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魔童降世》嗎?
豆瓣8.9分的點映口碑,提前上映的映前動作,淘票票、貓眼歷史最高開畫分數。
就連對萌系抵抗力最高的虎撲JRs,對此片也有相當高的推薦度。
虎撲值和情侶指數達到了90.5的高分。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對「羅小黑」是有爆款期待的。
然而經過三天公映,豆瓣評分降至8.4分,票房緩慢破億,並且票房走勢持續下跌.
我們知道,「羅小黑」當不了第二個「哪吒」。
為什麼口碑感人的「羅小黑」成不了爆款?
向來秉持著「用認真的態度對待娛樂的競技,用娛樂的態度對待真實的競技」的虎撲JRs,理性地討論起了這個讓人疑惑的問題。
緊接「哪吒」之後,「羅小黑」一開始的口碑造勢,給人形成了今年國漫爆款第二的錯覺。
但是兩者之間,有著大眾向電影和粉絲向電影的根本區別。
「哪吒」是老少鹹宜的商業製作,而「羅小黑」的題材、2D畫風都有著較為固定的觀眾群體。
所以,超高口碑=票房爆款的宣傳引導,註定了會給路人帶來強大的心理落差。
▲圖源虎撲
而且最初逆天的高分記錄,其實並代表不了真實的路人口碑。
它得益於原版番劇積累的粉絲,在點映階段打出的感情分。
相對於「哪吒」靠自來水託舉起來的穩定口碑,「羅小黑」上映後的口碑跌勢就會大很多。
而且兩者評價基數天壤之別,分數的含金量明顯不同。
「羅小黑」也許有著較高的可看度,但是離爆款還有很長距離。
▲圖源虎撲
「羅小黑」的原版番劇,在江湖上的確是個傳奇般的存在。
它集合了獨立原創國產動畫篇幅短小、更新緩慢、身家貧窮但是評分極高的詭異體質。
自2011年開始更新第一集起,直到今年的8月27日才更到第28集。
且每集內容體量只有區區5分鐘。
傲嬌導演MTJJ,時常還要在畫面中塞入各種各樣不要臉的官方吐槽。
▲神TM「人多畫著也累」
耗時8年,才產出一部電影時長的糧,你氣不氣?
但當你知道TV版是斥3000元「巨資」打造的,又什麼都可以理解了。
在被貧窮扼住咽喉的情況下,主創們仍然做到了精益求精。
畫風雖然簡單但是童真治癒,出場人物不多但是個個鮮活有趣。
尤其相當密集的笑點,讓整部番劇遊走在在又萌又賤的氣質之間。
而超脫於童稚的畫風之外,「羅小黑」還藉助萬物有靈、人妖共存的世界觀,探討了環保和生命價值等議題。
例如有一集,木落仙人為了保命附身在一個名為七果的木系精靈身上,差點讓他喪命。
花精靈粉末大罵仙人為了活命任意踐踏精靈的生命,但是男主角阿根的反問很值得玩味:
一個人或許不會為了保命去傷害自己的朋友(同等級的生命),但如果傷害一個瓢蟲(低等級的生命)就能保住你的性命,你還不會不會這樣做呢?
這個段落很好地反思了生命之間存在不同優先等級,以及想要達到「眾生平等」這一理想狀態的艱難。
儘管主線劇情常有偏離的趨勢,但這部泡麵番仍舊拿到了豆瓣9.6分的國產動畫劇集最高評價。
可以說,原作的民意基礎是非常好的。
此次大電影延續了原版番劇的大色塊和圓潤簡潔的線條。
在提高精緻度的同時也未損耗原版的萌感和治癒色彩。
展現田園、森林、大海等自然風光時,隱隱還有吉卜力風味。
劇情上可算做TV版的前傳。
這時的小黑還沒被小女孩羅小白收養,「流浪喵」在尋找家園的過程中結識了後來的師父無限。
所以沒看過原作並不太影響對電影版劇情的理解。
可能影響更多的,還是對本片世界觀的接受度。
和當下最受歡迎的國產動畫類型一樣,「羅小黑」的世界觀主打的也是現代人類社會裡隱藏的異能世界——
《鎮魂街》裡人與亡靈共存,每個修煉者都有自己的守護靈;
《一人之下》裡人與異人共存,修煉的基礎則是道家概念的炁;
《羅小黑戰記》裡則是人妖共存,人類與妖精修煉都是靠大自然的靈力。
這也是為什麼「羅小黑」難以比肩「哪吒」的原因之一。
對於「國產」二字,爆款背後總是隱含著民族意識。
