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30年30人】吳小莉:大事發生時,我在現場

2021-03-02 中國婦女報

導語:在《中國婦女報》創刊三十周年之際,我們將推出《重訪·30年30人》大型系列報導,每天重訪一位本報曾經評出的年度人物。今日推出的是1998年年度人物吳小莉。1998年,兩會期間吳小莉獲時任總理朱鎔基的點名提問,她被本報評為「1998年年度人物」。

「13年前,我曾經在上海浦東採訪中國首次主辦的APEC會議。13年後,在北京舉辦,真的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這13年來中國國力的變化,點點滴滴的進展,作為媒體人能夠經歷感受,這也是我投入這個行業很大的動力和樂趣所在。」

本報創刊30周年之際,吳小莉對本報記者侃侃而「談」。十餘個關於職業、關於家庭、關於香港與內地的問題,小莉一一作答,不迴避,不誇飾,平實生動富有見地之中,還穿插著些許幽默與俏皮。

如今,APEC漸行漸遠,而作為見證人,置身歷史現場的興奮感與「經歷大事時的存在感」還記憶猶新。

小莉介紹,APEC會議期間,鳳凰衛視做了將近一周的直播。作為鳳凰信息臺副臺長、鳳凰首席女主播的她,責無旁貸地要深度參與,乃至衝鋒陷陣。嚴密的安檢、頻密的活動,做直播外,還要完成她自己欄目的採訪,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問答神州》剛剛播完,朋友們都吃驚,不是在APEC做採訪嗎?怎麼精神這麼好?《問答神州》是小莉的品牌欄目之一,是享有盛譽的高端訪談節目。

「我覺得這就是打雞血或者是說腎上腺素立刻飆升的狀態,當大事情發生時,立即進入一個亢奮狀態,精氣神高度集中、高度展現。我想這就是新聞的魅力,也是我當時投入這個行業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小莉用這種口語化的風格,生動地表達自己對職業的理解與熱愛。

這份熱愛,讓小莉成為國家巨變的專注的觀察者與見證人,也讓她成為東南亞華人電視觀眾中的明星主持人。

如所有的成功一樣,小莉的成功,也是在時間的河流上耐心航行的結果。而其起點,要追溯到很遠很遠。

作為百裡挑一的幸運兒,走出校門後,吳小莉走入了自小就嚮往的新聞行業。入行第二年,因主持《小勇士》欄目,被評為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並漸漸在新聞、綜藝類節目中嶄露頭角,成為華視當紅主播。

就在此時,工作了四年的她,被香港衛視中文臺相中。去,還是留,成為一個問題。當時的吳小莉,不懂廣東話,在香港舉目無親,甚至不知道自己職場生涯的未來會走得更好還是一瀉千裡,但是,「我還是覺得該邁出那一步。」她說。


回首當時的選擇,小莉這樣解釋:「我相信性格會決定人生的走向。我從小就是一個好奇,愛探險,希望能夠四處學習的個性,所以只要工作稍微遊刃有餘了,就會想下一個挑戰在哪裡,下一個成就感在哪裡。」

1993年,骨子裡總想「不斷的求新、求變、求進步、求學習」的吳小莉,來到香港衛視中文臺。未知的召喚,讓她成為當時臺灣新生代主播新星中第一位離臺發展的媒體人。

加盟香港衛視中文臺,吳小莉先後主持了多個風格迥異的節目,名聲鵲起。1996年衛視中文臺改為鳳凰衛視中文臺後,吳小莉鎖定主持新聞、綜藝信息類節目,並開始專訪政界商界要人。她幾乎親歷所有重大的事件,諸如香港回歸、澳門回歸,都是她領銜主播,甚至曾連續播報60小時,其敬業態度和報導深度,皆令同行和觀眾稱道。

1998年採訪兩會,堪稱小莉職業生涯的嘉年華。當時,時任總理朱鎔基點名讓她提問。而小莉的表現,對得起這份幸運。提問時,她那自信、職業的風範,讓億萬中國電視觀眾迅速記住了這張姣好的面孔。此後,每一年的兩會,都有小莉的身影。

時光匆匆,滄海桑田。如今,這位跨海而來的見證人,已經見證了中國21個春秋的巨變。而此間,媒體行業本身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小莉認為,怎麼樣在各種信息管道和信息多元化的今天,繼續留住你的觀眾,吸引你的受眾,做出「吸引人的,能夠雋永的值得留存的作品和內容」,是電視媒體面臨的最大挑戰。

對此,小莉給出的對策是:不斷的學習,學習新的知識,了解新的動態,形成自己的觀點,提高理解世界的能力;嘗試新的領域崗位,面對新的人物,新的科目,做探究,做挖掘。從而磨練出快速捕捉到新的焦點和熱點的能力。

如今,小莉重回清華,再次充電。2005年時,她曾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讀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靜下心來,喝口茶看本書做做筆記」,在這個崇拜速度的時代,她希望能有份從容的心態。

