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陳餘年老師離開我們四年了。我們即將迎來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成立三十周年,這個學術的殿堂是他和其他幾位同樣德高望眾的老師所盡心創立和培育的成果。我們希望能夠用科學研究和教學的成果和對他的懷念告慰他的英靈。敬愛的陳老師精於學業,淡泊名利。他是一個嚴格的師長和慈祥的長輩。
陳餘年教授
從1978年我有幸成為他的碩士生,就一直在他的諄諄教導之下,直到他2004去世為止,所得到的教益是我們終生難忘的。他的音容笑貌,他諄諄地教導永存我心。這裡我回憶一些他的工作片斷,與全院師生共勉。
陳老師是江蘇泰州人,他告訴我,童年時他的家由殷實轉貧困,因而十分自尊敏感,有時在外,餓了也不說。如果感到人家讓吃飯只是施捨,他寧可不吃,只有親友真心招待他才吃。
他畢業於武漢大學,畢業後在重慶交通銀行做職員。他學習成績優異,考上公費留美。先後就讀於哈佛、哥倫比亞,獲得這兩個學校的碩士學位,著名的熊比得是他的老師。畢業後他和夫人萬叔寅老師在美國都有很好的工作,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做研究,萬老師是聯合國僱員。陳老師邊工作邊讀博士,他通過了博士的課程考試,完成了博士論文寫作,但為趕回中國,他放棄答辯。1955年他們與錢學森等一批科學家回到祖國。陳老師和萬老師帶著五歲的女兒亞寧取道歐洲回到祖國,他說取道歐洲也算旅遊一次。
回國後,他在計劃統計系任副教授,成為我國著名的數理統計學家。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通曉英,法,德三種文字。1974年他開始關注計算機數據處理工作,他和其他幾位同樣德高望眾的老師創立和辛勤培育了經濟信息管理專業。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工作,在中國創造了新的非常重要的專業--經濟信息管理,並任該專業教授。
1981年陳餘年教授和師生們
1990年作者在陳老師加州的家裡
1978年我考研究生,由朋友介紹去他家,我大學學的是計算機,我們那時只知計算機可以用於大型國防問題,科學計算問題。他教我知道美國用計算機處理商業數據。以後我有機會經常到陳老師家接受他的教導。他家有一些從美國帶回來的家具,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很多的原版書。幾個大書架整齊地擺滿書。他在林園的家和在加州的家都是這樣。
他堅持長期訂雜誌,他訂了幾種雜誌,年輕時的無線電,經濟學人,近二三十年的ACM和IEEE的主要刊物。對這些雜誌他幾乎從首發就訂閱並堅持終生,始終保存。他終生愛買書和讀書。很多的書和雜誌都夾有不少他自製的書籤。在北京時他用香菸盒紙做書籤。去美國後他不抽菸了,就用其他紙做的書籤,每次我們談問題需要引文,他馬上通過書籤找到相關的引文。
陳老師終生思維清晰,記性驚人。記得在老師八十多歲高齡的時候,我去他加州的家,我們談一些有趣的業務問題,他仍一如既往,快速用書籤找到相關的引文。老師九十多歲的時候,我們電話聊天,他告訴我美國科技最新動態。指導信息管理系應該關心的相關問題,例如,電子商務,系統科學……老師在加州被學校任命為中國人民大學外事聯絡員。為我校找到一些贊助如為哲學系找到張緒通,他捐一萬美金支持中國道學研究……
陳老師寫了兩本書,1990 在科學出版社出的「信息系統工程」和1999 年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的「信息系統工程中的面向對象方法」。他參考了成百本的參考書。引文出處很精確。得到好評。
陳老師積極為新生的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確定專業方向,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建設,利用本身外語優勢使經濟信息管理專業接軌國外先進的學術和學科。建系伊始的一段時間,他為研究生開出4門新課。他是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研究生指導小組長,指導最初的幾批研究生。他為本科教育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陳老師講課認真,內容豐富,對學生要求很高。他評分較嚴格。他的課得優不容易。但晚輩有困難他會熱心幫助。記得八十年代我們一位年輕的助教陳頤,家屬來探親,沒地方住,陳老師邀請住在家裡。
陳老師愛喝好咖啡,愛江南家鄉美食,喜愛古典音樂。有許多成套著名樂隊和指揮的78轉的老唱片。他每年都會在萬老師生日獻上鮮花,在萬老師去世後的二十多年也同樣滿懷愛在萬老師生日獻上鮮花。
他不忘家鄉,常想報答家鄉和親友。他在人大教書以後,生活條件好了,幾十年間他幫過不少的鄉親故舊。他為他們提供生活費,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他退休後僑居美國,曾多次去泰州揚州探親。我有一次陪同他探望了很多親友,與他們暢談,我們還為幾個大學做了學術報告。他的親友眾多,我們相聚氣氛親切,融洽快樂。
