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攜妻將雛,回鄉省親祭祖。
七十歲的老爹見到小孫女喜不自禁,不顧右臂的傷痛(前段時間出現意外,右臂摔傷,迄今未能痊癒,舉不起),時不時就要把小孫女接過去,抱上一抱,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奈何小屁孩兒不懂爺爺的心思,在爺爺懷裡總掙拽著要下來,拗她不過,老爹只好將她輕輕放在地上,兩手架著她的兩隻小胳膊,扶著他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走了一會兒,老爹忽然想起來什麼,停下腳步,扭頭對我娘喊:「快把給孩子的學步車拿來!」
我不禁詫異:「爹娘嘛時候給孩子買的學步車,從來沒聽說過呢?孩子有學步車,再買學步車,豈不是亂花錢?!」
正胡思亂想,只見領命而去的娘已從廂房裡拎著東西出來了!
我定睛一看,登時愣在那裡,敢情不是我想像的那樣,居然是一個手工製作的木製學步車,和我小時候推過的學步車幾乎一模一樣。
四根木頭支成一個框架,左右下三根木頭都是方形,上面橫梁是圓形的,斧砍刀削的痕跡明顯,下面橫梁與一根前出的木棍通過卯榫結合在一起,前出木棍的頂端又有一根木棍斜著跟上面橫梁通過卯榫相接,下面橫梁左右兩端與前出木棍前端,還裝著木製軲輪,下面橫梁上的兩個軲輪直接裝在削細了的木楔上,軲輪外面用鐵釘別著,前端的軲輪則裝在鑿出的木槽裡,用鐵銷子穿著。
整個學步車看上去簡樸而又笨拙,與時下商場裡賣得那些形形色色、花花綠綠、高大上的學步車比起來,簡直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可是,望著這架學步車,我卻笑不出來,喉嚨裡像是被堵了一團東西,憋得難受。這架學步車,看上去很簡單,可細想起來,斧砍刀削,不少費工夫,這一刀一斧裡滲透著爹多少心血,寄寓著爹對孩子多少愛啊!
我無從知曉爹究竟花了多少時間費了多大勁才做成這架學步車,可我能想像得到爹做這架學步車的情形,精心選取合適的木材,用鋸截成合適的木塊,而後一斧斧地砍,一刀刀地削,一鑿鑿地鑿,而後,裝配、調試,再一點點地改進,直到推起來順暢為止。
爹十幾年前腰椎間盤就突出了,彎腰時間一長,疼得根本直不起腰來。製作這架學步車的過程裡,不知道爹要起起伏伏多少回?!
我從小就是推著這樣的學步車學走路。那時爹正年輕,推著學步車的我還懵懂無知,只有好奇。
四十餘年的時光過去,這樣的學步車,我早已遺忘,想不到,因為女兒的出生,爹又把製作學步車的手藝拾了起來,讓它重回我的視線。
打量著這架學步車,我忽然想起年前網絡上瘋傳的那個視頻《啥是佩奇?》,想起視頻中的爺爺給孫子製作粗重笨拙的佩奇的情形,心裡禁不住一陣兒陣兒的酸楚。
俗話說得對,眼淚是往下流的,人都是往下疼的。
爹娘疼了我們又疼孫輩,而且隔輩親,隔輩疼,疼得沒有一點縫!
用慣了現代學步車的女兒對奶奶拿來的這個學步車顯然感到陌生,不敢觸碰,手一抓橫梁就快速挪開。
我和愛人抓著她的手,教給她如何握把,然後我跑到前面逗弄她、吸引她。
「卡啦,卡啦」,一番試探,學步車的木輪終於轉動起來,女兒一邊往前推著走,一邊仰起頭,臉上滿是純真的笑。
爹和娘看著小孫女推著學步車走路的樣子,臉上的皺紋填滿了開心的笑容。
我心裡輕輕喚著:女兒啊,我的寶貝,多麼希望你的記憶裡能留住這幸福的一幕,記得你爺爺奶奶曾經是多麼地愛你疼你。
我輕輕別過頭去,不想讓爹娘看見我含淚的眼睛!
2019年4月9日於赴陝西的列車上。