世界也進入了海量網絡資訊時代。「人人都有點『紅點控』,」小莉說。她的解決方案是,先收藏,再分類。她還備有筆記本,把看的書,上課的心得都集中在一起,方便在需要的時候再分類、閱讀、使用。這種「古典」的辦法,有效地將信息處理焦慮拒絕在外。

「有幸能夠選擇一個職業是自己熱愛,又是自己能夠勝任的時候」,心中會產生一種被稱之為「福流」(FLOW)的「幸福感」。

經常遊走於香港和內地之間,怎樣看待近來出現在兩地民眾之間的誤解?對於記者的這一問題,小莉如是回答:「再好的朋友也會吵架,再親的親人也會意見不合。」她認為,內地和香港民眾在成長的環境,接受的訓練和教育並不相同,不少的價值觀和理念也不完全一致,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

在她看來,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並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原因,了解歷史,才有機會用更理性的眼光看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香港公布火炬手名單 吳小莉曾光等人榜上有名
    從1997年柯受良飛越黃河、 香港回歸主持鳳凰衛視60個小時的直播特別節目、1999年澳門回歸特別節目、2000年參與全球25小時直播迎千禧年特別節目,到2001年主持鳳凰衛視北京莫斯科申辦奧運13個小時直播特別節目,以及歷年北京兩會全程現場報導等等,她的主持帶領華語觀眾參與見證多項重要歷史事件。
  • 吳小莉:我喜歡一切新奇、值得嘗試的事物
    那個從小愛發問、愛看書、愛打抱不平、中學時就立下當記者志願的小姑娘,早已成為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媒體人之一,「當大事發生時我存在,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我」。作為香港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兼首席新聞主播的吳小莉,在15年前的自傳《足音》之後,已為人妻人母的她想再次提筆總結自己這十多年的成長心得的,只是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完成,而借著新節目訪談商業大腕的契機,她推出了新書《吳小莉:與卓越同行》。
  • 吳小莉:鳳凰二十 不忘初心 橙人訪談
    所以,當1996年,「衛視中文臺」變成「鳳凰衛視」,吳小莉順理成章成為鳳凰衛視的節目主持、新聞主播,直至資訊臺開播兼任副臺長至今。 今年,是鳳凰衛視20歲生日,吳小莉也在鳳凰衛視工作了20個年頭。20這個數字,如果按照年歲來看,還很年輕。但如果作為一位新聞人的職業生涯年份,20年真的不算短。
  • 吳小莉:指尖上的「芭蕾舞者」
    記者來到「樂漫土」時,正巧碰上杭州筧橋實驗中學的學生在這裡開展拓展性課程,身著休閒服飾的吳小莉穿梭在學生中,耐心指導他們製作捏塑作品。  在一次次磨練中,吳小莉慢慢成長。1997年,她籌集了30萬元資金,在杭州開了一家名為「竹裡軒」的茶館。由於茶館位置偏僻,生意趨於冷清,不到一年,便虧得血本無歸。
  • 【人物誌】遂昌人吳小莉 她的黏土作品總理都說好
    11月2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杭州橋西歷史街區考察時,參觀了遂昌人吳小莉經營的「樂漫土創意文化館」。
  • 鳳凰資訊臺下月開播 吳小莉又要主持新欄目
    中新網天津10月27日消息:在上海電視節上,鳳凰衛視的主持人吳小莉在接受《今晚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她將在鳳凰衛視即將開播的「資訊臺」中主持全新的新聞板塊。  據《今晚報》報導,儀態可人的吳小莉談及她的新欄目非常興奮,她介紹說,鳳凰衛視將於11月新開播的資訊臺,是一個新聞和財經頻道,每天24小時播出。
  • 吳小莉看杭州:這是一座年輕人、企業家和精英人才紛紛嚮往的城市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對於目前的杭州來說,不進則退,慢進可能也退,必須抓緊「後峰會,前亞運」的歷史機遇,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當前,杭州正在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和新製造業雙引擎驅動發展,為杭州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 連骨子裡都流淌著新聞血液——吳小莉
    看到本期的標題,不知道有多少鐵粉是衝著「吳小莉」三個字點進來的呢?根據小館主的非正式調查,得出:當被問及吳小莉是何方人物時,10/10的觀眾就回答是「鳳凰衛視名記者、主播」;當被問及最熟知的鳳凰主播時,10/10的觀眾第一個說出的是「吳小莉」;當被問及是怎麼知道吳小莉時,10/10的觀眾回答「那年的兩會」。
  • 總理欽點的記者:吳小莉
    說起實力與運氣並存的女主持人,留給觀眾印象最深的就包括「鳳凰衛視一姐」——吳小莉。吳小莉是一位氣質出眾,風度翩翩,知識淵博的女主持人。1998年3月,當時的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記者招待會時,「欽點」了一位來自鳳凰衛視中文臺的記者——吳小莉。
