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青春的每個階段,大學,高中,初中,甚至小學,都會有一個芳心暗許,吸引自己的對象,小的時候,我們會害羞,會膽怯,只是偷偷喜歡著;長大了,我們害怕被拒絕,受學習的壓力,或是因為各種原因,也許從未對那個喜歡的ta表白,有時偷偷愛著是美好的,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你還記得嗎?
故事發生在60年代,講述的是小鎮男孩布萊斯和鄰居女孩朱莉之間的故事,從產生誤會,隔閡升級,到最後和解。
故事很簡單,沒有強烈的外在衝突,如果採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展開,是達不到最後這種效果的,所以這部電影採用了特別的敘述方式,它將每件事情分別從男女主兩人的視角展開,配合主角的旁白,讓觀眾可以更好的理解角色內心活動的變化,以至於讓觀眾在最後結尾時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那種「怦然心動」。
每一個事件,都可以找到相對稱和照應,電影的開頭和結尾男女主的牽手也是相呼應的,使得整個電影的結構很工整。
全片分為7段,每段都有男女主不同角度的講述,而且每一段之間和男女主角度變化之間都有非常明顯的轉場特效,很好的幫助觀眾理解場景的變化,顯得更加有調理。
第一段
布萊斯搬家到小鎮、布萊斯在學校、布萊斯利用雪莉的感情
第二段
兩家人關於整理院子的不同反應、布萊斯外公幫助朱莉整理院子;此段收尾:布瑞斯「這種奇怪的感覺開始令我很不安,我不喜歡這感覺,我正在越陷越深。」朱莉「我第一次確定布瑞斯作為整體一定更小」。
故事發生轉折,之前一直是朱莉喜歡布瑞斯,現在相反過來。
朱莉和父親去陪叔叔過生日,布萊斯對加利特說心事;此段收尾:布萊斯「我喜歡朱莉·貝克。」朱莉「我確定,我已經不再喜歡布萊斯·洛斯奇了。
兩家人的晚宴;布瑞斯懇求朱莉的原諒,朱莉全然不予理會。此段收尾:布瑞斯「朱莉·貝克走出了我的生活。」朱莉「不再關注布瑞斯。」事件發展進入黎明前的黑暗,是全片進入高潮前的最後一次蓄勢待發。朱莉競拍了8號男孩、布萊斯想吻朱莉、兩人最終和解;影片收尾 導演對於情緒的拿捏十分到尾,以至於最後的結尾水到渠成,達到影片的升華。
本片表面是簡簡單單的初戀故事,但實際還有對中產階級的諷刺和對純真、樸實的低階層的讚美和同情,拿人物舉例:
父親對朱莉的話暗示了影片的主旨,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不只其光鮮的外表,還有他的品性和人格高度,有的人雖然外表光鮮,內心卻已經腐朽,忘記了真正重要的事情,鑽進了金錢和權力的追逐中,漸漸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當喜歡產生的時候,突如其來,誰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帥氣的外表終會被粗俗的行為破壞,漂亮的眼睛也會因為愛慕虛榮而黯淡。 所以,值得我們喜愛的,到底是一個可以了解到梧桐樹頂端的風景有多美,了解父母辛苦的人。還是一個虛有其表,在意耳洞,只會攀比,卻嘲笑一個因為悲劇導致智力障礙者的人呢? 男主雖然生活在一個中產階級的家裡,他生活的環境充滿了各種腐朽的思想,但他有一個善良的外公,也正因如此,他不理會追求自己的校花,他敢於反抗自己的父親,他與無知的損友絕交,去追求那個「色彩斑斕的人」。 全片使用暖黃的色調,很好的映襯了影片內心旁白式的回憶型敘事手法,加強了這種回憶感,也渲染了一種溫暖的氣氛定下全片的基調,角色的服裝也基本沒有用很突出的冷色去破壞整個氛圍,通常都是使用偏暖的冷色去融進環境或是區分角色的內在衝突。貫穿整部影片的梧桐樹象徵著兩個孩子青澀的愛情,也象徵著對於真善美的追求;男孩說錯了太多話,做錯了太多事,但當他真正理解了外公的話,看清了身邊的那些腐朽,他決定染上彩虹的顏色,以她的方式,追回七彩斑斕的她。
結尾男孩拿著那顆象徵著善良的梧桐樹苗出現在女孩家的院子時,女孩終於放下了之前的成見,那一刻她看著他明亮的眼睛,兩人都怦然心動了,他們一起種下了那一顆梧桐樹,種下了屬於他們愛情的種子,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那顆梧桐樹長大了,他們會一起坐在樹上面看著夕陽下的美景,回味屬於他們的過往···
在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那個值得去愛的「色彩斑斕的人」,是否還記得自己的第一次怦然心動;這種純真的愛情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下顯得那麼格格不入,但誰不曾嚮往那份純純的愛戀;找到那個如同彩虹一般的人太難,大多數人未來可能都會因為生活,變得像布萊斯父親那樣麻木,但我希望大家都能守住那份純真和本心,去成為那個色彩斑斕的人。
祝你找到那個讓你怦然心動的人
下一期影片推薦
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