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不想等你長大再後悔

2021-01-10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左右dj

作者:魯尼媽媽

1

魯尼快5歲時,經過慎重考慮,多地走訪,我給他報名學跆拳道。小傢伙一開始很喜歡,可是,上了兩個月後,開始不耐煩了。

一天晚上,他終於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去上課!」

「為什麼啊?」「我不喜歡練跆拳道!」

對於孩子的這種反應,我早有預料,於是安慰了他兩句,然後堅定地告訴他:「今天必須得上!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下去,媽媽會陪著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繼續鬧,然後感嘆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

我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曾告訴自己:我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凡事跟他商量,絕不逼他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然而有了孩子之後,我的想法漸漸變了。

我漸漸發現,父母絕對不可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要逼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常常喊著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口號,要求與孩子平等對話,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很多父母口裡的「尊重」,變成了「遵從」。

於是,在孩子對舞蹈、音樂、美術等感興趣的時候,二話不說報了名,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之後,又遵從孩子的決定,不想學就不學了唄,沒事,孩子快樂就好。

「不要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孩子快樂就好」,這話聽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是父母的不負責任。

2

孩子的學習,自然要尊重其興趣為前提,但是大部分由興趣引發的事情,經過一段時期之後,必然會遇到瓶頸,這時候興趣可能就變成了折磨。

只要堅持下去,折磨過了,興趣變成了特長,接下去就是享受。這種變成特長之後享受到的樂趣,又會驅動孩子繼續深入學習,由此進入良性循環。

然而,以孩子的天性來看,早期處在一個探索階段,對很多新鮮事物都很容易感興趣,但要想僅靠興趣和內驅力讓孩子長期對一種事物感興趣並堅持下來,基本上不可能 。

任何學習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形成惡性循環。

當然,家長的「逼迫」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不要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俞敏洪的女兒從小學鋼琴,七歲時獲得了「溫哥華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八歲時就考了鋼琴10級。當時,他太太以為家裡就要出一個鋼琴家了,於是開始給女兒加量。本來是每星期學習一個半小時鋼琴,增加到每星期五個小時。

這使女兒一下熱情驟減,就在她要放棄的時候,俞敏洪對女兒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

寶貝,長大後,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孤單的時候,如果那時我和媽媽都不在你身邊,如果能有鋼琴、音樂陪伴你,你就不會感覺到孤單了,因為你能傾訴。要不要繼續,你自己決定,這是老爸對你的一貫原則。

聽完這番話後,她女兒不但沒有放棄鋼琴,反而更加自覺地練起了鋼琴。後來,她的鋼琴彈得越來越流暢,而且也開始對其他樂器產生了興趣。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我的一個同事,每周風雨無阻地送女兒去學鋼琴。女兒上課,她也跟著記筆記、背樂理。結果,女兒學鋼琴10年,考過了鋼琴10級,她也跟著學會了彈鋼琴。

在學琴的過程中,她女兒也曾有過要放棄的念頭,正是她的這份認真和耐心,才讓女兒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了下去,讓彈琴成為了女兒最大的愛好。

所以說,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秀的孩子,絕不可能橫空出世,其背後必然有著父母付出的無數時間和心血。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但那並不意味著什麼都讓孩子做決定,因為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見識和能力。

在孩子還沒有能力做決定的時候,如果什麼都聽孩子的,那還要父母幹什麼?

拋棄要與孩子做朋友的念頭吧!

3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應該做的是要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

蔡康永先生曾經說過一段話,我很贊同,他說:

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

引領孩子走出小小的舒適區,帶著孩子走過前面那段不怎麼順利的道路後,他才能體會到付出後收穫的喜悅。這才是給孩子真正的快樂!

