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金量子點: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

2021-01-18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將金屬「金」轉化為半導體,並在氮化硼納米管上逐個原子地定製這種材料。這種新材料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

背景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形呈蜂巢狀結構的二維碳納米材料。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

石墨烯,憑藉導電導熱性好、機械強度高、超薄透明、柔性可彎曲等優勢,一度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然而,石墨烯的發現也激起了人們對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

二維材料,是指電子僅可在兩個維度的非納米尺度上自由運動的材料,例如納米薄膜、超晶格、量子阱等。除石墨烯外,二維材料還包括六方氮化硼、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二硫化鉬、二硫化鎢、二硒化鎢)、黑磷等。

如今,大多數電子設備內的電晶體與其他元件都是由矽等三維材料製成。但是,三維材料的缺陷在於:電子會在層內的各個方向四處彈跳;然而,二維材料的優勢在於:電子只能在二維平面中移動,因此移動速度更快,載流子遷移率更高。

可是,以石墨烯為例,雖然電子可以在其中輕鬆地高速流動,但是它卻不適合作為半導體。主要原因就是,石墨烯沒有帶隙(bandgap),無法選擇」打開「或者」關閉「電流,這種二進位的開關機制正是構成現代電子器件的基礎。

如今,越來越多的二維材料被發現以及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可作為半導體使用的二維材料,例如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黑磷等。目前,科學家已經利用這些二維材料創造出許多的半導體器件。

由二硫化鉬製成的超薄柔性微處理器(圖片來源:Stefan Wachter/維也納技術大學)

這些二維半導體將為正走向終結的摩爾定律注入新的希望,在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創新

近日,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研究人員探索出一種製造二維半導體的新的獨特方法。他們將金屬「金」轉化為半導體,並在氮化硼納米管上逐個原子地定製這種材料。

金,是一種廣泛作為電子器件互聯線使用的導電材料。隨著電子器件越來越小、越來越強大,其中的半導體材料也在縮小。然而,通過現有的設計,計算機的小型化已經面臨極限。為了突破這個限制,研究人員潛心研究量子計算背後的物理學,以及量子力學中金的反常行為。

研究人員可以將金轉化為由單層原子組成的半導體量子點。它們的帶隙由量子限域效應形成。量子限域效應,是指當材料尺寸小到接近分子級時,材料表現得像原子一樣。這些二維金量子點可應用於帶隙可逐個原子調整的電子器件。

採用原子單層來構造這些量子點是非常複雜的,更大的挑戰在於定製它們的特性。當將它們放在氮化硼納米管上時,密西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他們可以利用金量子點完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近日,科研人員在《ACS Nano》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重點描述了讓金量子點逐個原子聚集起來的幕後機制。

(圖片來源:Bill Tembreull/密西根理工大學)

技術

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物理系教授 Yoke Khin Yap 領導了這項研究。他解釋道,他的團隊可通過掃描透射式電子顯微鏡(STEM)觀察到這個行動,即對金量子點進行原子級操控。STEM 的大功率電子束,使得像 Yap 教授這樣的研究人員,可實時觀察原子級的運動。這個視圖展示了金原子是如何與氮化硼納米管表面相互作用的。基本上,金原子沿著納米管表面滑行,並在氮化硼的六邊形蜂窩上方穩定地懸停。

這種原子級的滑行與懸停,與所謂的「能量選擇性沉積」相關。在實驗中,團隊採用氮化硼納米管陣列,並向它施加含金噴霧;噴霧中的金原子要麼插入多層納米顆粒中,要麼被納米管彈回,而一些能量更充沛的金原子沿著納米管周圍滑行並穩定下來,然後開始聚集成金量子點單層。團隊展示,金粒子優先在其他已經穩定下來的金粒子背後沉積下來。

Yap 表示:「氮化硼納米管表面具有原子水平的光滑性,這個表面上沒有缺陷,整齊地排列成蜂窩形。」他補充道,納米管是通過化學方法插入金原子,納米管與金原子之間沒有物理綁定。「這很像滑雪:你無法在坑坑窪窪又沒有雪的山丘上滑雪,理想的環境會使滑雪輕鬆許多。納米管的光滑表面就像新鮮的雪粉。」

