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百度發布了創業二十年首支紀錄片《二十度》。這是繼「百度2020世界大會」及「百度好奇夜」兩場刷屏盛會後,百度的又一新動作。如果說以上兩次盛會是百度展示先進技術和產品的舞臺,那麼紀錄片則拉長時間線,從臺前走到幕後,揭秘了百度堅持二十年技術信仰背後的故事。
這部50多分鐘的視頻展示了百度從創業初期到如今的多個關鍵點,包括百度七劍客在北大資源賓館的創業故事、與谷歌PK的閃電計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轉型啟示及AI信仰等。紀錄片收錄了對李彥宏長達3.5小時的採訪精華,深度採訪了百度高管團隊和早期七劍客成員,真實回溯了百度創業二十年的曲折與挑戰。
李彥宏對百度二十年的2條復盤
「我們除了技術的基因之外,更多還是怎麼樣能夠更好的讓人獲得信息,學到東西」,紀錄片中,李彥宏用「技術基因」和「信息知識」概括百度二十年。《二十度》敘事線索明線為李彥宏的復盤與百度的成長時間線,但實質上講述了如何實現讓人們平等便捷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以及百度二十年技術基因養成的故事。
片中顯示,在百度初創時期,這兩個優勢並未被理解。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回憶,百度創立後的一個媒體溝通會上,李彥宏熱情地介紹一個中文搜尋引擎能給世界帶來什麼的時候,當時的媒體都沒太聽明白。
紀錄片真實呈現了百度創業初期從嵌在門戶網站中的小搜索框到獨立搜尋引擎,再到與谷歌PK大獲全勝的閃電計劃以及拒絕谷歌收購,成功上市的故事。除此之外,紀錄片首度披露的一些細節故事更好的詮釋了百度在信息知識方面的自我要求:
初創時期,人們在搜索框輸入一個詞,三秒鐘之內不出結果還很正常的時候,李彥宏要求百度搜索一秒鐘以內出搜索結果;
為了激勵員工,做出更好的用戶體驗,李彥宏把網民寫給百度的郵件列印出來帖在辦公區牆上;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百度被外界質疑掉隊。回顧當時,李彥宏在紀錄片中反思道:「做錯的事是很多的,沒有一個人是神,能夠一眼就看透終局到底是什麼。」但移動網際網路內容的萎縮趨勢,更堅定了百度做中國最開放移動生態的想法;
在談及算法的觀點時,李彥宏坦言,百度更希望讓用戶知道真實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如果能夠把知識的門檻降得更低的話,意義會更大。
事實上,百度很多產品都是幫助用戶認知世界、尋求成長,除答疑解惑的百度搜索外,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文庫也都是如此。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編、資深科技與創新研究者尹生表示,李彥宏和百度在中國已經基本做到了讓每個人平等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實現了其最初的使命。
百度的另一個基因是技術信仰,技術實力是百度的驕傲。創業初期,「閃電計劃」 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第一次憑藉技術戰役而非商業模式擊敗世界級的競爭對手;移動網際網路時期,2019年春晚紅包大戰則再次證明百度強大的工程能力;當下,布局十年的AI技術為百度帶來了「全球AI公司五強」的名號,也為中國贏得了AI技術的話語權。紀錄片中曝光了很多李彥宏與技術團隊一起開會探討、攻克技術難題的會議片段;同時,也有百度內部員工溝通會「簡單之約」的珍貴畫面曝光,談到對於AI的堅定投入,李彥宏篤定表示:「即使短期內見不到什麼商業的回報,但如果你覺得它在更長的時期內能夠會對這個社會對人們產生正向影響的話,我們還是能夠做得起。」
紀錄片導演周曉萌認為,李彥宏很理想主義,但與此同時又很理性。百度員工裡理科生居多,工程師佔了很大比重,是一個特別講邏輯的公司。紀錄片呈現出的對李彥宏、七劍客成員及百度員工的訪談中,「技術」一次在片中出現了52次,是所有人口中的高頻詞,也成為百度基因最恰當的註腳。
《二十度》是一部時間與與技術對話的紀錄片。「二十度」 片名寓意夢想只實現20%,意味著百度將堅定初心,未來還將繼續遠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