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論者」為何而信?
是因為可以和神作買賣交易麼?像電影裡面說的,「神啊!我要一個女朋友!如果你給我了,我就相信你!」「神啊!我要一份工作,如果我有了,我就把我的頭髮給你!」「神啊!我要……」……如此這般林林總總。
是因為要看神跡?神跡從來不缺,只是有些人就算看到了神跡也不一定願意相信,或者相信了一陣之後就會忘記恩典,依然如故。不信神跡的人,就算有一百個奇蹟在他面前發生,他也會淡淡一句,「巧合而已嘛,說得那麼玄幹嘛?」
是因為周圍的人都有「信仰」,自己沒有好像很落後顯得沒有文化沒有精神高度?為了要融入響應的圈子,或者要顯得自己精神並不貧瘠,所以要找一個宗教來信仰一下?是受個洗呢?還是皈個依呢?
是因為教會有精彩的活動,在那裡大家共享愛筵,快樂歌唱,還會組織各種小組活動麼?…………
可是,信仰從來不是一股要大家追趕的潮流,並非要人趨之若鶩。信仰也不是一片止痛藥,而是一場脫胎換骨、重生的手術。
(劇中 宗教人士)
而不信神的人是因為什麼?
有些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福音;有些人太理性認為只有科學才是真理;有些人說自己沒見過神;有些人看到那些自稱信徒的人做了不好的行為從此對信仰產生了巨大的懷疑;有人問:為什麼我信了你,你不保佑我?我的家人還是會生病,我依然沒有中500萬彩票,我還是沒有當成高官也沒有變成富人。信你何用?還有人一口咬定,你們說的那些什麼上帝啊耶穌啊就是迷信!
就像《偶滴神啊》裡的男主角一樣,他為什麼不信?那是因為他沒有了解過。他從來沒有讀過《聖經》或者其他的講述真理的書,他也不覺得他的生命需要神的幹預。他在生活裡不是反對神,而是漠視。他們理應得到一個機會,去真實接觸和了解神,去釐清他們究竟是對神有反感,還是對那些以神之名卻做著敗壞事情的信徒行為反感。
「信仰和信念會讓人上癮。一旦上癮,你就不容易放手。遲早你會在我的隱居所裡再次見到他們。」這是讓我整部片子裡很心驚的一句話。當人們心中沒有一個真實的力量作為盾牌作為依靠的時候,我們只能在顛覆一種信仰之後再人為地豎立起另外一個信仰來讓我們下跪和膜拜,以消除我們內心曠久以來的空虛和無力感。我們需要醫治,我們需要安慰,但更多時候在上完高香磕完頭算了卦占了卜問了道吃了「仙丹」求問過塔羅牌之後,捫心問問,空虛還在麼?燒一根價格不菲的高香,可以保我一生無虞麼?磕一千錚錚有聲的響頭,可以護我永遠安康麼?掛一串佛珠,配一個十字架項鍊,貼一道符,帶一個「開過光」的金牌就可以庇佑此生麼?在@攝影師梁恆溢 的微博看過這樣一個總結:很多人覺得信仰是迷信的基礎建立在: 燒香拜佛算命看風水查黃道吉日生辰八字年根守夜看星座看屬相看姓氏跳大神燒紙錢花重金求東南亞佛牌請法師開光或煉屍油保平安發財得人緣走桃花運然後總結性發言: 我什麼都不信我只信我自己。
一連串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好好思考——信仰,到底是什麼?
電影裡面的一句臺詞觸動我——「信徒沒有神就不完整,神沒了真誠的信徒也不完整。不要只去寺廟裡、教堂裡找神,去人群中找吧!」
人群在哪裡?
我們就是人群。信徒們就是神在這地上的見證,每一個信徒的生活與生命就是一篇布道消息。
當我自稱「基督徒」時,我有沒有學習基督的樣式,我有沒有做到他教導我的,我有沒有珍惜他為我犧牲換來的榮耀?我在眾人面前說自己是基督徒,得瑟自己是「神二代」時,能不能讓別人在我們身上看到主美好的榮光?我敢不敢真的當耶穌在這個世界的代言人,說出「你有你的欲望,我有我的信仰;你否定我的夢想,我決定我的方向;你嘲笑我舍己去愛卻被傷害,我可憐你不懂真愛;你可以輕視我們的敬拜,我們會證明這是神的時代!真理,是註定坎坷的程,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有愛的馨香。我是基督徒我為上帝代言」這樣的話?
我的信仰,不應該建立在與神的「等價交換」中,也不該建立在「宗教」教規裡,我信任的愛著的是獨一的那位上帝,我愛他是因為他一直在愛我。他沒要我拿著物質錢財去為他修建豪華的教堂,也沒讓我為他買毯子、買牛奶,沒讓我為他畫美麗的畫像,他只是告訴我讓我學他的獨生愛子耶穌那樣去愛人。他沒有答應我會讓天色常藍,人生路上花香常漫,也不應許我前面的道路沒有山高嶺峻,沒有流湍水深;他只是應許我,生活有力,危難有賴、在他裡面有真的平安,在試煉中得恩助,有不變的體恤,不止息的愛。他沒有說我要什麼他就答應給我什麼,他只是告訴我,他會給我最好的,只要我信靠他並等候他。他沒有說我戴著個十字架項鍊就萬事大吉了,他只是答應我,他一直與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