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的時候,你喜歡回復別人「嗯」嗎?最近,關於微信禮儀,發生了件有意思的事情,殤感想和大家探討一番。一位浙江姑娘,在回復老闆消息的時候發了個「嗯」,結果引來了批評指教。
01 見字如面,放在此處,正是此理
姑娘表示很委屈,不理解,準備辭職走人。對此,網絡輿論陣地赫然分為了兩派。一方覺得,微信回復沒必要上綱上線,是老闆過於苛責。另一方反駁,認為與上級說話要講究最基本的禮貌,甚至還給出了一個參考答案。
其實在殤感看來,回復「嗯」無關禮貌與否,重點在於給人的感覺,是鋪面而來的冷漠與敷衍。試想一下,你興致高昂發了一堆文字,卻換來冷若冰霜的「嗯」、「哦」,是何感想?更何況當我們的交流重心,從面對面逐漸轉移到社交平臺,沒有了表情和語氣的外在加持,你的每一個字,都會被無限放大,被拆開解讀。
見字如面,放在此處,正是此理。說話表達,不論何時,知分寸,掌火候,明時務,太重要了。
02 你心直口快,無所顧忌;可聽者有心,不甚尷尬
微博上曾有過一個熱門話題:最讓人反感的回覆。
評論中,網友們金句頻出,句句戳人。
@是豆卷呀:明明可以用嗯嗯、好的,為啥就有人喜歡發「嗯」。
@yaaaaa:我最討厭「哦」,不管是誰發,看到這個字就不太爽。
@小漁村啊:神討厭……。。。好像跟我說話很無語一樣。
或許是無心之言,但你不知道究竟給別人帶去多大的困擾,而得罪人還不自知,更是蠢笨!線上交流如此,線下交流亦是。前不久,張嘉倪的一段採訪就惹得爭議不斷。
那段時間,《妻子的浪漫旅行》正處於話題巔峰,張嘉倪和老公甜甜的愛情刷屏了網絡。記者針對性地採訪,無可厚非。然而,似乎張嘉倪並不買帳,還很不耐煩。「這還有多少個問題呀。」「你們怎麼那麼多問題。」「這不都三個了嗎怎麼還有?」有人形容說,媒體是給了張嘉倪一個機會,讓她趁熱打鐵,進一步推廣。可到最後呢?因為語言表達之故,雙贏的局面非但沒達成,結果還不太美好。你心直口快,無所顧忌;可聽者有心,不甚尷尬。
應採兒也是其中的代表。一檔節目中,採兒問魏大勳會講英語嗎?大勳說不會,主要來就是看著你們。採兒想也沒想就懟一句:那你來幹嘛?你當我們是狗嗎?來看著我們?場面一度尷尬到極點。
不置可否,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思維,想要言行舉止讓所有人滿意,太難,可把握言語的分寸,並不難。直爽本是難能可貴的優點,一旦過了頭,就是洗不白的汙點了。
03 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關鍵對話》一書中提過這樣的觀點:大部分影響生活的事情,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都是表達溝通不善而導致的。語言是種奇妙的東西,能讓你不經意間得罪人,當然也能動人於無形。
殤感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小故事,很簡單,卻很真實。我有一次和妹妹去逛商場買衣服,妹妹已經參加工作四年了,她看中了一件衣服,但是沒有號,需要調貨。售貨員面露難色地說:不好意思,這件衣服要調貨,會不會耽誤你開學穿?妹妹笑地花枝招展:不會不會,我過了年再來拿!售貨員真的看不出來年齡嗎?其實未必,只是人家選擇用更有利的方式來表達。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殤感一直很欣賞王俊凱,不久前他也因為「說話的藝術」登頂熱搜。起因是阿信曾被小凱粉絲喊話,不要用微笑表情,致力於求真相的阿信找到契機,終於問出了口。
而王俊凱的回覆,是輕鬆俏皮的語氣,又恰到好處的留下空間,引得網絡大片稱讚。
有人說,會說話的人不只是情商高,更是骨子裡透露出來的真摯待人和溫柔善良。通透澄澈又能給別人帶來溫暖的人真的好棒啊。
04 殤感寄語:
講師李易真,曾提出過一個語商的概念,耳目一新的同時,我深表贊同。智商+情商+逆商的全部總和,需要一個詞來準確輸出,它就是語商。語商的高低,往往限制了人生發展的高低。
你會發現,會說話比會做事重要得多,因為你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夠成為別人判定的標準。更何況是現在能被截圖、被錄音的網絡時代,一石往往激起千層浪。到時候,好意被曲解成惡意,無心之言被無限放大,你除了百口莫辯又能奈何?
有句話說:人在社會就像掃雷,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會無意踩上哪一顆。千萬別忽略了表達上的那些細枝末節,小心拿捏分寸,總比某一刻輸得不明就裡好。優秀如我們,不能毀於說錯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