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我們總是戲謔的稱之為一個開掛的國度,而印度人也是一群開掛的阿三。對於印度電影,我們腦海中的印象就是大段大段的歌舞貫穿著電影始末,也許少數人不會對印度電影向對待歐美日韓電影那樣,但是印度電影在大多方面做的確實是高於國產電影,近年來也是常有非常優秀的作品,甩開國產電影幾條大街,如果懷疑的同學,來,請幹了這碗恆河水!!
提到中國可能對於不熟悉中國的人來說可能會想到功夫,李小龍,李連杰,成龍以及duang,那麼提到印度,我特別想問問朋友們,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印度飛餅還是聖雄甘地,是史上最完美的建築泰姬陵還是和好萊塢齊名的寶萊塢呢 。
那麼印度歌曲片這個標誌啊已經被我們很多人打上了叫奇葩這樣一個標籤了,比如說有一部印度電影演了一個多小時了,我們發現其中的女演員並不是女主角,還有當男主演為了劇情反轉需要的時候呢必定得唱一段歌跳一段舞,在打死十惡不赦的大反派之前,之後都得唱一段歌跳一段舞,這些東西在印度電影種叫做民族特色。我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兩部電影除了這些民族特色之外呢還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印度,這個國度擁有超過十億的宗教信徒,而他中的大多數信仰著世界上最為複雜的多神教——印度教 。印度教有三千多位大小神靈,印度社會則有四大種姓等級及其下屬細分的三千多子等級 ,在這些龐大的數字背後暗藏著 印度社會的複雜現實。高等級種姓曾經以為著祭司階層,當社會等級制度和印度教信仰相互制約編織成束縛著每一個人的巨網他阻礙著階級流動和民主化進程。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印度終於在1947年實現了民族獨立和政治體制的民主化,但或許要花費數倍於獨立運動的時間他才能講種姓制度的殘餘徹底清除,通往真正的公平社會。我們不敢自稱了解印度,但從哪些關於神的印度電影出發我們可以嘗試著理解印度和他的信仰。
《偶滴神》是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後又一部引發熱議的印度電影。在三傻完成了對教育體制的批判後《偶滴神》又將視角聚焦於更為敏感的宗教題材。儘管如此,他仍然是一部非常「印度」的電影,唱歌跳舞是必不可少的。印度人民最愛的特技摩託也出現了,甚至電音中「神一般「的車技就由神親自來演繹,黑天克裡希納第一次降臨人間事就化身為特技車手,拯救主角坎傑於危難之中。
這一時尚帥氣的形象無疑會受到印度人民的歡迎,就像黑天親自為坎傑解釋的那樣,曾經我也是穿著傳統服裝的,但時代不同了,今天的神也會帶著旅行箱汽車摩託車出差。按照傳統的標準,商人坎傑的行事原則無疑是瀆神的,他編造各類故事把神像賣給信徒專區利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完全無視印度教的各種戒律或原則,甚至不許家人信教。
在電影開始之時坎傑就是一個徹底的無神論形象,但這也是整部電影的高明之處,他用一位無神論者遇見「神」的奇遇故事批判了「偶像崇拜」和「神的代言人」等附著在信仰之上的人類制度。
從印度的社會現實來看電影的故事模式或許才是幫助人們重塑信仰的有效途徑,因為它的本質並不是要否定信仰而是試圖探討信仰的意義並尋找真正的信仰。
其實現代物理學早已將作為「第一推動」的神推下神壇,在最堅決的無神論者眼中宇宙並不需要什麼起點它的存在也不需要什麼理由,嚴格來說坎傑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無神論」者,他信仰著一種秩序,那是宇宙星辰運轉的規則也是自然世界興衰的模式。
坎傑到底是泛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著並不重要,在那場將神推向被告席中的訴訟中,他所控告的也並不是神而是神的代理人。他認為那些收受了捐贈的僧侶和祭司有必要為自己的房屋損失負責。當人類建立的廟宇和代理人制度將純粹的信仰化為交保護費般地恐懼當人們膜拜的是雕像和神漢時神終於失去了他的崇拜。
在整個法庭的訴訟過程中坎傑對於宗教的思辨和言論頗有出格之處,這也會讓很多宗教信徒無法忍受,但電影並未刻意表達極端的對立觀點在經歷過激烈的爭論之後最終還是回歸了溫和的結局,這也是對於印度社會現實的妥協。
他也借神之名告誡人們不能隨意剝奪別人的信仰電影主創甚至相信印度的宗教改革會是一個漫長而困難重重的過程於是他們選擇了最合理的方式來表達理念當克裡希納在病房中向坎傑現身時「無神論者」坎傑甚至激動的想要下跪神跡的顯示也在暗示或許神是真的存在的他無處不在他是宇宙萬物的全部但無論它的形式是安拉,基督獲釋黑天我們都應該追求免予恐懼的信仰和自由。
本文編輯丨李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