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戳穿了新零售的謊言?

2021-02-14 物流桃園

 Costco在上海的首店火爆開業,叫好者有之,不看好的也並非少數。爭來爭去,你會發現其實背後是零售的兩大路線之爭:

推崇Costco的可稱為「性價比」黨,比如小米、名創優品,創始人都公開表示受Costco啟發,以Costco為偶像。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親自下場,以粉絲心態寫下的《致敬Costco》輕鬆收穫十萬加,證明這一路線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不看好Costco的有很多具體的分析,比如中國人已經習慣了電商、快遞的便捷,並不適應這樣每周一次的開車採購方式,現在的熱潮不過是新鮮勁,難以持續……

但仔細觀察說這些話的人,就會發現,他們往往是零售圈的另一股勢力——場景體驗至上的「新零售」黨。

 其實無論是「性價比」,還是「新零售」,本質都是對傳統零售的差異化競爭。有傳統大賣場作對比,Costco的精選SKU、極致價格才有意義,所謂新零售的場景式陳列、更好購物體驗才能被感知。

這兩條路線之間的爭議,是因為關係零售人普遍面臨且十分緊迫的問題:到底怎麼才能讓流失的顧客,重回門店?(這背後還有話語權、主導權的爭奪)

先看看「性價比」和「新零售」各自給出了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Costco商業模式的核心,是用有競爭力的商品,把人吸引過來,成為付費會員。會員越多,單品銷量越大,上遊採購的談判能力增強,又能進一步壓低價格,形成良性循環。

這個模式看上去不複雜,卻幾乎無法複製。

在你還沒有忠誠會員,沒有銷量保證的時候,用什麼去採購談判?簡單用補貼做低價,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一旦停止補貼,用戶薅完羊毛也拍拍屁股走人了。

做會員制零售,有點像在網際網路領域裡做社區、社交,「極致性價比」的信譽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出來的,尤其在商譽水平普遍不高的中國,消費者經歷了太多造一波行情就跑路的商家,也多得是不收會費還底價甩貨破壞價格體系的商家,這些都讓模仿Costco的門檻變得異常的高。

即使市面上有無數研究文章,讓Costco成為全世界被剖析得最徹底的賣場,但四十多年來,依然沒人能再造一個可與其比肩的零售品牌。即使是有強大供應鏈優勢的沃爾瑪,它的山姆會員店也是畫皮畫虎難畫骨。

但是開市客有的新零售無法做到

在過去六年時間裡,我每去到一個國家,只要聽說當地有Costco,無論自己的行程有多滿,都會抽出時間去逛一逛。

以消費者的身份來講,Costco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整隻烤雞隻賣4.99美元,一條熱狗只賣1.5美元,一支冰激凌只賣1美元,而且30多年保持價格不變。

Costco跟消費者約定,除了電子產品、數碼產品需要在購買後90天內進行退換外,其它商品沒有退貨期限。顧客在買完單後,隨時都可以拿著商品去到門店無理由退換,而且不需要提供購物收據。

裝修真升級,產品偽升級

再看新零售的解決方案,新零售的邏輯說起來很玄妙,要重構人貨場,用更好的購物體驗吸引顧客。

但具體怎麼重構誰都說不明白,於是大家都把力氣放在了後半句上,把「吸引」偷換成「吸睛」,只要做出點噱頭,不管買不買,總歸有人來看熱鬧嘛。

於是在實踐中,「新零售」變成了特別好上手的「套餐」。具體可以概括成:裝修改造,陳列密度降低,把網紅商品拿到線下來賣,增加掃碼購、送貨到家服務。一個標準的新零售超市就誕生了。

第一個這麼做的盒馬,確實收穫了很多看熱鬧的人,當時很多業內人探過店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從零售的角度看,成本根本支撐不住。最近,盒馬已經悄然做出改變,包括限制每天一單免費配送,第二單就要收運費。當初「幹掉周圍三公裡範圍內便利店」的豪言壯語顯然已成笑談。

很多新零售為了改變而改變的思路,也常鬧出外行的笑話。比如,有麵包店為了追求極簡高逼格陳列,直接把成品麵包敞開放在託盤中,供顧客選購——已經連基本的衛生要求都不顧了,這得是多外行的人幹出的事。