如果說「哪吒」有著根植於上千年民間神話的認同優勢,那麼「羅小黑」的文化根基還是網文時代誕生的修仙傳統。
它的人物背後缺乏民族性的精神符號以傳承或打破,著重展現的是他們在武力排行上的等級與地位。
所以人物的形象塑造天然欠缺優勢。
除了典型的二次元屬性,似乎難以找到更多寫實的人格魅力。
就有虎撲JR吐槽,男配角們除了高冷還是高冷。
▲圖源虎撲
甚至相對於《鎮魂街》對三國歷史的挪用,《一人之下》裡對道家概念的拼貼,「羅小黑」還沒有一個更連貫的本土文化概念作為依傍。
因此它的進入壁壘更大。
「靈質空間」、「空間系」這種生造的概念設定,天然具有陌生感和中二感,很難俘獲全年齡層觀眾。
那些拖家帶口去看電影的中年直男,就極易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圖源虎撲
這也是為什麼幾十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的老大哥,永遠是有著傳統文化基礎的大聖和哪吒。
當然作為「電影」而言,故事永遠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完整、流暢、清晰的故事,2D動畫未嘗不可以創造奇蹟。
一個精彩的故事,取決於故事情節線和人物成長線的完成度。
只是「羅小黑」在這兩方面,都是「有佳句而無佳章」。
在人、妖生存之戰的情節線中,我們看的是戰爭派與和平派的相互角力。
妖精風息是這條線的關鍵人物。
妖精曾是森林的原住民,但是人類到來之後,逐漸開始擴張,侵犯了妖精的領地。
隨著人類文明技術的躍進,這種擴張越來越明顯,世界變成了人類的世界。
為了尋求與人類的和平共處,妖精一族建立了會館。
這個組織可以給妖精提供人類貨幣資助,幫助妖精更好地融入人類生活,但前提是不能被人類發現。
無政府主義的風息,拒絕被會館收編,他不願隱匿身份,只想奪回妖精以往的領土與自由。
可以說,風息這個「反派」塑造決定了「人妖矛盾」能走到哪一層內涵深度。
小黑作為一個孩童形象,他的善惡觀和是非觀尚未建立。
於是風息和無限兩個人的影響,成為了決定小黑人生觀的關鍵。
但是對於小黑與兩人間的羈絆建立,戲份的分布完全不對等。
與反派代表風息之間,小黑只有一晚上吃吃喝喝把酒言歡的時間;
而與正義化身無限,則有著鋪滿整個電影中段的海上和陸地之旅;
戲份分布不均的背後,既讓人無法理解小黑對風息的情感由來;
最根本的還是,主創對妖精視角和人類視角的全面失衡。
小黑與風息之間基於同類和朋友的天然信任感,最後被風息的暴力行徑輕鬆瓦解。
在價值觀的討論上,本片採用了一種最偷懶的方式。
如果你不想理「反派」的訴求,把他變成惡人就行了。
他所代表的價值觀就可以被道德判斷輕易碾碎。
拋開風息的手段正義與否,我們只需看他作為妖精的訴求。
身為能力更強的生命體,妖精被人類一步步蠶食生存空間。
如今妖精為了生存,要麼偽裝自己,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
要麼就只能退居至人類遺棄或者人跡罕至的荒島叢林,過著隱居生活。
而對於妖精的存在,普通人類是完全不知情的,也無需為妖精做出任何退讓與妥協。
在這種完全不公平的關係中,風息奮起反抗、奪回家園的行為有何不正義?
就有虎撲JRs耿直發言了:「試試站風息角度想想,吃我的住我的也就算了,還要把我趕出去是咋回事?」
「我希望走的是他們有理有據啊。」
▲圖源虎撲
當「反派」的訴求完全正當時,「正派」人物卻只言和平,不言平等。
這不是避重就輕是什麼?
這時,唯一的可能大概就是:妖精必須和人類和諧共存。
這種情況,要麼因為妖精太過弱小,要麼因為妖精早已與人類產生了唇亡齒寒的共生關係。
前者顯然不成立,後者則沒有深刻體現。
你也許會說,洞穴那場戲有兩個討厭人類的妖精執法者沉溺於手機,還有小狐妖向小黑激情安利人類世界的新鮮玩意兒。
這不就是一種共生關係麼?