  • 主持人吳小莉:家庭和工作並不是背道而馳,二者可以彼此接軌!
    吳小莉祖籍浙江新昌,60年代末出生於臺灣,1988年從臺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進入臺灣中華電視公司,當起了電視記者。1993年,還在華視工作的吳小莉來到上海參加活動,她看到有那麼多人和她一樣說普通話,就決定加入大陸觀眾覆蓋面更廣的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想讓更多的中國人看到她的節目。
  • 「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現場脫口秀:濤濤不絕
    ),但是你覺得今年歸根到底發生了哪幾件大事?這不是我說的,是北大教授講的。說接下來他會跟你微笑著握手,但是背地裡一刀。所以對中國來講不要有幻想,中美之間已經永遠無法回到2008年那個時代了。對抗、競爭就是未來30年的主題。何支濤:我補充一條,從品牌的角度來說,一個品牌一定要創造認知上的優勢。如果你沒有認知優勢會發生什麼?出現問題的時候,首先拋棄你的是你的盟友和夥伴。
  • 吳小莉:當作者寫文字 這比生孩子還要漫長
    聰穎,不怕疼,就是一種卓越    老天給我們每個人的禮物都有標籤,太過幸運的人需要錦衣夜行,沒有人不需要為活在塵世付出代價,吳小莉也一樣。她聰明地選擇學會接受泥沙俱下的世間常態,並為之努力,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2014年,吳小莉的新書《吳小莉:與卓越同行》出版。
  • 廣東明星委員:吳小莉「舊案重提」 湯鎮業怕瞌睡
    今年省政協大會依然「星光熠熠」,周星馳、馬鼎盛、吳小莉、湯鎮業、孟浩等政協老面孔再次引發記者追逐採訪。從早上8:30起,由委員下榻賓館組織的接送車輛先後抵達,大批委員湧入會場。依舊一頭花白頭髮的省政協委員孟浩在會場大廳一側的斜坡剛出現,便被記者團團圍住,成為最早被「圍堵」的委員。記者留意到,出席本次開幕式的委員基本做到了「不遲到不早退」,孟浩、周星馳、吳小莉、馬鼎盛等也都全程參與了開幕大會。
  • 鳳得衛視主持人吳小莉,生的亭亭玉立,卻嫁大25歲老公,現狀如何?
    提起主持人,我們首先會想到一語驚人,放飛自我的撒貝寧、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董卿,還有中央衛視的"男子天團",他們撐起了中央臺,還有一個人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鳳凰衛視,她就是1967年出生的臺灣姑娘,吳小莉,雖是臺灣人,卻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 臺灣發生30年來最嚴重事故 33人死亡
    公路警方初步調查為遊覽車是武陵農場賞櫻團返程途中發生意外。這也是30年來臺灣最嚴重的公路事故。       公路警察表示,初步調查為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家旅行社承租的遊覽車,車內共有44人,為武陵農場賞櫻團返程途中,發生車禍,初步排除無陸客。由於仍有人受困車內,警消調度破壞機具破壞車體爭取救援時間。
  • 從鳳凰視頻「吳小莉與行動者對話」 看萬達O2O未來
    文/易北辰(覆蓋100萬讀者的每日商業觀察)吳小莉何許人也,吳小莉在1993年加盟衛視中文臺,先後主持了多個風格迥異的節目,在東南亞華人觀眾中名氣甚響。1996年衛視中文臺搖身變為鳳凰衛視中文臺後,吳小莉更見忙碌,綜藝和經濟節目都由她主持,並專訪了後任香港行政長官的董建華。1997年,香港回歸的重頭節目《柯受良飛越黃河》和《香港回歸世紀報導--60小時播不停》的主持工作都是小莉負責。身為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的小莉,連續18年參加兩會報導,每年三月的北京兩會現場總有小莉忙碌的倩影。
  • 探訪總理去過的小店:吳小莉讓夢想起飛
    人民論壇網杭州5月23日電 (記者 吳禮明)2014年11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杭州考察大運河時,參觀吳小莉創辦的 「樂漫土創意文化館
  • 接下來,溧水還有這些大事發生!件件讓人期待
    接下來,溧水還有這些大事發生!新的政策、新的大事這些全是乾貨每一件都與你息息相關!8垃圾分類走進溧水人的生活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標誌著垃圾分類正式走進了每個溧水人的生活
  • 問答神州|吳小莉專訪陳啟宗:香港國安法正本清源,通識科改革在即
    陳啟宗:我看過1966、1967、1968年,香港的暴動。那時候我中學剛畢業,剛進大學。所以我不是沒看過。當時的警察,是極度的兇的。極度兇,所以很快就把它(暴動)壓下去了。這一次是調過來了,是暴民兇,不是警察兇。現在香港也有,美國也有,到處都有,歐洲也有,就是說警暴(警察的暴力),這個我說警察也是人,你們這樣的對待他,他不還擊,他自己生命都有危險。
  • 瑪麗.艾倫.馬克《蒂尼:重訪生存之地》
    Mary Ellen Mark瑪麗.艾倫.馬克美國攝影師 1941-2015為了拍攝《蒂尼:重訪生存之地》這個項目,瑪麗.艾倫.馬克先後持續了30年,這個項目的主人公叫Erin Charles,工作時則使用化名Tiny,當時她年僅13歲,就做起了性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