隨著上述「新零售套餐」的泛濫,更多商家甚至連看熱鬧的人都無法吸引到了。他們似乎忘記了,傳統賣場讓人乏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同質化,同樣的產品,同樣的陳列,同樣的價格。

而跟風改造的「新零售」,對顧客來說,無非是之前進門都擺著X牌洗衣粉,現在進門都擺著藍色百X可樂,賣場裝修改造的成本都被攤進了水果蔬菜肉蛋這樣的日常產品中,換個包裝,價格貴一大截,能感知到的品質,卻幾乎沒有差別。

裝修真升級,產品呢,只有偽升級。稍加時間的檢驗,就被雨打風吹去。

零售核心價值的倒退

改造場景體驗有沒有價值呢?當然是有的。

但是大部分「新零售」環境升了級(雖然同質化的升級價值也有限),產品偽升級,改造成本還要攤進商品價格裡,讓顧客買單。其強盜邏輯,跟傳統賣場收入場費有什麼差別?都是成本轉嫁,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這樣的新零售,在零售的核心價值上也是倒退的。

零售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因為更靠近顧客,零售商能更好的服務顧客,把廠商的新產品推薦給顧客。傳統的渠道理論是,雖然電視上天天做廣告的是A品牌,但走進賣場,B品牌的鋪面更大促銷員更多,就能在終端攔截銷量。中國第一批成功的品牌,幾乎都是渠道品牌。

現在誰對顧客有更強的影響力?我們常聽說XX產品因為某個大V推薦火了,因為某條推文火了,你有沒有印象有什麼新品牌、新產品是新零售渠道做出來的?很多所謂新零售賣場甚至要靠在店裡擺滿網紅產品為自己引流,流量引進來之後,再琢磨著怎麼多賣利潤商品,把流量變現而已。靠近顧客,了解顧客,服務顧客的零售基本功,都被人貨場忽悠忘了。

原本,「新零售」雖未見成,但容易走的路似乎也就這一條,大家也都把希望寄托在上面。Costco的落地打破了這種幻想。

很多人的崩潰感,就像一個廚藝不精的人,被推送洗腦說,要想做好菜先要買齊一套裝備,裝備買回家之後,正等著鍋裡的飯菜自動變好吃,突然聽說隔壁阿姨只用一個舊飯煲就能做出一桌大餐,自己家的人都聞著香味跑去嘗了。

自己這盤看起來很美,味道卻一言難盡的菜,還有誰來吃?


