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想管,長大了管不了,不要讓你的孩子「脫了韁」

2020-12-24 浮生logy小曹

有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調皮,今天拿彈珠玩不小心把別人家玻璃砸了,明天跟小朋友打架被老師告狀了,總之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有些爸爸媽媽非常上心,跟老師溝通、網上查資料、翻閱教育書籍等等,就想找出癥結所在,把孩子的小毛病改掉。有些家長就比較心大,想著小孩子嘛,總歸是會調皮一些的,他還小,什麼都不懂。

於是有些孩子的壞毛病,在萌芽期間就被消滅掉了,而有些孩子的壞毛病,在爹媽的「三不管」政策下,愈演愈烈。

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在某次講座上說過一個案例。

有一個父親,來找她諮詢,說自己的兒子十七歲了,性格乖張。他提出來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扒著窗戶說不想活了,要跳樓。今天要山地車,明天要限量版球鞋,不給買,就鬧自殺,逼得父母不得不同意他所有要求。

這個父親問李玫瑾教授,怎麼辦?李玫瑾教授說,沒辦法。孩子都已經十七歲了,性格人品幾乎定型,改不了,除非他以後的人生經歷了什麼重大變故,才有可能改過自新。

十七歲的孩子,他的精彩人生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被困住了。

因為小的時候,孩子要看動畫片,家長給他放;孩子要買很貴的玩具,家長雖然肉疼,但還是大手一揮,買;孩子在幼兒園跟小朋友打架,家長說哎呀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嗎;孩子生氣了摔東西,家長只會說,你再這樣我生氣了啊!

等到長大之後,進入青春期,各種各樣的毛病就被放大了。欺負同學、不尊敬師長、不尊敬父母、攀比、交壞朋友等等,而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覺得該管管了,但是嘗試著管了一段時間,發現為時已晚,已經管不住了。

所以為什麼如今這麼多父母推崇早期教育,尤其是3-6歲的學前教育。

因為3-6歲是孩子性格、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年齡,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形成,就如同小樹開始發芽。如果對園藝工作有過了解,就會知道,園丁們如果想要把植物的枝幹培育出形狀獨特的造型,會挑選那些稚嫩的幼苗,因為幼苗的柔韌性、可塑性很高,已經成型的枝條是沒有辦法再去做造型的,因為已經長得比較粗壯了,如果硬要去改變,只會把樹枝掰斷。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犯錯了,你去糾正批評,他可以改過自新。等到他長大了,無論是脾氣還是力氣,都可以與你抗衡的時候,你再去讓他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克制孩子任性的有效方法,就是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我們經常可以在商場或者是某些公共場合,看到那些因為爸爸媽媽不給自己買東西,或者沒有滿足自己的心願而躺在地上大哭的孩子,就那麼躺在人來人往的路口,躺在地上打滾、大哭。爸爸媽媽在旁邊一臉尷尬。而這種場景,最終都會以父母的妥協來結束:「行了行了,別哭了,給你買。」孩子立馬止住眼淚笑嘻嘻地站起來。

也有的孩子,去別人家做客,看中了主人家的某樣玩具,想拿回家。主人家的孩子非常喜歡那件玩具,很捨不得把它送人,這個孩子又開始躺在地上撒潑打滾,號啕大哭,最終主人家不得不強迫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讓給」這個小朋友。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種人人喊打的熊孩子,那麼一定要記住,在他第一次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要堅決對他的無理要求說「不」。他可能會哭鬧,會大吼,沒關係,不要哄他。你就座在他旁邊看著他哭,不需要任何說教,就重複這一句:「你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如果你實在是看孩子哭得厲害,心有不忍,那就給他倒杯水,然後去換一個不會心軟的人來看著他。

不要去想這樣是否太過殘忍。

因為這個時候的妥協,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等他哭累了,哭到沒有力氣了,但是發現你並不為所動的時候,他就會停下來了。這個時候,可以開始你的說教,要告訴他:「媽媽是愛你的,但是你今天錯了。」如果他還要哭,就告訴他:「哭吧,我等你哭完。」孩子這個時候就會明白了,哭,不能解決問題。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情,就不會用哭鬧來糾纏家長了。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堅定,但是不能打罵孩子,要用溫和的方式,是「溫和的堅定」,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我的,但是她不會遷就我的無理取鬧。」

