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來,挖野菜又成了農村人每天忙碌的事情了。田野當中不管是剛出苗的還是生長旺盛的野菜,都逃不過農村人的眼睛,有人見了就挖回家,絕不含糊一下。筆者老家現在很多人家吃完了自種的蔬菜,剩餘的就靠野菜補充日常時蔬所需。本地常見的野菜種類不多,主要是馬齒莧、馬蘭頭、茼蒿等常見野菜,這些野菜的美味可能不需要筆者再做過多介紹,吃貨應該都比筆者要清楚熟悉了。
今天筆者沒打算介紹野菜,而是準備分享一種野草,它能夠喚醒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還是極具價值的東西。只不過現在可能少見了吧。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路邊一種「地雷花」兒時拿它塗指甲,價值很珍貴,曬乾10元一斤。
兒時在外面玩過頭的時候,老媽總是說你看到了煮飯花開花的時候就要回家吃飯了。現在這句話依舊印刻在筆者腦海裡,而這映襯的植物就是紫茉莉花。紫茉莉花是學名,但農村人基本不這麼叫。農村人依據它開花的時間固定在傍晚煮飯的時間,於是有了煮飯花和晚飯花的叫法。大多數人對晚飯花的了解不多,都停留在表面上的認識,殊不知晚飯花是一外來物種,原產於南美洲。晚飯花生命力頑強,在農村地區的屋前屋後或者是路邊、河邊都能看到,到了夏季的時候開出深紫色花朵,結果的時候像一顆地雷一樣,因此在一些農村地區,晚飯花也有人叫它「地雷花」。
還有一個與晚飯花有關的有趣記憶,相信不少過來人都幹過。小時候當晚飯花開出紫色花朵的時候,女孩子們通常會把晚飯花的花朵採回家用來塗指甲,染紅之後的指甲就像是塗過流行的指甲油一樣,非常時髦。後來有些人乾脆把晚飯花直接種到自己家裡,方便用來塗指甲。這些過去的回憶,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印象呢?
過去晚飯花的作用,絕大多數都是作為觀賞花卉種植,很少人知道它到底有何用途。長久以來,晚飯花一直是一味傳統中藥材,根莖和葉子可藥用,種子可做化妝品除粉刺,價值很珍貴。其中藥用價值上有相關史書記載,如《花草普》中其名字為紫茉莉、胭脂花,《福建民間草藥》記載,紫茉莉可治淋濁、白帶「,《貴陽民間藥草》記載,紫茉莉可治白帶「,《中草藥手冊》記載,紫茉莉可治急性關節炎「。以上只是列舉相關史書對紫茉莉花的記載,至於詳細的藥用價值,筆者就不一一介紹,如有需要了解可以諮詢專業醫生。
而當下在藥用領域,作為一味中藥材的紫茉莉花,其市場行情也不錯。據亳州地區中藥材市場得知,曬乾後的紫茉莉花一斤在10元左右。
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