洞察人性、克制貪婪、控制毛利、聚焦產品……Costco用最樸素的方式詮釋了零售最樸素的本質,並把購物熱潮從美國成功蔓延到國內。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謊言,沒有人敢戳穿?
    但問題是,朱順的謊言,是沒有人敢深究的。因為他的這些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閉環。而且,他又是當年刑部大獄的牢頭,在嚴爺去世之後,他是事情唯一的當事人。作為唯一當事人,他的證言在吃瓜群眾眼中會有極高的可信度。一旦朱順的證言傳開,會有很多人選擇相信或者至少半信半疑,其中包括老佛爺。朱順的話,有一部分肯定是假的,就是白穎園被詹王府毒死他們幫忙埋掉那一部分。
  • 加緊布局 Costco繼續掘金中國會員制超市
    在零售業快速革新的當下,costco的會員制+低毛利的模式能否較好的適應中國現階段消費市場仍未可知。對比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外資零售巨頭於90年代就已經紛紛開拓中國內地市場,costco的入華節奏相對緩慢,這背後受到消費習慣和購買力的影響。事實上,costco對亞洲地區的試水已經早有時日,costco於1994年就已經進入韓國市場,1999年進入日本市場,1997年進入臺灣市場。
  • Costco再布局、新地王誕生 2020上海商業開局有點猛
    2019年8月,中國首家costco在上海閔行開業,開業首日下午即因為客流過大而暫停營業,火爆現象羨煞同仁,震動中國零售業。Costco財務長理察·加蘭蒂(Richard Galanti)在接受國內媒體專訪時曾透露,計劃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在上海開設第二家門店。如今第二家costco比眾人預期中更早地到來。
  • 即使謊言被戳穿,也能泰然自若的星座,心理素質夠強
    文 | Miya我們這一生,或多或少都出於某些原因,說過一些違心的話,有些人在謊言被戳穿之後會尷尬不已,還有些人卻能泰然自若,這種心理素質過硬的星座是哪幾個呢?因為他們有信心也有本事把這個謊言圓回來,或者是說讓別人知道他們的謊言也是情有可原。這樣的本事確實讓人佩服。雙子座:口才了得雙子座自知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並且他們很懂得利用自己這種優勢。
  • 女兒謊稱考上名牌大學,謊言戳穿後槍殺其父母
    女兒謊稱考上名牌大學,謊言戳穿後槍殺其父母這個故事發生在加拿大的一個華人家庭,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一個共性,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子女學習成績好、子女有出席就是自己的嬌傲。她父母發現了她的不對勁,親自跑到她所說的學校去驗證,謊言被戳穿。他倆把女兒軟禁在家,要她繼續學習,重新考上大學。沒收她的手機,讓她與外界斷絕一切關係。時間久了,管制也放鬆了,詹妮弗有了手機就再次與男朋友聯繫,而這次兩人卻在電話裡商討殺其父母的計劃。
  • 斥資1.4億蘇州買地,Costco開市客開始布局中國第二店?
    Costco上海首店開業後情景(北京商報記者攝)在零售業快速革新的當下,costco的會員制+低毛利的模式能否較好適應中國現階段消費市場仍未可知。對比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外資零售巨頭90年代就開拓中國內地市場,costco的入華節奏相對緩慢,這背後受到消費習慣和購買力的影響。
  • 開業就火爆到關門,Costco在中國能成功嗎?
    但在中國,它需要面臨的特殊國情,一旦有空子或者商機可鑽,必然會有羊毛黨與黃牛黨的出現,有業內人士指出,按照costco的政策,在會員卡到期之前,你要求退卡的話,也會退還當年的全額會員費。在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在於,可能會有大量會員會鑽這個空子,即會員期屆滿全額退卡。此外,從電商到內容市場,羊毛黨、黃牛黨無處不在,轉戰線下零售或許可以預料。
  • 內地第四家Costco定了!
    圖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其實,在去年就曾傳出蕭山區正在積極引入開市客、宜家等重量級國際零售品牌的消息。01costco將落戶蕭山湘湖?今年2月18日,星河控股&零售巨頭Costco以8.98億元聯合獲取上海浦東新區康橋工業區東區PDP0-1402單元F01-F06地塊,意味著大陸第二家Costco將落位於此。
  • 盤後股價下跌逾2%,「零售老二」Costco位置不穩?
    今年上半年,零售巨頭都有發力電商,好市多電商業務增長也是可圈可點。只是在高期待之下,好市多的這份財報似乎未能滿足投資者的大胃口。具體到這份最新的成績單,好市多本季度哪些數據值得關注? 營收穫「疫」同比增長恢復,會員增速放緩引發擔憂 Costco的營收增長較穩定,這也為Costco的股價提供了最為強大的保障。
  • 命中注定:陳嘉欣戳穿狄倫謊言,得知王析翊是W先生,目睹小西米玩具...