相關焦點

  • 《囧媽》我不管你,誰管啊?管你管的多了,對不起。伊萬他長大了
    管你管的多了,對不起。伊萬他長大了電影《囧媽》兒子伊萬來K3列車找母親拿護照。車廂內媽媽看到兒子來了,連忙從行李中拿出各種好吃的給兒子伊萬吃。伊萬連說不要不要。「吃包方便麵。」「我不吃方便麵「吃顆大白兔奶糖」「我不要,不要不要。」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孩子總是調皮搗蛋,非常不聽話,時不時還跟小朋友打一架,也不尊重長輩,還在商場裡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大哭大鬧,就地打滾。而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感到非常苦惱,無論是他還是嘛也好,都試過了,孩子就是改不過來。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有答案的。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品質好,做事還利落
    不過在育兒領域的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過,在孩子成長期間家長是有必要管孩子的,在孩子面前也要樹立家長的威嚴,否則孩子會不把你當家長,連家長都管不住的孩子,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呢?因此李玫瑾教授還提出有4個方面,家長不僅要管孩子,還要在7歲之前「使勁管」,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家長都很疑惑,為什麼要使勁管孩子呢?
  • 把孩子管得服帖,就是成功?管治和奴役、引導與釋放,哪個重要?
    此事,雖說是一件小事,但關乎安全問題,我身為父母,肯定不敢大意。經過了解,對方小孩說我兒子前幾周脫他褲子,然後報復絆倒;我兒子解釋是,沒有脫他褲子,一會又想不起了,是自己不小心撞牆的。生活老師給我老婆的反饋是,對方小孩心胸狹隘,喜歡報復,不要和她玩,我丈母娘的觀點也是一樣,以後不要和他玩。這能解決問題嗎?再說若不反思自己孩子問題,不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只教不和人玩是於事無補的。這個時候,真的迫切需要班會課的引導和介入。
  • 你不要管別人,你把自己管好就行
    01 這句話是于謙說的:「人這輩子最大的一個事,你不要管別人,你把自己做好。 很多成年人尤其中老年女性,可是有管不完的人和事兒,操不完的「我的中國心」。 有的人自婚以後,從丈夫管起,也有的人是從兒子管起。極個別人把丈夫當成兒子一樣管,甚至比管兒子還嚴。一般丈夫管理好的,兒子管理反倒鬆些,因為人的精力有限。
  • 「好孩子是管的,壞孩子是慣的」老教師道出教育心得,太精闢
    我一聽就很生氣,老教師趕緊調解說:「好孩子是管的,壞孩子慣的。作為父母不嚴管孩子,還處處給孩子找藉口,現在是打人,以後長大了犯了更大的錯你也不管,去找警察、法官狡辯有用嗎?」「好孩子是管的,壞孩子慣的」我覺得老教師道出的教育心得太精闢了。孩子是小,不懂事,但是我們大人不能跟著不懂事。孩子可以犯錯,但犯錯後大人的態度和引導對其今後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不能犯糊塗。
  • 網友來問:看兒媳婦管孩子我特別不舒服,有啥法不讓她管我孫子?
    網友來問:有什麼辦法讓兒媳婦不要管我孫子?自從我孫子出生,我跟老伴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感覺生活很有盼頭了,每天看著孫子穿我準備的衣服都是高高興興的。我很想全權負責我孫子的一切,但是他媽總是有不同的意見,現在我看到他媽抱他逗他,我孫子哭了找她的時候,我心裡就特別難受特別不舒服,當兒媳婦把我孫子帶去她娘家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心裡空落落的,不想讓我孫子跟他姥姥姥爺親。想一個人帶孫子,不想他媽碰他。我想請教一下頭條的朋友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兒媳婦不要過多的管我的孫子?讓我的孫子跟我更親近一點?
  • 王牌對王牌之「我管你」男孩華晨宇:不要不快樂
    還記得歌詞,他唱「就讓我聽著天大的道理,不願意明白」,他唱「只有我守著安靜的沙漠,等待著花開」,我總覺得,這應該是個和毛不易一樣把音樂講成了故事的人。迷幻的嗓音,再加上那樣的旋律,是真的很迷人沒錯了。後來忍不住去了解他,才發現原來他就是個寶藏男孩。
  • 孩子進入叛逆期,這幾種行為不要管,省得越管越叛逆
    在我有了孩子後也是這樣去對待處在叛逆期的孩子的,基本上只要他不做出格過分的事情就行,反而他在叛逆期要比其他的孩子乖巧一些,這也就說明,叛逆期的父母不需要事事管孩子。家長可以用手帳本啟動一個任務管理計劃,給孩子制定一個任務表,只要孩子把任務完成,就不要多加幹涉孩子的其他時間了。整個過程充滿了儀式感。晚寫作業提到寫作業,叛逆期的孩子是會對學習產生一定的牴觸心理的,不願意做作業很正常,但是如果孩子只是不情願做作業,但最終都會完成作業。
  • 我不想找一個像爸爸的,不要活成媽媽,不要讓孩子像自己一樣長大