價值

為了為未來電子器件與量子計算尋找新材料,研究人員們嘗試過許多方法。Yap 希望,展示金的效用,將會啟發其他研究人員,使他們關注其他分子級的金屬單層。

Yap 表示:「這是一個夢想中的納米技術。這種分子級技術可通過在可見光光譜中具有理想帶隙的原子進行調整。對於電子和光學器件來說,它都極具前景。」

未來

團隊的下一步包括,進一步表徵和整合設備製造工藝,演示全金屬的電子器件。未來,金屬原子單層有望構成整個電子器件,這將節省製造所用的許多能量和材料。

相關焦點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導讀近日,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型量子點,它由兩種二維材料: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以及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組成。背景近些年來,隨著量子點電視的上市,量子點技術成為備受大眾追捧和科學家關注的熱門前沿科技領域。
  • 我國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實驗室郭國平研究組與其合作者深入探索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應用於半導體量子晶片的可能性,實驗上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半導體門控量子點作為一種量子電晶體已成為量子晶片的熱門候選體系之一。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體系因其天然的單原子層厚度、優異的電學性能、易於集成等優點,成為柔性電子學、量子電子學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該實驗室郭國平教授研究組與其合作者深入探索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應用於半導體量子晶片的可能性,實驗上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該成果於10月20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半導體門控量子點作為一種量子電晶體已經成為量子晶片的熱門候選體系之一。
  • 二維材料結合製作「量子LED」,這又是怎樣的發現?
    實現利用糾纏態的量子狀態完成複雜計算在內的量子計算的科學和工程上的挑戰之一就是創造一個可以電控產生單光子在量子網絡中承載數據的器件
  • 氧化鎵:有望帶來高功率密度、低功耗的新型電子器件!
    導讀近日,在《應用物理快報》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新實驗展示了一種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氧化鎵(Ga2O3)被設計到一種納米結構中,從而使得電子在晶體結構中移動得更快,因此Ga2O3 有望成為一種用於高頻通信系統和節能電力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 科學家發現:用於集成量子光學,二維材料中的局域激子!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科學家發現單層二烯化鎢(WSe2)中的氧間隙使其能夠作為單光子發射器(SPEs)用於量子光學應用。近年來,人們在實驗中發現了具有原子薄蜂窩狀晶格的二維(2-D)材料。
  • 量子奇異性引發了新的電子設備產生!
    博科園-科學科普:操縱這種量子現象的能力可能有助於開發具有不同尋常特性的新型納米電子設備。感興趣的不僅是測量單個分子的量子現象,還包括控制它們。這使我們能夠理解分子系統中的基本電荷傳輸,並研究新的設備功能。陶是生物電子和生物傳感器生物設計中心的主任,在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項研究中,陶和來自日本、中國和英國的同事勾勒出了實驗的輪廓。
  • 三星與樂金開撕——量子點和OLED孰優孰劣?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在新一代電視戰火愈益激烈
  • 專注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國儀量子」獲高瓴領投數億元B...
    作者:李子月編輯:石亞瓊**36氪獲悉,量子精密測量儀器公司國儀量子完成B輪融資數億元,高瓴創投領投,同創偉業、基石資本、招商證券跟投。本輪融資用於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研發和自主高端科學儀器的行業應用。國儀量子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以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為核心技術,打造先進儀器產業集群。
  • 九章量子計算機和你有啥關係?專家說:量子科技就在我們身邊!