    在陳家欣遠走的這三時間裡,安娜一直沒有如願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狄倫一直陪伴在陳嘉欣的身邊,還冒充w先生和陳嘉欣告白,陳嘉欣被蒙在鼓裡,主動接受狄倫,經過一系列的陰差陽錯,陳嘉欣終於知道王析翊才是w先生,一下子戳穿了狄倫的謊言
  • 戳穿日本右翼的五大謊言
    ◆ 謊言二:南京大屠殺當時就沒人知道,中國國內和世界輿論當時也沒什麼反應,都是後來編出來的◆ 謊言三:當時南京人口只有20萬,南京大屠殺的被害人數不可能有30萬◆ 謊言四:「百人斬」殺人競賽是當時的日本媒體杜撰的,不能成為南京大屠殺的例證
  • 新疆民眾親身講述戳穿謊言
    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地群眾仍可正常來清真寺做禮拜。他說,在新疆,穆斯林在清真寺及在自己家裡進行的誦經、禮拜、祈禱、講經、封齋、過伊斯蘭教節日等正常宗教活動,都完全按個人意願進行,受法律保護,從來沒有任何人幹涉。
  • 盒馬試水會員店PK山姆、Costco 新零售開始「裸奔」
    今天,有媒體人在頭條號曬出照片,稱山姆會員商店直接派人在盒馬即將開業的會員店門口拉新。這似乎正中盒馬鮮生CEO侯毅的下懷。他宣稱,10月1日正式開業的盒馬X會員店要和Costco(需求面積:10000-15000平方米)、山姆這些國際零售巨頭「同場競技」。   當然,如果你熟悉侯毅的風格,這些都是一半真實一半誇張的營銷手段。
  • Costco中國今天再爆大料!
    可以說,在美國costco所到之處,沃爾瑪都必須退讓,業績銷量大幅下滑;苦不堪言!costco所到之處,沃爾瑪等等超市真的是苦不堪言。。。看到這裡,你或許有一個疑問,這家超市老闆是不是傻,這能賺到錢???錯!大錯特錯!它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超市。比沃爾瑪、大潤發還賺錢!奇特的賺錢方式。剛才說了,costco的品種單一,所以庫存非常短!
  • costcoGMP驗廠審核與評定點 costco驗廠有效期
    costco驗廠定義:高於或超越Costco《供貨商行為守則》的目標是指供貨商和相關生產單位所採用之計劃和政策超過當時法律要求並且持續改進員工的工作條件和環境保護。GMP驗廠通過的好處1、得到costco品牌商認可,相當於拿到costco的供應商牌照,為工廠接下來獲取訂單打下必要的前提條件;2、向世界各國展示企業良好形象,穩定老客戶的同時結識新客戶,鞏固並保護企業信譽;3、降低管理控制的風險,增加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的自主性與自律性
  • 美官員忍不住說出真相,徹底戳穿總統謊言
    這番話徹底戳穿了美總統川普的謊言,從今年年初至今,他一直在強調美疫情的樂觀態勢,並且誇耀自己為美疫情做出的貢獻,實際上他只是隱瞞了美疫情最嚴重的部分。 一直以來,美總統川普都在強調疫情的樂觀態勢,很少願意主動向民眾發出疫情警告,這導致很多民眾至今依舊對新冠疫情不甚在意,並且就連基本的預防措施都不願意遵守,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疫情怎麼可能出現好轉呢?所以對於這名主任所說的對美疫情的推測,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並且他也不是第一個對美疫情數據產生質疑的官員了,只不過很多官員在發聲之後都遭到了白宮的「封殺」。
  • 與COSTCO、山姆正面交鋒!盒馬首個新零售會員店國慶開業
    10月1日,全球首個新零售會員店——盒馬X會員店將正式開啟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線上配送範圍覆蓋門店周邊超過20公裡。繼盒馬鮮生、盒馬mini、盒小馬之後,x會員店成為盒馬又一個在上海孵化的創新業態,進一步鞏固上海在線新經濟高地的地位。
  • costco好吃的分享
    最近兩周過的怡然自得,除了來了兩隻可以和狗子玩到一起去的無毛貓,還有就是挖掘著costco這個寶藏超市。
  • 以家人之名:李海潮戳穿賀梅再婚謊言,子秋認回生母畫面感人
    李海潮一句話戳穿了賀梅的謊言,賀梅將事情真相告訴了李海潮,稱自己沒有臉認回賀子秋。但當賀梅看到賀子秋留下來的那一個鏡子後,心裡的擔憂全部釋然了,她不希望自己在與兒子分離了。最後母子成功和解,賀梅撐著一把傘接賀子秋回家。母子兩雨裡相會,「一笑泯恩仇」。
  • 280斤黑人女星戳穿身材自信謊言,新審美洗腦,莉佐呼籲包容性
    在近日《VOGUE》發行的10月刊中,Lizzo大膽戳穿「身材自信」謊言,她說如今這個詞已經被商業化,商家粉飾品牌形象,變相賺錢,用新審美洗腦。正如Lizzo所說,我們正在被一種新審美洗腦。看看歐美娛樂新聞,滿屏撞形卡戴珊就知道了,這個新審美約等於曲線美。 當健身和自律(甚至富有)劃等號,當時尚產業禁止模特過瘦,曲線美成了新寵。而宣揚尺碼自由的所謂的大碼模特並非體重超標、顏值普通的素人,而是高挑且有曲線的美女。 比如有第一大碼超模之稱的Ashley Graham,她對自己身材的管理不亞於其他「瘦」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