不,這只是表明妖精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單方面依賴而已。
而例如妖靈會館與人類權力機構達成了怎樣的協議,足以讓妖精安於現狀、維持和平等更宏觀的社會運行結構方面,則語焉不詳。
▲會館如何運作,與人類世界的關係,缺乏更清晰有效的交代
以上種種都說明,影片完全是站在人類視角上來看問題。
如果所謂的平衡是完全靠犧牲一方的利益來達成,人類的科技進步能輕易抵消掉環境破壞的罪孽。
那麼本片在價值取向上是完全沒有反思色彩的。
風息最後沒有接受會館的招安,將全部靈力化作一顆參天大樹,去捍衛自己最後的自由。
這大概是全片最有力量、最為悲壯的畫面,也是最令我感動的畫面。
站在樓頂目睹這一切的哪吒說:變成樹有什麼用,遲早會被砍的;
另一位妖精執法者則說:他們會把他變成公園,收門票。
這一幕或許是想以幽默化解這種悲壯,又或許是官方吐槽人類的自私與貪慾。
可是然後呢?影片的創作態度並沒有選擇直視人類的過錯。
於是,前半段美好山川、萬物有靈的治癒畫面所要傳達的環保概念,徹底讓位於和稀泥的「和諧共存」。
本片的成長線則是小黑在尋家之旅中,完成認知成長和情感歸屬。
促成小黑成長的關鍵人物,是人類無限。
影片中段,類似好萊塢的萌娃+大叔的公路片模式。
對萌娃來說,大叔一般都會完成壞人到偶像的轉折,實現情感和價值觀上的雙重影響。
在路上,無限帶小黑見識人間風情,小黑則逐漸打破對無限的偏見。
雖然大部分的笑點和治癒場景都發生在這段公路之旅上,但是敘事效率太過重複與低下。
一路上,小黑喵不知道被高冷總裁捆綁了多少次。
賣萌、搞笑、同性曖昧等情節的冗餘,讓很多人對這段戲失去了耐心。
尤其對直男群體來說,更加不友好。
「頭兩次感覺還挺好笑,次數多了後就看的直打哈欠。」
▲圖源虎撲
更嚴重的是,這段重複過多、篇幅過長的公路戲,導致小黑最為重要的思想轉變沒有被有效地呈現出來。
也就是說,小黑的人物弧光並不明顯。
創作意圖上,影片當然是想讓無限一面開發小黑的武力潛能,一面讓他對人類有更全面的認識,完成對小黑的「和平演變」。
似乎見識了美好的人類生活後,就能抵消人類霸佔妖精家園之仇。
這種假設還是前面所說的,站在人類視角看問題。
影片雖然設置了人類和妖精兩個種族,但是對妖精卻是全面類人化的。
可以說,除了長相和法術技能不一樣,妖精幾乎是人類的翻版。
他們沒有特別的文化傳承,沒有特殊的生活習性,而是順從地被人類同化。
也因此,只要你愛上人類的生活方式,似乎就沒有任何理由反抗人類了。
小黑戰鬥的立場,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對風息和無限兩個人的情感傾向。
終極大戰裡,無限基情滿滿地來了句「他只有我了」;
風息則成了為種族大業不惜傷害同類的瘋子。
為誰而戰已經十分明顯。
於是,妖精為了人類(主導)世界的繁榮安定,打敗了另一個妖精。
通常,英雄的覺醒都有著內在和外在的雙重作用力。
哪吒被親情感化,小黑為無限而戰,這是外在的情感驅動,沒毛病。
但是哪吒更深層的戰鬥在於自我的掙扎:
消化他人對自己的傷害與偏見,對抗天生的魔性,最後打破隔閡拯救陳塘關百姓。
相比之下,小黑作為法力強大的妖精,未曾造成過什麼損害,也未曾受到過什麼損害。
人與妖的對立,在風息吞噬人類城市之前,並未有深刻的刻畫。
常給人以恨不知所起,和解也不知所謂的無力感。
一臉無辜的小黑,善惡觀僅限於無限的灌輸,種族認同也並不清晰。
他就像個被雙方相互搶奪的吉祥物,缺少內心真正的立場。
所以到最後,他只是完成了武力覺醒,而沒有自我認知的覺醒。
終極之戰也難以有不被接納的異類衝破種族隔閡的意味,顯得燃點不足。
從以上兩條故事線索來講,「羅小黑」只有在小黑和無限之間的師徒情上,表現得比較完整和動人。
但這背後所代表的,打破對異類的偏見,不同族群的彌合與共存等,則失去了說服力和感染力。
當然了,如果你不帶著爆款期待,不追究主旨深度,只是為了輕鬆愉快的話。
「羅小黑」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它的治癒畫風、幽默橋段,還是能夠俘獲不少人心的。
尤其奶萌的羅小黑,很多妹子和鏟屎官們應該都沒有抵禦能力吧?
- END -
互動話題
你覺得《羅小黑戰記》值不值現在的分數?
📪
如何投稿
微信後臺發送「投稿」查看投稿要求
推薦閱讀
哪吒 | 風雨咒
期待更多更優秀的國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