正如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END--

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與百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她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孩子哭著掙扎:「我不想學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 媽媽怒吼著:「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給我去!」 最終,孩子還是拗不過媽媽,上了車,去學舞蹈。 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 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 當孩子皺著眉頭跟我們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又該如何應答?
  • 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長大
    「我還是個孩子」「我不想我不想長大」,距離S.H.E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竟然已經過去14年了。當年哼著它的中小學生一定沒料到,歌詞竟然在今天完美契合了自己看到最近熱門話題時的心情:第一批90後馬上都要30歲了。
  • 我不想長大,但不得不長大
    第一次聽到「我不想長大」這句話,也許是S.H.E.的一首歌裡的歌詞。那個時候,只覺得它節奏輕快、朗朗上口,並沒有深思其背後的意義。再一次看到它時,是在我小學的同學錄中,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小小願望。小小的我,嘲笑著這個願望的天真與不切實際。「這個願望,真好。」身旁傳來姐姐淡淡的聲音。
  • 不想不想長大
    大老王並不想過多地介紹SHE的經歷,畢竟這十七年大家都是一起走過來的(難道大老王的關註裡會有2001年之後出生的?萬一有的話請千萬「吱」一聲),只要你生活在華語圈(難道大老王的關註裡還有外國朋友?),就必然會聽過她們的歌曲。實際上,作為一個時不時要提到些古典音樂的公眾號,大老王早就想從SHE切入了,畢竟,被她們唱火的古典音樂元素歌曲還真很有那麼幾首。
  • 《溫蒂》我不想不想長大
    來,跟我一起唱:「啊~~啊~~~,啊~~啊~~~,我不想不想長大,我不想不想長大。。。」想下載《溫蒂妮》,結果下到了《溫蒂》。這是一部兒童看不下去,我這樣的大人看著奇怪的影片。想打動的是大人們在小時候內心曾有過的不想長大害怕長大,對母親又依戀又想擺脫的心理。
  • 除了孩子,每個人都不想長大,因為,長大是伴隨著痛的
    六一節,很多人都祝自己節日快樂,似乎都不想長大。那麼人生在哪一個瞬間會發現自己長大了呢?是不是一個人在18歲生日時就能瞬間長大?或是等他工作了,開始賺錢了就長大了,還是在他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家庭就長大了,亦或是當上了父母就開始長大了。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聽到女兒說出如此負能量的話,李亞鵬並沒有搬出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也沒有因此生氣暴走。他的回答,很多人稱之為「教科書級的回答」。「你不想再考樂理了,沒問題!但你才12歲,你要不要讓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的這麼早啊?」
  • 讓演員後悔的電影場景,我絕對不想再演一次
    現如今觀看影視劇已經變成我們日常消遣的活動之一了,我們只看到了電影呈現出的精彩畫面,其實很多演員為了呈現出色的畫面做了不少犧牲,但還是有很多演員表示很後悔演了這些片段,讓我們來看看能讓演員們後悔出演的場景到底是怎樣的吧!小丑女的經典造型之前在網絡上非常火,很多人都有cosplay小丑女造型。但小丑女Margot Robbie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可沒那麼好受。
  • 我不想長大,長大很痛苦
    我不想長大,長大很痛苦,來自《擇天記》中白帝之女,白落衡說的一句話,不知為突然刺痛了我的心。小時候希望快快長大,因為長大了就不會被大人的嘮叨煩惱。什麼不好上學以後就沒出息,以後養活不了自己,現在不學好以後會吃虧等等。
  • 大三時,不顧大家的反對生下了孩子,我「後悔了」
    我想,當時的我假如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肯定是反對意見最大的那一個。而現在的我,作為一位母親,再回頭去想當時所發生的一切,我想我會和她做一樣的決定。前幾天我們幾個一起聊天,末了我問她:「當初不顧大家的反對生下了辰辰(孩子的小名),你後悔嗎?」她說:「我後悔了。