    「量子科技就在我們身邊」在演講中,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獲得者、南方科技大學張立源教授對量子的定義、以及「分身術」「穿牆術」「糾纏術」等量子特性和量子材料與物理器件等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表示,雖然「量子」對大家來說是一個很深奧的概念,但其實隱性的量子科技早就在我們身邊,如移動電腦、大數據中心、核電能、核磁共振成像儀,雷射等設備,都運用到了量子科技。
  • 前沿|潘建偉:量子通信不會取代現有通信方式 量子計算正從「玩具...
    按照這一路線,量子通信未來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擴大量子通信網絡的有效覆蓋範圍,包括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的無縫銜接、實現可支持千公裡量級的量子中繼、發展下一代可全天時工作的量子衛星網絡等;另一方面,需要在工程化集成與驗證的實踐中推動核心器件的自主研發、相關應用標準的制定和規模化的應用示範。
  • 量子計算總是混合的,這需要不斷協調
    每一種專用晶片都能加速和改善不同維度的處理性能,並解鎖新的計算能力。量子硬體和軟體繼續發展因為量子硬體和軟體都在不斷發展,量子堆棧的架構及其組件的編排必須允許一定程度的"交換能力"。也就是說,量子體系結構要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使組織能夠在不受任何一種解決方案束縛的情況下,嘗試新技術和新的協調方式。在量子相關技術的設計中,對互操作性的強調預示著對適應性的持續需求。
  • 二維量子磁晶體中的「幽靈軟模」與KT物理
    通過大尺寸的量子多體熱力學與動力學計算,來自北航、復旦、中科院物理所和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破譯」了二維阻挫磁性晶體TmMgGaO4 (TMGO
  • 晶片革命:二維材料顛覆傳統計算架構
    得益於二維材料獨特的層狀結構,電子被束縛很薄的平面內,從而使得電子可以通過門電壓精密地調控。因此二維材料擁有對短溝道效應免疫的潛力。在後摩爾時代,由於量子效應的限制,體材料很難將特徵尺寸做到5nm以下,而二維材料原子級的厚度使得它成為一個天然的材料候選者。
  • 阿里達摩院施堯耘:量子計算的潛力和挑戰
    我研究量子信息科學已經有 20 多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很基本的問題。既然這是一個課堂,那大家還是要學點東西;所以我會花點時間講原理。另外我會講一下現狀和未來的挑戰。我是名科學家,當講量子計算的時候,我必須強調我講的是潛能。因為目前畢竟量子計算還沒有算出一個經典計算機算不出來的問題。未來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只是講潛能。量子計算的潛能什麼是量子計算?
  •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發展及應用前沿報告2020
    量子計算利用「量子比特」量子疊加態的特性,通過量子態的受控演化實現數據的存儲計算。隨著量子比特數量增加,量子計算算力可呈指數級規模拓展,理論上具有經典計算無法比擬的超強並行處理能力。以 IBM 的超級計算機 Blue Gene 為例,它需要花費上百萬年才完成的數據處理,而量子計算機只需要幾秒。將量子計算比喻成矛,將有望「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 量子科技是新的技術革命,微美全息科學院有望開啟新的量子全息技術
    如今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的興起和發展,也正在推動信息技術向量子信息技術跨越,將可能導致新的技術革命。自從它問世以來,量子科學已經先後孕育出原子彈、雷射、核磁共振等新技術,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量子計算在特定算法上的效率比現有計算機快一億倍。量子計算機能輕易破譯所有密碼,會迫使一切現有密碼學全部重新改寫。
  • 從基礎量子位到當下火熱的量子計算機,一文助你入門量子計算
    其中,上面有小的填充點的線(在本例中是頂部的線)稱為控制量子位。上面有較大的未填充圓的線稱為目標量子位。我們現在有四個計算基態,對應於兩個量子位系統的四個可能狀態:|00⟩,|01⟩,|10⟩和 | 11⟩。
  • IonQ計劃將量子計算商業化
    IonQ計劃將量子計算商業化 TechWeb.com.cn 發表於 2021-01-17 11:30:23   IonQ計劃將量子計算商業化,而彼得·查普曼(Peter Chapman)有望實現這一目標。
  • 量子中心王健教授及合作者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薄片中觀測到原子...
    ,也推動了當代凝聚態物理和電子器件的發展。二維材料擁有眾多奇異的物理特性,其中,二維磁性因其在自旋電子學中潛在的應用前景而成為最受關注的科學前沿之一。近年來,科研工作者發現了一系列的本徵二維磁性材料,例如CrI3、Fe3GeTe2等。然而,它們中的大部分在空氣中不穩定,這不僅阻礙了對二維磁性的深入研究,也極大限制了二維磁性在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