原科委主任宋鍵,原經委主任、人大原校長袁寶華對陳老師都很敬重。陳老師對他們同樣很敬重,陳老師不忘利用與他們見面機會介紹我們的學院。由於他的介紹,袁寶華校長對我們學院有了認識和很好的印象,也認識了陳禹老師和我。後來,在信息學院成立的時候,陳禹在原科研處長賀耀敏引見下,找到袁寶華校長,袁校長高興地為為我們學院題了院名。後又為經濟科學實驗室題了室名。這兩個題字現製成匾,掛在學院和實驗室。
陳餘年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的創建人之一。
最後,我抄錄陳老師去世時紀校長和程書記的唁電,他們高度評價了陳老師的一生:陳餘年先生一生治學嚴謹,學貫中西,胸懷萬象,是我國著名的數理統計專家和計算機信息管理學專家。作為我國數理統計領域的先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人民大學特別是信息管理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德高望重。著述林總,弟子成群,桃李遍布天下,在師生同行中享有崇高聲望,深受尊重和愛戴。晚年雖身處異國,仍傾注滿腔熱情,時刻關注母校的發展,為信息管理系的發展盡心盡力,實為全校師生學習之模範。
將己作燭 爍爍其華 掾筆紅圈留事業
愛生如子 循循善誘 桃鮮李豔慰英靈
這確實是陳老師一生的寫照。
作者介紹:
方美琪教授、博士生導師, 1942生,1978-1981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曾任經濟信息管理系程序教研組主任,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科學實驗室副主任,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和秘書長。
陳餘年教授簡歷
陳餘年1913年3月25日出生,江蘇泰州人,數理統計學家,計算機信息管理學專家。1933年起他先後在武漢大學、重慶南開大學學習經濟學和數理統計。1945年至1955年在美國學習數理統計學,先後獲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55年回國,被高教部派到中國人民大學,任計劃統計系副教授、人民大學停辦後,在北京經濟學院任副教授、1978年人民大學復校後,任經濟信息管理系副教授,1983年晉升為教授。曾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首屆理事,積極參與了我國現代系統科學的創建活動,2004年2月21日去世。
陳餘年先生和夫人萬叔寅在美國
陳餘年教授知識淵博、學貫中西,並且通曉英、法、德3種文字。50-60年代,從事數理統計學的教學與研究,為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數理統計學的理論和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做了大量工作。1974年起,以六旬之年開始從事計算機數據處理工作,並注意研究國外相關學科領域的進展,為日後確定經濟信息管理系的專業方向、制定教學計劃及課程建設、接軌國外先進學術和學科等方面奠定了基礎。他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的創建人之一,信息系創建之初,從教學計劃到具體教材都需要參考國外資料編寫,作為學術委員會主任,他充分發揮了在學術與外語方面的優勢,為學科的創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還擔任了系研究生指導小組導師組的組長,在僅建系伊始的很短時間內,就陸續為研究生開出4門新課。為指導最初幾批研究生、本科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1981年中國人民大學受國家科委委託,主辦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舉辦的"信息培訓班",這是該領域我國人才培養的起點,作為學術負責人陳餘年教授承擔了培訓班的大量工作。由於這些開創性的工作,他被同行公認為是我國的信息管理科學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退休後定居美國期間,他仍然念念不忘學校和學院的發展,受袁寶華校長委託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對外交流顧問,積極向在國內的師生介紹學術和技術發展的最新動向,聯繫學術交流的渠道,為學校和信息學院的對外學術交流發揮了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