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不方便親自送請柬的情況下,通過微信發送是不少人的選擇,這也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可有一些人卻連名字都懶得改,發給每個人的稱呼都是「親朋好友」。最近,市民王女士就吐槽,她多次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手機收到請柬,稱呼多是「親朋好友」
王女士名叫王璐,在紅旗河溝附近一家教育機構做銷售,今年30歲,和老公洪先生於去年國慶節結婚。最近,她在清理手機消息時無意中又翻出了今年3月兒時夥伴通過微信私信發來的婚禮請柬,讓她吐起槽來,原來這條請柬並沒有對她進行稱呼,而是寫的「親朋好友」。
「一看就是編輯好之後群發的,連稱呼都懶得改。」王璐說,很多朋友都分布在不同地區,發請柬常常是一條簡訊或一條微信消息,大家也都能理解,「這樣一來本就減少了很多麻煩,但修改一下稱呼只需幾秒鐘時間,一來就是『親朋好友』,總感覺缺少誠意。」
王璐說,因為對方的婚禮在老家,確實有些不方便,便只發了個紅包以示祝賀,「或許她發的請柬註明了稱呼我也不一定趕得回去,但這樣至少讓我覺得和她的關係會更進一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從那之後一句話都沒有說過。」
王璐告訴記者,她還查看了自己的手機,從去年8月換手機以來,就收到了3條只有「親朋好友」稱呼的請柬,除了這位兒時小夥伴的婚禮邀請函,還有去年8月和11月,分別收到的兩位高中同學的孩子百日宴邀請,稱呼都是「親朋好友」。
「我以前結婚為了表達誠意,請柬全都是我和老公兩人用筆手寫的,擔心把名字的字寫錯,還多次向父母確認,發請柬也基本上都是親自去送,只有在外省的不方便就打電話邀請。」 在王璐看來,做到了喜宴請帖的發放禮儀,被邀請方也才能感受到誠意,心情也才會更愉悅。
統一稱呼的請柬,你怎麼看?
趙女士(35歲 文職):無論是婚宴還是生日宴都是比較隆重的事情,不可以偷懶,如果發給每一個人的請柬都是統一稱呼,顯然沒有在邀請這件事情上花心思,讓人感覺沒誠意,倒像是為了「份子錢」而邀請。
陳歡(30歲 銷售):我之前發喜帖就都是稱呼的「您」,主要是怕把對方的名字寫錯,其實不是沒誠意,是覺得寫錯了名字可能會更尷尬。
熊先生(28歲 造價員):我剛才也翻出了手機看了看,收到今年4月和5月我就通過手機收到了2條請柬,一條是滿月宴,一條是百日宴,稱呼也都是「親朋好友」,不過我收到邀請的第一反應不是稱呼是否恰當,而是覺得自己荷包又要癟了。或許我是個比較大條的人吧,不注重這些小細節,但我以後結婚發邀請函一定會注意的。
禮儀專家:
請柬稱呼不可隨意
國家高級禮儀培訓師嚴雪藝認為,請柬者,釋莊重之禮也,使用請柬,既可以表示對被邀請者的尊重,又可以表示邀請者對此事的鄭重態度,所以請柬的稱呼尤為重要,不可隨意,其中稱謂應該以某女士或者某先生為準,表達了對邀請者的尊重,使被邀請者感受到主人的熱情與誠意,感到喜悅和親切。
喜宴邀請的這些禮儀你要清楚
1、發邀請的時間:在結婚旺季,新人至少要在婚禮日期前一個月發出請柬。因為在黃金周結婚,一個朋友可能會接到若干人同一天的邀請如果你的請柬發出得早,在別的朋友請柬之前到達,這位客人可能就會答應參加你的婚禮。另外,新人應該在婚禮日期前15天開始,就要對參加自己婚禮的客人人數進行統計,新人一定要給客人打電話或各種辦法給予落實,一是提醒親友婚禮時間,二是新人可以根據統計的人數,與酒店最後落實正式用餐人數,可以增加或減少備用桌的數量。
2、發邀請的形式:發請柬講究誠心,能見面送請柬就不要只電話告知,能電話就不要只發微信或者簡訊,即使因為客觀原因只能電話、微信或者簡訊邀請,喜糖請柬也應該在電話告知後提前郵寄,或在結婚之日補上。
3、稱呼禮儀很講究:請帖的稱呼不能用任何小名、暱稱或姓名的縮寫。如果請的是一家老小,就寫全福。如果只請兩口子,就寫雙福。如果請的是沒結婚的朋友,就寫雙戀,如果請的是一個人,就只用寫上全名就行。如果請的是親戚,還應在全名後加上稱謂等。最後,兩個姓名之間應該寫上「暨」或「和」, 不用逗號或頓號。
4、信息要全面:舉行婚禮的具體日期、星期、時間、地點要寫清楚。為了顯得更加周到,可以在卡裡另附一頁服務信息加以說明。
5、幾種情況最好別發請柬:不要在同學群裡發請柬;不要給新來的同事發請柬;不要在辭職前發請柬;不要給長久不聯繫的人發請柬。
都市熱報-廂遇記者 張春蓮
編輯:田剛
校審:周圓
總值班:嚴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