    其中一個單身多年經常給人當「情感專家」的姐妹說:「人生三大願望,不要找一個像爸爸的,不要活成媽媽,不要讓孩子像自己一樣長大。」生活中有多少像爸爸一樣在家裡什麼都不管,就是一個甩手掌柜的。而媽媽呢,每天辛辛苦苦地做家務,帶孩子,操心家裡的大小事,有時卻是最被忽視的一個人。
  • 男孩子的這2個「缺點」,家長不要管,兒子長大後會更有出息
    但其實從孩子整個人生的角度來看,男孩子小時候讓家長覺得頭疼的「缺點」並不一定是真的缺點,反而可能是孩子的優勢,家長如果對孩子的這些「缺點」管得太早,管得太深,反而可能限制了孩子的未來發展。男孩子這兩個缺點不需要管一、小破壞王喜歡拆東西小男孩們小的時候往往都有拆東西的習慣和,家中小到手錶鬧鐘,大到電視機洗衣機,都很難逃脫他們的「魔掌」,有的時候拆了東西又裝不回去,讓家長蒙受經濟損失的同時,不免也對孩子生氣,但如果家長如果想
  • 李玫瑾:娃的這四個方面要使勁管,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都利索
    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育兒方面同樣深有造詣,她表示:娃的這四個方面要使勁管,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都利索孩子不做家務孩子亂發脾氣,要使勁管我們都能明白,孩子是父母心上的一塊肉,打了罵了其實我們比孩子更難受。所以對孩子的一些小脾氣小無理,也就聽之任之、放任而為了。但如果我們每每都這樣做,孩子就會認為無論對錯,發脾氣就能一帶而過。出門在外,跟小朋友搶玩具,不給買東西就不走就會變成常態。
  • 為什麼有的孩子父母從來不管,長大也沒學壞?原因沒那麼簡單
    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是那些整天被父母嚴格督促的孩子,長大了反而更容易變壞,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北大學子弒母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教出來一個學霸,長大卻有可能是一個惡魔。倒是有些孩子,父母從來都不管,他們長大也沒變壞,而且還很優秀。為什麼有的孩子父母從來不管,長大也沒學壞?原因沒那麼簡單。
  • 4歲前不給孩子立好規矩,以後你就管不了了!
    從孩子一兩歲開始,父母們每天都面對的一個頭疼問題,莫過於如何「立規矩」。在這點上,連一貫佛系的「娘娘」孫儷,也不能免俗。之前,孫儷發的一條微博,就透露了給孩子們「立規矩」時的「心路十八彎」。在「管」孩子這件事上,管人的媽媽,往往比受管的孩子更小心翼翼。
  • 王玉玲 || 管爺•管叔
    不存在找門路,託人情給某某辦個事之類的。管爺家也是鄰居孩子們常去的地方,沒有客人的時候,我們喜歡坐在管爺的躺椅或藤椅上,覺得好玩,管爺不但不嫌棄,反而很開心地逗小孩玩。現在我還能想起他老人家慈祥的笑容。管爺管婆屬於市民,而且是離休老幹部,在那個年代,生活水平相對高些,但他們二老十分地平易近人,同情弱者。左鄰右舍孩子去了,好吃的隨便捏著吃。
  • 米其林輪胎二維碼大量損毀,米其林是管不了,還是不想管?
    同時,也是唯一的,加入「隨你行」會員,享受米其林提供的高速救援補償,違章查詢等售後福利的憑證。如今,二維碼對於米其林而言,頗有些「事與願違」的感覺:1、原本相信米其林品牌的普通車主,也不禁開始質疑:既然你貼了二維碼讓我們自己驗證真偽,又故意損毀,是不是產品真的有問題?是不是存在舊胎新售的現象?
  • 你知道「一輩管一輩,一輩不管二輩事」是什麼意思?與你息息相關
    所謂一輩管一輩,即上管父母一輩,下管子女一輩,天經地義。這不僅是責任,更是生命的意義!對長輩的管理不是語言上的"管教",而是一種孝道。身體受制於父母,自己長大了,父母年齡也大了,要管好父母的起居飲食生活。
  •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真相: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管他,使勁管
    這個世界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我為了你好,管你,把你變成我希望的樣子,結果卻毀了你。甚至管孩子到了細節:不能留長頭髮,學習會分心;休息時間都要用在補習班,不能浪費;要定更高目標,不能懈怠……一期《少年說》,一個男孩哭訴這輩子都不想再吃蘋果雞蛋喝牛奶。因為從小學起,媽媽要他每天吃蘋果,小學六年一共吃了2190個。
  • 華晨宇《我管你》一歌很應景,明星生娃忙,汪峰新歌哭暈
    自己在華晨宇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獨自完成了孕育和生產 :「我做好了要生下這個孩子的決定的時候,我混亂到完全不知道怎麼跟花花說,也沒去想他會怎麼回應我,我顧自選擇了離開。」將兩人說分匯總,這件事情已經很長時間了,一直在隱瞞,但現在爆出來,雙方都大方承認了。至於隱瞞的原因,解釋為不想影響華晨宇的音樂事業,更是為了保護孩子。
  • 不給孩子手機怕他想不開,所以讓老師管?家長,老師是用來坑的嗎
    孩子手嫩,紅了……家長就不願意了,投訴了老師。1、家長管不了的孩子,老師更管不了我小表弟讀高中的時候三番五次帶手機去學校,上課還偷偷打遊戲。班主任找家長,要求不給他手機。我姑媽對老師說:「不是我們想給他手機,但是我們真管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