜調整部分主要是針對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的照顧,每年會有額外的基本養老金增加。
總體來看,通過養老金調整的三種方式,退休人員養老金較低的人群增加的比例會略高一些,高的能達到8%~10%以上。比如說山東省2019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中,企業退休人員平均調整比例是5.47%,機關事業單位是4%。
所以,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是在逐漸縮小,但是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彌補。
從養老待遇的差距如何形成的呢?
2014年10月,國家也對機關事業單位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採取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是跟企業職工差不多。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全國是一致的。
實際上,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講求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越高。機關事業單位的繳費基數一般比企業職工的要高出不少,因此退休待遇會更高一些。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繳費以前,退休待遇基本上是跟退休時的職務職級來確定,因此我們還要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級確定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視同繳費指數來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總體來看,隨著時間的推進,未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計算會完全一致的,計算起來就公平了。但是現在還處於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