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辰(圖中)說話的東北大米查子味,逗壞了不少觀眾。
陳學冬進修過兒童心理學李文妤表示,陳學冬性格很活潑,自理性和決斷性很強,非常適合北鼻屋的「大家長」角色,「而且他進修過兒童心理學,也參加過《一年級》。其他哥哥搞不定的事情他一出馬肯定能搞定,和第一季的馬天宇非常相似。」
王嘉爾跟劉憲華交流經驗李文妤透露,王嘉爾在上節目前曾與參加過節目的劉憲華交流經驗。「他對小朋友非常有耐心,都是以玩的方式相處,沒有經常去教育他們。他不想讓小朋友做的事,他會自己假裝哭。所以如果現場王嘉爾發脾氣了,那說明這個小孩真的是做了很過分的事。」
黃景瑜被孩子弄傷也樂呵呵李文妤坦言,黃景瑜是一個非常慢熱的人,剛開始他與孩子相處時經常小心翼翼,「但當他遇到不懂或不會的事,他會非常努力地去學。而且他很有耐心,他來的第三天就受傷了,小朋友特別喜歡咬他,抓他,但他也不生氣,總是樂樂呵呵的。」
周震南節目中過完18歲生日李文妤表示,雖然周震南參加節目時還是未成年的孩子,但因為他自己有弟弟,所以面對小朋友時,他也總是擺著大人的樣子,有童心又耐心地教導他們,「南南在我們的節目裡過了他的18歲生日,我們見證了他從一個孩子,轉變為一個更有責任感、懂得去照顧別人的男人。」
製片人稱該地域小孩特別有趣,並點評陳學冬、黃景瑜、王嘉爾、周震南4位哥哥
萌娃綜藝《放開我北鼻》第三季正在騰訊視頻熱播。在這一季中,不僅陳學冬、黃景瑜、王嘉爾作為新手哥哥與「北鼻」們鬥智鬥勇,18歲的周震南更是經歷了從劇務「實習」哥哥的痛苦「轉正」。而混血萌娃Jackson的三度回歸也引發不少老觀眾調侃「流水的北鼻,鐵打的Jackson」。
該節目製片人李文妤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坦言,每個綜藝做到第三季都會產生疲憊感,尤其是親子綜藝,因為大人和孩子們能做的事情只有那麼多。因此第三季節目組不僅將總導演、總編劇班底從80後媽媽「換血」為90後年輕人,增加了遊戲環節的設計;同時哥哥全部變成90後,並放寬了飛行嘉賓的年齡,邀請了費玉清等隔代的「叔叔」們參與。「沒有經過驗證的全新內容,不是所有人都有膽量去挑戰。但如果有節目第四季的話,我們確實不排除要把固有模式推翻了。」
選萌娃
挑選了不少東北萌娃面試
找個東北「北鼻」成為本季節目最重要的選娃標準之一。前兩季節目對於萌娃並沒有地域偏好,但李文妤發現短視頻中的東北小孩都特別有趣,總能有腦洞清奇的表達,所以本季特地挑選了不少東北萌娃參加面試。入選節目的辰辰是其中年齡最大、最會照顧人的,「他不僅有東北孩子的有趣,還會主動拉著弟弟妹妹過馬路,幫助哥哥們照顧小朋友。之前在我們的節目裡沒有過大哥哥的形象,而且所有女孩都希望有個哥哥嘛。」
本季「萌娃」除了辰辰、Reina、豪豪、喵喵四位新萌娃入駐北鼻屋之外,前兩季的萌娃Jackson(周嘉誠)、哈琳也陸續回歸。李文妤坦言,去年《放開我北鼻2》製作周期十分倉促,節目組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顏值高、性格好的萌娃,「而且有很多孩子無法適應長期離開父母的拍攝,所以我們選擇後還需要提前讓他們到導演家住一天,不適應的話我們要勸退。」因此第二季節目請回第一季的「北鼻」Jackson、哈琳和噗噗「救場」。但播出之後,李文妤發現竟然有很多老觀眾是這三個孩子的粉絲,「因為小朋友每一年都有特別大的變化,觀眾很願意看著他們長大。所以這一季我們又邀請了Jackson和哈琳,噗噗也會在後續的節目中出現。」李文妤笑稱,很多哥哥們記不住的節目流程,Jackson經常會執著地提醒他們,「這一季他最大的變化就是話特別多,他玩著玩著就會主動跑過去跟哥哥講一堆東西。」
這一季新萌娃中爭議最大的是年齡較小的豪豪。他會調皮地在黃景瑜為他換尿布時拼命踹哥哥的胸膛,還擅自和其他小朋友打開水龍頭玩水,把頭髮衣服都弄溼,惹得脾氣最好的王嘉爾在節目中首度發火。李文妤坦言,她曾在彈幕中看到一些不好的評論,但豪豪只是一個單純、活潑的小孩,她希望觀眾能夠以善意看待孩子的「調皮」。「我們通常叫他『trouble maker』(麻煩製造者),是專門讓哥哥頭疼的存在。因為如果大家都非常乖,那哥哥幹嗎呢?而且豪豪長得很可愛,所以偶爾犯錯誤也很容易被原諒。其次就是大人教育他時,豪豪確實能聽話,這也很重要。」
外景拍攝
父母陪同以防突發狀況
從《放開我北鼻》第二季開始,哥哥們便帶著孩子們走出北鼻屋,到日本和雲南進行外景拍攝。而第三季節目組也將外景旅程增加到三段。「因為房子裡確實沒什麼東西可拍了。小朋友只能看動畫片、畫畫什麼的,出去玩的時候他們會比較開心。」
但年齡小的「北鼻」如何適應外景拍攝?李文妤坦言,通常孩子的父母在拍攝外景時會全程跟組,住在拍攝地附近車程大概五到十分鐘的賓館,「但我們不會讓他們出現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除非有突發狀況,我們會把孩子送過去跟爸爸媽媽呆在一起,確保安全係數。」
教育觀引導
專家全程陪同錄製
「萌娃」節目如何呈現正確的教育觀,也是節目組最小心翼翼處理的地方。《放開我北鼻3》不僅在片尾設置了教育專家解說,還特意邀請教育專家全程陪同拍攝、參與審片。一旦現場或成片中出現了不太正確的教育方法,專家會當場糾正。例如第二季開始,所有小朋友外出坐車都配備了安全座椅,並通過字幕做成「溫馨提示」;節目中女孩子跟男孩子也開始分房睡覺,女孩子洗澡也由女工作人員來完成。
李文妤表示,第一季當節目組遇到孩子吵著見媽媽時,都以為他們是真的想媽媽,通常會妥協,但最終效果卻適得其反。「後來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很多孩子其實都是通過喊媽媽來表達自己想要得到一些東西的願望,所以首先我們要了解他們喊媽媽的原因,其次我們要果斷地告訴他們,這段時間肯定是見不到媽媽的。這樣反而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