  • 後悔當媽媽:我們可能愛孩子,卻不想當母親嗎?
    看著孩子的臉,就可以彌補一切因為結婚生子而失去的人生可能嗎?有些母親會告訴你的確如此。但對另一些母親來說,她們不見得這樣覺得,卻無法在一般的社會氛圍下說出自己的心聲。這成了名符其實的「沉默螺旋」。「我缺乏當個母親的基因。當然,我愛我的孩子,但我要直截了當地說:從一開始我就不知道該拿這些孩子怎麼辦。」一位有三個孩子的母親這麼說道。
  • 對不起,我不想再結婚了
    太多女人離婚後,都不想再嫁了,因為傷夠了。可是男人離婚後,用不了多久,就結婚了。所以說,男人離不開女人,更離不開婚姻。而女人,終於從婚姻中逃離出來,再也不想進去了。陸竣離婚半年結婚了,娶了小情人方瑜。陳瑩與陸俊結婚第六個年頭離婚的。離婚原因太多太多,但主要的原因是陸俊出軌了。
  • 把孩子留在老家你後悔嗎?黃聖依6歲兒子直言:我不喜歡她陪著我
    黃聖依6歲兒子直言:我不喜歡她陪著我明星由於工作的原因,生下孩子之後可能面臨長期與孩子分居的情況,所以現在很多明星媽媽都選擇了婚後淡出。黃聖依就屬於在孩子與事業當中選擇了後者的類型,但等安迪長大之後,母子之間的關係卻令人十分尷尬。在之前母子倆參加的綜藝節目裡,他們的互動完全不像母子,更像陌生人。
  • 「媽媽,我不想學了」,5個訓練方法,讓孩子不再「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你不後悔,義無反顧斷了退路,還談什麼幸福,你又何苦」,雖然是王菲的歌詞,像極了媽媽給孩子的話,「你要堅持下去,要不長大了後悔怎麼辦,現在就得吃苦,以後才能過得幸福……」。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給孩子們報了興趣班,美術、舞蹈、樂器、書法、跆拳道……學科班,英語、奧數、國學、寫作……孩子在不同的班,不同的階段,都可能說過「媽媽,我堅持不下去了,我不想再學了練了」。我們不希望孩子半途放棄,焦急萬分,應對不好,還會影響良好的親子關係,讓我們來看看怎麼辦吧。
  • 假如有來生,我不想再遇見你
    假如有來生,你還會選擇再遇見他嗎?再繼續和他相處下去,共度一生,又或者,再也不想遇見他?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廣為流傳,在《撒哈拉》的故事裡,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裡相遇相知相愛。他們之間的感情從未受到外界的限制。年齡、語言和國籍不是障礙。愛就是愛。沒有什麼能阻擋兩顆火熱的心。
  • 「我懷了你老公的孩子,不想離婚就拿20萬來解決」「你隨意」
    破鏡重圓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心裡若有了隔閡,即使再去修補也難以回到從前了。02我懷了你老公的孩子,不想離婚就拿20萬來解決菲菲和老公結婚10年感情一直很好,去年大兒子9歲的時候,菲菲發現自己又懷孕了,那時的菲菲已經36歲了,況且她的身體一直都不好,所有人都勸她這個孩子別要了,可菲菲還是堅決的把孩子留下了。
  • 《晩春》其實我,不想長大!
    如果紀子的年齡再小十歲,我們不會將之看成是「戀父」。只是紀子還沒有長大,或者這樣說,其實她不想長大。在這點上,我其實很能感同身受。為什麼我們長大之後,慢慢變得討厭過年?就是因為有人提前離開了。我的一個堂妹,和我同歲。她結婚的那年春節,他的準女婿上門拜訪。初二那天,照老例上墳,她和她的男朋友走在一起,我們其他人走在一起。
  • 不想長大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不想長大。」臨行前的一天,夜深人靜之時,思緒雜多,如煙如霧,徘徊不去,勾得人心作亂。
  • 千萬不要當著孩子面打罵妻子。後果非常嚴重,會讓你後悔一輩子
    千萬不要當著孩子面打罵妻子。後果非常嚴重,會讓你後悔一輩子圖文/坐看雲起情深時讓我想起了以前有個有個小女孩,她告訴我,她很小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出軌了。從那以後,他錢財也不給家裡,每天回家對媽媽不是打就是罵。經常拿著鉗子夾媽媽的腿上的肉,媽媽撕心裂肺驚恐的哭聲半個村子的人都能聽到。為此,她們家裡經常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柄,所以,她總覺得自己生在這種不幸的家庭裡,很自卑,她從來都沒有抬頭走過路。
  • 小時候不想管,長大了管不了,不要讓你的孩子「脫了韁」
    因為小的時候,孩子要看動畫片,家長給他放;孩子要買很貴的玩具,家長雖然肉疼,但還是大手一揮,買;孩子在幼兒園跟小朋友打架,家長說哎呀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嗎;孩子生氣了摔東西,家長只會說,你再這樣我生氣了啊!等到長大之後,進入青春期,各種各樣的毛病就被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