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候放學路上,有一戶人家的屋旁邊長滿了一種植物,因為它總是在傍晚開花,又有香氣,便得了夜來香之名。那個時候的夜來香,我只見過紫紅色。
它細長筒狀的花常常被女孩子們拿來當耳墜,把尾部和雌蕊拔到中間,往往雌蕊會卡在筒裡,然後掛在耳朵上,是大夏天許多孩子放學後過家家不可缺少的玩物。
它的果實也很奇特,但是我們那邊並沒有用它的種子來命名,知道上了大學,有人告訴我它還有個名字叫地雷花,才想起它那奇特的種子原來和地雷真的很相似。
接觸到紫茉莉這個名字其實是在植物課上,反倒在是它書本上的各種俗名裡,並沒有看見夜來香這個名字。倒是夜飯花,在多地叫開。
深入了解後,發現紫茉莉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模樣。它似乎變得更加靈動。它色彩豐富,早已不是記憶裡那種單一的紫紅。
優雅的白,燦爛的黃,熱烈的紅,甚至變幻的複色,一遍又一遍顛覆傳統認知,一次又一次刷新人對於自然的全新體會。
你以為它就那個樣子,但是它展現給我們的,是各種可能。
種植入門時我曾養過一盆普通的紫茉莉,它的養護難度極小,適合新手。他的宿存根會保障它的植株在短時間內缺水卻受不影響,只要及時補水,便能迅速活過來。
它基本上是靠種子繁殖,也可以扦插,若越冬時控水,深埋土壤的根能順利越冬,第二年也能再度發芽,也會比播種長出的苗子更加茁壯。
紫茉莉傍晚開花,第二天會因為太陽的照射而枯萎,但是種在稍陰的地方,開花的時間會相對延長,但是花量卻不如種在日光照射得多的地方。想要看它盛開的花,還得多點耐心秉燭夜遊。或是趁著吃晚飯的時間,可以一睹芳容。
紫茉莉基本上除了澆水,對肥料要求不高,適應性極強,盆栽也只需要注意每日澆水即可。隨著氣溫越來越熱,他的花也會越來越多,它的花期可是持續一整個夏天的。甚至承包了兒時盛夏關於花的大部分記憶。
如今品種日益繁多,或許我們還可以自行雜交出新的色彩,聽說兩種不同顏色的種在一起會出現混色的花哦,當然也只是聽說,要想驗證還得親身實驗。
而有興趣的小夥伴們,不妨也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